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童趣--天坛是我的后花园--城墙坛根儿

天坛是我的后花园(永定门的记忆之二):













那时,我在永定门小学读书。

学校小,学生多,高年级上整天课,一到四年级只上半天课,另外的半天参加家庭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主要内容就是写作业。那时的学生可不像现在的学生,哪儿有那么多作业呀,多两个钟头就完成,其他时间就是玩儿了,尤以放寒、暑假时为甚

玩儿的方式有很多,如:去前门大街、大栅栏儿、北京站等地捡冰棍枝儿、烟盒儿(后文另述其玩儿法),胡同儿或防空洞里藏蒙哥儿,茴香亭边儿货站捡化石等。但玩儿的最多的地方是以下几个地点:天坛东坛(也就是天坛的外坛)天坛医院护城河边儿、城墙上后街,还有西坛(先农坛体育场)。

但,玩儿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天坛,天坛是我的邻居我总觉得,现在的天坛不好玩儿了这并不是年龄问题。

天坛是北京“天月”诸坛之首,是我国和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是一座典型坛庙,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每年孟春(正月)祈谷、孟夏祈雨、孟冬祀天。无论从架构、力学还是美学角度来看,都是出类拔萃、举世无双的建筑作。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占地273公顷,面积占崇文区的1/4。建筑布局呈“回”字形,有垣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主要建筑有斋宫、圜丘坛、祈年殿、丹陛桥长廊、万寿亭、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胜古迹。

那时我们进天坛,从来没买过票,孩子们进天坛各有各的招儿,东、南、西、北(后开的)门儿旁的城墙都能进去,就是不走门儿方法有二:一是飞檐走壁,二是土遁隐形。如:天坛的南墙外与城墙之间是天坛的外坛,我们叫作东坛,一片巨大的空地,野草连绵,杂树丛生,常见蛇、野兔、刺猬、黄鼠狼出没其间。坛墙边长着许多树,我们这帮孩子便在外边顺树攀援而上,踩着四五百年前烧制的琉璃瓦,虎步龙行,在墙内再找一棵树,顺势而下这是飞檐走壁。不知是何人所为,坛墙内外有一些曲曲弯弯的地道,是水泥构筑的,想必不是明朝建坛时的遗迹。空中来去腻了,我们便找一个隐匿在野草中的洞口遁入,时而匍匐时而弯腰疾走,常一种当“特务”的感觉,当然,还有其它

祈年殿、皇穹宇、回音壁、圜丘台和斋宫,不用别人讲,时间长了,我自然也就领悟到它们那种代表“天”的神秘与庄严;因此我也不和它们多做亲近。我常去亲近的是树——不是那些四季苍绿的古柏,它们实在是太粗太大了而是那些普普通通的榆树、桑树和杜梨等果树。春天,榆树枝上长出了一串串的榆钱儿,鹅黄嫩绿,煞是好看。我们手脚并用,爬上树去,在树杈上一骑,开始撸榆钱儿吃。以现在孩子们的标准,这榆钱儿决不是什么好吃的东西,可是,那股带着春天气息和野味儿的清香微甜,也是现在孩子们所享受不到的。夏天刚来,桑葚就熟了。天坛里几乎没有白桑葚,都是紫桑葚。我和小伙伴儿们等不到桑葚变紫成熟,只要一红,早已经一有空儿就“长”到树上了。红桑葚是酸甜的,更适合我们的口味;当变紫熟透以后,太甜,吃多了容易腻。当然,我们仍然是骑在树上吃,吃饱以后,才会再摘一些,带回家去,献给母亲,以避免因为上树剐破了衣服而挨打。杜梨熟和不熟都是一样的,不好吃,又酸又涩,但因为它有“味儿”,可以刺激那时经常寡淡的嘴,我们也会硬是吃两个,我至今难忘那种难受的滋味……,至于后来的苹果及桃等,我买个关子不说了,你猜,为什么?还有天坛你能说出有多少种果树吗?一并回复我,QQ2228600474

树上还有各种各样的鸟:黄雀儿、“老西儿”、红靛壳儿、蓝靛壳儿、喜鹊、:猫头鹰……,听老辈儿人说坛子里的“红子”最好,这些年见不到了。我们人手一个弹弓,在树林里转来转去,见枝头有鸟,便乱弹齐发。我的弓法不好,很少打下一只鸟。等大了的时候则用网粘鸟,如:在灌木中逮过红、蓝靛壳儿,树下及后来的“二道门儿”果园里在发小儿得水的关照下张网也粘过各种各样的鸟,最多的还是“燕雀儿”。到后来有一次为哄侄子玩儿粘鸟时连人带网扣在斋宫,经教育才知国家出法了,严禁捕捉,自此不再捕捉。因此,现在每逢爱鸟护鸟活动,心里并不十分忐忑。

我最喜欢的是逮蚂蚱。几个孩子一起逮,那简直就是一场比机智、比速度、比体力、比勇敢的较量。蚂蚱分好几种,有土蚂蚱有青克楞有挂搭扁儿有的会飞也的只会蹦,且大小不。蚂蚱逮到手之后,它会从嘴里吐出一种液体,有些发粘,让人不好受。在草丛中摸爬滚打一天,迎着五彩斑斓的晚霞,手里提着几串用草茎穿起的战利品,回到家里,交给母亲。油炸蚂蚱的味儿,真是天下第一!

稍稍长大一点儿,夏天,我开始跟更大些的孩子学着粘季鸟儿”季鸟儿”学名叫知了,更“文”一些叫。在这之前,我见到季鸟想抓只有一个办法:上树用手捂手抓季鸟的成功率非常低。有时,还正在爬树呢,季鸟就飞了;还有时,好容易爬到能够着季鸟的地方了,它突然发现了你,呲啦一声飞走了不算,还撒下一泡尿来,弄得满头满脸都湿乎乎的。粘季鸟要用胶,到南庆仁堂药铺就能买到,后来到橡胶八厂偷球胆在家里的炉子上熬好胶,装到小盒里备用;找一根儿长竹竿,顶端再绑上一根细细的小竹竿或者木棍儿,再拿一个铁纱做的小笼子装战利品就行了。

天坛里树多,季鸟就多,一到盛夏,几乎每棵树上都有。北京城里的季鸟分三种:刚入夏就开始叫的,名字就叫“季鸟”,天再热一些才开始拼命叫、体型比前者大的,叫“大麻季”,进入伏天出现的,根据它叫的声音,名字叫“伏天儿”。西山一带有一种季鸟叫起来声音小,而且断断续续,城里面没有见过。粘季鸟的孩子一般都是三五成群,人手一竿。到天坛深处,在一片蝉鸣声中,大家开始抬头在树上寻找。发现目标,便打开小盒,在竹竿的顶端处抹上胶,然后小心翼翼地用一只手举起竿来,让竹竿从树的枝杈中慢慢上升,达到还在鸣叫的季鸟背后。这时,手要快,让竹竿头儿迅速地向前轻轻一点,季鸟就被胶粘住了。然后,双手捯着收回竹竿,被擒的季鸟正在竿头儿上死命挣扎。把季鸟放到小笼子里,再在竹头儿上抹点儿胶,便又开始寻找下一个目标了……

那时天坛管理不善,荒草堆里到处是古砖古瓦,现在说起来,这些都是文物。我就曾经“盗窃”文物回家。在天坛南门外面,我发现了一块四四方方的大砖,上面有砖文“嘉靖五年窑户**造”的字样。我决定把它背回家里去,刻成一个棋盘。那时我只有十岁,几十斤的大砖压在背上,像压着一座山,可我硬是咬着牙把它背到了家中。然而,回到家中,我心里那股想学下棋的念头一下没了,棋盘便没有刻成,也因此我至今不会下棋。那块砖被母亲派上了用场,用它垫铁炉子,真是再稳当不过了。现在我想,那块大方砖不是用来砌墙,而是用来铺地的,它或许是一块金砖。要知道,天坛的祈年殿、皇穹宇和斋宫里的寝殿也是金砖墁地呀。现在我保存着两块蓝色的琉璃筒瓦,应该就是那时顺回家的。一块的背后有一行阳文款识:“十五年敬造”,另一块的款识是阴文的“亁隆辛未年制”。辛未年是亁隆十六年,亁隆十七年曾经重修天坛,提前准备好建筑材料是必须的。

放暑假前,天坛是学生们复习功课的好去处。那时的游人很少,森森古柏像一顶顶巨伞,遮住了如火的骄阳, 学生们或“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或“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读书声如春蚕咀嚼桑叶。我和我的小伙伴儿不是爱学习的好学生,到处扔土块儿,大呼小叫,给好学生们捣乱。现在我心中有一丝丝忏悔,如果那时用功的学生而没有成材,我是要负责任的。

斋宫是一处独特的建筑,它像一座小城堡,外面被深深的壕沟围着。那个时候壕沟里有很深的水,夏天常有各种蜻蜓在壕沟的外面飞来飞去。我们或用网,或用蒿草到处追着扑打,技术最高的是空手捕捉,颇有信手拈来的味道。那时,我们管逮蜻蜓叫“捎蚂蠊”,“捎”读“勺”,意快速地扑打捕捉。我在这种玩耍当中,得到了许多关于蜻蜓的知识。蜻蜓分多种,黄色的叫老黄儿,红色的叫红辣椒,绿色的叫老仔儿,蓝色的叫老钢儿,灰色的叫逼灰,褐白相间的叫膏药……老仔儿、老钢儿和膏药被抓之后,会挣扎着咬人,甚至能把手咬破皮,沁出一点儿血来。正在交配的蜻蜓,一前一后平飞的叫“架排(读第三声)”,一上一下的叫“推轱辘车”。见到“推轱辘车”的蜻蜓,孩子们边挥动着手里的蒿草或网子,边在嘴中唱着“推轱辘车,呀依呦”,好像这样就可把那两个正在“推轱辘车”的蜻蜓招来似的。

在壕沟的里面,围绕着斋宫四面都有长长的廊子,公园在廊子前面安装上窗户和门,这里成了少年之家,有阅览室,科技室,还有娱乐室。我在阅览室里看过小人儿书,但更多的时候是在娱乐室里打康乐棋。后来该少年之家搬到祈年殿下长廊边的群建筑里,本人因是学校宣传队的,常在此排练或学习

斋宫里虽然有皇帝祭天时斋戒期间的寝殿,有侍卫和太监住的值班房,可它们不对我们的口味,我们常去的地方是钟楼。钟楼在斋宫的东北角,绿瓦红墙,四角攒尖的顶子,楼中吊着一口巨大的铜钟。钟楼可以随便出入上下,没有人管。见周围没有人时,我们会拿起一块砖头砸向铜钟,然后十分得意地倾听悠长的钟声。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钟楼下搭起了一座舞台,南面摆放了一片灰色的长椅,这里成了露天剧场。我在那里看过无数场电影,印象最深的是法国《勇士的奇遇》

斋宫外的“神乐署”则是我们开全校大会的地方,2003年秋我还在殿内大柱子上看到“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及部分大字报呢,也算沧桑啊!呵呵。斋宫同天坛内许多建筑一样属不开放单位,上世纪90年代中旬后才陆续对外开放

说远了,继续说露天电影看露天电影可不只是斋宫里露天剧场一个地方。那时,春夏秋三季,每逢周末,天坛里都有电影晚会,同时放好几部片子,后来也有做为国庆节燃放礼花的地点空地多,随便找两棵古树绳子一拉,就可以挂起银幕。晚饭后,人们花一毛钱进门,找一部自己想看的片子,或坐或站,就可以欣赏电影了。当然,我们这些孩子是不买票的。虽然公园加强了管理,却挡不住我们空中地下的进来“看蹭儿”。同时放映的电影一多,多好看的片子也不能把孩子们拴在一个地方,我们这儿看一会儿那儿看一会儿,结果哪部片子没看明白。

慢慢的,不知不觉中,我知道了天坛的建筑为什么都跟“九”有关,知道了

回音壁为什么可以回音,知道了七星石为什么是八块石头,知道了天坛的建筑都

是蓝琉璃瓦,而为什么独斋宫是绿琉璃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经百年,这里是老北京的魂儿!
虫儿飞飞的夏天
追尾
童年趣事
民间有一老者,一根竹竿、两朵小花、几只蚂蚱,走到哪钓到哪!
我们儿时的趣——熬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