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和谐有趣的京味称呼--孟庆达
北京人的礼貌教育历来是从小抓起,所以现在的小孩三四岁时,就能正确的识别成年人的年龄段,准确无误的叫出叔叔、阿姨、爷爷和奶奶,这不能不归功于传统的礼仪教育。北京人认为,人与人交流时相互要有称呼,有时的确很难选择正确的称呼,那么北京人就会用“劳驾”二字来代替称呼,尤其是向陌生人问路时,“劳驾”二字透着礼貌。在与陌生人交流时,北京人忌讳用“咳”字,而多用您、先生、同志、叔叔、阿姨、大爷、大妈这些词,这显得很有礼貌。早年在中学校园里老师也称先生,平时北京人只对僧人和厨师称师傅,历史上师傅这个词在北京使用得并不广泛。
    北京人在与同事、邻居、朋友的交往过程中一向平等待人。老舍先生曾引用一句老北京的流行语:“肩膀齐为弟兄”。就是说北京人从不自称大辈,交往过程中不仅要知道对方的姓名,还要询问对方在家排行第几,逐渐朋友间的称呼就成了“二哥”和“三弟”了,轮到子侄之辈就得叫“四大爷”、“五叔”、“六婶”了,在称谓前边加上一个序号显着格外亲切。《四世同堂》里有个四大爷和四大妈,这个称呼几乎是他们在小羊圈胡同里的官称。
    北京人与其他地区的人在称呼上也有许多差别,例如北京人管父亲的姐姐叫姑妈,而管父亲的妹妹叫“娘儿”,“娘儿”一定要带“儿”音,如果不带儿音容易和生身之母相混淆。北京人管父亲的弟弟叫叔叔,然而在顺义有些地区则管父亲的亲弟弟叫叔爸,这就表示叔爸不同于一般的叔叔。对于父亲的姑姑应该称为姑奶奶,如果这位姑奶奶终身未嫁,那么到了一定年龄时,孩子们改称她为姑爷爷。这样叫法听着舒服,而且辈分上也不差。
    久居北京的老式家庭都有着庞大的亲戚群,这个亲戚主要是姻亲组成,男女双方结为夫妻,那么双方家长则互为亲家,夫妻二人的兄弟姐妹则称对方的家长为亲爹亲娘。兄弟的妻子互为妯娌,姐妹的丈夫互为连襟。女人嫁入夫家,则一切称呼百分之百地随丈夫,而丈夫对妻子的娘家人则另有称谓。一般都加个内字,如内兄、内弟、内侄等等。
    如果有的子女拜了干爹干妈以后,那么亲生父母与干爹干妈的关系,就称了干亲(庆)家的关系了。
    老北京人习惯称夫妇二人为“公母俩”,虽然公母俩这3个字概括了人的数量及其关系,但是时代进步了,这3个字听起来不大受听,使用这3个字的人在逐渐减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礼儿多人不怪无礼儿不文明
北京人喜欢把亲属的称谓用于非亲属,
老北京人的礼节称呼,有的称呼已经消失了
问璞轩乱嚼录(之六)
叔叔、阿姨不能乱叫!
北京人没有不懂规矩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