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纸坊印刷局--潘恭

白纸坊印刷局

 

北京印钞厂,广安门的老住户叫“白纸坊印刷局”。简称“局子”。“在印刷局上班”,“在局子上班”,都知道说的是印钞厂。这厂子历史老,清朝就有了。叫“度支部(财政部)印刷局”。老北京话里把有些行业的作坊叫“局”。如印书局、装订局、皮局(子)(加工皮毛)、果局(子)(水果保鲜存放销售)等等。局子专指公安局,是后来形成的。

北京印钞厂,是从1988年才这麽称呼。之前叫541厂。1955年以前叫中国人民印刷厂。1949年前叫中央印刷厂北平厂。1945年日本投降以前,八年里,改过几回厂名。1937年叫财政部北平印刷局。再往前是财政部印刷局(1912——1928北京还没改成北平)。甭管叫什麽,一直印票子。

这座印刷厂历史悠久。清朝末年,外国在中国开银行,还印制发行纸币。造成币制混乱,金融无序。极大的损害了我国权益。洋务运动兴起,人们有了货币制度新观念。1902年直隶总督袁世凯派银元局总办周学熙到日本考察工商币制,详尽的考察了纸币制作流通的过程。1906年朝廷派财政部局长(度支部郎中)萨阴图,到日本考察。回来奏请建立官办印刷局。1907年再奏,阐明办印刷局印纸币的意义:“统一圜法,挽回利权”。皇上准奏。派人去美国,买设备,请专家。并决定照美京国立印刷局式样建造。委托美国米拉本公司设计制图。发包给日商华胜公司承建。机器设备的购置,则由美国老旗昌洋行包揽。

19086月开工。这地方原是工部火药局,八国联军占北京以后,就废弃了。利用了旧地方。工厂全部完工,是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了。按计划还得管邮票、税票、公债券和各种国家凭证的印制。清朝纸币叫“大清银行兑换券”,以元为单位。票面为1元、5元、10元、100元四种。上面都印着溥仪生父,监国摄政王载沣的像。为易区分辅以四种不同的图景。19108月完成雕刻制版,送度支部审察。9月皇上批准。19113月开印 10月辛亥革命。没发行就废了。袁世凯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印了一套纪念邮票,也死娘肚子里了。

在建厂的同时,搞招聘,培训技术人员。招一批干过印刷的熟练工和有相当文化的青年学生进行培训。学凹版雕刻技术,六年结业。结业后,至少在本单位干六年,才准跳槽。否则赔偿培训的费用。

从美国请来以海趣为首的五位专家。他们制定培训计划:头两年学西洋绘画,到厂外写生。最后交六张作品(油画、炭笔画各三张),教师通过。才能学刻版。要求严格。专家待遇很高,年薪6千到1万多美元(当时黄金20美元1盎司)。最初印制的钞票、邮票,设计制版都出自这几位专家之手。特别是“大清银行兑换券”,四种票版,图案美观大方,线条清晰分明,色调艳丽醒目,是上品。据说海趣为画载沣像,还特地穿上清朝朝服,拜见了这位王爷。

北京印钞厂在我国印刷史上,占有独特地位。有过杰出贡献。1914年,中国技术人员制作出第一套纸币的钢凹版(格兰特手工雕刻技师参与指导)。这是我国印刷史阶段性的进步标志。这套纸币(殖边银行兑换券)已是今天的稀有藏品。

北京印钞厂的不少制品,1915年国货展览会上获得奖励。同年,获奖制品送到美国旧金山世界博览会展出(即常说的巴拿马赛会)。有雕刻制品、印刷品、印刷材料等。分别获得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获奖作品的制作者、技师吴锦堂,解放后领导徒弟们设计雕刻了第一套人民币。无论历史还是现在,北京印钞厂的贡献都功不可没。

北京印钞厂厂门外东侧,解放后,盖了座礼堂。五六十年代,“白纸坊大礼堂”非常著名。开大会、听报告、演节目,宣武区都在这里。北京市一级的活动有时也到这里进行。那时公共活动场所少。这里活动多,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礼堂旁还有个大操场,常有室外集体活动:运动会、球赛、消防演习等等。也有人叫“541大礼堂”。

541上班,被人羡慕。都高看一眼。待遇好,工薪高。解放前也比一般工厂的工人挣得多。现在厂门外大改变了。原先白纸坊西街是条不宽的土路。厂大门对着的南北向的道路,比现在长,在路口看不见厂子大门。两侧都是小饭馆、小杂货铺。卖吃食的摊子摆满喽。斜对过是白纸坊胡同,一进口儿,也是烧饼铺、饭馆、茶馆、饮食摊子。都是给印钞厂的人预备的。上下班时间这一片热闹的跟赶集一样。白纸坊纸房人也不少,可是穷,没钱。舍不得吃。和厂子的人也掺合不到一块。白纸坊胡同北半拉,就冷清多了。走到北头,崇效寺庙门前,丁字路口。把西南角只有一家酒铺兼杂货铺。服务对象是纸房人和附近居民。是枣林前街南边唯一的酒铺。生意不错。

541是保密厂,外人进不了厂区。厂门外有接待室,办公事、谈业务,家属有急事来找员工,都是接待室见面。

  和印钞厂有关的一条街道是枣林斜街。在白广路开辟之前,去崇效寺,去印刷局,只能走牛街或南线阁。走牛街抄近道,穿枣林斜街,近便好走。牛街礼拜寺南边路西,有个很宽的路口。口上解放初立过一个木头牌坊,贴路边立两根很粗的杉篙,上头横大木牌子,白底黑字:“人民印刷厂”。杉篙柱子和牌子四框刷的蓝色。当时到那里人多,路不好找,做个引路的标识。这条路曾一度被称为“印刷厂路”。本是东北到西南走向。但进口先是往西北一段路,正北大上坡,路更宽。这路西侧是吴家桥14条,路东一条窄胡同通礼拜寺大影壁,再往北牛街4条西口,正北糖房胡同到广安门大街。这里路分五岔口,过了这儿,路就拐向西南。过老君地到枣林前街,再向南向西。到崇效寺门前照直奔南,印钞厂大门。

  和印钞厂是邻居的造纸厂,捡过印钞厂的“漏儿”。当年是不可外传的。而今是“段子”。1958年,白纸坊造纸机械化了。造纸合作社改名宣武造纸厂了。541厂有残破废的钞票、布票、粮票等票证需要销毁。就派人押车运到造纸厂,监督着把销毁的东西投进打浆机,看着打烂。来人才离开。一年总有几次。打浆机是一米两米宽三四米长,两头圆弧的水泥槽子。中间有一道两米多长的水泥隔板,和外面的水泥槽梆,三道水泥板,是安装打浆刀辊、排污水木笼的支架。槽内盛满水和废纸,刀辊、木笼,电动机带着转,水和废纸随着转。废纸打碎,脏水排出。那些票证,进了水槽,不会立刻就碎。打浆机的人会趁监督销毁的人不注意,抓一把扔到犄角尕栏。晾干后能挑出些完整的使用。每次销毁,只要有机会,他们就弄。还没犯过事儿。当然用手抓一把两把,能有多少?再说淘汰的比能要的多得多。现在看,顶着雷贪点小便宜,没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民政府财政部印刷局旧址
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印刷局旧址
民国国民政府财政部印刷局印刷厂旧址(北京印钞厂)
全面抗战时期北海银行与山东货币战*(十二)
第一套人民币50元至500元图片
美钞是这样印成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