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的妈祖庙--赵洛
  澳门即将回归。不久前看电视《澳门岁月》,七岁小姑娘领唱“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十分激动人心。这首闻一多于1925年写的诗,写得多好啊!  Macau是澳门的葡文名, 由妈港或妈阁翻译来的。这妈港、妈阁是纪念妈祖的港口或庙宇。妈祖出生于福建莆田县湄州岛,离泉州不远。唐宋泉州海上交通发达时,湄州岛是海上运输枢纽之一。据《莆田县志》记,妈祖林默娘,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3月23日。生时不啼哭直到满月也不叫一声,因名默娘。她自幼聪颖,诵读诗书,16岁踩浪渡海,救助不少遇险的渔民。 公元987年她28岁,九月初九在湄州岛湄屿峰羽化升天。后更护佑海上航船。传说她乘席渡海,云游岛屿,人称龙女。又说她穿红衣飞翔海上。尤其宋徽宗宣和年间,给事中路允迪出使海上,中途遇大风,八条船溺沉7条, 只见红衣龙女坐路舟船桅上,船独保全。还奏朝廷,特赐庙号顺济。到南宋淳熙间加封灵惠。元代海运日增,更求助于妈祖。《元史-祭祀志》:“惟南海女神灵惠夫人, 至元中,以护海运有奇应,加封天妃神号,积至十字,庙日灵慈。直沽、平江、周泾、泉福、兴化等处皆有庙。”  在科学不发达、海上飓台风忽起,恶浪滔天的时候,航行极不安全。人们只有乞求神灵帮助。妈祖林默娘水性好,又聪明,慷慨救人危难,便成了航海人的“保护神”。据记述,明代郑和下西洋和清施琅收复台湾都得到妈祖的神助。因此,永乐加封普济天妃,康熙加封为天后。后来,沿海各地、海外华侨聚居的港埠都建有妈祖庙,称天妃庙、天妃宫或天后宫等。不少地方还以妈宫、妈港、妈阁、马(妈)祖岛命名。如台湾澎湖列岛上最大的岛屿马公岛的“马公”即“妈宫”讹变而来。马公岛上的天后宫是台湾最古老的妈祖庙。而台湾台南赤嵌楼附近有一座大天后宫,正殿供奉湄州妈祖金身,两侧祀千里眼、顺风耳二将,旁祀四海龙王、水仙尊王,是护航救难的神祗。现有咸丰帝、光绪帝御笔匾,著名于世。  北京是否也有妈祖庙呢?又建于何时何地?《日下旧闻考-郊垌》载:“出朝阳门关沿河往南有天妃宫。” 这是明代嘉靖时《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的记载。旧闻考录明代邱《天妃庙碑》写:“京城旧有天妃庙,在都城之巽隅大通桥之西。景泰辛未,道士邱然源援南京例,请升为宫……成化庚子,然源乃慕材鸠工,拓大而一新之。祠神之功,兹其称矣。”  碑说景泰已有,还说旧有天妃庙。又起于何时?查元代熊梦祥的《析津志》(此见北京古籍出版社的辑佚本)于《祠庙·仪祭》中有海漕天妃,记“天妃,姓林氏。兴教军莆田都巡君之季女,生而神异,有殊相,能知人祸福,拯人急患难。”可见元代北京即有天妃庙,因海运漕米而立的。  《日下旧闻考》此条目“臣等谨案”说:“天妃宫今存。其地名大桥北西河沿。邱碑文亦存。”可见天妃宫在乾隆晚期尚存。邱碑说都城巽隅大通桥就是城东南东便门北边通惠河上的大通桥。碑说天妃宫在桥西,臣按语说大桥北,应在大通桥西稍北,约在今北京站东街东头稍南,这个大通桥即漕运通惠河的终点。原有桥有闸,80年代初期桥和闸还在,因修路拆去。笔者记得曾写文说应保留这古迹。元代开始从江南海运漕米到直沽(天津),再从直沽经白河到通州,由通州经通惠河运粮来京,漕船直到大通桥下。所以于大通桥西建天妃宫,祈佑漕船顺利平安通过江海波涛到京是很自然的。元泰定三年(1326年)于直沽南、北运河和海河交汇的三岔口两岸建天妃宫(今天津旧城东北角)。则北京大通桥边的天妃宫也建于元泰定年间或稍后。  《光绪顺天府志》记通州也有天妃宫两座,一在北门内,一在门外,自也是祝佑漕运安全的。妈祖庙———天妃宫牵连着澳门、台湾和北京。古老中华文化风俗是根深叶茂的。                赵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澳门妈祖庙
澳门妈阁庙简介(6p)
【原创】澳门纪行——妈祖庙印象(组图)
庙岛妈祖庙
解析《重建御碑记》/张振华
论宋元明时期妈祖信仰的传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