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融洽和谐的四合院--赵鸿明

  “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这些看似没太大联系的人和物却是老北京四合院内居民的生活写照,是诗一般的画卷,蕴含着旧时的风情、风物、风味、风俗、风景。

    四合院是四面封闭的建筑群体,成形于夏代,按照等级有严格的建筑规格:帝王宫殿是超大型四合院,王府是大型四合院,高级官员是中型四合院,小官吏是小型组合式四合院,百姓则只能建简单型四合院。四合院是充分体现“囗或”字内涵的中华民族独特的建筑形式。“囗或”字的大“口”是表示围绕着城墙的都城,小“口”则表示城内一家一户的独立建筑群体,“戈”即武器,表示小“口”内的人用武器保卫家园。由“囗或”字而形成“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封建传统思想体系。不论帝王家还是普通百姓家的四合院全是封闭型的建筑形式,大门就成为直接展现四合院主人身份的象征。

北京的四合院,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民居,早在数千年前就已定型。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北京四合院,大多是元、明、清和解放前的建筑。一座结构最简单的四合院,不论是一扇门、一间房、一座影壁,还是一对门墩,都蕴含着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内容。

中国人介绍一个人时常常用“出身名门”、“名门之后”、“书香门第”这样的词语,当谈论婚姻时又常常用“门当户对”这句成语,这个“门”字显然是一种身份的象征。确实是这样,北京四合院的大门是有严格的等级区别的,它是中国传统理念“礼”的体现。早在商周时期就有非常明确的规定,以后逐步完善,一直沿用到清王朝灭亡。

清于1644年入关。政权稍稍稳固就颁布了对于“门”的各项规章制度,这种规定非常详细。《大清会典》中记载了顺治九年1652年 对于北京四合院“门”的规定:“亲王府:正门广五间、启门三,均红青油饰、每门金钉六十有三;郡王府、世子府:正门金钉减亲王之二;贝勒府:正门三间、启门一、门柱青红油饰;贝子府:启门一;公侯以下官民房屋……柱用素油、门用黑饰。”这个严格的规定造就了“王府大门、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等不同等级的北京四合院的大门。

王府大门是北京四合院等级最高的大门,正门五间、对开三门,屋顶采用硬山式或者歇山式,红柱、绿色琉璃瓦、飞脊,两端装有正吻。按清制度只有亲王、郡王的住所可以称做“王府”;世子、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的住所只能称做“府”。我们现在用“王府大门”作为北京四合院的等级是建筑业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如果按清制,是将王府的范围扩大化了。为什么会扩大化了呢?这是因为在清王朝灭亡后,皇家的专用名词开禁了,一些新生贵族纷纷将自己的住所称做“府”,民间广为效仿,使“府”字的使用平民化了。如我们现在常说的“有时间,我一定到府上拜访”、“贵府上是……”等词语就是这一时期遗传下来的。

广亮大门是士大夫、贵族的住宅大门,采用此种大门必须有相对应的社会地位。广亮大门相当于一开间的房屋,宽度等同于毗邻的房屋,进深略大于毗邻的房屋。大门把进深一分为二,立于脊檩之下两山柱间的位置,门里、门外各形成半间房的开间。大门板多采用棋盘门,门板的轴下端置于门枕石的海窝里,上端用门簪、联楹限制在门框上,门板比门道的空间尺寸要小,空余部分用楹框、余塞板和走马板封填。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无论做什么事都体现出“文明”两字。起名也不例外,大门的名称就一定要有说词。“广亮大门”这个名称就非常有学问。“广”,《说文解字》解释为:“殿之大屋也。”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有着严格的称谓规定,这个规定就是要突出一个“礼”字,从《周礼》到历代典章制度都将“礼”发挥得淋漓尽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任何超越“礼”的行为都要受到严厉的惩罚。所以孔子告诫人们:“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用。”“殿”字是专用名词,一直到清王朝灭亡前只能用于皇室中的建筑,不要说普通百姓,就是士大夫使用,也是越“礼”的行为。既然用“殿”越“礼”,那么我暗含“殿”字,既不越“礼”又能显示出我的身份地位,这“广”暗含“殿”之意的使用是“士”阶层的杰作。另外,“广”字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民居“天、地、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广”字《周易释文》为:“广大配天地。”《十三经注疏·周易注疏》中进一步解释为:“大以配天,广以配地。”

“亮”,《说文解宇》中解释为:“亮,同谅、同信也。”这是表明:这个门内的主人是个非常守信用的人。早在两汉时期,“广亮大门”内的士大夫夫妇的唱和就向我们说明了这个观点。《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竹生》中有:“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的诗句。用现代语言来解释:“先生那诚守信用的高风亮节,是做妻子的我的楷模!”这是“广亮大门”内最早的夫唱妇随的先例。

而金柱大门基本等同于广亮大门,区别只在于吊顶和装饰彩画。

蛮子门是一种融合南方建筑特色的门。封建社会一直把南方人称为“蛮”,带有南方建筑特色的门自然会称做“蛮子门”。居住在这类门内的主人大多没有官品,若建广亮大门,按制度,檐柱额枋间不准装雀替,因此显得空荡荡的。为了美观,只好将门口多向外移一些,立在前檐柱的位置上,门与街平。其他如门板、槛框等,基本同广亮大门、金柱大门相同。

如意门是北京四合院现存最多的门,也是当时最普及的大门。门洞比广亮大门小两米左右,门楣上多用各式各样砖雕,以显示主人的富贵等级。富者多用九世同居、狮子滚绣球等花纹,其次用牡丹、荣华富贵、番草人物等花纹。再简单的就只用几块平板拼成,这类大多是中下等富裕者的宅门了。值得注意的是,如意门大多是由广亮大门改装而成的,如东城内务部街寿伦公主府、东城西堂子胡同左宗棠故居、宣武海柏胡同叶胜章故居。为什么会将大门改小呢﹖这是因为广亮大门的原住户因种种缘由将宅院卖给没有官职等级的富绅,清政府统治期间,他们不敢超越清代门制,只好将门改小,这样既可以显富又不会越轨。到了清后,虽然沿袭了千年的门制开禁,但是由于军阀混战,社会动乱,从安全角度着想,如意门虽小,可防兵匪偷盗的性能极佳,致使老北京如意门留存较多。

小门楼多为老北京平民百姓家庭所用。它有两堵极短的山墙,有屋顶,只是门的尺寸较小,其他正脊、蝎子尾、门簪、门枕石等却一应俱全。

垂花门又叫二门。老北京形容姑娘、媳妇遵守妇道常用“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个二门指的就是垂花门。垂花门是老北京住宅中装饰的亮点,最突出的特点是:在正面有两根不落地的悬柱,柱下端做成莲花蕾式垂珠,这正是垂花门名字的由来。垂花门位于四合院的中轴线上,小巧玲珑。虽说是小,却不矮,仅次于正房,同厢房等高,可见其地位之重要。为使小而高不至于比例失调,台阶就做得较高。每当主人从内院出来,在台阶上一站,会比前院的佣人显得高大许多,威严自然就体现出来了。

四合院的大门

(欢迎读者推荐好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搞了半天,原来咱家的门不叫门!真正的门长这样!
古建筑设计师:浅析北京四合院建筑样式与格局
中国古建筑:四合院的讲究之处 | 古建筑
最美中国门,最炫民族风!
庭院专栏|中国古建筑之美——门​
宅,以门户为冠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