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昔日繁华 前门大街的历史与记忆--王斌


 

8月1日,修葺一新的前门大街将重新开放。500多年的风雨沧桑,前门大街的繁华和热闹一脉相承。无论对北京还是北京人来说,前门大街的记忆都无可替代。它在正阳门前延伸向南,不乏皇家气势;它聚集了京城最知名的老字号,公平交易、童叟无欺;它亦平和亲切。

前门大街重新开街之际,本报请民俗专家王永斌和久居前门廊房二条的老艺术家郭德瑞,这两位“前门通”讲述前门大街兴起和发展中一些重要而鲜为人知的节点,让既古老沧桑,又充满活力的前门大街永远镌刻在人们的记忆中。



【节点1·自廊房起家】

前门大街成商业繁华地

时间:明朝永乐年间

事件:北京城垣南移,正式形成正阳门大街,俗称前门大街。发展商业,修建廊房,成为北京商业繁华之地

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夺权定都北京的朱棣决定拓展南城,将北京南垣拓展至今南三门一线重建,所设三城门仍沿用元大都城门旧称,自东向西分别为:文明门、丽正门、顺承门,正统时期,改为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因正阳门在宫城正前方,俗称前门,因而正阳门大街也俗称前门大街。

经过明初国都南移,及靖难之役后朱棣与建文帝朱允炆之间的长期战争,北京人口骤减,商业和手工业一度萧条。朱棣定都北京后,从南方迁富户进京,既使北京人口增加,又为北京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朱棣在北京四门外关厢和钟鼓楼等处,修建廊房,让人们居住、经商。正阳门外的前门大街一带受此影响巨大,如今的廊房头条、廊房二条、廊房三条、大栅栏(原廊坊四条)的地名,即源于永乐年间修建的廊房。

前门一带的商业活动规模日益扩大,到明代中期,前门外已是商贾云集、货物众多,成为北京最繁华的商业聚集地。



    【节点2·一街变三道】

五牌楼乍看竟是三牌楼

时间:清乾隆以后

事件:前门大街原是一条宽敞的大街,从赫赫五牌楼便可见一斑。然而,此后在前门两侧铺面房的背后各出现了一条街巷,路东为肉市街和果子市,路西为珠宝市和粮食店。于是,一条大街变成了三条街道

修建廊房后,前门大街日益繁华,一些商家在大街的路两侧搭起棚房经商。明崇祯七年(1634年),成国公朱纯臣家起火被烧毁,守城官兵便要拆除道路两侧的棚房。有官员得知后,上书皇帝,制止了拆除棚房的行动,前门外的棚房得以保存。

清乾隆以后,前门大街两侧的棚房经不断改造已成为初具规模的砖瓦房,南北向的两排房屋东西侧便自然形成了两条夹道。东面由北至南为肉市、布巷子和果子市,西面由北至南为珠宝市和粮食店。一条宽敞的前门大街变成了三条街道,前门五牌楼的东西两个门洞也被房屋遮挡住,看上去竟像是三牌楼。



    【节点3·夜市摆地摊】

小摊贩闹活前门的晚上

时间:清朝末年至上世纪50年代

事件:前门大街两侧的店铺前,有小商贩摆起了地摊,规模日益扩大,便形成了夜市

清朝末年,入夜后有一些小商贩在前门大街两侧的店铺前点起油灯,摆摊卖货,成了前门外特有的夜市。清朝末年仍有宵禁制度,因此一到晚上七八点就要撤摊。民国时期宵禁制度取消,夜市的时间延长,摆摊的小贩也越来越多,以至于形成了从前门五牌楼一直到永定门,路的两侧全是地摊的局面。

从五牌楼到廊房二条的摊子,多是卖小吃的;从廊房二条到珠市口大街,多卖日用百货,各种货物应有尽有;从珠市口往南至永定门,则多为卖旧衣服的摊子。

那时候,前门大街的夜晚尤其热闹,人们下了工,都愿意上这儿来转转,吃点小吃,买些日用品和旧衣服,夜市竟是熙熙攘攘、人潮涌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充满古韵京味的前门大街
古老的前门大街
十周年国庆时的前门大街 北京城里最热闹的地方
北京前门大街的正阳门
一位美国记者镜头下的老北平风貌
北京百年牌楼影像(1)五牌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