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话西四--张国庆

提起西四牌楼,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京城早年流传着“东单西四鼓楼前”,什么意思?用一个俗词儿就是“热闹”,套一个文词儿就是“繁华”。人来车往不断,大小买卖扎堆儿,那阵儿还没王府井什么事呢。

 

早年西四,约1910——1920摄

作为地名的西四,其实是西四牌楼的简称。四座牌楼是地标性建筑,由于位于西城(明、清两代北京城内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城区)而叫西四牌楼,它与东四牌楼隔皇城相望。四座牌楼的规格、工艺、材质、造型全都一样,东牌楼额题“行仁”,西牌楼额题“履义”,南、北牌楼额题均为“大市街”。那阵儿,西四牌楼和西四牌楼南、北大街叫“西大市街”,明代时也叫“西市”。

牌楼南为西四南大街,接缸瓦市大街,缸瓦市大街撤名后直接与西单北大街(旧名瞻云坊大街)相连;牌楼北为西四北大街,隔平安里为新街口南大街;牌楼东为马市大街(旧称西马市街,现名西四东大街)至西黄(旧为皇)城根;牌楼迤西为羊市大街(现为阜成门内大街)至马市桥(即今白塔寺东侧十字路口,旧为东西走向的桥),可达广济寺、帝王庙、白塔寺、锦什坊街内的清真寺(正名为普寿寺,有敕建额)、阜成门,出城可到月坛、白云观、钓鱼台、门头沟、妙峰山一带,真可谓四通八达。

1920年,西四南大街

清末慈禧六十大寿时要到颐和园去,西四牌楼是必经地,军机大臣世铎便在东北角和西北角各建了座木质结构的二层转角楼,屯兵保安全。这两座百年转角楼几经风雨,东北角楼现为工商银行,西北角楼在解放后即为新华书店。在西北角还曾建有一座木架高耸带小阁的“望火台”,是旧时消防队瞭望火情用的。

其实,西四牌楼一带保留至今的古迹不只是这两座转角楼。在南边有建于元代的“万松老人塔”(俗称砖塔)和自元代起至今没改过名称的砖塔胡同、羊肉胡同;西边有始建于辽代的妙应寺(俗称白塔寺,初名大圣寿万安寺)、始建于金代的广济寺(金代时为西刘村寺,明天顺初年重建更名为弘善广济寺)、明嘉靖十年在原保安寺旧址上建成的历代帝王庙和建于清初的清真普寿寺(即锦什坊街礼拜寺)等。

西四牌楼还是明代的刑场,那时也叫西市,清官杨继盛、民族英雄于谦、袁崇焕等都是在这儿遇难的。之所以把刑场设在繁华的西四牌楼,就因为这里过往行人多,可以“示众”与“震慑”。

1949.1 解放军入城式经过西四牌楼

西四牌楼也确实繁华热闹,在距牌楼较近的东西南北街道两侧,大小店铺鳞次栉比,吃的、穿的、用的、玩的、看的、睡的(客店)、洗的(澡堂子),应有尽有。早年间还有马市、牛市、羊市、肉市、菜市、骆驼市、缸瓦市、羊皮市、人市(雇佣劳动力的地方)等。清代的右翼税署衙门就设在马市大街上。1924年底北京城区开通了有轨电车,起点站在西直门的1路有轨电车从西四牌楼经过。没几年,环行有轨电车开通,始末站都在东单牌楼,也从西四牌楼通过,交通更为便利。

在马市大街路北原先有个西安市场,也叫建国西堂,有些杂乱,特别是南门外的早市,卖早点、卖肉、卖菜、卖鱼、卖鸡鸭,弄得又脏又乱。整个市场也没统一的顶棚,每逢下雨下雪,通道泥泞难走。

1950年代初期,西四牌楼,可见转角楼

市场南门为正门,在今胜利电影院位置附近,北门在小糖房胡同内,占地约六七亩。市场内的几条通道都是南北走向的。通道两侧是门面相对的店铺,经营各种京味小吃、斤饼斤面(论斤约的大饼和面条)、小百货、山货,有只租不卖古今中外小说和小人书的书屋,有几家大小不同规模的茶馆、酒馆,有剃头棚儿,还有卖旧衣、旧鞋的等等。几家茶馆中名气较大的是南门内东侧的“欣蚨来”。这是家较大的书茶馆,常聘请连阔如、王杰魁、赵英颇、品正三等书坛名家来此说评书,《东汉》、《包公案》、《聊斋》、《隋唐》等。每到星期日下午,这里还搞有奖猜谜活动,很招人。一些小型茶馆则有单弦、大鼓书、双簧、数来宝、相声等,或请京剧票友来清唱。市场北头儿是胜利电影院,红砖到顶,特别显眼,听说最初时也是茶园,名为西庆轩。后来成了“北平电影院”,北平解放不久即更名为胜利电影院。

西四西牌楼 ——“履仁”坊

解放初期西四牌楼东到黄城根,西到帝王庙,南到缸瓦市,北到大红罗厂,有大饭庄、小饭馆、西餐馆,酒馆、茶馆、饽饽(糕点)铺,糖果食品店、果局子、干果炒货店,烧饼铺、包子铺、馒头切面铺、牛羊肉铺、猪肉杠、水产店,粮店、菜店、油盐店、茶庄、药店、百货店(旧称绒线铺),鞋帽店、服装店、布店、钟表店、电料行、眼镜店……五行八作,大小买卖应有尽有。上世纪五十年代,上海造寸服装店迁到丁字街,后来又有了洗衣房。那阵儿,牌楼南边马路边上有以饮食为主的夜市,那叫一个热闹,街面上更显得繁华了。

大约在1952年前后,有了以阜成门门脸儿为始发站的公共汽车,经西四向东开。加上原有的1路有轨电车和环行电车,使得西四牌楼地区的交通又方便了许多,马车、人力车渐渐消失了。不久,三轮车也减少了。再不久,这里又添了4路环行汽车。

西四牌楼的东南角还曾建有一座木架高耸带小阁的“望火台”,旧时用于消防队瞭望火情。

西四牌楼第一次大变化就是拆除四座牌楼,是1954年12月底到1955年1月中,前后历时20多天,说是为了改善交通。东四牌楼也因同样原因于同时拆除了。从此,在风雨中屹立数百年的两处雄伟建筑群只留下了两个简称的地名:西四、东四。不过,西四还保留了那两座转角楼,而东四的老建筑只剩下牌楼南边的清真寺了,余下皆难觅踪迹了。

此后,西四又不断变化:南大街路东相继出现了西四菜市场和西四百货商场;路西有了西四小吃店,涌泉堂(澡堂子)迁到阜外大街去了。西安市场除了南门外的早市,里边渐渐地萎了。一些铺面房变成为住家户,后来变成大杂院了。上世纪七十年代,胜利电影院也迁到了大街面上。

改革开放后,西四又有了更加明显的变化,一是街上跑的车越来越多,二是店铺的门脸儿越变越勤,一个没留神,马市大街改叫西四东大街了,羊市大街改叫阜成门内大街了。缸瓦市大街没了,只留下个缸瓦市公交站名。西四南大街与西单北大街以丰盛胡同东口和大酱房西口为界。后来,西四大街路面展宽了,早市、冰店都没了,路北的一溜儿店铺替代了变为大杂院的西安市场,胜利电影院扩展为豪华影院了。红楼电影院也豪华了。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西四菜市场改成了万方超市,邮局扩建了,西四百货商场被乐器店取代,剩下唯一的澡堂子也让一个酒楼给顶了。西四北大街以电子电讯器材、电料行唱“主角”,俨然成为电子一条街了。而西四迤西至帝王庙东侧,马路两侧的店铺大多经营装饰装修材料。

进入新世纪后,变化更大了,西四南大街几乎成为婚纱摄影一条街了,造寸的门面被挤得越来越小,万方超市让珠宝城顶替了。公交线路增加到数十条,地铁4号线开通了。十字路口迤西,路面拓宽了许多,路南老大一溜儿铺面没有了,国土局大楼和地质博物馆露出了“庐山真面目”,十字路口西南角至羊肉胡同的店铺也都拆了……西四,这个古老的通衢之处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四记忆,西城的老街坊你们都在哪儿?
探寻老北京的繁华集市 10-17
北京百年牌楼影像(2)四牌楼
小酱坊胡同竟比大酱坊胡同大?
北京最美的大街
阜内大街700年,这是老舍笔下的“北京最美大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