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建立学习管理系统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昨天的博文,介绍了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公司总经理孙依依关于数字化教育的四点建议。她在电子教材展示会上发言之后,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徐淀芳主任做了一个回应,体现出上海教学研究机构对推进“电子书包”的一些思考。讲话的内容很长,我做了一些删节和编辑,其要点如下。文章的题目和标题是我添加的。

首先感谢依依和牛津大学出版社的专业团队。

一、要有结构化的思想

有几句话很重要。环球的视野——我们做一件事情,首先要了解别人在这方面做了什么。当然我们很难环球去跑去看,牛津大学出版社的介绍其实就是给了我们一些环球的视野。后面这句话更加重要,本土化的服务——教育是和文化紧密相关的,即便是香港——我们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发展过程跟大陆的发展过程也不完全相同,香港的同行们都意识到要有本土的视野,要跟本土文化相关联,我们搞研究的人,做一个项目的时候,千万不要从一端走到另一端。美国人用的好中国人未必用的好,中国人能做的美国人可能做不了,不是说他们没这个能力,这就是文化的影响。所以我们在做这个e-learning的时候,一定要有本土化的观念,要和我们本土的文化、教育的传统很好的结合。

刚才呈现的很多教学过程,都是出版社这一团队跟学校合作的结果。出版方只有了解学校的教学过程,了解它的文化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才能做出老师感觉好、用起来顺手的产品。

现在已经不是很强调怎么教的问题,更加关注的是怎么学的问题,所有这种范式的转变都有一个基准,那就是促进学生的学。然后强调互动,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与教,学生与教师的互动。

这一项目的上面是有一个理念的,而不是做一样是一样的堆在一起。我们的教材是什么?教材是对学习内容的组合,是在一定的指导下对学习内容的组合,不是对学习内容的堆砌。一个一个的课件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思想去组合它,形成一种结构化的东西,就等于放了一堆产品。这堆产品你要去使用,你要去找它的话,是要付成本的,数量越多你付出的时间成本就越大,所以到后面你连找的兴趣都没有了。所以没有组织不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教学内容的,我们要吸取这样的教训。

二、建立学习管理系统

“电子书包”是一个部市合作的项目。市教委接的,虹口来承担试验,作为教研室就要支持这个项目。我关注这个项目已经有很长时间,很少发表意见,今天我感觉到,我们做着做着,做到这个项目的核心问题了。从有这个项目开始我自己也在想,如果我来做这个项目,我想把它做成一个什么样子?

我第一个想法是,在信息化背景下去编制教材,和没有信息化背景去编制教材从道理上讲是不一样的。刚才谈到,教材的结构化是最重要的,现在的平面教材,它的结构化呈现得不够,基本上都是按照“章、单元”等呈现,当我从第一章第一节开始看,看到第五章第六节的时候前面是什么,也许已经忘掉了。这个呈现方式局限了对结构化的理解,你除非非常专业研,否则不是一目了然的。如果我做电子教材,能不能采用一种主题式的、用概念来呈现的主题结构?我给的就是一个结构,以及这个结构必要的导学。

今天牛津呈现的都是在对学习内容把握的基础上、对教学规律把握的基础上所设计的一种路线。有人说这种路线千变万化,有一百个老师有一百种教学过程设计,但是我要说的是一百种的教学设计总有一款是针对某一类学生最优的。我们不要老是去想这个多样化,多样化并不等于是平等的、都是一样好的。凝聚专业团队去做这样一个设计,其实就是去寻找这种最优的设计,它不是唯一的,但是可以想办法去找到最优的,这对面上来讲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上海的教材教参曾经想学习香港。香港的教参非常详尽,我们的教参非常原则。结果学了以后很多专家反对,反对的一条理由是:设计的很详尽,压制了教师的创造。这个命题开始我也接受,现在我越来越不接受了。一个真正有创造的人,你给他一个详尽的平台是给了他一个高度,他会在这个高度上再进行创新。如果说因为你有了这个高度他就不创新了,那他本来就不是一个创新的人才,他水平也许就很低,就很低我给他一个高的平台有什么不对呢?这个思想大概上海现在还是有很多人蛮难接受,所以我们的教参还是不很满意。

我们需要一个学习过程的呈现,后面有配套的训练、检测,我把它叫做“配套的学习管理系统”。这个学习管理系统其实很重要,它能够让老师更为精准的去把握我下面30个学生、40个学生实际的学习状态,教师能够基于这种证据去改进他的教学,这是提高质量的关键。这在常规的状态下很难做,即便是有经验的老师。经常听到听课者在课后的互动中说:这堂课上得很好,学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那么你用的是什么证据呢?没有的,仅凭听课人的一个感觉。你若再问他,你凭什么说这句话?他可能会说了你看学生都笑嘻嘻的,笑得很灿烂。这能叫目标达成吗?如果我们有这样一个学习管理系统,把它并在课堂教学之中,那么就能够让老师非常精准的去掌握学习过程。

资源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个高层次的研发单位,它提供的资源可能水平比较高,要让学校都去做这个事情,没有这个可能性。我曾经也想过,数字化的教材要连结构、形式都把它改变。做任何一件事,有九个字要记住,一是应当的,即这件事情该不该做,应该怎么做;二是“需要的”,学校需要什么,很重要。我们的教研部门非常关注这件事情。三是可行吗,这是一个策略选择,我可能做吗?就像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去研究教材,应当不是原来那个样子。我有一次推荐虹口的陈永平老师做的化学复习课系统,其实就是基于它是结构化的设计,有一定的好处,他在很多学校试验的时候老师还很欢迎。

三、明确项目的职责

作为一个项目,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改头换面、彻底变革的成效,我认为是有困难的。牛津大学出版社有五百年的出版积累,十多年的信息化这种研究,他们做到现在也不过就是这个样子。那么,接下来就要去看,能做到什么样子。去年到香港我们去看了2所学校,听了2堂课,当时给我的感觉,就是这个系统操作性是可以的,蛮实用的,但好像比今天展示的要差很多。才几个月,我觉得又有进步了。你们已经把教材、教师上课用的一些辅助的资料、作业这三个系统,甚至还有考试集成在一起了,这是难度非常高的。所以我说今天让我感觉这个项目找到了一些好的突破点。像这样的东西还需要到学校去试用、试验。

上海也有很多东西是很有创意的,香港的各位同行也可以去看看。比如说我们体育课里面,用的一些信息化的设备能够非常好的掌握学生在任何一个时刻他的身体状况,而且是能够同步,能够很及时的掌握,这个系统也蛮有特点的。我们还没有把整体连接起来,但在局部的、点上的试验还是蛮好的。

电子书包项目不可能去做教材,一节一节去做,这不是项目组的任务。我们要把这样一种形式探究出来,然后该谁做谁去做。要探究出这种形式,在课堂上去使用,去检测它的效果,完善这样一种方案,提出一种需求,然后由专业的人去把这个东西做出来,这是这个项目的一个任务。在一个教室的范围内,教材的电子化,对学习方式本质的变革所起的作用不是很大。不能期待有了这样一个系统,学生的学、教师的教,立马就能够发生本质的变化,这还与教师的个人素养直接相关。有一点对提高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就是这个学习管理系统,能够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的有关的信息和进程记录下来,反馈给老师,用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这方是我们现在的这个系统没办法做,有了信息化支撑,这件事就可以做了,包括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包括对学生进行过程性的评价、评量等。上海早就在说过程性评价,做到现在依然无法推进,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的东西支撑。

技术上的这种支持也会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产生影响。它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做一些实证性的把握。不然的话都是教师经验的、主观的一种判断。

牛津大学出版社在上海已经很有影响。希望牛津出版社的同行们,就“电子书包”开展一些合作的研究,不仅仅是教材方面的,还我们以后课程标准的信息化平台。你们的起点还是比较的高,看的还是比较的远,可以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我的任务是把你们的东西实现本土化。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闽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教案
凌宗伟:关于“整本书阅读”,说点不合时宜的话
教学过程的结构
浅谈化学新课程下的教与学
浅谈电子白板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三种学习理论对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启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