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学本源回归与重构
作者:杨晓哲
      原文地址:
大学本源回归与重构
 我的导师黎加厚老师的课堂上,来了越来多不是“学生”的“学生”。他们有的是公司里从事平台建设的人员,有的是专业的培训人员,也有的是一线学校里的校长和教师,还有记者编辑,各式各样,各行各业的人都来到了黎老师的课堂上。他们也并非来听黎老师一个人从头到尾的讲课,因为每一节课黎老师一般自己讲不会超过10分钟,大部分都是同学们讲,甚至是来到课堂的嘉宾讲。这么说这些人是来听同学们讲的?呵呵,其实也不是。我想,他们为什么会来,而且不远万里来到课堂。因为这里能够让自己的思想畅游,这里是思考者的汇聚地!
 这就是大学的本源,能够汇聚思想者的地方称之为大学,思想者包括老师也包括学生。这样的大学长久存在。

回顾历史,柏拉图学院存在了900多年(最终因统治者战争中强制关闭),亚里士多德漫步学院存在了700多年。他们来到此地,思考,思辨,争论,碰撞!这样的大学因思想而汇聚,而长久存在。
    然而,现在的大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危机。    其根源有二:

1、大学自身的背离。
有些大学的有些专业不再是思想者的汇聚地,这样的现状令人不寒而栗。大学急剧扩招与大学思想家教师严重不匹配。虽然近几年师生比越来越低,但是看师生比不能说明问题。这是一个不缺人力缺人才的时代。大学的教师招聘表面严格规定博士学历,可是这和汇聚思想家又有什么关系呢?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大学教师招聘很少见了。再加上长期以来已经变质了的社会想法-----大学读的是文凭而不是淬炼自己的智慧。种种原因使得现在大学陷入困境。
2、另一大学存在的扩张。我们回顾大学的本源,其本质就是汇聚思想者的地方。而当有了网络之后,汇聚的方式又有了新的可能。为什么MOOC【大规范开放课程】这么火爆,开放的不仅是资源,更是让更多人登入该平台进行交流学习的空间。不仅如此xMOOC让国外著名教授直接能够在网络上组织上千人的课堂学习,充分地互动与讨论,不仅是一个教授与几个学生互动,更是几千个学生通过小组的方式内部思想碰撞,再汇聚再交流,这难道不是思想者的汇聚地吗?这就是为什么连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学都非常紧张急忙加入这场变革的原因所在!麻省理工,哈弗,剑桥,耶鲁等上百所大学都加入了这场运动之中。很多大学的教授都开设了自己的xMOOC课程,并用一整个学期完整地时间段在网络上上课。
    如果说xMOOC还是思想者从实现到虚拟空间的搬家的话(毕竟这些大牌教授都来自于知名大学教授),那么社会化网络SNS——这是虚拟思想汇聚地人物的原生地。可能这个草根你之前压根就不认识他,可他就是愿意分享,愿意与他人交流,愿意为人师,渐渐地他在社会化网络里不断成长,社会化网络也成就了他成为一个思想者,并不断地汇聚着类似的思想者们。这难道不是“大学”吗?这难道不是思想的汇集地吗?

    当我们回顾大学本源,一切是那么清晰。国内很多大学还在迷迷糊糊地专注于招生,殊不知盲目扩张,离思想者的汇集地越来越远就将面临着大面积解体的危机。国内的很多大学教师不专注于教学,而只专注于科研和论文绩效评价,不顾及本源,不让其课堂成为思想之地,那只会越走越远。大学,就应该以更大的视野,更宽广地胸怀去汇聚更多人,加入思想之地。大学,就应该与实际有更多地联系,成为专业上,行业内思想的引领者,而不是跟随者。大学,不再是存在于现实的场地,而是更多元,更大的时空,更多虚拟时空的交集!

    虽然,我更多地是参与上海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但是,在大学里,不免发出这样的感慨之文。如果说中小学还有更多框框架架课程教材和体制的保护的话,那么大学就是“暴露”在信息化的大潮里,没有任何保护伞,其本身如果不回顾“本源”的话,很多大学离解散也就不远了。
    我爱我的大学,我追逐着你,正因为你是思想之地。
    我爱我的课堂,我慕名而来,正因为你是思想之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为何大多平庸
教师的三种专业境界
我的教学笔记(李镇西30年课堂教学精华)
MOOCs热潮中的冷思考
做一个会上常态课的老师
在线开放课程:内涵、模式、设计与建设——兼及智能时代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