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调研要走出“四个误区”·黄冈日报数字报刊平台

    调查研究是了解下情、指导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然而,要让调研的情况实事求是,关键是要走出调研的误区。

    走出眼见为实的误区。常言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话在多数情况下是正确的。但在调研中,有时眼见的并不一定属实。有的基层单位为出政绩,习惯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将问题“包装”为成绩,将失误伪装成经验。对此,调研者应有双火眼金睛,要及时识穿庐山真面目,切不能被其假象迷惑。

    走出有口皆碑的误区。调研少不了同群众座谈,多数情况下群众是敢于实话实说的,但有时碍于情面或因提前打了“招呼”,群众往往会众口一词、评功摆好。遇此情况,调研者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对群众口碑冷静分析。真正是发自群众内心的肺腑之言无疑是好事,若是言不由衷或言过其实的阿谀之词,一旦信以为真势必给调研增加“水分”。

    走出先入为主的误区。调研是知民情、察民意、查真相、明实况,因而要倾听群众呼声,尊重客观实际,在第一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不能凭着印象、带着框框去搜寻答案、对号入座。一旦有了先入为主的思想,往往听不进不同意见,不易接受新生事物,从而导致调研走过场,成果打折扣。

    走出人云亦云的误区。调研完成后必然要写出调研材料,对调研的问题实事求是作出结论,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但有的调研材料不动脑筋,缺少独到的见解,多是大话空话,没有针对性;有的甚至在网上下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结果是人云亦云、毫无新意,既不能反映基层工作的真实情况,更不能发挥调研材料的指导作用。

    调研就是为决策探明情况、提供依据,一旦情况差之毫厘,决策则可能谬之千里。唯有情况实事求是,决策才能切实可行。愿调研切实走出误区,让决策更加严谨科学。

    徐干生2015年

    5月21日

    星期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如何做好信息调研工作
深入调查研究 写好调研报告
搞调研真话不好讲?调研报告难出彩?这样做!
撰写调研报告关键要“调”“查”“研”“究”
调研还有哪些“不够”
敢于担当要强化五种能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