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健康系列之“人际沟通”篇
userphoto

2023.06.21 河南

关注

在上一章节里我们了解到情绪智能(EQ)的最高层级就是社交技能,也就是能非常游刃自如地处理好身边的人际关系。而沟通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那么接下来我将从应用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什么是人际沟通?为什么需要人际沟通?人际沟通的模式是怎样的?人际沟通又有哪些类型?

人际沟通一般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其过程就是人们采用言语、书信、表情、通讯等方式彼此进行的事实、思想、意见、情感等方面的交流,以达到人与人之间对信息的共同理解和认识,取得相互之间的了解、信任,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实现对行为的调节。

01

为什么需要人际沟通?

心理学家鲁夫特与英格汉提出“周哈里窗(Johari Window)”模式,Johari ,是从创始人 Joe Luft 和 Harry Ingham 两人的名字中截取的,「窗」是指一个人的心就像一扇窗(如下表),普通的窗户分成四个部分,人的心理也是如此。周哈里窗介绍了自我坦露和回馈经验之间的关系,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也可以让别人了解自己。因此把人的内在分成四个部分:开放我、盲目我、隐藏我、未知我。我们在和朋友彼此互相给予回馈的过程中,可帮助自己更认识自己,同时可以使朋友之间更加深入的了解彼此。“我好,你好,大家好(世界好)”,才能达到人际交往的“三赢”局面。

中国有句古话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彼”的前提是“知己”,我们真的能够做到“知己”么?其实,对于自己,我们并不能做到了如指掌,有些事情是我们自己不知道而别人却清楚了解的。在别人给我们的回馈中,我们可以验证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增进自我的觉知。如“周哈里窗”所划分的四个象限所示:

左上角区域称为开放我或公众我,这是自己清楚别人也知道的部分。比如你已经公开的信息,包括外貌、性格、婚否、职业、生活居住地、能力、爱好、特长以及成就等等。开放我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信息,是了解和评价自我的基本依据。

右上角区域称为盲目我属于盲点区域。这是自己不知道而别人知道的部分,所谓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这部分内容可以是一些很突出的心理特征,比如有人轻易承诺他人但转眼间就忘得干干净净;也可以是不经意的一些小动作或行为习惯,如果别人不告诉你,你本人无法觉察。盲目我的大小与自我反省的能力有关,内省越强盲点越少。熟悉并指出你“盲点”的人往往是关爱你的人,虽然他们会挑剔你,但当他们给你反馈的时候,你应该用心聆听。

左下角的区域称为隐藏我或隐私我,属于逃避或隐藏领域。这是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的部分,与盲目我正好相反。就是我们常说的隐私,留在心底不愿意或不能让别人知道的事实或心理。隐藏我压抑了自我,也令周围的人感到压抑,容易导致误解和曲解,造成他评和自评的巨大反差,成为人际交往的迷雾与障碍,甚至错失机会。

右下角区域称为“未知我”也称为“潜在我”,。这是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部分,有待挖掘和发现。通常是指一些潜在能力或特性,比如一个人经过训练或学习后,可能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或者在特定的机会里展示出来的才干。

我们每个人都有三个“我”:

A、自己认为的“我”:每个人都会在自己内心塑造一个自己,以衡量自己与他人的差别。

B、别人认为的“我”:在别人面前塑造自己的形象,通过别人的谈吐行为对自己下结论。

C、  真真正正的“我”:客观存在的,随特定时间和空间成长,逐渐形成自己特定的性格、气质、能力和品德。

所以自知之明就是确保自己认为的我等于客观真真正正的我,自我了解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扩大“开放区”的过程。随着开放区域的不断增大,“自己认识的你”和”别人认识的你”和“真正的你”越来越接近。 

02

人际沟通的模式

沟通是与人交往的桥梁,沟通模式也代表每个人的生存姿态。一个人与生俱来就有沟通的需要和愿望,其人际关系和生命质量也常常因沟通受到影响。

萨提亚女士(Virginia Satir)是全球知名的家庭治疗创始人,被美国著名的《人类行为杂志》誉为每个人的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致力探索人与人之间及人类最深层、最本质的问题,特别是探索人在家庭中学习到的沟通模式是如何深远地影响他一生的命运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根据萨提亚的沟通模式理论,人有多种沟通姿态: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表里一致型等。

表里一致型是萨提亚所倡导的目标。这种模式建立在高自我价值的基础之上,达到自我、他人和情境三者的和谐互动。这种模式的人言语表现出一种内在的觉察,表情流露和言语一致,内心和谐平衡,自我价值感比较高。

讨好型的人忽略自己,内在价值感比较低。言语中经常流露出“这都是我的错”,“我想要让你高兴”之类的话。行为上则过度和善,习惯于道歉和乞怜。

指责型的人则常常忽略他人,习惯于攻击和批判,将责任推给别人。“都是你的错”,“你到底怎么搞的”是他们的口头语。究其内在经历,指责型的人通常孤单失败,但他们宁愿与别人隔绝保持权威。

超理智型的人极端客观,只关心事情合不合规定,是否正确,总是逃避与个人或情绪相关的话题。他们告诫自己:“人一定要有理智”,“不论代价,一定保持冷静、沉着,决不慌乱。”这类人表面上很优越,举动合理化。而实际上,他们内心很敏感,有一种空虚和疏离感。

打岔型的人则永远抓不着重点,习惯于插嘴和干扰,不直接回答问题或根本文不对题。他们内心焦虑、哀伤,精神状态混乱,没有归属感,不被人关照,还常被人误解。

萨提亚模式认为人是活在环境、关系中的(或说系统中)。所以,一个人际关系沟通障碍的出现,与人与他人、环境的互动有很大的关系。其中,一个人在原生家庭中经验到的各种关系,以及各种应付方式,对这个人的一生影响最为重大。正因为如此,人在各种关系中,影响人,也被影响。所以,症状的产生,并不是一个原因导致一个结果这么简单。而是人与周围的人事物,相互的影响。而这些关系中的沟通不良,导致了各种压力、情绪、症状的产生。所以可以看到,其一:人的压力、情绪、症状的产生过程中,没有谁是单纯的受害者或迫害者,人都必须对这段关系的产生,承担部分的责任。其二:可以通过改善与他人的沟通方式,来改善心理状况。

03

人际沟通的类型

PAC理论又称为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人格结构分析理论、交互作用分析、人际关系心理分析,由Eric Erne于19世纪50年代在《人们玩的游戏》一书中,提出了这个著名的理论。他将传统的理论加以提升创立了整套的PAC人格结构理论。是一种针对个人的成长和改变的有系统的心理治疗方法。无论人们是以坚决还是非坚决的方式相互影响,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作出回应时,存在一种社会交互作用。这种对人们之间的社会交互作用的研究叫做交互作用分析。

这种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个性是由三种比重不同的心理状态构成,这就是“父母”、“成人”、“儿童”状态。取这三个间的第一个英文字母,Parent(父母)、Adult(成人)、Child(儿童),所以简称人格结构的PAC分析。

“P-A-C”理论把个人的“自我”划分为“父母”、“成人”、“儿童”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在每个人身上都交互存在,也就是说这三者是构成人类多重天性的三部份。

“父母”状态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通常表现为统治、训斥、责骂等家长制作风。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P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的行为表现为凭主观印象办事,独断独行,滥用权威,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你应该……”、“你不能……”,“ 你必须……”。

“成人”状态表现为注重事实根据和善于进行客观理智的分析。这种人能从过去存储的经验中,估计各种可能性,然后作出决策。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A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的行为表现为:待人接物冷静,慎思明断,尊重别人。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我个人的想法是……” 。

“儿童”状态象婴幼儿的冲动,表现为服从和任人摆布。一会儿逗人可爱,一会儿乱发脾气。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C成分占优势时,其行为表现为遇事畏缩,感情用事,喜怒无常,不加考虑。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我猜想……” ,“我不知道……”。根据PAC分析,人与人相互作用时的心理状态有时是平行的,如父母--父母,成人--成人,儿童--儿童。在这种情况下,对话会无限制地继续下去。如果遇到相互交叉作用,出现父母--成人,父母--儿童,成人--儿童状态,人际交流就会受到影响,信息沟通就会出现中断。最理想的相互作用是成人剌激--成人反应。

根据PAC分析理论,人际交往存在着以下十种类型:

  (一)PP对PP型

  在这种类型中,甲乙双方都表现出一种颐指气使的武断,如甲方说:“你把这任务完成一下。”乙方却说:“你不见我正忙着吗?找别人干去吧!”

  (二)AA对AA型

  在这种交流类型中,双方都能以理智的态度对待对方,如甲问“你能把这项任务完成吗?”乙说:“如果没有什么干扰,我想是能够的。

  (三)CC对CC型

  在这种类型中,甲乙双方都易诉之于感情。比如甲说:“过不到一起干脆离婚。”乙答:“离就离,谁离不开谁呢!”

  (四)PC对CP型

  在这种交流类型中,甲乙双方表现出权威和服从的行为,即甲方以长者自居对待乙方,乙方亦能服服贴贴不以为然。如甲作为上级对乙说:“这件事完不成要受批评。”乙作为下级回答:“真完不成,我甘愿接受批评。”

  (五)CA对AC型

  在这种交流类型中,一方表现为小孩子脾气,而另一方则表现为有理智的行为,这在同事之间、夫妻之间经常会发生。

  (六)PA对AP型

  在这种交流类型中,甲方表现为有理智,但又担心自己控制不住自己。为此,甲方经常要求乙方担作P的角色,起到对甲方的监督和防范作用。这在上下级、同事、夫妻之间经常会发生和利用这种类型的相互作用。

  (七)PC对AA型

  在这种交流类型中,甲方要求乙方以理智对待他,但乙方则以高压方式对待甲方,这在上下级、同事之间经常发生。

  (八)CP对AA型

  在这种交流类型中,甲方讲理智,而乙方却易感情用事,这种现象也经常发生在不同人之间的交流中。

  (九)PC对PC型

  在这种交流类型中,一方采取命令式而另一方不服,也采取同样方式回敬。这种交流方式必然会引起矛盾冲突。这经常表现在上下级、家长和子女之间。

  (十)CP对CP型

  在这种交流型中,甲乙双方都把对方作为权威看待而表现出一种服从的意向,这在同事和朋友之间经常发生。

了解PAC分析理论,有助于我们在交往中有意识地觉察自己和对方的心理状态,作出互补性或平行性反应,使信息得到畅通。倘能在交往中把自己的情感、思想、举止控制在成人状态,以成人的语调、姿态对待别人,给对方以成人剌激,同时引导对方也进入成人状态,作出成人反应,那就有利于建立互信、互助关系,保持交往关系的持续进行。总之,当你能够掌握如何知己知彼、了解人际沟通的模式并能熟练运用人际沟通的交互分析后,你一定能成为一个人际沟通的高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PAC人际交往理论(加拿大心理学家Eric Berne)
人格测试小游戏
【实用东西】 ¤·房屋租赁合同·¤
实习协议书(简洁版)
水电安装合同
婚前协议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