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构建科学的班主任考核评价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强调,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重视班主任培训。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也指出:要加强学校领导者、管理者队伍建设,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随着《纲要》的实施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班主任工作将会得到进一步的重视与加强。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考核评价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都有明确要求,指出:“教育行政部门建立科学的班主任工作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学校建立班主任工作档案,定期组织对班主任的考核工作。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任、奖励和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然而在实践中,学校对班主任的考核评价还不尽如人意,在考核评价的内容与标准确定上,存在着随意性和不科学现象;考核评价方法也缺乏可操作性,从而影响了班主任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真正使《规定》落到实处,构建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班主任考核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班主任考核评价的主要功能。
  全面、客观地评价班主任的工作,提高班主任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对于转变班主任的教育观念,增强班主任的专业素质,提升班级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1. 班主任考核评价的导向功能。
  班主任考核评价须遵从班主任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内容和要求,以班主任的专业素质、工作效能和履行职责等为依据,是目的性、规范性很强的活动。肯定的评价具有导向作用,否定的评价具有匡正作用。通过评价能够引导班主任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科学的质量观、人才观,明确班级工作的目标及应该采取的教育方法与手段。同时,在班主任考核评价中,能够发现优秀班级和优秀班主任的事迹,并为其他班主任树立学习榜样。另外,在考核评价中发现问题和不足,也能起到警戒、防止和改进作用。
  2. 班主任考核评价的调控功能。
  考核评价具有促使班主任反省自我、克服不足、改变已有的不良状态,完善并促进发展的调控功能。班主任考核评价以专业发展目标和要求为依据,总结班主任工作的成功做法和经验,诊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使班主任对自己的工作获得比较清晰完整的认识。通过班主任考核评价,还能发现学校管理中的问题,或者是管理失当,或者是制度缺失,或者是协调不够,从而加以调整和改进。所以,通过考核评价,能够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为班主任专业发展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保障、激励措施。
  3. 班主任考核评价的激励功能。
  在班级授课的背景下,各个班主任之间是相对独立、相互竞争的关系。适度竞争是推动班级工作的一种驱动力,也是很有必要的。而合理的、适时的评价,有利于公平竞争,调动班主任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考核评价可以使班主任内在的活力得以激发,潜力得以开发,工作积极性得以调动,竞争的意识得以增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考核评价产生的激励作用,不是简单地鼓励你追我赶,而是要激起班主任向专业化目标迈进,激发成就感,强化责任感,增强使命感,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班级管理水平。
  4. 班主任考核评价的鉴定功能。
  班主任考核评价,应是对班主任工作绩效和专业成长所做的全面评定,它既是对班主任工作的概括性描述,也是对班主任工作的鉴定。这种鉴定是对班主任工作态度、业绩、失误及其他方面的总结性评价,不仅能使班主任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的工作,而且应成为对班主任考核、奖励、聘任、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的依据,也是处分、解聘的依据。班主任考核评价的鉴定作用,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须做到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客观公正。
  
  二、班主任考核评价的基本内容。
  班主任考核评价的内容应当包括对班主任履行工作职责的评价、工作业绩的评价和专业素质的评价等三方面。班主任工作职责评价是对班主任工作过程的考核;班主任工作业绩评价主要是通过学生表现来进行的评价;班主任专业素质评价是对班主任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和条件进行的评价。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1. 班主任履行工作职责的考核评价。
  对班主任履行工作职责的考核评价,要依据《意见》和《规定》中有关班主任职责与任务的规定,主要考查班主任的事业心、责任心、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情况、跟班出勤情况、完成各项任务情况;组织、指导开展班会、团队会(日)等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情况;对班级和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情况有无深入了解,工作是否规范细致,工作方法是否灵活多样,对不同学生能否进行分类教育、分层管理,有无针对性,管理上是否有特色,实际效果如何;是否关心特殊学生,落实帮教措施,有效转化后进生;学生安全防护工作情况;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沟通情况;联系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社区,形成教育合力的工作情况,等等。
  2. 班主任工作业绩的考核评价。
  对班主任工作业绩的考核评价包括三方面:一是班集体建设,主要考查班级是否有明确而共同的奋斗目标;班级是否形成良好的集体氛围、班风及学风;班级是否形成领导核心和骨干队伍,团、队与班委会的关系是否正常;班级人际关系是否和谐。二是班级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表现,这些或者通过量化表现出来,或者经过观察、比较,通过学生行为反映出来。三是班主任在工作中取得的其他突出成绩。如班级或个人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面向校级以上开设的主题班会活动、在有关会议上的经验交流、发表论文和出版著述等。
  3. 班主任专业素质的考核评价。
  班主任专业素质对班主任是一种持续性的作用因素,也是班主任工作创造性的潜在因素。班主任专业素质考核评价标准很难量化,就其内容而言,应从班主任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道德三个方面来把握。过去,由于人们对班主任岗位的复杂性和专业性认识不足,在班主任选择上习惯于注重体力和精力这些硬条件,忽视专业因素;在班主任的培养和管理过程中,注重常规知识积累和常规经验传播,忽视专业知识储备、专业能力提升和专业道德养成。事实表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道德是构成班主任专业素质的主要部分。
  
  三、班主任考核评价的实施策略。
  班主任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岗位和有效模式,班主任工作应当由“副业”变为“主业”,由“职业”变为“专业”,因此有必要在教师专业标准的基础上,制订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标准,按照标准科学、合理地构建班主任考核评价体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 在考核评价功能上,处理好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关系。
  结果评价关注的是鉴定、甄别功能;过程评价重视的是形成、服务功能。在以往的班主任考核评价中,过多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忽视班主任在各个时期的努力程度及班级的进步情况。因为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班主任也不可避免地要以分数高低或升学率论英雄,以学生的学习结果、学科成绩作为对班主任解聘、降级、晋升、加薪等的主要依据。但有时候,受诸多因素影响,班主任的工作结果往往不是工作过程的真实反映,扎实的过程并不一定带来理想的结果。有的学校在制订班主任考核评价方案时,过于看重量化指标,结果往往使“出工不出力”或“武力胜过说服力”的班主任成为“优秀”,而经常深入学生中去做细致工作的班主任却得不到应有的肯定。
  同时,考核评价若只重结果,并不能给予班主任具体有效的指导和帮助,班主任自身及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就可能反复出现并长期得不到解决,很难有效促进班集体建设和班主任专业发展。这种评价不仅背离评价初衷,而且会影响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
        过程评价作为一种科学的归因分析手段,为结果评价提供更多的信息,也使结果评价的结论更有说服力。与行为过程相伴随的评价,因其反馈及时,往往对人的行为产生不可忽视的导向与激励作用。因此,在考核评价功能上,要坚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统一。
  2. 在考核评价方法上,处理好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的关系。
  班主任考核评价中还存在诸多矛盾,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工作质量的模糊性与考核结果的可比性。由于班主任的工作责任心、工作能力不同,同量并不同质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果无视质的差异,仅就量的多少来评价班主任,只能使评价流于形式。
  由于量化评价具有评价指标具体、可操作性强、业绩考核评价结果较为清晰和同行之间可比性较强等特点,因此成了目前班主任评价中最为常见的评价方式。为了衡量班主任的工作绩效,不少学校都把“学生出勤”、“班级卫生”、“违纪违规”等看似客观的指标作为评分依据,把班主任一学期得到的分数简单累加,给每位班主任评出确切的分数、名次、分三六九等。更有学校对名次末位的班主任冠以“最差班主任”恶名,实行“末位淘汰”。客观地讲,量化考核将纷繁复杂的班主任工作化为简单有序的分数列,为学校管理者提供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的评价依据,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民主评议推荐”的缺陷,便于管理者区分优劣。但是,形式的公平掩盖了评价的科学性,那些严重偏离班主任工作本质的“客观指标”,往往更加强化了那些本不科学的认识与表现,助长或纵容了一些简单、严厉甚至粗暴的工作方式,却忽略班主任工作最本质的内容——关爱每一个学生。班主任的工作千头万绪,有些工作是显性的,但更多则是隐性的。教育中的许多因素,如态度、情感、品行、理想等根本不能量化,而这些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考核评价方法上,应当使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
  3. 在考核评价对象上,处理好共性要求与尊重个性的关系。
  班主任考核评价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针对班主任的不同个性特点进行不同评价,在考虑共性指标的同时,要充分照顾到班主任的个性差异。一是职业发展时期不同,评价的重点有所不同。比如:对“适应期”班主任的评价,重点关注其班级常规管理能力。对“成长期”班主任的评价,重点关注其建设班集体和班级文化的实绩。对“成熟期”班主任的评价,主要看其是否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是否形成了个人风格。对“专家型”班主任的评价,重点是科研能力和示范作用的发挥。二是即使在同一阶段,对不同类型的班主任,鉴于个人风格和优势不同,评价标准也应不同。既肯定其某方面的成绩,又鼓励其全面创优。
  目前,对班主任考核评价的片面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简单庸俗的“量化”。以计划、总结的份数,纪律、卫生的分数,做好人好事的次数等量化标准确定班主任工作绩效。二是“以智论德”。不管班主任平时做了多么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只要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往往一律归咎于班主任。三是提倡并鼓励班主任当“保姆”。陪学生自习、守着学生做操、盯着学生扫地的班主任得到的评价很高,而那些注意培养学生自育、自治能力,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的班主任,往往被视为工作不负责、不深入、不细致。这些强求统一、忽视个性的评价极大挫伤了班主任的工作热情,也不利于班主任的专业发展。因此,在考核评价对象上,要坚持共性要求与尊重个性的统一。
  4. 在考核评价目的上,处理好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的关系。
  奖惩性评价是一种以奖惩为目的的总结性评价制度,它以班主任评价的结果为依据,作出解聘、降级、晋级、加薪、增加奖金等决定。奖惩性评价又是一种面向过去的评价,它以班主任已有的工作成绩或当时的工作表现为依据,以是否符合学校的要求或期望为标准,考查班主任工作的目标达成度。反思以往的班主任考核评价,大多是奖惩性的,而不是发展性的。实践表明,奖惩性班主任考核评价制度下,班主任更关心的是评价的最终结果会给自己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对评价怀疑、惧怕、憎恨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教师职业生涯理论表明,班主任的专业成长需要一个过程,离不开学校组织有意识地培养以及面向未来的发展性评价的激励。发展性班主任考核评价制度是具有前瞻性的、面向未来的评价制度。这种评价制度动态地评价过去、现在和将来,注重从纵向方面进行比较,不以一时一事的表现轻率地作出终结性评价。班主任发展性评价制度更“以人为本”,着眼于班主任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把改进和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开发班主任的工作潜能、促进班主任的长远发展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充分考虑到评价的结果与方法对班主任的能力形成与发展是否有益,坚持用动态的眼光看待班主任发展,着重评价班主任的努力程度,在评价结果的阐释中运用鼓励性的表述,促使班主任的素质、能力呈现动态的发展过程。
  班主任考核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奖惩班主任,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其未来的发展,因此应把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有机结合。
  总之,在对班主任的考核评价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班主任考核评价的功能,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发展、重视过程的考核评价理念,做到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并重,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互补,共性要求与尊重个性结合,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共存,不断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与发展,推动班主任队伍建设科学化、规范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评价问题研究
“五维评价”——教育服务时代的教师评价制度--子 筠 若 水
关于幼儿园教师评价的调查与思考
完善教师评价制度 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学校和谐管理的核心
国内新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