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艺术课堂教学资源整合的方法、途径和策略的研究》研究报告
《艺术课堂教学资源整合的方法、
途径和策略的研究》研究报告
艺术组汤晓峰
一、艺术学科课题研究目标
  1.在艺术课堂教学中,整合艺术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加深对艺术作品内蕴的探究和领悟,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2.通过课题研究发现艺术课堂教学的内在规律,能够丰富有效教学理论,提高艺术教学的有效性,并以此提高广大师生的艺术素质,建立和谐的艺术课堂生态机制。
  3.利用新的教育技术手段以及新课程和批判反思的相关理论,进一步优化艺术课堂教学结构与模式,提高教学效益。
  4.为适应初高中艺术教育,利用和开发地域资源建立起新的课堂模式,进一步拓展学生艺术学习的范围与方式。
  5.开发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实例,积累教学经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熟练应用现代教育理论以及现代技术于课堂的艺术教师队伍。
  二、艺术学科课题研究内容
  教学资源是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过程中可所涉及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称,其包括图片、书籍、音像、音像设备、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艺术器材、艺术品、艺术作品等可能被课堂教学所利用的场地、设施和材料的一切物力资源。
  本课题以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与整合为主题,突出艺术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的特色,优化艺术课程结构,以做到艺术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合理利用。
    1. 艺术课堂教学资源整合的方法、途径和策略的制约因素
  ①“课程目标”的因素。“提高艺术素养”是总目标,所有的资源配置必须以此为出发点和归宿,并以此为参照进行取舍。音乐美术教科书的编者根据新课标的理念,都已经作了整合,它们互相联系,互相配合。作为教师,关键则在于“二级开发和整合”。这种开发,关键是教师要理清这些教学资源与总目标的关系,让学生从进入就始终笼罩在“鉴赏”的艺术氛围之中,让“鉴赏”成为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而不是有意无意地将它变成一个个张牙舞爪的魔鬼。
  ② “课题类别”的因素。课题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可以分出许多类别。不同的课题类别,一定会影响到教学资源的利用和整合。基础重在“积累”,鉴赏重在“领悟”,实践重在“创新”。这些内容之间虽然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但各自所涉及的知识与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的侧重点不同,因而过程与方法也就各异。不能什么课都是“兵马未动,音画先行”。
  ③课堂“动态”的因素。艺术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从具体而微的问题、课题、情境等入手的,因而就受到某一问题、课题、情境的制约。这里面,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去和作者对话,而不是让教师与作者对话的结论去影响学生与作者的对话。不少音乐美术教师总是以为他说了,学生就应理解;他讲解了好作品,学生就能画出理想的作品,唱出动人的歌曲……根本没有意识到艺术教学过程本来就应当是教师引导下的鉴赏实践过程,不会利用和发掘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进而将学生引入特定的艺术训练场。比如在有些教师的课堂上,多媒体课件演示的内容只不过是备课笔记的复制。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多媒体既定的程序中去。整堂课的教学过程看起来热闹的很,却完全是由多媒体的程序控制的,答案都是教师预设好的。其实,音感、符号、情绪等方面,学生与教师的理解是有很大差异的,尽管有些教师能够肯定学生的答案,但不能把学生许多有创意的答案放入多媒体课件,向全体同学展示。结果仍把自己原先设计好的内容、答案用多媒体展示出来。长期如此,学生就不会积极思考,或不愿意发表自己富有个性的看法,而是消极等待教师的“标准答案”早点展示出来。所以,教学课件的设计,必须在“整合”上下功夫,不仅要有明确、恰当的教学目的,更要充分运用必要的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和教学改革融合起来。惟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效用,才能避免多媒体课堂公式化、程式化,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解放。
  2. 艺术教学资源整合与教师的艺术修养
  ①教学资源整合的科学意识。教学资源整合不仅是一种结果,而且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意识。教师不能停留在“本本”这一层面上,教材不再仅仅是由专家编制,教师执行的,物化的、静止的、僵化的文本形态,也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创制的,鲜活的、过程性的、发展着的活动形态。
  教学资源整合不仅是技术的,也是艺术的。教学资源整合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程序,即要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一定的教学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组织;在此基础上,进行实施与评价。因此,教师必须依照特定的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与身心特点,合理地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探究的精神、创新的精神。
  ②娴熟的教学资源整合技术。?教学资源整合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教学设计,也就是说,教学目标必须建立在对学校环境与学生学习需求分析的基础之上。使原有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资源的整合得到升华。
  教学资源整合需要基于教学目标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并对其加以有效组织,这也是充分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的过程。根据教学资源整合确定的目标,选择、确定的教学设计资源内容必然是要与学校、学生和教师的现实紧密相联,它必须是在教师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而且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实际的课程内容的选择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学校与教学资源的可获得性与整合的成本问题。必须遵循综合性、针对性的原则。
  ③精诚合作的精神。 教学资源整合可以是个体的活动,但是,集体配合总是比个体活动结果的误差性小,而资源面广。教师作为教学资源整合的主体,就必须加强与各方面的合作: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与校长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教师与专家的合作、教师与学生家长等方面的合作。但是,长期以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是靠一个人的力量独立解决课堂上时刻变化的种种问题,教师的课堂生活是与其他教师的课堂活动相互隔离而不是相互依赖。教师的这种“专业个人主义”的特征,有可能会阻碍教师在进行教学资源整合时与他人的合作,并最终导致教学资源整合沦落为教师本位资产。教学资源整合是基于分析学校办学宗旨、分析学生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学校及社区资源的基础上来确定教学目标、选择组织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实施方案、进行教学评价的。因此,在整个教学资源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与校长、其他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员、课程专家等通力合作,这既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在必然要求,也是教师合作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
  ④行动研究的素养。教学资源整合的背后所蕴含的理念,是把教学资源整合的权力还给教师,让教师来从事教学资源整合与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是教学资源整合的执行者,同时还应该是教学资源整合研究者。教师要有一定的教育研究素养。当然教师进行教学资源整合与研究工作,不可能也不需要像专家那样,恪守严格的研究规范与操作程序。基于客观现实条件,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进行教育行动研究是最为恰切的。
  3. 整合艺术教学资源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提高艺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从广泛的认知范围到深层次的认知体验。在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下,教材已经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和教学内容。多媒体的介入可以使学生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获得图文音并茂的文献资料。在有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如何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让学生有机会方便、快捷地接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给学生提供广泛的认知范围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便是课堂无边无际地扩展,学生局限于一些材料的堆砌而无深层次的认知体验。所谓深层次的认知体验,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看学生的质疑能力。质疑能力包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和有根据解决别人质疑的能力。另一个重要指标是看学生自主组织的信息的能力,看学生能否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外在信息,能否形成自己的观点与话语体系;看学生的行动、作品、思维方式是否受到外在信息的影响,能否运用信息解决学习问题。
  教学资源介入课堂,体现让学生乐学爱学,绝不是简单的一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可以解决的,需要关注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需要关注学生有无积极的情感投入,需要关注学生有无成就感的获得。学生要能在课堂上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积极地情感投入中进行学习。课堂也不再是教师精彩表演的天地,而成为学生积极投入、成就体验的乐园。从教师的精彩到学生的精彩,乃课堂的真情真谛。
  从物质资源越多越好到物质资源越有效越好。有效的教学资源整合的课堂并不是单纯看使用物质资源的技术有多好、多新,使用物质资源技术的时间有多长,关键是要把物质资源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的方式,发挥物质资源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教学资源的有效合理应用,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目的。这是教学资源整合的所追求的目标。从物质资源越多越好到物质资源越有效越好,就是要求在整合课堂教学的开展中:内容结合多一点、课堂信息量大一点;学生自主学习放开一点;自主学习调控能力好一点;课堂氛围活一点、活动形式多样化一点;深层次参与课堂的学生多一点;思维活一点、认知深一点;课标要求和拓展要求结合好一点。
  如何发挥教学资源的最大效益?
  ⑴ 选择使用。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将相关的教学资源按知识点、难点、争鸣点进行筛选后整合。例如对知识点串联性较长,可按知识点选用;
例如《中国古代雕塑山水画》《中国古代花鸟画》《中国古代人物画》等,可以以中国画技法为知识点,把各种内容串联起来讲述,容易使学生从技法上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特征与表现技巧。
   供选择使用的教学资源不仅是现行资源,对以往资料由于时代的发展或政治的变更而弃用的教学资源也应包含其中,这些资源里还有许多可利用的“零件”,如果将其进行选择、分解、整理成相对独立的小课件,无疑为现有教学资源增添一大笔财富。
  2.配合使用。对完整和相对成熟的教学资源,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学校、教师、学生、社区)进行必要的辅助配套后全盘利用。在讲解难点时,补充教学资源,拓宽知识面,引导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提高学习效率。
  3. 动态补充。教学资源必须“与时俱进”,动态补充不断完善原有资源,才能保证“生命之树”常青。例如由于新的词汇出现,表现艺术的方法创新,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等等。因此,在使用教材时,不断补充制作最新术语、新概念、新审美用语及物质资源的新技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质量。
  4. 创新开发。随着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开发教学资源:PPT课件、视频鉴赏、视频课堂,避免以往固化性、封闭性、大而全的缺陷。CAI课件应该向“积件”的方向发展,即资源制作的着眼点是教学内容的一个个知识点,是一个个独立的小课件,具有“微单元性”、“可积重组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更适应初高中教育及提高教师队伍教学资源整合应用水平的要求。
  三、教学资源整合的策略
  (1)加强学习,明确方向。每学期根据实验的需要,制订课题计划,实验教师根据课题计划,以学校为单位分别进行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共同探讨研究方案和研究方法。并根据课题计划的要求,每位实验教师确定开课课题和开课时间,通过学习、实践,归纳总结,不断提升实验教师的基本素质,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实验教师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从而确定适合自己学科的知识整合方向。
  (2)增进交流,资源共享。组织教师开展学科间知识整合和信息的收集活动,并制作成课件。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类思维的互补与统一是人类思维的一大特征和本质要求”,实验教师们互相介绍本学科所选用的教学课程资源,互相交流、互通信息,从而达到了资源共享、思维互补的目的,有效拓展了个体研究的思路,增强了群体研究的实效性。
  (3)以教研促科研,大力开展教科研活动。在吴江市“教科研一体化”群研模式下,融科研于日常教研活动之中,打破了课题、教研、备课的界限,将“学科间知识整合”研究纳入了教研活动计划,并课堂教学中广泛开展研讨活动,得到了非实验教师的重视,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走出了一条基于各学校层面的,通过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而使艺术教学设计功能增值的可行之路。
  (4)立足课堂,构建教学资源整合的教学运行框架。课题组为了将“整合”理念真正有效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组织教师开展了不同专题的课堂教学展示与研讨活动。观摩展示课、教学研讨;探究了在同一个艺术学科、同一个年级学生中,立足本学科,辐射教学资源,通过探究知识间的相关性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有意义同化。使整体的各种分散的要素,在同整体的联系下更有意义。由实验教师同一个年级执教了以《中国古代雕塑》为主题三种类型的美术鉴赏课,一是按教材教学的《中国古代雕塑》,一是教师整合教学资源后主讲的《中国古代雕塑》,一是教师提供教学资源由学生整合的《中国古代雕塑》。通过三类型的《中国古代雕塑》鉴赏课件的比较,汲取了各取所长,把三种类型的课再一次地整合,再一次地实践,得到了更理想的效果。通过实践——整合——实践的研究与反思,获得了最大的课堂教学效益。
  四、艺术学科教学资源整合实践的收获
  每一个教师对相关性教学资源的感悟不同,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现状也存在着差异,由此产生了非固定的多样化的课程设计方式,并在实施过程中呈现出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在实践中,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与思考,我们现已确定出艺术学科教学资源整合课程设计的两种基本类型:
  类型一:学科本位,综合渗透
  这是一种以本学科为主干兼容并借助相关教学资源的教学设计,主要针对的是本学科与教学资源间的“渗透点”和“残缺点”,是相关性课程知识整和实践的主要方式。
  学科本位,就是以音乐或美术学科内容为核心点建立“相关知识组块”。“综合渗透”,就是借用其他教学资源的相关内容为解读艺术学科的学习所用,而不是代替教学。可借才能用,不可借则不能生拉硬扯,画蛇添足。这种设计的突出特点在于“借用”,其表现形式主要是由本学科的某一知识点与相关的教学资源相联系,通过物质资源与技术,使其知识重点突出,知识难点突破,教学设计目标提升。由于这种教学设计保持了本学科自身较为稳定的固有逻辑,教学进程得以在常态下实现,教学内容不是孤立的学科知识点,而是多维的“相关学习组块”,是学生学习艺术课程不可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活动则以学科主题为起点,在相关知识与技术的有力支撑下,以解读学科内容、运用学科内容为终点。因此,学科思想和学科的教育功能能够得到更好体现,学习过程能够更为有效地发生。
类型二:相关主题,资源补融
  这是以学科与教学资源间的“交集”和“盲点”内容为核心打破教材界限,是“学科本位、综合渗透”课程设计方式的必要补充。
  这种类型的突出特点是学科与教学资源间的相容与互补,其表现形式主要是相互包容型的专题设计,如《中国古代雕塑》这一主题的课题。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代雕塑》整合专题的设计更多地依赖于教学资源的整合,完全跳出书本,从中国古代绘画、具象与抽象、中国与外国等等,打破往常中国古代雕塑鉴赏的方法,给学生,甚至给教师一种新的理念,《中国古代雕塑》教学设计与实施主要功能是从学生的有意义学习为原则,主题的“质”重于“量”,不搞牵强性的形式主题。使艺术教学显示新的活力。
  五、艺术学科课题研究反思
  《艺术课堂教学资源整合的方法、途径和策略的研究》经过实践取得了不少成效,具体表现为:
  1.以“为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核心,研究各种教学理论和实践方案。艺术教师对教学资源整合也呈上升扩大态势。通过各种途径的倡导,在创设真诚、平等、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氛围的基础上,采用参与式、合作式、对话等交流形式,艺术教师共同研讨、切磋、实验地方性教学资源整合问题,为艺术教师的研究提供平台。通过培训、课例征集、研讨、研究性学习活动使教学资源整合参与群体不断扩大,研究质量不断提高。
  2.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和学习效果的提升。在教学资源整合中,不是面对设计好的问题,而是需要他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学生逐渐转变了学习方式。学生的研究性作业正是印证了这一点,那一篇篇研究性作业是收获也是发现。
  当然教学资源整合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一是如何进一步通过教学资源整合扩大教学内涵,深入寻求艺术教育与人文活动、地域文化、多元文化等的联系;二是如何有效地与国家新课程模块接轨,更好地开发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开展教学活动;三是如何建立一定的评价和管理方式加强课程资源利用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3.在整合中弱化音乐美术课程的学科地位
  将多形态、多范畴、多学科的美术课程资源整合的最初动因当然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美术教育,但随着这种课程策略的实施,这个目标有变质的危险。概括地说,音乐美术教育的目标是传授美术知识、训练美术技能、培养审美素养、促进文化学习。但由于教育理念的偏差,不少学者和教师在课程资源整合的过程更多地将重点放在“文化学习”,而轻视甚至忽视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而知识和技能恰恰是音乐美术课程的学科“标签”,没有了它所以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本质的东西——知识和技能,音乐美术学科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据和理由。虽然现在还没有到消亡的地步,但学科性质正在逐步丧失,学科地位有被弱化甚至动摇的危险。
  4.借整合之名,走形式主义道路
  还有一些教师以整合为名,大搞形式主义。有的老师为了表示自己教学认真,在开公开课时硬是把本来很简单易行的教学内容搞得花样百出,热闹非凡,其结果却可想而知,但有的听课领导(非专业)对此却大加赞赏。
  5.教学空间和形式的变化,容易导致管理漏洞
  由于实施课程资源整合策略,教学的空间扩大了,形式也多样化了,学校对教师的管理难度加大,不负责任的教师借机偷懒,学生出现了放任自流,少数缺乏自制力的学生也会乘机玩耍,不认真完成学习任务。这种现象虽然不是很普遍,但也不是绝无仅有。
  此外,还容易导致教学成本增大,虎头蛇尾等等,这些都是在具体教学中应该加以重视的问题。
  可见,《艺术课堂教学资源整合的方法、途径和策略的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丰富的教材内容的资源,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初探
高效课堂教师必备八大教学素养(转载)
小学信息化工作计划4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阶段性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与反思
电子白板与其他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