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余杭历代诗词欣赏

临平(山)诗词

001临平道中

宋·释道潜

风蒲猎猎弄轻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

 002《临平泊舟》

·黄庚

客舟系缆柳阴旁,湖影倾篷夜气凉。

万倾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

 003《过临平湖》

·张光弼

船过临平欲住难,藕花红白水云间。

只因一霎溟蒙雨,不得分明看好山。

 004《过临平》

郁达夫

清溪波动菱花乱,黄叶疏林鸟梦轻。

又是一年秋风味,稻香风里过临平。

005临平华严寺西轩见芍药有感(之一)

宋·蔡襄

吉祥亭下万千枝,看尽将开欲落时。

却是双红有深意,故留春色缀人思。

006 题安隐寺

宋·朱熹

征车少憩林间寺,试问南枝开未开。

日暮天寒无酒饮,不须空唤莫愁来。

 007 临平道中

宋·范成大

烟雨桃花夹岸栽,低低浑欲傍船来。

石湖有此红千叶,前日春寒总未开。

008过临平莲荡

宋·杨万里

莲荡层层镜样方,春来嫩绿斩新黄。

角头一一张芦箔,不谴鱼虾过别塘。

莲荡中央劣露沙,上头更著野人家。

篱边随处插杨柳,檐下小船萦钓车。

朝来采藕夕来鱼,水种荷花岸种芦。

寒浪落时分作荡,新流涨处合成湖。

人家星散水中央。十里芹羹菰饭香。

想得熏风端午后,荷花世界柳丝乡。

009过临平二首

宋·杨万里

人家点缀荻花林,水绕阶除雪湿衿。

最是疏篱与修竹,脚根半入小河深。

临平放目渺无涯,莲荡苹汀不钉牌。

雪後轻船四捞漉,断芦残荻总成柴。

010过临平

萨都剌

昔人五月临平路,汀洲藕花满无数。

此来三月过临平,雪白杨花卷波去。

杨花卷尽藕花开,今人古人俱到来。

欲向山阴寻贺老,酒船到处且徘徊。

【注释】(1)杨花:指柳絮。

                    (2)贺老:指唐代诗人贺知章。

 011《留题广严寺》

                            ·鲜于枢                

送客临平古佛祠,闻公房里住多时。

骊歌不见金闺彦,浊酒聊参玉版师。

龙象凋零余古塔,蚊鼍断缺有残碑。

藕花未发风蒲短,空咏参廖七字诗。

 012柱隐所答韦应物

唐·吴筠

寂寞一长望,秋山风景清。此中唯草色,翻忆见行人。

荒径饶松子,深萝绝鸟声。阳崖全带日,宽嶂偶通耕。

拙昧难容世,贫闲别有情。烦君琼玖赠,幽懒百无成。

 013临平春日有怀

宋·利登

少年贱生理,嗜书强解事。长怀希南负,趋数惭北鄙。

乾坤双鬓改,日月寸心死。誓从鹿豕游,乃复叨一第。

两年三作别,云雾生马耳。临平二月春,花事归桃李。

独寻处士梅,三萧湖边水。一官未得仕,畏首复畏尾。

旁观未知羞,自愧已无地。悬知簪绂禽,扰扰事万起。

终当绿雾中,友彼乘龟子。南柯不世勋,仅足雄众蚁。

 014 游佛日寺

宋·苏轼

佛日知何处,皋亭有路通。钟闻四十里,门对两三峰。

015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

宋·苏轼

陶令思归久未成,远公不出但闻名。

山中只有苍髯叟,数里萧萧管送迎。

千株玉槊搀云立,一穗珠旒落镜寒。

何处霜眉碧眼客,结为三友冷相看。

东麓云根露角牙,细泉幽咽走金沙。

不堪土肉埋山骨,未放苍龙浴渥洼。

食罢茶瓯未要深,清风一榻抵千金。

腹摇鼻息庭花落,还尽平生未足心。

日射回廊午枕明,水沉销尽碧烟横。

山人睡觉无人见,只有飞蚊绕鬓鸣。

 016 汤村开运盐河雨中督役

宋·苏轼

居官不任事,萧散羡长卿。胡不归去来,滞留愧渊明。

盐事星火急,谁能恤农耕。薨薨晓鼓动,万指罗沟坑。

天雨助官政,泫然淋衣缨。人如鸭与猪,投泥相溅惊。

下马荒堤上,四顾但湖泓。线路不容足,又与牛马争。

归田虽贱辱,岂失泥中行。寄语故山友,慎毋厌藜羹。

            注:汤村:当时的汤村镇,即今日的乔司镇。

          017 雪后至临平与柳子玉同至僧舍见陈尉列

宋·苏轼

落帆古戍下,积雪高如丘。强邀诗老出,疏髯散飕

僧房有宿火,手足渐和柔。静士素寡言,相对自忘忧。

铜炉擢烟穗,石鼎浮霜沤。征夫念前路,急鼓催行舟。

我行虽有程,坐稳且复留。大哉天地间,此生得浮游。

018游临平佛日

宋·秦观

五里乔松径,千年古道场。泉声与岚影,收拾入僧房。

019《过临平》

·吴景奎

舟过临平后,青山一点无。大江吞两浙,平野入三吴。

逆旅愁闻雁,行疱只脍鲈。风帆如借便,明日到姑苏。

020《景星观》

·丁养浩

蹑屐登山邱,灵雨碎风来。阴云翳白日,长途静氛埃。

琳宫敞华宴,良朋素怀。驾言息尘鞅,老大且衔杯。

021《临平道中》

·贝琼

昔日临平路,连山尽向南。水声黄鹤寺,云气白龙潭。

丧乱今谁在,幽奇昔屡探。湖边楼阁废,高楼与天参。

022临平道赠同舟人

                             唐·皇甫冉                

远山谁辨江南北,长路空随树浅深。

流荡飘此何极,惟应行客共知心。

023临平坞杂题·十四首

唐·顾况

山径柳

宛转若游丝,浅深栽绿崦。年年立春后,即被啼莺占。

石上藤

空山无鸟迹,何物如人意。委曲结绳文,离披草书字。

薜荔庵

薜荔作禅庵,重叠庵边树。空山径欲绝,也有人知处。

芙蓉榭

风摆莲衣干,月背鸟巢寒。文鱼翻乱叶,翠羽上危栏。

欹松漪

湛湛碧涟漪,老松欹侧卧。悠扬绿萝影,下拂波纹破。

焙茶坞

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

弹琴谷

谷中谁弹琴,琴响谷冥寂。因君扣商调,草虫惊暗壁。

白鹭汀

靡汀草碧,淋森鹭毛白。夜起沙月中,思量捕鱼策。

千松岭

终日吟天风,有时天籁止。问渠何旨意,恐落凡人耳。

黄菊湾

时菊凝晓露,露华滴秋湾。仙人酿酒熟,醉里飞空山。

临平湖

采藕平湖上,藕泥封藕节。船影入荷香,莫冲莲柄折。

山春洞

引烛踏仙泥,时时乱乳燕。不知何道士,手把灵书卷。

石窦泉

吹沙复喷石,曲折仍圆旋。野客漱流时,杯粘落花片。

古仙坛

远山谁放烧,疑是坛边醮。仙人错下山,拍手坛边笑。

山顶寺

遥闻林下语,知是经行所。日暮香风时,诸天散花雨。

 024重送丘二十二还临平山居

韦应物

岁中始再觏,方来又解携。才留野艇语,已忆故山栖。

幽涧人夜汲,深林鸟长啼。还持郡斋酒,慰子霜露凄。

 025 过临平湖

唐·张祜

三月平湖草欲齐,绿杨分影入长堤。

天家起处乌犹吠,酒客醒时谢豹啼。

山槛正当连叶渚,水塍新筑稻秧畦。

人间漫说多歧路,咫尺神仙路欲迷。

 026 雨中过临平湖

宋·沈括

绿蒲浅水清回环,浪头雨急声珊珊。

画桡惊起远近雁,宿霭欲乱高低山。

败蓬半漏野更好,短缆数断迟转间。

溪翁此日乘浩渺,搔首坐哨烟云间。

027 题平安泉

宋·苏轼

闻说山根别有源,拨云寻径兴飘然。

凿开海眼知何代,种出菱花不记年。

煮茗僧夸瓯泛雪,炼丹人化骨成仙。

当年陆羽空收拾,遗却安平一片泉。

028追凉至安隐寺

宋·陆游

枕石何妨更漱流,一凉之外岂他求。

寺楼无影日卓午,桥树有声风变秋。

残历半空心悄怆,岸巾徐步发飕

岂知从此清宵梦,常在沙边伴白鸥。

029初到临平见山

宋·李纲

孤舟渺渺两山间,终日钩帘只看山。

落日半衔霞未散,疏林渐溟鸟初还。

凄凉离恨谁能寄,浩荡诗愁自莫删。

赖有青山可人意,与君相对且开颜。

030却到浙西

唐·李绅

临平水竭蒹葭死,里社萧条旅馆秋。

长叹晋郊无乞籴,岂望吴俗共分忧。

野悲扬目称嗟食,林极翳桑顾所求。

苛政尚存犹惕息。老人偷拜拥前舟。

031临平山下

佚名

三吴都会临平山,良诸河畔桃花庵;

半醉半醒隐于世,又摘琵琶换酒钱。

032芦山长老慧举见访约游其临平庵

居自号云邱草堂因赠四韵(之一)

宋·张

此客南湖不易逢,几年尘外愿相从。

风流前辈新曾识,兴寄高情老未慵。

行柳映门宜著舫,青灯同坐到闻钟。

稻畦莲渚临平境,何幸同师觅旧踪。

033南乡子·送述古

宋·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临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034临平坞杂题

唐·顾况

芙蓉榭,风摆莲衣干,月背鸟巢寒。文鱼翻乱叶,翠羽上危栏。

临平湖,采藕平湖上,藕泥封藕节。船影入何杳,莫将莲柄折。

035声声慢·赠藕花洲

宋·吴文英

六铢衣细,一叶舟轻,黄芦堪笑浮槎。何处汀舟云烂,锦浪无涯。秋姿淡凝水色,艳真香、不染春华。

笑归去,傍金波,开户翠屋为家。回首红妆青镜。与一川,平绿五月晴霞。

玉杯中,西风不到窗纱。端的旧游深意。料采菱、新曲羞夸。秋潋滟,对年华,人胜如花。

 036 满江红·吴江秋夜

宋·汪元量

一个兰舟,双挂桨、顺流东去。但满目、银光万顷,凄其风露。渔火已归鸿雁汊,棹歌更在鸳鸯浦。渐夜深、芦叶冷飕飕,临平路。

吹铁笛,鸣金鼓,丝玉脍,倾香醑。且浩歌、痛饮藕花深处。秋水长天迷远望,晓风残月空凝伫。问人间、今夕是何年,清如许。

 037多丽·七夕游莲荡作

宋· 葛立方

破波光如镜,三翼轻舟。对雨馀、重岩叠嶂,何妨影堕清流。望芙蕖、渺然如海,张云锦、掩映汀洲。出水奇姿,凌波艳态,眼看□叶弄新秋。恍疑是、金沙池内,玉井认峰头。花深处,田田叶底,鱼戏龟游。

正微凉、西风初度,一弯斜月如钩。想天津、鹊桥将驾,看宝奁、蛛网初抽。晒腹何堪,穿针无绪,不如溪上少淹留。竞笑语、追寻惟有,沉醉可忘忧。凭清唱,一声檀板,惊起沙鸥。

038卜算子·春景

宋·赵长卿

春水满江南,三月多芳草。幽鸟衔将远恨来,一一都啼了。

不学鸳鸯老。回首临平道。人道长眉似远山,山不似长眉好。

塘栖历代诗词

 039登超山绝顶

明·卓明卿

秋空鸟倒极高寒,两腋天风化羽翰。

飞步直凌双柱上,银河咫尺侧身看。

 040《长桥晚眺》

明·吕需

远眺成高陟,因之解睡魔。碧天秋水渺,红树夕阳多。

列岸摇酤旆,连舟起棹歌。欣逢谢康乐,吟啸更如何。

041《长桥步月》

清·吕律

飞虹远挂碧天桥,几曲溪流入市遥。

处处精蓝间梅竹,永明千佛矗云高。

【注释】吕律,字翼令,号仞庵道人。塘栖名士吕需四世孙。性嗜书,虽严寒濡暑,手未尝释卷,精于诗词。有《撰辰堂诗集》。

 042 《碧天桥》

明·朱麟

虹桥矗鳌柱,呼吸通座侧。灏气动星辰,水天长一色。

          【注释】朱麟,字公振,号江湖侣人。明末清初塘栖人。

 043《长桥夜月》

明·朱麟

百丈长虹来锦波,宵深寒影动蛟涡。

层层步级临牛斗。落落围栏挂茑萝。

夹岸楼垂朱箔浅,中流船载管弦过。

银赡滴滴清光好,杂还游人醉踏歌。

 044《春桥晚眺》

明·朱麟

长虹高跨实雄哉,我独披襟爽气回。

落里去霄深雨露,千家灯火近楼台。

题桥空有相如志,作赋惭无子建才。

明月满川乌鹊起,不胜摇落思堪哀。

045《长桥晚眺次朱少郭韵》

清·韩应潮

雨洗山光净,登临极骋游。溪桥红蓼色,楼阁碧天秋。

晚市渔舟合,长空雁阵收。忘归看月上,吟兴属遨头。

046《重建长桥告成里人》

清·曹屺

古来舆梁利民涉,王政于此占休嘉。

西溪长桥告成日,张灯彻夜何繁华。

恍疑元霄只无月,金伐鼓宣邻家。

新桃旧艾夹黄纸,灵符蟹篆霏丹砂。

富者赛神或罗拜,无非徼福兼祛邪。

梨园法曲数十部,崇台裹彩穷骄奢。

繁弦急管颇嘈杂,观者簇簇蜂排衙。

龙门才台吾已寝,起看野马飞窗纱。

昔闻此桥号通济,桥虹偃卧苕之涯。

缘塘百货涌阓阛,居民两岸环蒹葭。

四十五里近关口,旧时设务严稽查。

昭恩碑记太仆笔,可惜黄绢凄虫哇。

只今屹然还旧观,腥风发发来鱼虾。

布帆无恙烟波阔,估舶何异浮仙槎。

篷窗日落奏横笛,危樯风定蹲神鸦。

两朝宏愿出纳子,谩言功德同恒沙。

金钱不须颁内府,众手合成山堪拿。

捆驮结束任驰骤,晴空辘闻雷车。

阳候弗怒浪花息,杯渡永免沦胥磋。

明朝送客过桥去,踏歌闲步栏干斜。

047长桥怀周季侯侍御

明·卓发之

烟月坠汀沙,飞仙驾落霞。红尘迷客路,青史志君家。

诏狱空中电,褒忠梦里花。何须嗟老骥,垂耳服监车。

048碧天桥

明·释大香

桥夜寂行舟,天影淡空水。独有无事僧,往来明月里。

   【注释】释大香,号唵囕 ,明末塘栖大善寺主持。与塘栖文人卓人月、卓回诸人相交颇多。大香主持大善寺,静虑之暇,作《无心柏赋》,又作《大善八咏》,曰:《棠溪》《黄鹤山》《碧天桥》《永明井》《独树斋》《净业楼》《放生河》《无心柏》。著有《云外录》十八卷。

                      049 长桥步月

清·陆进

一片清光两岸分,永明禅寺暮钟闻。

几群鸟鹊归村树,数点帆墙出水云。

   【注释】陆进,字荩思,清初余杭人。贡生,官温州训导。有《巢青阁集》。

050长桥夜泊

明·陆隽

犬吠出茅屋,旷野人尽归。灯火照村店,月明浸寒辉。

 051长桥步月二首

清·张曾

月满东村树,登桥夜未阑。千帆留夜色,万户琐春寒。

乌鹊栖难定,鱼龙卧未安。自怜空慷慨,把剑向谁弹。

古桥新月上,独我夜深看。舟火红翻浪,春星白满滩。

影连孤树淡,光助九霄寒。回首愁征伐,风尘老鹃冠。

052《长桥月色》

明·徐士俊

武林东下是通津,水面长虹杂沓尘。

惟有夜深清景绝,微茫山色拥冰轮。

    【注释】徐士俊,原名,字三有,号野君。塘南龙光桥人(今塘栖镇)。诸生,崇祯初,与卓人月参加复社,倦游后,隐居横潭北岸之雁楼以终。时栖里有诗社,四方才士常主其家。晚年辑其所作诗文,得《雁楼集》二十五卷,又有《西湖竹枝词》《续玉台新咏》《云诵词》《紫珍集》《武林诗乘》。工杂剧,所撰多至六十余种,佳者欲与王、关、马、郑抗手,今存《洛水丝》《春波影》,又著有《尺牍新语》二十四卷。

 053《长桥夜月》

明·吴钟琰

澄溪如练隐晴空,冷浸银蟾跨玉虹。

远近林峦苍翠里,参差楼阁水云中。

                                    【注释】吴钟琰,明末清初塘栖人。

 054《广济桥》

明·丁之建

河流千载古通津,所发功成不染尘。

半是长安名利客,漫停车辙转风轮。

                                   【注释】丁之建,明末清初塘栖诗人。

 055《栖溪杂咏》

清· 沈士荣

长虹垂带碾,一水自喂斜。岸倚三吴舶,烟笼十里沙。

秋原红橘抽,春野绿桑麻。万井人如昔,时危尚恋家。

056塘栖

无佚

市门相向锁长虹,画舸奔云趁晚风。

箫歌声喧春梦杳,两廊灯火映溪红。

057广济桥四条楹联

桥西侧从南往北依次为:

大行普贤菩萨。南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当来住世弥勒尊佛。南大愿地藏菩萨。

桥东侧从南往北依次为:

大智文殊菩萨。南消灾延寿药师光佛。

娑婆教主释迦牟尼佛。南大悲观音菩萨。

058过卓明卿园居

明·文徵明

卜筑幽栖一亩宫,冷然时欲御天风。

月光缥缈开帘处,山色虚无览镜中。

静对晴波沙鸟白,乱翻春浪野桃红。

知君应是龙门客,未许扁舟作钓翁。

 059 《过奉口战场》

·高启

路回荒山开,如出古塞门。惊沙四边起,寒日惨欲昏。

上有饥鸢声,下有枯蓬根。白骨横马前,贵贱宁复论。

不知将军谁,此地昔战奔。我欲问路人,前行尽空村。

登高望废垒,鬼结愁云屯。当年十万师,覆没几能存。

应有独老翁,来此哭子孙。年来未休兵,强弱事并吞。

功名竟垂成,杀人遍乾坤。愧见拯乱术,伫立空伤魂。

060《怀故里》

·平显

历尽风波两鬓霜,此生多幸亦多伤。

功名染指已自足,富贵过人非所望。

万顷水云横里北,百年邱陇洛山阳。

奋飞不得心空系,殊觉今秋夜独长。

 061游海云洞

宋·赵

缥渺齐云阁,遥闻摸石池。物华春已盛,人意乐无涯。

罗绮一山遍,旌旗十里随。花棚夹归道,绕骑看星驰。

062笼虾

清·韩应潮

羡煞栖溪秋水澄,笼虾编竹几层层。

扁舟放去芦三尺,凉也捞来月半棱。

市早却宜沿岸卖,食鲜共喜执筐承。

磔须佐酒须姜醋,可让持螯风味曾。

 063烘豆

清·韩应潮

莫笑冬烘老圃俦,豆棚骚属话深秋。

匀园剥出纤纤手,新嫩淘来瑟瑟流。

活火焙干青玉脆,盈瓶赠到绿珠投。

堆盘正好消寒夜,细嚼诗情一种幽。

 064《一九五五年南归杂咏》

俞平伯

浮家一舸苏杭道,纨绮年光笑耍多。

重过长桥风景似,独将华发愧春波。

老余杭诗词

065天柱隐所答韦应物

唐·吴筠

寂寞一长望,秋山风景清。此中唯草色,翻忆见行人。

荒径饶松子,深萝绝鸟声。阳崖全带日,宽嶂偶通耕。

拙昧难容世,贫闲别有情。烦君琼玖赠,幽懒百无成。

066《过余杭白塔寺》

·范仲淹

登临溪上寺,迁客独依依。远水欲无际,孤舟曾未归。

乱峰藏好处,幽鹭得闲飞。多少天真趣,遥心结翠微。

 067《余杭景》

宋·陈若虚

趿屐溪桥一望中,青山绿水景无穷。

芦花两岸晴山雪,苕水一溪春涨红。

068《南湖》

宋·龚大明

梅霖初歇水平浦,浦上青山展画图。

更看楼台相掩映,风流端不减西湖。

069《苕溪》

·戴表元

六月苕溪路,人言似若邪。渔罾挂棕树,酒舫出荷花。

碧水千塍共,青山一道斜。人间无限事,不厌是桑麻。

070《法喜寺》

·王安石

门前白道自萦回,门外青莎间绿苔。

杂树绕花莺别去,环檐无幕燕归来。

寂寥谁共樽前酒,牢落空留案上杯。

我忆故乡归未得,可怜帝重相催。

071《余杭道中》

·范成大

落花流水浅深红,尽日帆飞绣浪中。

桑眼迷离应欠雨,麦须骚杀已禁风。

牛羊路沓千山合,鸡犬村深一径通。

五柳能消多许地,客程何苦镇匆匆。

072《自题》

·仇远

我家仇山阳,昔有数椽屋。误落城市间,读书学干禄。

井枯烂烟绝,况复辞松菊。如此五十年,一出不可复。

高侯邱壑胸,知我志幽独。为写隐居图,寒溪入谷空。

苍石压花构,白云养乔木。向来仇池梦,历历在我目。

何哉草堂赀,政尔饭不起。视吾舌尚存,吾居时有卜。

073余杭雨  

袁宏道

不恨今日雨,却恨前日晴。无端放隙光,诱我馀杭行。

馀行有何趣,败寺老和尚。若使在西湖,亦闲眺望。

出门无去处,袖手东西顾。桑下见蚕娘,泥滓沾衣

只是去临安,已觉步步难。何况径山路,千盘与万盘。

其二

一心闲处忙,四体山行瘦。荒吹破梦欢,孤枕逼檐溜。

山灵无好情,梅天多异候。主僧嗔客留,仆子呼天漏。

云不十丈高,泥凡尺馀厚。纵有马驴,挥鞭岂能骤 

 074 宿余杭法喜寺寺后绿野亭

望吴兴诸山怀孙莘老学士

宋·苏轼

徙倚秋原上,凄凉晚照中。水流天不尽,人远思何穷。

问谍知秦过,看山识禹功。稻凉初吠蛤,柳老半书虫。

荷背风翻白,莲腮雨退红。追游慰迟暮,觅句效儿童。

北望苕溪转,遥怜震泽通。烹鱼得尺素,好在紫髯翁。

          注:(余杭,始皇所舍舟也。西北舟杭山,尧时洪水,系舟山上。)

 075南湖

唐·朱庆余

湖上微风小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

野船著岸入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

芦叶有声疑路雨,浪花无际似潇湘。

飘然篷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

 076过元同先生草堂

唐·罗隐

先生诀行日,曾奉数行书。意密寻难会,情深恨有余。

石桥春暖后,勾漏学初成。珍重云巢鹤,从来不定居。

 077《忆江南·七梦》

陶学锋

江南梦,一梦在临安。

点就青山楼外看,绿杨如发水如天。远处两三帆。

江南梦,二梦在超山。

万点梅花香似海,临风吹下雪阑干。落落在人间。

江南梦,三梦在苕溪。

曾上轻舟行画里,菱花深处鹭鸶飞。归晚日迟迟。

江南梦,四梦在兰亭。

酒醉且将鹅字卖,群山落拓眼中青。策杖故乡行。

江南梦,五梦在越中。

雪夜千峰谁是客,半船明月半船风。一笑已相逢。

江南梦,六梦在虹桥。

想见多情桥上雪,为谁零落为谁消?昨夜又沉箫。

江南梦,七梦在扬州。

半卷水晶帘上月,歌声袅袅彩云收。豆蔻未知愁。

078 中元夜宿余杭仙泉寺留题

宋·王禹

祭庙回来略问禅,藓墙莎迳碧山前。

风疏远磬秋开讲,水响寒车夜救田。

蓝绶有香花菡萏,竹窗无寐月婵娟。

自惭政术贻枯旱,忍卧松阴漱石泉。

 079宿余杭普救兰若同讷义二益访法喜寺寻登绿野亭

宋·张

平生乐游观,几欲遍区定。足力有限量,胜处空默数。

余杭旧名邑,相距才步武。苏翁绿野咏,方册每欣睹。

来始经行,解担日蹉午。招提略憩倦,炉熏散云缕。

上人别累年,省识但能祖。应怜忧患迹,官路还踽踽。

将勤设瓜果,就荫指栅少焉汤浴罢,作意访奇古。

相从到邻寺,儒宫换堂庑。揆昔列钟鱼,俄此登簋

万法迭成坏,纷纷竞谁主。旋陟陂上亭,倾摧几风雨。

老柳不复见,危阑试凭俯。青山幸萦绕,宁暇问秦禹。

水流天接处,桑塍间蔬圃。种莲止坳塘,炊烟莽村聚。

咨嗟杂慰快,拟去还眷怃。一笑诗已成,驰奔遽忘苦。

080偶游大愚见余杭明雅照师旧识子瞻能

言西湖旧游将行赋诗送之

宋·苏辙

五年卖盐酒,胜事不复知。城东古道场,萧瑟寒松姿。

出游诚偶尔,相逢亦不期。酉轩吴越僧,弛担未多时。

言住西湖中,岩谷涵清漪。却背闾井喧,曲尽水石奇。

昔年苏夫子,杖屦无不之。三百六十寺,处处题清诗。

麋鹿尽相识,况乃比丘师。辩净二老人,精明吐琉璃。

笑言每忘去,蒲褐相依随。门人几杖立,往往闻谈词。

风云一解散,变化何不为。辩入三昧火,卯塔长松欹。

净老不复出,麈尾清风施。苏公得罪去,布衣拂霜髭。

空存壁间字,郁屈蟠蛟螭。知我即兄弟,微官此栖迟。

问何久自苦,五斗宁免饥。俯首笑不答,且尔聊敖嬉。

我兄次公狂,我复长康痴。反复自为计,定知山中宜。

但欲毕婚娶,每为故人疑。君归漫洒扫,野鹤非长羁。

 081《洪园洗心堂饮中偶成》

宋·洪咨夔

官事何时了,抽身朱墨丛。未霜乌桕赤,得日紫薇红。

山势西南缺,湖光左右通。引将丝竹却,洗耳听松风。

082玩江楼酒后赠周月仙

宋·柳永

佳人不自奉耆卿,却驾孤舟犯夜行。

残月晓风杨柳岸,肯教辜负此时情?

            注:玩江楼:在余杭通济桥南东堍丰乐坊,面瞰苕溪,

             宋余杭县令柳永建造,旋废。后建苕溪馆于上。今废。

                 ②周月仙:余杭名妓。

  083《洞霄宫》

·苏轼

上帝高居愍世顽,故留琼馆在凡间。

青山九锁不易到,作者七人相对闲。

庭下流泉翠蛟舞,洞中飞鼠白鸦翻。

长松怪石宜霜鬓,不用金丹苦驻颜。

084《洞霄宫》

宋·戴复古

天柱峰头一振衣,云开岩路雨晴时。

登临欲访神仙事,纪述都无汉晋碑。

拍手数声龙井跃,篝灯一鉴洞天奇。

林间安得栖身处,欲炼金丹饵玉芝。

085《洞霄宫》

宋·皇甫介

九曲烟霞染画图,羽人曾作帝王师。

鼎中绛雪成千日,岩下幽花占四时。

仙客已骖鸾鹤去,青山难使鬼神移。

何当继踵长生地,疏瀹灵根出有为。

 086宿洞霄宫

宋·林逋

大涤山相向,华阳路暗通。风霜唐碣朽,草木汉祠空。

剑石苔花碧,丹池水气红。幽人天柱侧,茅屋洒松风。

秋山不可画,秋思亦无垠。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087宿洞霄宫

宋·林逋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088洞霄宫

宋·赵

龙穴藏身稳,泉源抚掌清。红尘人绝虑,白日世长生。

我分谙冲寂,谁能顾利名。梦中休指笑,又作洞霄行。

 089《奉寄沈公介石老仙》

·牟(山献)

不贪富贵即神仙,茗碗香炉古易编。

谁向急流能勇退,方知介石是几先。

三危露下闻清唳,九锁山中断宿缘。

喜有诗人相共往,何时一笑醉丹泉。

090《挽洞霄章耕隐》

·赵孟

黄发萧萧瘦骨清,每于谈妙见高情。

琼浆正欲分丹鼎,霞何为返赤城。

白鹤归来华表在,碧桃开尽玉棺成。

师今此去哀难掉,万壑松风共此声。

091《洞霄宫题壁》

·朱彝尊

天助峰高倚晚晴,琳宫消歇端碑横。

砂林竹下搜难得,卧听山禽捣药声。

092《重游洞霄宫探大涤洞天》

·厉鹗

振衣浴罢体更轻,竹杖投石声彭觥。

空山昨夜龙洗窟,雨过万壑泉纵横。

山灵知我有默祷,故遣松风作前导。

一峰阴见一峰晴,天柱中央翠如扫。

元同先生昔隐居,洞天长锁琅函书。…

前游日夕未曾到,恨身不得乘飚车。

穿尽幽篁履苔石,警见砑(石含)洞门坼。

童子曾为捣药禽,桃花解笑题诗客。

此中日月停雨丸,想象九夏尤清寒。

微明秉烛触暗壁,石灵题字重寻看。

玲珑乳宝隔凡处,路接华阳不归去。

有人问我洞中来,为说浮云如柳絮。

 093游洞霄宫

元·萨都剌

九锁山峰面面峰,层峦矗立碧宵中。

烟云万壑时含雨,溪涧双流自吼风。

白鹿下迎何处是,丹砂藏地可曾空。

遗迹千载谁寻觅,徒说华阳路暗通。

 094大涤山

唐·白元(金监)

绝顶山,仿佛翠微间。迹久苔纹碎,云深古木闲。

丹成人已去,鹤驾未曾还。犹有箫吹响,时时下旧山。

095 九锁山

唐·徐凝

人行之字路(山戏),九锁青山胜九疑。

只被白云生不断,无端点破碧琉璃。

 径山历代诗词

096《题径山寺楼》

·范成大

落日苍茫水,扪星缥缈楼。神光来烛夜,寿木不知秋。

海内五峰秀,天涯双径游。爱山吾欲住,衰病懒乘流。

 097《径山观梅》

·周忱

天目山前夜月明,寒梢疏蕊影纵横。

禅扉半启行吟处,人比梅花一样清。

098《送渊然师归径山》

·苏轼

我昔曾为径山客,至今诗笔余山色。

师住此山三十年,妙语应须得山骨。

溪城六月水云燕,飞蚊猛捷如花鹰。

羡师方丈冰雪冷,蓝膏不动长明灯。

山中故人知我至,争来问讯今何似。

为言百事不如人,两眼尚能看细字。

099《游径山寺》

·苏轼

众峰来自天目山,势若骏马奔平川。

中途勒破千里足,金鞍玉镫相回旋。

人言山住水亦住,下有万古蛟龙渊。

道人天眼识王气,结茅宴坐荒山巅。

精神贯山石为裂,天女下试颜如莲。

寒窗暖足来扑朔,夜钵咒水降蜿蜒。

雪眉老人朝叩门,愿为弟子长参禅。

迩来发兴三百载,奔走吴会输金钱。

飞楼涌殿压山破,朝钟暮鼓惊龙眠。

晴空偶见浮海蜃,落日下数投村鸢。

有生共处覆载内,扰扰膏火同烹煎。

近来愈觉世议隘,每到宽处差安便。

嗟予老矣百事废,却寻旧学心茫然。

问龙乞水归法眼,欲看细字销残年。

100《再游径山》

·苏轼

老人登山汗如濯,到山困卧呼不觉。

觉来五鼓日三竿,始信孤云天一握。

平生未省出艰险,两足惯曾行荦确。

含晖亭上望东溟,凌霄峰头挹南岳。

共爱丝杉翠丝乱,谁见玉芝红玉琢。

白云何事自来往,明月长圆无晦朔。

冢上鸡鸣犹忆钦,山前凤舞远征璞。

雪窗驯兔元不死,烟岭孤猿苦难捉。

从来白足傲死生,不怕黄巾把刀槊。

榻上双痕凛然在,剑头一何须角。

嗟我昏顽晚闻道,与世龃龉空多学。

灵水先除眼界花,清诗为洗心源浊。

骚人未要逃竞病,禅老但喜闻剥啄。

此生更得几回来,从今有暇无辞数。

【注释】

此诗为苏轼第二次游径山时作。孤云天一握:古语云,孤云两角,去天一握。“明月长圆无晦朔”:山有白云峰、明月庵。“冢上鸡鸣犹忆钦……,剑头一何须角”:以上皆山中故事。“灵水先除眼界花”:龙井水洗眼有效。

编者按:“冢上鸡鸣犹忆钦”,明《径山志》载:有一灵鸡常随听法,不食生,命师之西也,长鸣三日而绝。“山前凤舞远征璞”,《西湖游览志余》载:旧传谶记有云,天目山垂两乳长,龙飞凤舞到钱塘。海门一点巽峰起,五百年间出帝王。或云晋郭璞作。钱氏有国时,不欲其语闻之中国,更其末句云异姓王。苏子瞻作《表忠观碑》,特表其事,首曰: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盖全用谶语也。“驯兔”,传说天冷时,有二白兔驯伏靴履之上,为钦师暖足。“白足”,指东晋末高僧昙始,别号白足和尚,曾两次遭斩而不死。“黄巾”,事指黄巢之偏帅领卒千余人见洪师,师宴坐不起,帅以剑挥禅床者再,师神色不动。帅异之,献宝再拜而去。至明末,禅床二剑迹犹存。

101《游径山》

·苏辙

去年渡江爱吴山,忽望蜀道轻秦川。

钱塘后到山最胜,下枕湖水相萦旋。

坐疑吴会无复有,扁舟屡到凌深渊。

今秋复到径山寺,势压众岭皆迷颠。

连拳沓嶂不知数,重重相抱如青莲。

散为云雾翳星斗,聚作潭井藏蜿蜒。

钦公未到人绝迹,千里受记来安禅。

荒村草野置茅舍,坐令海贾投金钱。

至今传法破烦恼,饱食过寮宜安眠。

解装投锡不复去,纷纷四合投鸟鸢。

或言此处犹未远,海上人少无烦煎。

天台雁荡最深处,水香石瘦犹清便。

青山独往无不可,论说好丑徒纷然。

终当直去无远近,藤鞋竹杖聊穷年。

102《径山采茶歌》

清·金虞

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不如又径回清绝,天然味色留烟霞。

石泉松籁春无那,惊雷夜展灵芽破。

峰回寺掩路丫叉,恰喜茶歌相应和。

半阴半晴谷雨时,一旗一枪无几株。

氤氲香浅露光涩,颇觉深山春到迟。

紫黄落脚空名重,白绢斜封充锡贡。

拼向幽岩觅翠丛,年年小摘携筠笼。

103《径山游草》

清·吴焯

将游径山之首夕宿北墅古刹夜半闻雨有作

便欲乘舟阻晚关,雨窗未卧听潺潺。

话深灯火三人榻,梦绕烟云两径山。

漫违廉吏兴,花宫岂让老僧闲。

来朝蓑笠登峰顶,踏遍重霄肯拟还。

 104冒雨放舟入余杭

信宿寻山去,河桥屡唤船;云深沈白雨,树老淫苍烟;

缆急如平箭,入欹似宿鳊;横塘五十里,一水接长天。

霁后禹航道上望南湖诸山;十里余杭道,千峰带夕曛;

云霞多幻相,山水即奇文;樵路溪头转,炊烟林壑分;

丹青称绝笔,仿佛李将军。

 105过双溪

百里双溪汇此方,修篁含涧郁相望。

云生石脚水痕白,日射山头烟气黄。

不少游客冲潋滟,尽多啼鸟弄微茫。

行人已入桃花路,何必前溪问棹郎。

106登径十里松涛

缭绕芙蓉万级悬,长松夹道翠荫连;

如听峡口三巴水,不放云门一线天;

恍惚寒飞江练起,疑鲸舞浪花溅;

唐年宋址俱忘却,时有乘风白鹤眠。

 107 径山寺四首

久羡名蓝胜,盘旋入翠微;风声鸣虎窟,云气鲛扉;

绕寺五峰列,当门双径围;前贤招隐地,吾意亦忘归。

一径接天门,禅林此地尊;草香多凤尾,竹长尽龙孙;

石起仙人掌,崖倾玉女盆;静中清籁发,钟鼓月黄昏。

猿鹤栖香国,云烟冷梵宫;传灯思慧祖,问法忆苏公;

地与人争重,山将水不穷;三千楼阁壮,处处插虚空。

挈伴来游日,岩前夏木齐;山花犹窈窕,林鸟任端倪;

已共孤云宿,还疑明月低;徜乘十日兴,天目遍东西。

108坡公洗砚池

清冷一镜绝尘埃,曾记山游三度来。

潭影自因濡发改,墨痕犹觉晕花开。

临池不数羲之,拜石疑从米芾回。

当年勤拂拭,独留残碣卧苍苔。

109山楼云起

选胜寻兰若,抠衣上檀乐,飞楼十二,耸出层云端,

推窗急长望,四面鬱巑岏乍闻流水声,坐看云绕环,

微鳞一线起,时千片攒,欲行兼又止,相顾影跚跚,

或随松浪落,或带鸟声还,东岩月已上,西岩日在山,

此时变态异,红黄灿奇观,谷深飞不尽,与客其盘桓。

110 钵盂峰顶观日出

月落五更风,金轮驭祝融。大千方冥漠,一片照崆峒。

松偃疑侵蚀,霞飞似吐虹。光不定,瞬息紫霄中。

 111望江亭远眺

倚石结新亭,亭虚人迹杳;偶来磐石磴,高出松篁杪;

青山似乳云,晴江如曲沼;极目逊鸿荒,然离尘表;

不知天地宽,但觉林谷窈;振衣步层冈,一啸群籁悄。

112观瀑布二首

一道神龙水,横空出半山;声摇青峡底,练挂白云间;

折石成双叠,穿松锁百湾;何人寻胜境,仙掌杳难攀。

风雨激雷霆,飞涛下翠屏;猿啼云不散,龙浴水犹腥;

仄径如悬栈,危峰似陨星;岂辞归海远,长喜映山青。

 113登莺窠崖视悬壁千仞

峭壁千仞,悬崖俯万重;天风堕飞鸟,瀑水濯寒松;

云宿几时客,烟迷何处钟?携将斑竹杖,来上碧霄峰。

 114宿东楼将晓,闻风声鸣树,

如波涛汹涌,欹枕漫成一律

非溪非谷耳喧阗,万绿丛中吹晓烟;

岂是吕梁初歇雨,恍如灩澦放归船;

山深客有江湖思,梦散吾疑溟渤还;

当日苏公曾椅槛,定三峡似栖贤。

注:(东楼即苏公所题寒翠阁)

                  115 梅谷山房看杜鹃       

杜鹃啼遍杜鹃花,却爱山房满砌华;

九十春光留蜀魂,三千红粉朝霞;

苔阶漫惜胭脂冷,禅榻何当锦绣遮;

一样新妆此地好,不须金谷数纷葩。

 116登陵霄峰次坡公韵

陵霄峰顶陵霄客,直上峰巅探景色;

芒鞋藤杖穷崔嵬,绕遍松根攀石骨;

沧溟一望海霞蒸,万山乱如搏鹰;

移时景色倏变幻,惟有红日悬明灯;

道人惜我今朝至,云峰峰略形似;

我言此际足奇观,一篇天地奇文字。

 117将游径山之首夕宿北墅古刹夜半闻雨有作

便欲乘舟阻晚关,雨窗未卧听潺潺。

话深灯火三人榻,梦绕烟云两径山。

漫违廉吏兴,花宫岂让老僧闲。

来朝蓑笠登峰顶,踏遍重霄肯拟还。

 118霁后禹航道上望南湖诸山

十里余杭道,千峰带夕曛;云霞多幻相,山水即奇文;

樵路溪头转,炊烟林壑分;丹青称绝笔,仿佛李将军。

(芦雪斋按,嘉庆《余杭县志》卷十引文恐误两字)

                   陵霄峰次题壁韵有赠

直上陵霄帝座连,一峰缥渺万峰巅;

老僧入定归明月,手抱孤云枕石眠。

 119次韵答径山主人别公见赠

爱听远公法,因为莲社行。香台双径绕,铃阁葛山迎。

神水飞灵壁,天花拂羽旌。几宵明月下,锄作新烹。

 120访诸静室

径山山上禅关幽,我爱扶筇来往游。

流水过桥溅屐齿,闲云出谷飞人头。

几回览胜坐岩石,到处逢僧烹茗瓯。

何事夕阳容易去,晚风淅沥鸣松楸。

121喝石岩

立壁三分,上下一线,高数丈许,相传巾子山人喝开

曾传巾子劈云开,一喝三分亦壮哉。

莫讶神奇多鲜,道人亲见点头来。

 122金鸡

唐国一钦师入山之始,结茅石上,有金鸡引路得泉,后随师二十年,死葬骨化池上,立碑纪之

荒土葬灵鸡,明月犹闻午夜啼。

为语憧憧往来者,何如此地白云栖。

 123香水海

泉生石上,谨容一拳,深半尺,水多不流,旱也不涸

果是须弥同一粒,何妨杯水说神通。

窝不见涓涓迹,收拾沧溟石钵中。

124 老龙角

纪异录宋欲于山建陵寝,术者往视, 见云中二人上下接石成塔,曰:老龙已生角矣。今因以名。

何人鞭石起虬形,尺木穿云入杳冥。

不信试看风雨夜,腾空直欲徙南溟。

125下径山

复宿双溪寺楼,是夜月明如昼,群峰环翠,似有留行之色,爰题一律于壁,以与山灵作别。

向名山五日留,往来两度宿危楼。

鸣鸠声急一溪雨,皎兔寒生午夜秋。

短榻龛灯飞蛱蝶,深林鱼鼓隐松楸。

回看兜率云对处,可许他年续旧游。

 东明山诗词

126《西溪独泛》

唐·释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漫流间。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入静片云闲。泛泛谁为侣,唯应共月还。

注:《西溪独泛》是唐代诗人皎然所作诗词之一。

127《法华山房为敷竺昙赋》

明·宗泐

山居白日静,正对五莲峰。猿坐沼边石,鹤巢檐外松。

闲门无客到,深径有云封。座冷千林雨,香残半夜钟。

道情甘淡泊,身计得从容。莫恋一枝稳,鸟飞无定踪。

 128宿接待寺

清·朱樟

隔溪渔火度春塍,岸上人眠唤不应。

桑下只偿三宿愿,灯前已换十年僧。

窗惊梦雨多无赖,泪寄封书久未能。

香篆频销谈往事,论松新长压枝藤。 

注:朱樟(生卒年不详,卒年八十一),字鹿田,号慕巢,康熙三十八年举人,曾任泽州府知府等职。有《叱驭集》一卷,入蜀时作;《问绢集》一卷,《白舫集》二卷,《古厅集》四卷,皆令江油时作;《冬秀亭集》四卷,官泽州时作;《剡曲集》一卷,则天台纪游诗;《一半勾留集》一卷,则忧归居杭诗。归后,雍正三年暮春,由松木场乘船,重往东明山谒香。时抵安溪,夜宿东明寺下院接待寺。

129苕溪大桥晚望

清·朱樟

对岸忽佳霁,余杭无数山。照人溪不浅,唤雨鸟初还。

梦老青芜国,花深绿豆湾。凭虚一怅望,消得此春闲。

130泛苕溪

清·朱樟

绿水知难吐,微波作晕圆。荒祠依老树,小艇叠空船。

麦气浮青岸,桐花带淡烟。别来年月人,倚柁转凄然。

 131东明山入山

清·朱樟

髻峰梳裹翠嶙峋,洗眼难寻昨岁春。

啼雨但闻归去鸟,入山才有看花人。

香藤倚树垂无力,乱石粘苔冷透身。

一径穿林风更紧,渐无鸡犬渐离尘。

132过亭

清·朱樟

踏叶荒林蕙露微,绿萝庵毁客来稀。

山中行雨复坐雨,亭上脱衣还着衣。

笋坞封泥修竹贱,茶园香晚画眉飞。

石头路滑终难问,时有孤僧戴笠归。 

原注:山有绿萝庵,山茨禅师建;僧徒结夏谓之“坐雨”;山有脱衣着衣二亭。

133到寺

清·朱樟

尖头屋底曲遮门,白吐山腰午未分。

扫地渐通花信息,避人先断鸟知闻。

帘前净绿薰萝荐,栏外晴红绕梦云。

与客寻思忝玉版,香刍气味已除荤。 

殿前牡丹一本,相传明建文帝手植,高二丈许。

怒芽丛生,花床千计,为兹山胜迹。

 134丽上人索诗因题长句

清·朱樟

满幕尖风绣作堆,根传自让王栽。

六时值得千回看,四照都如一面开。

瑶朵欲扶春雨重,叠波微换浅霞催。

参差只似帘垂地,劝酒真须画里来。

艳多烟重总天妍,初见红楼散锦筵。

下殿僧来同避世,举头花笑梦谈禅。

欲询往事多无赖,待饯残春又一年。

不与芳菲潜结伴,宫中老佛有谁怜。

135留别东明寺主丽雅上人

清·朱樟

从师黄岳至,挂锡水乡间。剃草曾迎客,留花不下山。

法高双树说,尘毒一珠还。相访萝钩外,寻春此扣关。

花宫选妙色,人赴牡丹期。直为吟诗晚,但言相见迟。

鸟鹞抛去饲,茶煮摘来枝。净扫沉香坐,孤云是本师。

微凉吟殿角,窗有蜜蜂声。出寺逢樵弟,还山拜乳兄。

半瓶寒雨活,一饭妙香生。受记呈材日,新篁绿已成。

 136苕溪夜发

清·朱樟

淡绿出溪月,隔桥灯乱红。牵吟春水上,分梦橹声中。

晚雾收帆夜,回塘拍岸风。采香来凤口,回首异花宫。

 137早春过梅竹山斋赠月声师

清·释海岳

双髻之南安溪北,索居君已成幽独。

春风一棹到溪头,溪云相引入山谷。

梅花千树竹万竿,香光满坞琐寒绿。

我来况是正月前,山家景物出新鲜。

主人情意亦何好,再三留住过月圆。 

注:释海岳,字菌人,号中洲,亦作中州,又号问牛主人,俗姓张,江苏丹徒京口(镇江)人。曾住江宁清凉寺、海宁盐官安国寺、安徽黄山慈光寺等。有《绿萝庵诗》、《黄山赋》、与唐建中(?-1745,字赤字,号南轩)合著《双髻堂唱和诗》等。康熙癸未年(1703年)夏,从黄山慈光寺受请往钱塘东明寺出任住持。月声禅师,东明山寺僧。

 138酬中洲见赠

中洲上人从黄山至东明寺,枉道访余。东明有惠皇帝像,做僧伽形。其手植牡丹尚存。

徐倬

世间谁硕果,句里觅声闻。忽遇黄山叟,来铺黄海云。

锡飞天地小,瓢挂楚吴分。

(上人已为慈光寺住持,今复主东明,路越三千里,地分吴楚矣。)

叹息维摩室,劫灰要问君。苍龙潜鹿苑,白浪吼云门。

晓泣花王露,宵啼望帝魂。河山终改玉,香火尚流髡。

试倚珠楼望,天边月一寝。 

注:徐倬(1624-1713年),字方虎,号苹村,德清人。康熙十二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以选入史馆,授编修。后因病还乡。归养十年,入京任国子监司业。三十二年,充顺天乡试正考官,所取多佳士。寻升侍读,告老归。有《苹村类稿》三十卷。

 139东明寺相传为建文逊国处

清·黄道让

金川血涌去朝端,出隧方知天地宽。

万里河山孤钵在,八方风雨九龙寒。

已无大力当飞燕,尚有闲情种牡丹。

座上头陀真面目,当面曾费老监看。

注:黄道让(1814-1868年),字师尧,号歧农。今临澧县人。咸丰十年进士,授工部主事,掌营缮司。有《雪竹楼诗稿》。

原注:寺中牡丹系帝手植。

140状建文皇帝像

明·林增志

犹记云游数十秋,东明六载更埋头。

已躬实事如山重,天下虚名付水流。

拄杖抛开日月担,蒲团坐破古今愁。

独留遗像兼宸翰,未返燕台早大休。 

注:林增志(1593—1667年),字任先,一字可任,号念庵,自署此山道人,瑞安人。崇祯元年进士,任蒲圻令,擢翰林编修,与黄道周、倪元璐友善。顺治三年,从逾遵长老出家,改名行帜,法号法幢,又称二雪和尚。所著多散佚,仅传《法幢禅师语录》、《任先自订年谱》等。1652年,游径山寺,过东明寺礼拜东明祖塔及建文像。

141东明寺吊建文帝

清·陈文述

晓色依然丽绛霞,溪流曾记浣袈裟。

残山剩水悲家国,细柳新蒲感岁华。

沧海龙归云北向,丹山凤去月西斜。

精蓝便抵燕山墓,留得君王手种花。

 注:陈文述(1771-1843年),初名文杰,字谱香,又字隽甫、云伯,英白,后改名文述,别号元龙、退庵、云伯,又号碧城外史、颐道居士、莲可居士等,钱塘人。嘉庆五年(1800)举人,历官江都、繁昌、常熟等地知县。著有《颐道堂诗选》、《颐道堂文钞》等。

 142离东明辞杭湖两郡护法

清·释通际

祖庭事业今成矣,瓢笠何妨又别游。

庐岳山山春正好,闲身随处卧云幽。

注:释通际(1608-1645年),通州(今江苏南通)人,俗姓李,号山茨,别号钝叟。1635年秋主持东明寺,戊寅(1638年)春离开。

143初住东明

明·释行鉴

东明初住又遭荒,草满三门月满堂。

只有水云投宿夜,绝无檀信送资粮。

瓜生棚上猿偷去,果熟枝头鸟啄伤。

种种不堪重举似,吟诗消遣步长廊。 

注:释行鉴(1608—1661年),号孤云,俗姓宋,嘉兴人。崇祯十三年庚辰(1640 年)春,杭州蔡子公居士等人请孤云禅师主持钱塘安溪东明寺。清顺治辛丑五月八日示寂,门人超卓等建塔于大遮山之麓。

 144怀东明旧隐

明·释行鉴

万仞头别一天,喝风棒月已三年。

谁知曳杖离双髻,自笑翻身到玉泉,

竹径应遭狂鹿走,石床定被野猿眠。

独怜祖当年塔,东倒西歪尚不迁。

145辞玉泉归东明

明·释行鉴

曳杖穿云渡水涯,重重山色上袈裟。

题诗巳别知音友,乞食还投长者家。

僻性自宜栖木石,闲身谁共卧烟霞。

诸君把万缘放,随我溪头笑落花。

146东明示众

明·释行鉴

出山化道巳三年,今日归来整法筵。

拄杖重新靠壁角,蒲团依旧挂床前。

刈茅修我当年屋,问话还渠恶辣拳。

谁谓寺门零落尽,数株古柏沿撑天。

147 祖塔

明·释行鉴

万山罗列处,祖塔踞中央。路古莓苔滑,年深松柏长。

断云虽冷落,铁脊自坚刚。独坐乾坤外,全身不收藏。

 148 建文君像

明·释行鉴

不是人王是法王,方袍圆顶岂寻常?

巍巍端坐无尘殿,永镇东明古道场。

                       149 祖师塔

明·释行鉴

光秃秃兮无缝塔,赤条条地度春秋。

祖师面目今何在?桥断碑横水自流。

 150安溪

明·释行鉴

一带溪横古寺前,澄澄彻底见青天。

溪南溪北渔家在,夜夜歌归钓月船。

 151安溪晚发

明·释行鉴

月正斜时风正轻,扁舟逐浪泛溪行。

南来塞雁寒空影,晓报村鸡满路声。

树色短长眼底活,橹椿摇曳梦魂清。

掀起云初卷,凤口人家天乍明。

152古牡丹

明·释行鉴

屈曲自然成老态,离披出格不须删。

若人欲识花王?,与佛同生在此山。

 153古罗汉

明·释行鉴

咄哉一队郎当汉,壁倒墙口总不知。

终日呆呆惟打坐,看看淋到你头时。

154立春日扫祖塔二偈

明·释通问

多年铁脊冷云阿,寥落空山堵波。

正值雪消残腊候,春风依旧上藤萝。

拄杖松间倚徙看,白云流水绕晴峦。

分明一句酬恩语,九拜风前彻底寒。

注:释通问(1604-1655年),俗姓俞,号箬庵,别号旅泊老人,明·江苏吴江人。

155祖塔

清·释进本

撑空铁脊乱山中,碑断文残苔藓封。

从始至今无覆盖,一湾流水绕千松。

注:释进本,号不退,俗姓徐,宜兴人。顺治戊戍(公元1658年)春任东明首座,巳亥岁(公元1659年)重修东明佛殿,辛丑(1661年)夏示寂。

 156偶成

清·释进本

寄住东明巳数年,终朝无事伴云眠。

任他铁额铜头到,问着还他劈脊拳。

 157礼祖塔

清·释灵藏

碧涧流红叶,青山卧白云。松有韵,碑老字无文。

三塔当年建,瓣香今日焚。怀杖履,倚对斜 

注:释灵藏,号愚山,俗姓杨,世居杭之海昌,受沙弥戒法于真寂闻谷大师,后依广慧费老人。康熙甲辰夏,住持东明禅寺,十三年,甲寅夏离山。

158除夕

释灵藏

自笑年穷趣不穷,年穷犹自写虚空。

篔簹疎影连翠,榾柮频烧满院红。

少室严前风悄悄,长安市上鼓逢逢。

梅花此际独开眼,冷笑匡口老冻脓。

 159古牡丹

释灵藏

花王缀彩法王家,三百年来布锦霞。

艳丽漫传妃子染,栽培端自上皇加。

旃檀林兢枝干,优钵场中并蒂芽。

不道长安春不蚤,沉香谁倚夕阳斜。

160双髻之下十章,章四句

清·释灵藏

双髻东明山名也,在古杭西五十,兰若居僧,相传於唐代,自祖开法始成丛席继而海舟慈祖宝峯瑄祖乃至孤云鉴祖,代不乏人,虽为江南法窟,实为济上祖庭,康熙甲辰师受缁素请继住此山,此山自宣德建以来,年岁深远,佛殿僧堂不无圯废,师大加兴造斯棘斯翼迨还旧观,此诗盖师初住时作也!

双髻之下,虎鹿为伍,雨过新蹄,乱我蔬圃。

双髻之下,白云如堵,红尘不来,懒伊在户。

双髻之下,几於覆口,教子莫愁,条口肚。

双髻之下,频挝法鼓,禅道虽无,却开聋瞽。

双髻之下,垂危殿宇,粉饰者尽,骨露其古。

双髻之下,多篁多枸,凉风自来,六月非暑。

双髻之下,我疾欲口,黄独青芝,不禁孔取。

双髻之下,颇艺稷,春耕夏耘,粒粒辛苦。

双髻之下,无礼无数,世外风流,秃口老牯。

双髻之下,轮余梨土,岁在甲辰,夏日惟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年道教福地能否“重生”
余杭县名胜古迹简介
绥阳历代诗歌注评(清代)一
4-大涤洞天记卷下
【品读】大涤子石涛与《余杭看山图》
“大涤子”取号与大涤山渊源初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