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四声
古代汉语将汉字分为“平、上、去、入”四个声调。较为通行的标准是《平水韵部》。在《平水韵部》中,所有的汉字被分为:上平、下平、上声、去声、入声。其中,上平和下平在诗词对联中称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称为“仄声”。
二、今四声
现代汉语将汉字分为1、2、3、4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1、2声为平,3、4声为仄。
三、古四声与今四声的对应关系
古声 - 今声
--------------------------
上平 - 阴平(极少数除外)
下平 - 阳平(极少数除外)
上声 - 上声(极少数除外)
去声 - 去声(极少数除外)
入声 - 分别并入今声的上声、去声、平声中
从这个对应关系可以看出,差别最大的是古四声中的入声,其中最关键的又是归入今四声平声中的那部分字,因为这些字从古代的仄声变成了今天的平声。下面是“古仄(入声)转今平”的常用字列表:
B:八捌拔白薄雹逼别勃渤脖舶伯魄(落魄)柏(柏林)泊博搏拨剥箔瘪鳖憋蹩铂
C:擦插察拆吃出戳撮
D:答搭达得德滴迪的度独读狄涤敌笛跌谍蝶碟迭叠督毒笃犊渎椟咄铎夺掇(揣度)
E:额
F:发罚乏伐筏阀佛缚(缚药)服伏弗拂福幅袱蝠
G:割胳格阁搁疙鸽革隔刮郭国咯骼膈嗝聒蝈
H:哈喝合盒涸核黑忽惚滑猾活蛤(蛤蟆)劾嘿豁
J:疾迹积激击缉绩及汲极级圾急嫉辑集给藉籍脊棘即亟夹颊截杰竭碣揭捷睫婕洁结拮接节劫掬鞠菊桔局掘崛倔撅厥獗决诀抉角(角色)觉谲爵噱攫
K:嗑瞌壳咳哭窟
L:拉邋
P:拍劈撇泼扑仆璞瀑
Q:七染漆戚掐曲缺阙
S:塞杀刹煞勺芍舌折失湿虱十拾石食蚀实什识叔孰熟塾赎淑刷说俗缩
T:踏(踏实)塌遢踢剔贴帖突凸秃托脱
W:挖屋
X:膝昔惜吸息熄媳析淅晰悉锡夕汐习席袭檄侠狭峡匣狎辖瞎挟叶(叶韵)胁协歇蝎薛学穴削Y:鸭押一壹揖约曰
Z:杂匝凿则责帻泽择贼炸(油炸)铡闸轧(轧钢)扎札摘宅翟着(着急)蛰螫折哲蜇摺辄辙只(一只)织汁直值植殖侄执职踯粥轴妯逐烛竹筑竺卓桌捉拙琢啄灼酌茁浊濯
此表可用于查询对联中的入声字。如能记住当然最好。记不住也没关系,可以这样来判别:如果在古联中看见应当用仄声字的地方却用了普通话读音为平声的字,那么这些字多半是入声字。不放心的话可以查询上表,上表中没有时可到《平水韵部》中再查。
中华国粹网汉字古、今四声平仄查询系统:
http://www.zhgc.com/pz/pz.asp
四、古今四声应用规则:一幅对联,要么用古声,要么用今声,不能在一幅对联中混用。
======================================
第二节 律句联声律
一、律句和非律句
可以划分为规则的两字一节(节奏)的句子称为“律句”,反之称为“非律句”。由律句组成的单句或复句联称为“律句联”。例:
4言联:
心标/日月
义贯/乾坤——22句式(节奏)
5言联:
富裕/家家/喜
和谐/户户/春——221句式(节奏)
6言联:
盛世/千秋/伟业
和谐/万里/春风——222句式(节奏)
7言联:
腾龙/快马/逢新/世
送犬/迎猪/贺大/年——2221句式(节奏)
二、律句联声律学习思路
1、平平仄仄,两两交替——原理性规则
2、135不论、246分明——变通性规则
3、重点是五言声律——七言是在五言前面加一个两字小节
4、八言以上通常拆分为三至七言的各种分句组合
三、律句联声律例说
(一)平平仄仄,两两交替
四至七言“标准”平仄格式: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举例:
心标日月:平平仄仄
义贯乾坤:仄仄平平
富裕家家喜:仄仄平平仄
和谐户户春:平平仄仄平
盛世千秋伟业:仄仄平平仄仄
和谐万里春风:平平仄仄平平
腾龙快马逢新世:平平仄仄平平仄
送犬迎猪贺大年:仄仄平平仄仄平
说明:
因为汉语两字词居多,因此“两两交替”就成了最常用的对联规则。
上述例子从某种角度说,是最标准的声律对仗:句中“平、仄”两字一换(简称“交替律”),上下联平仄相反(简称“相反律”)。
但是汉语两字词并非都是“平平”或“仄仄”,于是就有了“135不论、246分明”的规则。
(二)135不论、246分明
按“135不论、246分明”规则,上述四至七言格式可表示为:
○平○仄
○仄○平——“○”表示“可平可仄”。例如:“○平○仄”可以是以下几种: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
○仄○平仄
○平○仄平——传统诗律中,1、3字不可同时为仄:“仄平仄仄平”被称为“孤平”。虽然今天多数观点已倾向于“对联不忌孤平”,但在对联赛事中最好不用此格式,除非赛事有“不忌孤平”的说明。
○仄○平○仄
○平○仄○平
○平○仄○平仄
○仄○平○仄平——第3、5字不可同时为仄,否则后五字构成上述“孤平”句式。
说明:
“135不论、246分明”可理解为“单数位不论、偶数位必论”,同时留意两点:(1)不包含五、七言尾字,尾字遵循“上仄下平”原则;(2)五、七言留意孤平!
上述平仄格式,除了孤平句式需要死记,其他格式均不需要死记,应从原理上理解。
在此规则下,“交替律”和“相反律”均指偶数位(相反律还包括五、七言尾字)。
分别举例如下:
柳丝垂岸:仄平平仄(1、3位非“标准”平仄,按“135不论”规则作了变化)
燕尾点波:仄仄仄平(3位变)
山间明月:平平平仄(3位变)
江上春风:平仄平平(1位变)
勤是摇钱树:平仄平平仄(1位变)
俭为聚宝盆:仄平仄仄平(1位变)
山水吐芳意:平仄仄平仄(1、3位变)
风云入壮图:平平仄仄平(下联“标准”句式)
水秀山青春艳:仄仄平平平仄(5位变)
月圆花好谷香:仄平平仄仄平(1、3、5位变)
官居东壁图书府:平平平仄平平仄(3位变)
家住西湖山水间:平仄平平平仄平(1、5位变)
病联举例:
——先看四、六言
春风催绿
江山映红(2、4同平,或曰“2、4失替”;也可以说“2位出律”,这是症结所在。)
百花齐放
九州同春(2位出律。对于四、六言,一般不说“三平尾”,因为已经犯了“失替”病)
发家切记勤俭(4、6同仄。六言2、4、6必须安排为“仄、平、仄”,故症结在2、4位出律)
富裕莫忘扶贫(2、4同平,症结为2位出律)
劳动创出世界(今音合律,古音“出”仄声出律)
国家属于人民(4位出律)
——再看五、七言
大地迎春绿
人心向阳红(2、4同平)
万里春光暖
九州气象新(“仄平仄仄平”孤平!)
江边柳丝迎春绿(4位出律)
门上桃符映眼新
崭新岁月春天地
喜庆年头寿山川(6位出律。在上联合律的情况下,下联246位出律造成和上联同声时,还可以说“粘律”。此例6位粘律。)
(三)五言、七言另外一种格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这是来自格律诗的另一种常用平仄格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七言通常理解为“五言前面加一个两字小节”,平声前面加“仄仄”,仄声前面加“平平”。
——严格按上述平仄“谱写”是最理想的:
清音歌盛世:平平平仄仄
妙笔著华章:仄仄仄平平
碧海青天千里秀:仄仄平平平仄仄
红楼绿树万家春:平平仄仄仄平平
——但也同样可以按“135不论、246分明”规则作变化:
○平○仄仄——上联“三仄尾”可以在字词难以调换时偶尔使用,不算联病。
○仄仄平平——下联“三平尾”是诗家大忌,对联也沿袭了这个禁忌,所以这里第3字没有用“○”来表示,必须为仄声。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第5字不能为平,道理同上。
按上述规则变化的例子,这里不再举例,学员可自己寻找例子。
(四)1-3字的对联声律
1-3字的对联可称为“超短联”,通常只在一些特殊场合使用。但在复句联中作为分句是常见的。原则上:
仄
平
○仄
○平
○○仄
○○平——三字联只要尾字上仄下平即可。通常也尽量避免上联三仄,下联三平,但在复句联中作为分句时也可使用。
举例:
兴农业,减农税,富农村,乐农家,农民皆大欢喜
办学城,增学科,强学府,鸣学界,学者层出不穷——四个三言分句中,按今声,“农-学”同平,可。“增学科”三连平,可。但在上下联中,每个三言分句的第三字均遵循了“相反律”,这很重要!
(五)八言以上,通常可按句意拆分为3-7言的各种分句组合
拆分后,每个分句遵循上述规则即可。
极少有整句连贯一气只作为一句的,即便有,仍然遵循“单数位不论、偶数位必论”的规则即可。
勤劳致富 小康在望——8言4+4句式
廉政爱民 大治有成——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上联请自己分析。
念台胞 山河抬望眼——仄平平平平平仄仄——8言3+5句式
思祖国 日月寄归心——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国”古仄声。
锦绣中华 和字全民写——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9言4+5句式
繁荣盛世 谐音四海传——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
和谐曲 惊醒北疆冻土——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9言3+6句式
建设风 催成南国新城——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国”古仄声。
龙子驾神舟 探花及第——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9言5+4句式
猴王庆盛世 祭酒登科——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
……
上联中的分句尾字是平声时(如以上“锦绣中华”、“念台胞”、“龙子驾神舟”等),将此分句当作下联,将下联的对应分句当作上联,按前述规则安排平仄即可。
(六)总结上述规则,加深理解
上述规则即为对联声律最基本、最常用的规则。
四言、六言很好理解,只有一种平仄格式,不存在孤平、三平尾的问题。
五言、七言只需重点理解五言即可,如前所述,七言就是“五言前面加一个两字小节”。
必须熟知的五言两种格式:
○仄○平仄
○平○仄平——留意孤平!1、3位除了不能同时为仄,其他变化均可: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平○仄仄
○仄仄平平——留意三平尾!第3字不遵循“135不论”,而是“必论”!
可以看出,两种句式的2、4位均遵循了“交替律”和“相反律”。
本节相关概念:律句、非律句;两两交替;135不论、246分明;相反律;交替律;孤平;三平尾
(七)律句联特例(只作了解,不作考核)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有名的岳麓书院联。联脚上平下仄)
三星/白兰/地
五月/黄梅/天(流传甚广的无情对,也有说“黄梅天”是当地一道菜名。三平尾)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赠江苏南京、江苏无锡五校乡村教师。上联无交替,联脚上平下仄)
花开/三章/清平/调(六连平)
叶落/一曲/长恨/歌(中国楹联学会名誉会长马萧萧先生题杨妃墓)
小麦/已熟,父子/及早/当归
大财/未进,阿娇/权歇/半夏(联脚上平下仄,有的节奏点未作交替)
一物/不知,以为/深耻
遭人/而问,少有/宁日(清代著名学者阉若嘘自题。联脚同仄)
以下两例遵循相反律,但违背交替律,是“半合律”的巧趣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复字顶针格,第一分句满足相反律,但违背交替律)
羊年/阳春/扬州/杨柳/飏絮/洋洋/洒洒
燕乐/艳日/雁塔/彦英/宴宾/嬿嬿/姝姝(2003年中华世纪坛征联一等奖,前5个两字节奏满足相反律,但违背交替律)
======================================
第三节关于拗句(非考核内容)
一、律诗中的“拗救”概念
“拗句”是律诗中的概念。因为七言是在五言前面加一个两字小节,因此“拗句”概念和前述“三平尾、孤平”概念一样,只需讨论五言即可。
五言律诗的常规平仄格式就是第二节讨论过的“标准”平仄格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在律诗中,平仄不依上述常规格式的句子就称为“拗句”。换句话说,该平却仄、该仄却平即为拗句。
在律诗中,拗句必须“救”。所谓“救”,就是补偿。一般说来,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或经常)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偿一个平声。
比如,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以免犯孤平,这样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这是所谓“本句自救”。
再比如,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了平声来补偿。这样就成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这是所谓“对句相救”。
还有“仄仄仄平仄”称为“半拗”,可救可不救。等等。
二、对联不使用“拗救”概念,但须了解两种特殊的“拗句”
对联不使用“拗救”概念。
但是,从对联的角度,有两种拗句打破“246分明”原则,却在历代律诗、对联中常见(特别是第一种),因此初学者应该了解。
第1种:
上联:平平仄平仄(七言“○仄平平仄平仄”)
下联:○仄仄平平(上联2、4不交替,上下4位同平)
例:
新年纳余庆(平平仄平仄)
嘉节号长春(平仄仄平平)
第2种:
上联:仄仄平仄仄(或“仄仄仄仄仄”;七言“○平仄仄平仄仄”)
下联:○平平仄平
例1:
野火烧不尽(仄仄平仄仄)
春风吹又生(平平平仄平。上联2、4无交替,上下4位同仄)
例2:
酒胆海样大(仄仄仄仄仄)
诗才天比高(平平平仄平。臧克家先生题李白纪念馆)
例3:
读易老不倦(仄仄仄仄仄)
作诗穷更工(仄平平仄平。卞荣题宜兴陆相山房)
按道理,上面两种拗句的下联应该按照上述平仄格式严格“谱写”,因为它符合律诗“拗救”规范。但在网络论坛中,却经常见到联友使用“平仄字字相反”的对法:
平平仄平仄
仄仄平仄平
仄仄平仄仄
平平仄平平
我们认为,根据对联“相反律”,这不失为一种可接受的对法。但是这种对法目前尚未为联界所公认,因此学员参加征联时,应尽量使用符合上述“拗救”规范的对法。
======================================
第四节 非律句联声律
一、4-7言非律句联举例
待/东边月——不能按“待东/边月”划分节奏
傲/南面王
长/中华/志气——不能是:长中/华志/气
览/世纪/春光——领字、衬字和句首的单字节奏不拘平仄
除旧岁/破旧俗——不能是:除旧/岁破/旧俗
迎新年/树新风
承/上下/求索志——不能是:承上/下求/索志
绘/春秋/振兴图
剪/半岭/闲云/补衲——不能是:剪半/岭闲/云补/衲
留/一窗/明月/谈经
名山/超/五岳以外——不能是:名山/超五/岳以/外
精舍/在/二灵之间
说明:
如前所述,可以划分为规则的两字一节(节奏)的句子称为“律句”,反之称为“非律句”。
以上例子均不能按照22、221、222、2221这样的节奏来划分。
其中的三字节奏也没有必要再划分为21节奏。因为前面已讨论过,三字词句只须第三字上下联相反即可。
最后一个例子中的“五岳以外、二灵之间”在非律句联中,看作一个节奏,尾字平仄遵循相反律即可。“灵之间”也可不拘三平尾的禁忌。
二、3字词句通常看作一个节奏,固定词组也可看作一个节奏
小康/有望,老百姓/全凭/三个代表
大地/回春,新千年/更看/九州风云
兴农业,减农税,富农村,乐农家,农民/皆大欢喜
办学城,增学科,强学府,鸣学界,学者/层出不穷
大企业/促/大繁荣,大品牌/闯/大市场,有容/乃大;
新农村/谋/新发展,新时代/建/新家园,无处/不新。
三、自由体和非律句巧趣联(尽量遵循交替律和相反律):
恭亲王去/德亲王来/见新鬼/应思故鬼
夏同龢兴/翁同龢败/愿贵人/莫学常人(复字格)
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明灯/四十九盏,一心/只为/酬三愿
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变卦/土木金爻,水面/偏能/用火攻(嵌字格)
眼珠子/鼻孔子/珠子/还居/孔子上
眉先生/须后生/后生/更比/先生强(复字借义格)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西湖/游乐船/乐游/湖西(回文格。归入律句联也可)
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
不做/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教我/为难(口语格)
三吴明清/第一街,水陆两旺,驰誉/五湖四海
百业诚信/无双埠,工商共荣,振邦/万代千秋(有名的南浩街征联。后四字细分为“五湖/四海”也可。可称为“散文格”,但归入律句联也可)
四、非律句联声律规则总结
1、根据具体情况,节奏可大可小。
2、领字、衬字和句首的单字节奏不拘平仄。
3、三字句和三字以上固定词组通常看作一个节奏;全平的三字句(或三字词)不宜连用。
4、四至七言根据情况可以划分为各种字数的意节组合。
5、八言以上通常拆分为三至七言的组合,或者划分为各种字数节奏组合。
6、自由体(散文格、戏文格、民歌格、口语格等)和巧趣联(复字格、回文格、音韵格等)尽量遵循交替律和相反律。
7、除固定词组和极其特殊的场合允许三平尾外,尽量避免三平尾。
五、非律句联特例
两行/北雁,避风雪/以南来;
千古/西乌,冲夜月/而东去。(陈铧与朱熹对饮,忽见山雁南飞.陈乃为此联,朱极赏之。联脚上平下仄)
搬嘴弄舌/说风道雨/哪个女子/似我那/泼水夫人
张口闭眼/喷云吐雾/谁家男人/像你这/烧火先生(口语格。联脚同平)
小康/有望,老百姓/全凭/三个代表
大地/回春,新千年/更看/九州风云(固定词组三平尾)
======================================
第五节 复句联声律
一、复句联声律规则
(一)分句内部平仄
复句联中的分句有的是律句,有的是非律句,句内平仄分别依上述“律句联”和“非律句联”声律即可。
(二)分句句脚声律要求
1、上下联相对应的分句句脚遵循相反律。
2、上联和下联内部,句脚平仄遵循交替律,以马蹄韵“两两交替”为理想模式。不能两两交替时,遵循“三原则”:
(1)摒除单调:避免所有分句句脚同声;
(2)疏散同声:句脚同声相连之次数,应保持在三、四句以内为宜;
(3)平衡平仄:平仄两种句脚之数目,总体上不可相差悬殊。
3、巧趣联句脚平仄可不遵马蹄韵和“三原则”,但应尽量遵循相反律。
(三)关于马蹄韵
马蹄韵是湖南大学余德泉教授在其专著《对联格律》中提出的对联声律规则,已被楹联界广泛接受和运用。马蹄韵规则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平平仄仄两两交替”,因状如马蹄的节奏而得名。
马蹄韵规则包括“句中平仄规则”和复句联的“句脚平仄规则”,犹以“句脚平仄规则”为其精华。而马蹄韵句中平仄规则和本讲中前几节的内容是一致的。
马蹄韵“句脚平仄规则”的基本要求:尽量严格遵循“平平仄仄,两两交替”。例如:
申奥扬眉,入世争雄,足球圆梦,喜事桩桩强国力;(句脚“眉雄梦力”:平平仄仄)
促农迈步,航天斗艳,科技兴邦,丰碑座座快民心。(句脚“步艳邦心”:仄仄平平)
当然,四个分句上下联也可以是“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以上联为例:
两分句:仄仄 或 平仄
三分句:平仄仄 或 平平仄,还允许 仄平仄。
四分句:平平仄仄 或 仄平平仄
五分句:仄平平仄仄 或 仄仄平平仄
六分句以上依此类推……
以上规则只是原则性的。马蹄韵并非死板规定所有分句必须“平平仄仄交替”。对于大观楼长联这样的例子,可根据段落大意划分后,允许其中部分句脚打破“两两交替”原则。
二、复句联声律例说
(一)复句联的句中平仄举例
执法秉公,公生正气,气贯长虹昭日月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爱民送暖,暖似春风,风行大地秀河山
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是三个分句的复句联,4+4+7句式,三个分句均为律句。三个分句内部平仄分别遵循4言和7言律句的声律。上联分句句脚为平声时,当作下联即可。
九州风物,荡漾胸中,一任他海阔天空,鸢飞鱼跃;
三晋溪山,奔腾眼底,合归我松青柏翠,鸟语花香。
——其中有一句“一任他海阔天空”,不能划分为“2221”节奏,而应该是“一任他/海阔/天空”,或者,应将“一任他”看作领字(可不拘平仄):
一任他 海阔天空,鸢飞鱼跃;
合归我 松青柏翠,鸟语花香。
冬迁南国,夏选北疆,会不背时令
彼避严寒,此消酷暑,风正合人心
——此联嘲讽“会风不正”。第三分句为非律句,为了嵌字和联意表达,声律从宽。
想小子穷尽穷光 说什么发财提起那万两黄金 径欲烦君一点
看先生醉来醉去 倒是个妙法 还有这一壶清酒 何妨豁他三拳
——题吕洞宾像。前三句为典型的非律句。请学员自己分析声律。
(二)复句联的句脚平仄举例
二句联: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霄迹:平仄)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级观:仄平。本联按古声)
爆竹知人意,声声悦耳;(意耳:仄仄)
梅花晓天时,朵朵欢心。(时心:平平)
三句联:
申奥功成,入世关通,一年好景蛇辞岁(成通岁:平平仄)
兴邦业举,富民旗展,万里雄图马跃春(举展春:仄仄平)
勤廉并行,作风转变,民安国泰千秋富(行变富:平仄仄)
法德齐治,正气弘扬,地久天长四海春(治扬春:仄平平)
清风循法,明月依章,塑就民心春色丽(法章丽:仄平仄)
碧海迎新,苍山辞旧,铸成国鼎日光明(新旧明:平仄平)
四句联:
申奥扬眉,入世争雄,足球圆梦,喜事桩桩强国力;(眉雄梦力:平平仄仄)
促农迈步,航天斗艳,科技兴邦,丰碑座座快民心。(步艳邦心:仄仄平平)
九州风物,荡漾胸中,一任他海阔天空,鸢飞鱼跃;(物中空跃:仄平平仄)
三晋溪山,奔腾眼底,合归我松青柏翠,鸟语花香。(山底翠香:平仄仄平)
五句联以上以此类推,不再举例。
以上例子都遵循马蹄韵句脚平仄规范。现代对联的句脚平仄偶有打破两两交替的例子:
金枝玉叶,双建花开,艳如国色,芳若天香,根系防城港
(2003年8月防城港市楹联学会征联出句,句脚:仄平仄平仄)
世纪坛上,视际六合,侍祭列祖,试寄情思,示计春秋,事记历史,誓继先烈,势济中华!
(2002年世纪坛征联。句脚: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但后六个分句符合马蹄韵规则)
不符合马蹄韵但符合“三原则”的例子:
想小子穷尽穷光 说什么发财提起那万两黄金 竟欲烦君一点
看先生醉来醉去 倒是个妙法 还有这一壶清酒 何妨豁他三拳
——题吕洞宾像。请学员自己分析句脚平仄。
上下五千年,往事注入心头。拂历史封尘,犹闻炎黄阪泉,鼙鼓解池,硝烟启卷在目。但见屈原辞中警喻,贾谊赋内感叹,桓宽策对宏论,左思咏蜀妙笔。泱泱大国,文明风流自盐始;
东西三万里,长河奔来眼底。数沧桑积痕,堪叹夏禹九川,疏洪四海,咸安登岭抒怀。遥想秦皇虎视涵谷,刘季雄峙鸿沟,武后改制洛汭,岳飞啸傲汴梁。茫茫神州,盛衰荣辱伴水生。
——郑州“盐业杯”楹联书法展1等奖。此联句脚平仄应分段考察。请学员自己琢磨。
(三)巧趣联句脚平仄可不遵马蹄韵和“三原则”,但应尽量遵循相反律。
自在观 观自在 无人在 无我在问此时自家安在 知所在自然自在
如来佛 佛如来 有将来 有未来 究这生如何得来 已过来如见如来
——钟祖棻题四川江津石门大佛寺。“复字”技巧,句脚重复“在、来”二字,上下联句脚遵循相反律。
天不管 地不管 酒馆 饭馆 哭也罢 笑也罢吃吧 喝吧
官要听 民要听 歌厅 舞厅 颠怎么 狂怎么 唱嘛 跳嘛
——某地饭馆对联。“复字、同音异字”技巧。
偶有只顾联意,连相反律也不顾及的例子:
黑不是 白不是 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 既非家畜 又非野兽
诗也有 词也有 论语上也有 对东西南北模糊 虽为短品 亦为妙文
——纪晓岚所撰字谜联,上下联分指“猜谜”二字。
===========================
本讲思考及练习
1)四、六言为什么不存在孤平、三平尾的问题?
2)是否理解、记住了五言的两种平仄句式?七言格式如何理解和记忆?
3)是否理解、记住了“孤平”、“三平尾”的平仄格式?试着找出或杜撰一些例子?
5)上联中,分句尾字是平声时,如何理解其平仄格式?
4)在“楹联仓库”的春联类或者擂台、论坛中,找出3-5个声律病联,并指出问题所在。
5)在“楹联仓库”的春联中,分别找出符合以下格式的对联各一副。
○平○仄
○仄○平
○仄○平○仄
○平○仄○平
○仄○平仄
○平○仄平——留意“孤平”!
○平○仄仄
○仄仄平平
○平○仄○平仄
○仄○平○仄平——留意“孤平”!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6)是否理解了律句和非律句的概念?以下例子你认为是律句联还是非律句联?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西湖游乐船乐游湖西
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
不做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教我为难
三吴明清第一街,水陆两旺,驰誉五湖四海
百业诚信无双埠,工商共荣,振邦万代千秋
7)是否理解了复句联声律规则?请给以下例联断句,然后分析其声律(包括句中平仄和句脚平仄)。
想小子穷尽穷光说什么发财提起那万两黄金竟欲烦君一点
看先生醉来醉去倒是个妙法还有这一壶清酒何妨豁他三拳
上下五千年往事注入心头拂历史封尘犹闻炎黄阪泉鼙鼓解池硝烟启卷在目但见屈原辞中警喻贾谊赋内感叹桓宽策对宏论左思咏蜀妙笔泱泱大国文明风流自盐始
东西三万里长河奔来眼底数沧桑积痕堪叹夏禹九川疏洪四海咸安登岭抒怀遥想秦皇虎视涵谷刘季雄峙鸿沟武后改制洛汭岳飞啸傲汴梁茫茫神州盛衰荣辱伴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