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对联大典(2-3)
    上述对联的划分没有绝对的界限。但是总的来说,这八大类对联在类型上划分简洁明了,在内涵上概念比较清晰,在外延上基本涵盖了所有的对联,且彼此之间基本上不重合。

    对联的作用

    对联增加文化积累和沉淀最突出体现在丰富了一大批名胜古迹的文化内涵,并提供了其演变历史资料的见证。例如北京故宫、西安碑林、武汉黄鹤楼等都以楹联众多高妙突显其文化内涵,尤其是成都的杜甫草堂、武侯祠两地不大,虽然都属个人的纪念馆,但却是不挂名的楹联文化馆,里面各时代、各名家、各风格的题联不胜枚举,两地专门出版的楹联集锦和研究书籍可以说是其文化内涵的载体与突出体现。我们从其中琳琅满目的楹联中不仅仅看到的是楹联文化,更能了解到以它为载体的历史与文化沉淀。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对联在它萌芽、孕育和发展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吸取了民间养料和其他文学与艺术精华,在充实壮大自己的过程中又把它所吸收消化的精神与物质转化出来回报社会,对社会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和深远影响,有如下几个方面:

    1.社会交际作用

    社会交际方面,对句经常作为文人仕宦的社交聚会的游戏方法和娱乐手段,既起了一定的交际作用,又能锻炼才智,提高修养。

    2.教育文化作用

    对句起到教育启蒙的作用,封建时代的启蒙教育非常注重对仗和对句的锻炼,例如启蒙通用教材《训蒙骈句》《笠翁对韵》等都是以对仗句式编写的,私塾教育中对课更是当时的基础必修课,以此来锻炼思维、增加知识等。此外,对句在民间流行与活跃也起到了传播知识、活跃思维,增加文化积累的作用,例如很多有资料记载的带有浓烈民间习俗风格的趣对、巧对即是对句在民间传播活跃的反映。对句作为对联的重要源流和分支,它的流行、发展与积累都必将推动对联的发展和出现。

    3宣传、斗争、广告的作用

    对联的发展与成熟,逐渐渗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和角落,尤其是它在民众的流行,客观上促使对联具有重要的舆论意义和广阔宣传空间。因此,历来对联都被用来充当舆论宣传、行业广告、批判斗争的实际作用。

    4.丰富和反映民俗,调节民众精神生活作用

    联语,尤其春联从它诞生开始就成为民俗的一部分,在民间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渊深的文化背景。无论是堂联、室联还是节庆联,只要它们一旦流行,就是它们成为民俗以独特的文化载体登上文化舞台的开始。联语的流行和繁盛,一方面深深烙印了我国的民俗文化,记载了时代的历史特征,成为丰富和反映各地、各时民俗风情的生动材料。

    对联的流行、繁盛以及它与书法艺术的结合,直接影响了中华大地上一切与文化相关的事物,它既不断充实自身,又同时增加我国的传统文化积累,单单据现有资料的保守估计,我国有记载的楹联数目当在千万副以上。如此巨大的作品数目,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不是诗歌、辞赋、词曲、戏剧等传统文学可以相比的,在世界文化宝库中也是罕见的。

    第四节对联的用字方法

    一副好的对联用字很有讲究。提炼的字要鲜明恰当,高雅清新,平仄协调,读音响亮。对联用字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叠字格

    叠字就是把同一个字接连叠用起来。使用叠字,不仅可以重复加强词义的分量,还可以加强音节的节奏感。如: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

    2.嵌字格

    所谓嵌字格,就是把人名、地名或物品名镶嵌人联语中,并保持其相对的独立性,使对联意中有意,产生较好的艺术效果。

    鹤顶格:将一个词的前后两个字分别嵌在上下联中第一个字的位置上。如:

    龙涎和菜多佳味;

    泉水烹茶有异香。(龙泉)

    燕颔格:将一个词的前后两个字分别嵌在上下联中第二个字的位置上。如:

    平安传二字;

    和乐在三春。(安乐)

    3.偏旁部首格

    偏旁部首格是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按一定的规则巧对。如:

    烟锁池塘柳;

    灯深村寺钟

    4.回文格

    回文格的特点是,讲究语言文字的排列技巧,结构上往复有致,顺读倒读,流畅自

    如。如:

    居然天上客;

    客上天然居。

    5.析格

    析字是通过对字的分析和解释,引申出某种意思,以此构天联语,是一种更为讲究的文字游戏。如:

    一明分日月;

    五岳共丘山。

    6.同字异音格

    同字异音格是利用汉字复杂的读音特点来巧对。如:

    长长长长长长长;

    长长长长长长长。

    7.谐音格

    谐音格是利用汉字中读音相似来进行巧对。如:

    狗啃河上骨;

    水流东坡诗。

    “河上”与“和尚”谐音,“东坡诗”与“东坡尸”谐音。

    8.隐字格

    隐字是指有意识地将某些字略去,使得联语有言外之意,影射人或事。如:

    宰相合肥天下搜;

    司农常熟世间荒。

    清末大臣李鸿章系合肥人氏,管农业的大臣翁同和系常熟人氏,翁与李同朝为臣。翁讥讽李,李又反唇相讥。

    9.异字同音格

    异字同音顾名思义是利用汉字的同音不同形来巧对。如:

    无山得似巫山耸;

    何叶能如荷叶圆。

    ##第三章对联知识(下)

    第五节对联的逻辑关系

    对联,其要旨一是“对”(仗),二是“联”(系)。实际是指对联结构和内容上的一种逻辑关系。如字数相等,是一种对称关系;平仄相反,是一种对比关系;词性词义相对,是一种对应关系。

    并列关系大部分对联,上下联都是一种平行的并列关系。如“正对”就是一种相关关系,而“反对”就是一种相反关系。相关与相反都是并列关系,两句之间无主次之分。例如:

    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正对。相关关系)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反对。相反关系)

    转折关系下联是上联意义的另一面,上联是让步条件,下联是推理的结论,两联合在一起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例如:

    虽无刘阮逢仙术;只效岐黄济世心。

    递进关系对联中的串对(流水对),就是一种递进关系。上下联内容或时间上有内在的联系,即上下联合在一起表达一个意思,承接或延续,如行云流水,自然贯通。例如:

    到此已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一层楼。

    交叉关系亦即词义的相同、相反、相近的切合关系。如果上下联词义完全相同,意义重复,谓之“合掌”,乃作联之大忌。例如:

    高高兴兴迎佳节;喜喜欢欢过新年。

    偏正关系上联或下联从意义上看有主次之分,类似“比兴”手法,或先行铺垫,以虚衬实;或先实后虚,补充呼应。例如:

    半壁江山,六朝雄镇;一楼风月,几辈传人。

    运用逻辑有助于养成对联创作的整体意识和缜密的思维方法。总之作对联要特别注意上下联之间的逻辑关系,要围绕一个中心,上联写什么,下联写什么,要统筹考虑,前后一致,上下照应,合乎逻辑(无情对不受此限)如:

    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

    严格说,除三、一为数词相对外,其他词性均不相同。诗书画都是名词,而归去来都是动词,词性对仗似乎不够严谨。但诗书画与归去来都属实词类,此类对仗又说得通了至于三绝与一官相对,属于名词性词组相对(三绝指郑三绝,即板桥)。上下两联互为补充,互为因果。

    出于缜密简约的考虑,联文中尽量少用或不用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类,省去可有可无的关联、辅助用词,而采用汉语组织手段中的意合法。如:

    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

    此联以名词性词组铺排而成,这种平行的结构关系,打破了语法常规,省掉了关联辅助成份,似乎不符合语言逻辑,但并未影响意思的表达,倒显得简明生动。这很像电影里的蒙太奇,把两个以上的单镜头组合起来,借助跳跃性思维,连缀为一个整体。这是独特的语言组合方式,其语法脉络则是通过对称平衡的逻辑关系体现的。

    第六节对联的修辞手法和用字技巧

    对联的修辞手法

    在对联创作中,这种特殊性表现为:不管运用了多少种修辞手法,都离不开首先要讲求“对仗”这一前提。也就是说,“对仗”这种为汉语所独有的修辞手法在日常口语和一般书面语中可用可不用,在对联这种文体中却是非用不可的,其意义已由一般的修辞手法上升为一种决定着对联“文本”性质的形式要素。

    对联的修辞手法归为两大类:通用类修辞格和专用类修辞格。

    1.通用类修辞格

    这类修辞格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比、夸张、双关、排比、摹状、复叠、连珠等。人们对这些修辞格的特色都比较熟悉,这里不必再做定义解释,只列举一些联例说明其具体用法。

    (1)比喻:分明喻、暗喻和隐喻三种,在对联中均有很高的使用率。明喻例:

    双飞确似比翼鸟;

    并蒂如同连理枝。(常用婚联)
    (2)对比:包括正比和反比两种,后者更多见。对比手法的使用能使事物的特点和事物之间的差别更突出。上节讲的“反对”是对联用对比的一类—上、下联内容上的对比,另一类则是上、下联各自用对比而又互相不定构成对比关系。联例:

    勤浴无病勤欲病;

    学道无忧学盗忧(上、下联各用反比)(“格言”联)

    (3)比拟:包括拟人、拟物两类,以前者最为常见。联例:

    华岳三峰凭栏立;

    黄河九曲抱关来。(潼关城楼联)

    (4)借代:又称代替或换名,其特点是不直说出人或物的本名,而是借用与之相关的人或物来称指。使用借代的好处主要在于能够以少指多,以形象表抽象,以含蓄代直白。古代文学作品中用借代的例子很多,如“把酒话桑麻”(以“桑麻”代称“庄稼”),“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绿”代称“叶”,以“红”代称“花”)等等。对联亦如此。联例: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长沙“屈原祠”联)

    (以“三户地”代称“楚国”,以“九歌”代称“屈原”)

    (5)双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利用汉字形、音、义的某些特点使语句关联一明、一暗双重意思,明为辅而暗为主,言在此而意在波,此谓之双关。双关的使用能使作品的内容表达得更含蓄巧妙,耐人寻味。

    双关有三种:①同字双关—利用音同、同而多义的汉字构成双关(如《子夜歌》:“理丝人残机,何悟不成匹。”“匹”表面指“布匹”,实际指“匹配”)。②同音(谐音)双关—利用不同形亦不同义而同音(或近音)的汉字构成双关(如刘禹锡诗《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关“情”)。③意义相关—以一句或几句话表达两重意思(如唐传奇《虬髯客传》中道士对李世民论棋语:“此局全输矣!于此失却局哉!救无路矣!”明说棋局,实论天下形势)。三种双关在对联中均有用例。

    师姑田里担禾上(和尚);

    美女堂前艳绣裁(秀才)。(同音双关)(一和尚与一秀才“口对”趣联)

    (6)夸张:又称夸饰、饰辞、铺张等。指运用联想和想象对事物的某些特征进行夸大以增强表达效果。多用于名胜联中。联例:

    一刹那留得青春永驻;

    方寸内活现精神常存。(照相馆用联)

    (7)摹状:亦称摹拟,指以恰切、富于表现力的词语生动、具体地描绘出人、物、景的形、声、色。摹状常与比喻、比拟、夸张、排比结合使用。

    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

    南楼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幕形)(写景联)

    (8)排比:又称排叠。多用于长联。其长处是能把比较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清晰、透彻、从容,而且形式整齐,节奏分明,气势雄健。

    忠臣魄,烈士魂,英雄气,名贤手笔,菩萨心肠,合古今天地之精灵,同此一山结束;

    蠡水烟,盆浦日,浔江涛,匡庐瀑布,马当科阳,极南北东西之感景,全凭两眼收来。(鄱阳湖“石钟山”联)

    (9)连珠:又称顶针、蝉联,指以上句的结尾作为下句的开头,使相邻的句子头尾蝉联,“历历如贯珠,易睹而可悦”。其优势在于可以加重语气,强化句子之间的意义关联。连珠句与叠字句是不同的,它们的区别在于前者可在相叠字之间断句,后者则不能。下面这副对联用“叠字”“连珠”,请读者注意区分:

    尺鱼跃水量量九寸零十分;

    七鸭浮江数数三双多一只。(写景趣联)

    (10)复叠:指把某些字句重复使用。重叠能使作品中重要的内容显得更加突出,同时也使作品的节奏感得以加强。重叠分叠字(反复使用的字互不隔开)、复字(反复使用的字互相隔开)和复句(整句重复出现)三种。在对联中使用较多的是前两种。“叠字联”例:

    爆竹声声除旧岁;

    笑声阵阵庆新年。(常用春联)

    2.专用类修辞格

    专用类修辞洛实际上是指对联的用字技巧。这类修辞格主要有11种:嵌字、析字、变字、隐字、缺字、同傍、倒顺、回文、同字变读、同音绕口和巧用数字。除“嵌字”和“回文”外,上述修辞格绝少出现于其他文体中。

    (1)嵌字:别具匠心地将某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字嵌入对联中的恰当位置以突出对联的中心内容,谓之“嵌字”。嵌字的类型很多,但最多见的类型只有两种:“嵌名”(人名、地名等)和嵌典(与表现主题密切相关的典故)。例如:

    ①嵌人名:

    景中玉兰放;

    天外银凤翔。(陶然书赠李景兰、马银翔夫妇联)

    ②嵌地名:

    密云不雨旱三河,虽玉田亦难丰润;

    怀柔有道皆遵化,知顺义便是良乡。(嵌河北、北京八区市县名。无名氏趣联)

    ③嵌典:

    军前俱是蓬莱鸟;

    笔下还随鲁直书。(左宗棠题赠曾光觐联)

    (2)缺字:有意使上联或下联某一位置上缺字,借助读者的判断力和想象力“补白”,此谓之“缺字”。“缺字”和“隐字”不同:前者是本来无字而致“缺”,后者是本有字却故“隐”。例如:

    费国民血汗己亿:

    集天下混蛋于堂。

    这是南京“国民政府”1948年召开“国民大会”时,乔大壮先生激于对官僚政客们搜刮民脂民膏的腐败行为的义愤而撰的一副“会场用联”,一个大问号力重千钧,蕴含了丰富异常的“潜词”,真堪称“奇联”。

    (3)析字:通过对字形的高合分析,巧妙地传达出某种意思或情趣,谓之“析字”。使用析字法几乎是对联的“专利”,不过大多数一析字联都带有“戏谑”性质。今人创作对联已不大使用此辞格。“析字”分“合字”和“拆字”两种类型。例如:

    ①“合字”:

    奴手为拏以后莫拏奴手;

    人言是信从今勿信人言。

    ②“拆字”:

    议论吞天口;

    功名志士心。

    (4)变字:将一字丢掉某一偏旁或某些笔画后补入新的偏旁或笔画,从而变成另一字,此谓之“变字”。“变字联”亦多为游戏之作。例如:

    地中取土,加三点以成池;

    囚内出人,进一玉而得国。

    (5)同字变读:在上、下联中使用多音字,通过变读来表情达意,谓之“同字变读”。“变读联”与“叠字联,不同:前者必须把相叠的字按两音、两义来念、解,后者则不可。例如:

    行行行行行行行

    长长长长长长长(商业用联)

    (6)隐字:将某些字隐去不写,却能使读者一看便知并更体会到一种“别样滋味”,此谓之“隐字”。第二编“巧对百例”第三则故事引吕蒙正所题春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额:南北”。)即为“隐字联”。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礼义廉。

    此联是刺骂无耻小人的。上联隐“八”,意为“忘八”,下联隐“耻”,意为“无耻”,合起来即是“忘八(王八)无耻”的意思。骂得真可谓“狠而妙”了。

    (7)倒顺:巧妙组词成句,使之正读、反读音义皆不变,谓之“倒顺”。“倒顺”联大多用六言句或七言句。例如:

    我爱邻邻爱我;

    鱼借水水借鱼。(某氏自题门联)

    对联的用字技巧

    对联有许多独特的用字技巧,以下为一些常见的技巧。

    1.嵌字

    所谓嵌字,就是把有关的人名、物名或其他名字嵌如对联中,使对联意中有意。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撰之联:

    三强韩赵魏;

    九章勾股弦。

    其中“三强”为战国时韩、赵、魏三个强国,又隐喻科学家钱三强的名字,而“九章”为首次记载勾股定理的名著,而又为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

    2.隐字

    所谓隐字,就是有意识地将某些字隐去,从而含蓄、巧妙地表达某种意思。如: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

    此联的寓意:缺一(衣),少十(食),没有东西。

    3.复字

    所谓复字,就是某一个字在对联中重复出现几次。如: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4.合字

    所谓合字,就是把联中的某几个字合成一个字,构成字面上的对偶,同时内容也蕴含着某种含义。如:

    古木枯,此木成柴;

    女子好,少女更妙。

    5.叠字

    所谓叠字,就是将联中某些字叠起来使用,形成反复重叠的艺术效果。如: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6.拆字

    所谓拆字,就是将联中某一合体字拆成几个独体字。如:

    妙人儿倪家少女,

    大言者诸葛一人。

    7.数字

    所谓数字,就是运用数字巧妙构成对联。如:

    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页风蓬,下九江,还有十里。

    十里运,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

    8.针顶

    所谓针顶,就是将前一个分句的句脚字,作为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使相邻的两分句首尾相连。如: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9.同旁

    所谓同旁,就是将同偏旁部首的字组合成对联。如:

    湛江港清波滚滚;

    渤海湾浊浪滔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联的修辞手段
对联中的汉字修辞
林文畴:话说对联修辞
对联中有趣的语文知识
对联文体与修辞(下)
对联学堂第四讲:对联修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