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词的兼类和词的多功能性
词的兼类和词的多功能性不是同一个概念
词的多功能性是现代汉语【语法】的一个特征。但这个提法是国外学者提出来的。而词的兼类说的是【词性】,是语法的一个方面。
1)词的多功能性
英语是屈折语言,以形态的屈折变化为主要语法手段;而汉语没有屈折变化,它以词的多功能性即其语法功能的可容性为主要语法手段;在所有别的语言中用屈折变化生效而产生的大部分结果,在汉语则是以词的多功能性来实现的。这就决定了:
(1) 汉语的动词、形容词可以充当主语和宾语,动词可以直接修饰动词,名词可以直接修饰动词、也可以直接修饰名词?
(2) 汉语词的兼类现象特别发达,兼类词特别多,以至于汉语辞典很难像英语辞典那样给每个词逐一标明词类词的兼类现象仍在继续发展,例如,“ 清洁”曾是个纯粹的形容词,自从“ 清洁香港”、“ 清洁深圳”用开之后,便有了动词( 使动)的用法,也成了个兼类词
(3) 在汉语句法结构中,语序的安排具有重大作用,这也与词的多功能性有关。
(4)虚词,是公认的、重要的汉语语法手段之一。虚词,都是从实词“ 虚化”、即语法化。而来;一些虚词至今还保留实词的功能,语法化为虚词的也往往是兼类而非单一,例如“和、跟、同”;所以,虚词也服从“ 词的多功能性”原则。
(5)量词丰富,是近现代汉语词类系统的特色之一,也是外国人学汉语的难点之一。
威妥玛曾用很大篇幅讨论“ 汉语的量词”,指出:这是加在于名词之先作为“ 陪衬”、表示“ 同类”的名词。
“这些陪衬的字,不但竟能加之于先,也有加在名目以后之时。比方,泛说马、船,也能说'马匹’' 船??’。又有本名目刚已提过,接着再说的,就可以把陪衬的字作为替换之用。设若有人买了牛,他告诉我说:' 我昨儿买了牛。’ 我问他:' 买了多少?’他说:' 买了十几??。’这就是' 牛’字作为本名目,那' ??’字就是陪衬的(陪衬名词),有陪衬的替换本名目,本名目就不必重复再提了。这替换名目的字样,不止於话里常用,连诗文内也有可用之时。总之,细察那陪衬字的实用,像是把一切能分不能分的名目、明白指出的意思。何谓' 不能分名目’?即如'皇天’ 之' 天’、'后土’ 之' 土’,是独一无二、不能分晰的专项,哪儿有陪衬的字样呢?至于那些有类能分的总名目,要分晰时,此陪衬字样,颇为得用。其用谓何?乃能指出所说的名目、为总类之哪一项。”随后列举的65 个量词,也几乎无一例外地反映出:量词也服从“ 词的多功能性”原则。
2)词的兼类
词的分类是以全体词作对象的,得出的结果是词类;归类是以个别词作对象的,得出的结果是词性。从分类的角度看,各类词都有自己的特征,类与类之间的区别是明显的。从归类的角度看,有的词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语法特征,且词义有联系,这就是词的兼类。例如:“报告”一词它能受数量结构修饰(一份报告),能出现在介词后(把报告交上去),具有名词的语法特征;它又能受“不”修饰,能带宾语(不报告这件事),能带动态助词(报告了、报告过)具有动词的语法特征。因而,“报告”是一个兼类词,兼属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
常见的兼类词有:
a、动/名兼类:领导、指示、计划、翻译、访问、损失、代表、编辑、工作、报告、联系、调查、决定等。
b、形/动兼类:端正、丰富、明白、团结、辛苦、密切、热、紧、充实、低、突出、活跃、活、红、方便、繁荣、便宜、明确、巩固等。
c、形/名兼类:理想、精神、经济、道德、矛盾、科学、困难、幸福、标准等。
另外,还有介词和动词、介词和连词相兼的,前面已作了说明。
兼类词与同形同音词
二者的共同点是: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征;不同点是:兼类词意义上有联系,而同音词意义上没有联系。如“科学”和“老”都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征。
“科学”既可以是名词(学科学),又可以是形容词(很科学)。“老”既可以是形容词(老科学家),又可以是副词(老哭)。但是,“科学”是兼类词,因为它所兼属的两类词意义上有联系,而“老”是同音词,因为它所兼属的两类词意义上没有联系。又如“打门”的“打”(动词)和“打今天起”的“打”(介词)是同音词,不是兼类词,两个“打”在意义上没有联系。
兼类与活用:
二者的共同点是意义上有联系,不同点是活用是临时的,是由于修辞的需要把甲类词临时当作乙类词来用;而兼类是经常性的,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征。例如:
A、这个连长太“军阀”了!年纪不大,脾气可不小。
B、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身了。
“军阀”是名词临时活用为形容词。“胖开”中的“胖”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不属兼类。
在词的兼类问题上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不仅同音词不是兼类词,同形词也不是兼类词。例如:
A、背上有一处刀伤
B、背了一捆干柴
C、传给了子孙万代
D、给将军立传
例A的“背”念去声,是名词,例B的“背”念阴平,是动词。例C的“传”念阳平声母为 ch,是动词,例D的“传”念去声声母为zh,是名词。A与B的“背”C与D的“传”都只是同形词。
第二、“兼类词”是指在甲语境中具备甲类词语法特点、在乙语境中又具备乙类词的语法特点,不是指在同一语境中同时具备甲乙两类词的某些语法特点。例如:
A、群众感到很方便/方便了群众
B、他很同情/同情他/很同情他
例A的“方便”是兼类词,在前个语境中是形容词,在后个语境中是动词。例B中的“同情”不是兼类词,是心理活动动词,“同情”在同一语境中既可受“很”修饰,又可带宾语。例A的“方便”在同一语境中则不能这样,例如不能说“很方便了群众”。
第三,不要把句中的某种成分同某个词类对等起来。例如:
A、他走了。
B、走是可以的。
C、他喜欢走。
例A中的“走”在句中做谓语,例B例C中的“走”在句中分别做主语和宾语。有人认为,既然名词的语法功能在句子中主要是做主语和宾语,例B例C中的“走”就应该是名词,因而A、B、C中的“走”应是兼类词。不能这样看。因为作主语和宾语并不是名词独有的功能,绝大部分动词也都可以作主语、宾语,而且动词在作主语和宾语时并没有丧失动词的特点,它仍可以受副词“不”修饰,也可以带宾语。例如:
D、不走也是可以的。
E、他喜欢走小路。
例D“不走”是主语,“走”受“不”修饰,例E“走小路”是宾语,“小路”是“走”的宾语。
提问者评价
谢谢!不过说的不是很清楚。偶看了几篇论文才搞明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文语法知识复习(词性知识)
词性复习
高考锦囊3--语法填空
英语语法难题探微之“非限定性动词”十三
中考英语语法记忆口诀
英语学习的语法规律口诀【英语学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