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联知识——对联的词类与词性(二)

对联知识——对联的词类与词性

  再看著名画家黄宾虹的一副联: 

  心肠铁石梅知己;
  肌骨冰霜竹可人。 

  黄宾虹不光画画得好,联也写得奇绝。联语是说铁石性格如梅,冰霜品质似竹,作者巧妙地运用名词的作用,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立意精工,非常人可比。 

  再看傅山写的一副联: 

  竹雨松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 

  此联皆以名词入句,却深得意境,不禁使人想起“白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之佳构。可见,撰联工在意境的开发,如无意境,再好的辞藻也不会辟出新意。 

  动词对 

  即在联语里重用动词的作用,表示陈述人或事物的动作情况变化和其它活动的词。如:走、笑、有、在、飞、写、起来、上去、观念、悲欢、存在、发展等。 

  请看杭州孤山放鹤亭联: 

  水清石出鱼可数;
  人去楼空鹤不归。 

  在简短的联语中,动词几乎占去了一半,出、数、去、空(亦作动词用)、归。但用词极巧,不因重动而使联语有雕琢之感,令人读之生情、意境洞出,给人一种缠绵、空旷、沧桑变幻之感,余味无穷。 

  孙中山先生不但是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家,还是楹坛高手,他早年曾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愿乘风破万里浪;
  甘面壁读十年书。 

  联语字里行间渗透出作者早年满怀豪情,壮志凌云的胸怀。上联一个“乘”字,一个“破”字,展示了作者树立远大的志向,非凡气概;下联的一个“面”字,一个“读”字,写出了作者苦读求知,不懈追求的治学精神,一扬一抑,准确地刻画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北京潭柘寺有一副写弥勒佛的佳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联语重用动词“容”、 “笑”二字,把弥勒佛大肚笑口、笑容可掬的形象描绘得一览无余。上联写外貌形态,下联写内心情态,
“容”、 “笑”二字分别三出,用字精到,层层迭进,通俗谐趣,发人深省。 

  形容词对 

  即在联语中注重对形容词的作用(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或动作、行为的状态的词)。如:高、白、好、快、暖和、活泼、恳切、优秀…… 

  请看赖少其为无锡鼋头渚通芬堂所撰一联: 

   湖阔鱼龙跃;
  山阴草木香。 

  作者在简练的联句中,竞用了四个形容词,以“阔”饰“湖”,以“跃”饰“鱼龙”,以“阴”饰“山”,以“香”饰“草木”,连贯自然,与景物相配,十分得体,无见雕琢。 

  上海孙中山故居有一联为孙中山所撰: 

   满堂花醉三千客;
  一剑霜寒四十州。 

  此联在气度上重用了“醉”、“寒”二字,一“醉”字便将此地风光之高绝写得惟妙惟肖;下联化用唐朝诗人贯休诗句,原诗为“一剑霜寒十四州”,其将十四移位,借喻以武力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决心。“寒”用在这里,是隐喻革命斗争之严酷性。 

  数词、量词对 

  数词是表示数目多少和次序先后的词,基本数词有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组合数词有十一、九十九、一百八十六、五十年、二十世纪、七月一日等;表示次序先后的如第一、第二、初五、第六等。 

  量词表示计算人、事物或行为数量时所用的单位。主要有度量单位:尺、寸、里、升、斗、斤、两等;个体事物单位:个、只、件、根、本、间、种等;集体事物单位:独、双、对、打、群、诸等。还有一种词称动量词,数目较少,有次、队、回、遍、道、下、阵、遭、趟、顿等。物量和动量经常要同数词一起用。数词和量词连用的时候称数量词,如三斤、一双、十回等。 

  数词和量词在对联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其主要作用有:创造形象和意境,加大对联难度,进行数学运算,连续嵌入自然数等。 

  请看苏州闲吟亭联: 

  千朵红莲三尺水;
  一弯明月半亭风。

此联以白描手法写景,似不加半句渲染,然细心看去,便知作者在其中有意创造了意境。千朵红莲衬托三尺湖水,一弯明月设置半亭微风,岂不是一幅绝美的园林风景画?这其中,千朵、三尺、一弯、半亭在联内所起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 

  北宋刘攽才思敏捷,博学出众,曾与司马光同修《资治通鉴》。一次,宰相王安石有意难他,出一上联让刘攽对,刘欣然应对,由此,王安石很赏识他,联曰: 

  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
  南楼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北斗映水,恰为十四颗星斗,孤雁披月,依稀如作双飞。联语构思绝巧,立意奇美。联中连用六个数词,四个方位词,不显堆砌,反而以意境取胜。 

  再请看下联: 

  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叶风篷,下九江,还有十里;
  十里远,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 

  这副数字联巧在连续嵌入自然数,上联顺排,下联逆推,难度较大。据说上联为明嘉靖年一船夫于九江渡口向当年状元罗洪先求对,罗竟哑口无言,故为传世绝联。下联被今人李戎翔对出。下联的“九里香”指的是一种木料,据说1943年有人找这种木料,花了一年时光方弄到手。1959年,佛山市一位老工人装修,因需要此料,只两天便从十里远的农村找到了。李戎翔闻听此事,抚今追昔,有感而发,欣然对出下联。 

  再请看下联: 

  天下三分明月夜;
  扬州十里小红楼。 

  梁章钜在他的《楹联三话》中引自《隐居通仪》一文:贾似道镇扬州日,上元张灯,客有摘七句作灯门联者曰:“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众称其切,唯“天下“对“扬州”乍看属宽对,均为名词,偏正结构,“下”对“扬”不工,然“天下”对“扬州”则无嫌

代词对 

  在汉语中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的词,称为代词。代词分为人称代词:你、我、他、咱们、自己等;疑问代词:谁、哪、什么、怎么、多少、多么;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么、这样。,古汉语文言虚词的其、何、孰等也为代词范畴。 

  请看民国年间楹联大师刘师亮写的一副嘲弄军阀的对联: 

  你革命,我革命,大家喊革命,问他一十八年,究竟革死多少命;
  男同胞,女同胞,亲爱结同胞,哀我七千万众,只能同得这回胞。 

  作者以口语诗入联,真乃入木三分,切中要害。语中巧用了人称代词“你”、“我”、“大家”、“他”、“男”、“女”、“同胞”、“众”、“命”,疑问代词“多少”,真可谓句句有力,字字见工。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曾为一家理发店写过一联: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作者语意双关,虽包含杀机,却耐人寻味。联句以疑问式处理,巧用疑问代词“几许”、
“如何”,如向世人证明手段,显出作者英武、洒脱的英雄?牛献髡叩纳矸莺托奶镌錾簧伲缓笕顺莆屑哑罚晃?

  请看金圣叹所撰一联: 

  真读书人天下少;
  不如意事古今多。 

  此联尾的一“多”一“少”,道出了世间的两大道理,天下读书之人多矣,然真读书人甚少,强调一个‘真”字。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道出了世途的艰难。二者类比,以多少量之,也引人深思。 

  介词对 

  即放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的词组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时间、处所、方式、对象等意义的词。如:从、自、往、朝、当、到、于、在(方向、处所、时间);把、对、同、为、跟、连(对象、目的);以、按照(方式);比、跟、同(比较);被、让(被动)。在古文里,与、以、于、为、所等属于介词范畴。介词在汉语中不能单独使用,也不能重叠使用,其必须用在名词或代词的前边。 

  请看周恩来写的这样一副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词性与对仗】
浅析对联中动词和不同词性字词之间的对仗
初级第五讲作业总结
语法基础知识讲座---词的分类
病句类型之词类误用
语文语法知识复习(词性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