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白居易《忆江柳》诗中的“柳”理解成年青女子,就能理解其中“攀折”的含义

说说“攀折”一词所含的深意。我认为在把诗中的“柳”理解成年青女子的形象后,再把“攀折”理解成“欺侮、摧残或蹂躏”,更会使诗意深刻。

《敦煌曲子词》中有一首词《望江南》:

莫攀我,

攀我太心偏。

我是曲江临池柳,

者人折折那人攀,

恩爱一时间。

据专家考证这首《忆江南》是唐代的作品。此词以青楼女子的口吻,奉劝男子不必多情,并以柳树自喻,表明自己沦落风尘的悲凉处境。也有人说此词是青楼女子对随意玩弄她们的男性表示强烈的不满和抗议。

正是这首词让我在读白居易的《忆江柳》时,对“柳”的形象和“攀折”理解不同,才感觉到这是一首怀念诗。

     “咏物诗要是停留在咏物上,无论写得怎样曲尽妙处,总是意义不大,境界不高,在曲尽事物妙处的基础上来写人物的情思,不停留在物上,这样咏物就有含义。”

这是我国著名古典诗词学者周振甫先生在《诗词例话·咏物》篇中所说的话。这话更让我坚定了我理解的理由。于是,我在选用白居易的《忆江柳》这首诗拟诗歌赏析题时,就作出了这样的设计: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忆江柳     白居易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

                 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1)有人曾说这首诗是诗人“从折枝相赠上着想”来“咏柳惜别”的。此外,你对这首诗中的柳的形象有没有新的理解,请作简析。(4分)

(2)有人曾说第二句诗的“两”改为“几”更好。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3分)

并拟作了这样的答案:

(1)这首诗运用了托物喻人(象征)的表现手法,(1分)用柳来暗喻自己曾费用心血培育过的一名年青女子。诗人已与她离别了两年,但诗人一直没有遗忘她,一直在想不知何人在使唤她,甚至在欺侮她。(2分)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一名年青女子的难以忘怀并为其命运担忧的情感。(1分)

(2)①还是不改为好。“两”字所表达的时间明显比“几”字要短。离别的时间越短,越能表达诗人对自己所喜爱的人感情越深,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甚至有一转身便思念的一刻都不能离开之意。

或:②将“两”改为“几”更好。因为改后更能凸显离别的时间长,在这么长的时间内,诗人对自己曾培育的人还能念念不忘,这更能表达诗人对自己喜欢的人刻骨铭心。

(观点1分,解说2分) 

春节后,老师们在讲评寒假作业时,有一位老师又为我的这种理解提供了唐朝诗人韩翃的一首诗《章台柳》: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这首诗中的“柳”一语双关,表面是说杨柳树,实际是说他的爱妾柳氏。“攀折”就是欺侮、摧残或蹂躏之意。

柳氏原为韩翃朋友李王孙的爱姬,艳绝一时,仰慕韩翃的才华。李王孙知道了她的心思,就请韩翃饮酒,席间将柳氏赠予韩翃。后来韩翃及第,归家省亲,柳氏留在长安。适逢安碌山作乱,两京陷落。柳氏惧为乱兵所辱,剪发毁形,寄居尼庵。长安收复后,韩翃谴人寻柳氏,携去一包碎金并《章台柳》赠柳氏。柳氏捧金与诗呜咽不止,回报以《杨柳枝》。

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这段凄婉感人的故事正是通过“柳”的形象和“攀折”的遭遇来传达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七绝·重寄柳氏
中国人应该了解的18个典故
你知道吗——古代有名的十五个文学典故
十五个历史典故,中国人应知应会
中国人应该了解的16个典故,春秋笔法、君子固穷......你知道几个
涨知识!这些古文典故不可不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