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品读齐云山亭阁楹联(二十五)

此處登峰峰攬月

斯時悟道道齊雲


这是齐云山最高峰上赏月亭中的一幅楹联,由北京顺义的项光来先生创作,由中国书协会员、绩溪书协主席洪震先生书写。“赏月亭”则由中国书协会员、黄山市书协主席盛文运先生题写。

最高峰,顾名思义,是齐云山的制高点,明朝嘉靖皇帝所说的“一石插天,与碧云齐”,就是指这里。齐云山古称白岳,也正因为此而改山名为齐云山。唐伯虎也曾登临此峰,作诗云:“齐云山与碧云齐,四顾青山座座低。隔继往来南北雁,只容日月过东西。”由此诗可见,齐云山最高峰最高峰的海拔只有585米,但在其周边一带的山峦中,相对高度是很高的。赏月亭就建在最高峰峰顶之上,六角飞檐双层结构。登上赏月亭,可手揽青天明月,尽望云卷云舒。

这副楹联所表达的意义是:登顶齐云山最高峰顶,在夜幕降下时,但见一轮明月低垂在空中,与峰齐平,似乎一伸手就可揽月入怀。此时,静坐亭中,与星月相伴,望云卷云舒,心中所悟得的境界就像眼前的烟云一样高渺。

据载,明嘉靖年间于最高峰顶建有碧霄庵,时礼部右侍郎邹东郭于最高峰的中立岩下讲学,并题有“能者从之”、“思耻台”以示后人。然而,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如今绝顶处的碧霄庵已经颓圮;石岩之下,学子的朗朗书声也已不再听到;山崖之上的铁笔石刻似乎也不再如往昔般熠熠神彩。但是,那山间之烟云、峰顶之明月,历经百年、千年,依旧辗转轮回,生生不息。冥冥中让人坚信,齐云山间那深厚的底蕴与璀璨的文化正是从这生生不息的自然间孕育而来,只要齐云山间的一寸土地、一叶青草、一缕云烟还在,他便永远如一位母亲一样抚慰着我们的心灵,赐予我们人生的智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适斋吟稿》选(续三)
网络楹联优秀出对句作品赏析1000副(20)
名家||林涛先生最新楹联书作22帧
林庆铨·楹联述录|卷六(十四)
【楹联鉴赏】古戏台上的楹联 2
古今奇联欣赏 (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