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计算机与中医的关系与结合点

此文为本人上研究生时计算机课的论文,当时的题目为中医与计算机,随便写,于是即兴写了此文,现在似乎不怎么能像以前一样静下心来系统的写东西了。

1946年起,电子计算机进人了迅猛的发展时期。从超大、中、小型计算机阶段发展到微型计算机阶段再到现在的计算机网络阶段,计算机的性能不断提高。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计算机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只进行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的计算机。计算机正在日益深入人们的社会生活之中,成为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工具。与此同时,从两千多年前的远古时期走来的代表古代文化的中医,也正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进了新世纪。代表传统文化能否和代表现在文化的计算机相结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是一个很值得去思考的问题。现就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如何结合做浅要的论述。

1计算机与中医的关系

 就中医以及中国文化与计算机的关系最令人难以致信观点是:计算机来源于中国传统的阴阳,或者有很多人说二进制和《易经》是东西方文明契合点的象征。这也是中医同道最喜欢听到的答案,最喜欢谈的就是这个故事,他们是如此津津乐道。莱布尼茨是生活在十七、十八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和数学家,搞出来了二进制,这就是现代计算机的运算原理。莱布尼茨偶然看到了中国的《易经》,这让他大吃一惊:中国人居然早就搞出二进制了!后来对中华文明崇拜得五体投地,申请加入中国国藉。这真是一个让中国人振奋的消息。就我个人观点而言,我认为这种观点是自我吹捧,不重事实。虽然我很爱好中医,很希望二进制来源于中国的阴阳,但我更重视事实。其实这种说法是源于西方学者对东方神秘文化的善意的误解——阴爻和阳爻你说它们是阴阳对立也好,是奇数、偶数的标记也好,反正和二进制是不沾边的,古往今来研究阴阳五行的专家那么多,没听说有谁拿这套东西去作数学题的。其实如果按持这种观点的人继续推的话,那么随便一个东西都可以鼓吹成是根据中国人的古代哲学发明的。比如我现在打字用的笔记本电脑:平时不用的时候一直合着,象征着混沌的宇宙。当我要用它的时候,把它打开,显示器和键盘一分为二,象征着开天辟地,太极生了两仪。而且,显示器是亮的,键盘是暗的,这是明与暗的对立,阴与阳的对立,而他们又同是一台笔记本电脑的一部分,它们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亮的显示器象征着天,暗的键盘象征着地,旁边从USB接口甩出一支鼠标来,象征着人,从此,天、地、人都有了,三才齐备。更神奇的是,我明明在敲打键盘,文字却出现在显示器上,这不就是天地交泰、阴阳感应么?正是键盘和显示器的这种天地交泰,才源源不断地产生出了新的东西。显示器是长方形的,上下左右四条边,象征着四象或者四季;我的键盘上方居然还有一组按键,从F1F12,恰好象征着一年的12个月……那么可不可以说笔记本电脑是由中国人最先设想出来的,或者说笔记本的设计完全是按照中国的阴阳五行原理设计的或者与中国的阴阳五行是同出一辙的呢?而且幸好莱布尼茨发明的是二进制,如果是三进制那就可以说是与中国的“三才”相同;如果四进制就与“四象”相同;如果五进制就与“五行”相同……总之无论他发明什么都可以与中国的哲学相同了。因此我们必须用公正的眼光来看待中医与计算机之间的关系。

还有很多人认为中医是古老的、落后的,而计算机技术是先进的、发达的,计算机不能和中医发生关系,就算硬要发生关系,中医必须改变的适应计算机。如:将汉字改为拼音等。他们之所以得出这些结论,很大程度上由于从小的教育采用的是西方的教育方法,对中医及传统文化缺乏了解。中医在中华大地上为中国人的健康做出贡献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而且现在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已经有无数的临床实例证明中医不是落后的,非典就是一个很有力的证据。就中医与计算机的关系,我认为中医理论属于哲学的范畴,那么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中医学也应该属于哲学范畴,因此中医又被称为“哲医”;计算机属于自然科学,两者不存在我包括你,你比我先进等关系。两者是平等的,友好的,应该结合起来为人类服务。

2计算机与中医的结合点

现在还有很多有志之士已经开始致力于将中医与计算机结合起来,如:用计算机仿真学对中医学中的概念、现象、原理、机制等进行模拟,使中医标准化、数字化,以便与世界接轨;通过把某老中医宝贵的经验经过数字化处理形成中医专家诊疗系统,作为临床学习和用药的辅助;把中医常用的脉诊、舌诊进行数字化处理,计算机自动辅助辨证、选择方药……就我个人观点,计算机和中医必须也应该结合起来,但是这种结合只是将中医结合到计算机上,如果这样结合中医必将失去其很多宝贵的东西。就中医的任何一个概念往往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没有办法进行模拟的。哪怕是最简单的阴阳也会找到上百种的定义,这些定义没有谁对谁错,境界不同对同一个事物体会不同。这是因为中医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础上的,而哲学与自然科学不同,它绝对不可以固定,这也是为什么中医门派众多,博大精深。如果将它标准化、数字化,那么把它定义的浅了,就会失去很多内涵;定义的深了,没有很深的基础就看不懂,无论怎么找也不可能找到一个大家都满意的定义。而在辨证治疗过程中的结合更是不可能的。中医辨证讲究因人因地因时治宜,同样的病长在张三和长在李四上面一定不一样,那么处方也必然不同,中医最强调的就是个性化治疗。即使是临床上出现与某位专家的医案一摸一样的病例,治疗也不能一样。如华佗有一非常著名的医案:府中官吏倪寻、李延同时来就诊,都头痛发烧,病痛的症状完全相同。华佗却说:倪寻应该把病邪泻下来,李延应当发汗驱病。有人对这两种不同疗法提出疑问。华佗回答说:倪寻是外实症,李延是内实症,所以治疗他们也应当用不同的方法。马上分别给两人服药,等第二天一早两人一同病好起床了。怎么模仿?能模仿出形体却永远模仿不出“神”来。因此这种将中医硬硬的结合到计算机的方法也是行不通的。

中医和计算机的结合必须在不失去各自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结合,下面我就谈谈我认为的几个可以结合的地方。

结合之一:中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汗牛充栋的典籍,这一直是为中医所骄傲的地方,但另一方面,海量的中医文献又为中医从业者学习和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如果我忘记某一个方剂的组成,那么要检索起来就相当的复杂,可能要检索很多资料才能照到;如果看到一段好的论述,想找到这段论述的出处那更是难上加难;而如果想对某一论点古往今来的论述和发展,那简直是太难了。因此利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协助处理中医文献,对现存中医药古文献进行全面系统地整理,实现中医药古文献的知识数字化,即方便了学习者和研究者的查找,也有利于文献的保存和传输。而且如果把古医药文献做成电子书,那么携带起来就更是方便了,一个图书馆的书用一个小小的优盘就能放下,这简直是太方便了。这种结合我现在就深深受益。以前写篇文章查资料、跑图书馆,简直是苦不堪言。现在,只要坐在电脑旁边,左点点右敲敲,麻烦的事很快摆平。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结合之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对中医教学也提供了新的途径,现在各中医药大学基本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联入因特网,各种中医教学课件的研制,网络学堂、远程教育的普及,都已经渐渐成为现实。中医网络教育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使教育资源共享变为现实;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条件;有助于实现交互式学习;有利于促进教育社会化和学习社会化;为更多想学习或了解中医的人士创造一个平台,增加一个机会。

计算机与中医的结合点还有很多,如运用于管理医院、远程诊疗等,都是很有发展空间的结合点。我认为检验结合方法正确与否的标准应该是看这种结合有没有使中医失去一些原有东西,有没有使中医变的机械化。在知识膨胀,知识爆炸的信息年代,电子计算机发挥着无可效比的处理信息的巨大作用,这一人类文明的丰硕成果,中医学如能充分利用成果的价值,将如旭日东升,前途灿烂辉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阴阳八卦与计算机
小学综合试题 (255)
中职计算机基础知识题库(答案)
计算机作业
山东专升本计算机填空题全面考点(浓缩版1)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