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温州话特点

断肠人在刷牙 | 2010-11-07 20:43:25
□沈克成

温州话词汇特点

在温州话的词汇系统方面,有一大批词形和词义比较特殊的词语,今分述如下:
  ㈠温州话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存在着较大差别
  ⒈在温州话中,修饰成分后置的偏正式复合词较多,即把修饰语素放在中心语素后面。这些复音词的语素顺序跟普通话正好相反。
  有的词素的词性是平列的,但普通话和温州话的词序是相反的,如:人客、膀蹄、衔头、身腰、板砧、气力、牢监、欢喜。
  有的将修饰词素后置,跟普通话是倒序的,如:米碎、饭焦、篾青、豆腐软、牛娘、老鼠黄、鞋拖、鞋套、裙衬、墙围、纸蓬、酒汗、楼阁、针金、肉碎儿、虾扁、甘蔗淡。
  有些词素的能产性很强,如:菜干、笋干、虾干、螟脯干,鱼咸、菜咸,鱼生、豆腐生、江蟹生、菜头生、盆菜生。
  有的则把动词移到名词后面,如:潮涨、潮落、闹热。
  ⒉在温州话里,有相当数量的词,构成的部分词素与北京话不同,如:今天(该日)、明天(明朝)、昨天(昨夜)、前天(前日)、早晨(天光)、中午(日昼)、晚上(黄昏)、吃点心(吃接力)、吃夜宵(吃夜厨)、小孩(细儿)、少女(媛主儿)、青年(后生儿)、妻子(老安)、舅母(妗娘儿)、公鸡(雄鸡)、河蟹(田嬉儿)、老虎(大猫)、蝼蛄(田狗)、乌鸦(老鸦)、海蜇(藏鱼)、白糖(糖霜)、桂圆(圆眼)、鸡蛋(鸡卵)、南瓜(金瓜)、眼睛(眼灵珠)、膝盖(脚朏头)、脖子(头颈)、菜刀(庎刀)、脸盆(面盂)、木柴(柴爿)、菜蔬(肴配)、打雷(响佛)、闪电(烁龙)、渡口(渡头)、闸门(陡门)、发誓(忏愿)、害羞(睇人睛)、口吃(大舌)、回家(走归)、干净(光生)、容易(便当)、现在(能界)、游泳(泅河儿)、抱(佗)、忧虑(烦心)、全部(统统)。
  有些复合词意义相同,但说法只是部分相同。例如:颱风(风颸)、做伴(做队)、起床(爬起)、依旧(原旧)。
  有些词语形式上有单音词与复音词的区别,在普通话里是复音词,而在温州话里是单音词。如:顽皮(皮)、咳嗽(嗽)、狭窄(狭)、寒冷(冷)。
  ㈡温州话词汇保存了许多古词古义
  ⒈普通话和温州话都来自古汉语,都是以古汉语为主体发展而来的。温州话中大量词汇是传承古汉语而来,保留了不少古代的词语。但是,古汉语许多词汇在普通话里已经死去,不再使用,而在温州话里却还活着,仍大量使用。
  温州话还保留古义的,如:“拎”表提、“温炖”表不冷不热、“箸”表筷子、“汤”表热水、“赚”表错误、“憨”表傻气。
  或保留古音古义,如:“雀儿”音“将儿”,表小鸟;“伏”音“捕”,表孵;“不啻”音“斧世”,表不止。
  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州话里有许多词已经很难找到来源。如小孩儿叫“娒”、蚯蚓叫“康”、腋窝、隔肢窝叫“拉扎下(la22 za213 hho35)”等,都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⒉温州话中还保留有古代瓯越人所遗留的底层词,如:一点儿叫“厘儿”,鞋袼褙叫“迫”,雾叫“幔”,挖叫“”,轻摩叫“捋”,都跟同是百越后裔的侗、水、壮、傣语言相同;瘾叫“念头”,勉力支撑叫“玍”,则跟越南语相同。
  温州话词汇里保存的古词古义是大量的,温州话里的古词古义,对研究古汉语词汇,了解古代的书面语,阐释诗词曲赋及古代白话小说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㈢温州话中有不少特色词汇
  ⒈温州话词汇在吴方言词汇中具有自己的特点,有些词语说法相同,但意义却不相同或不完全相同。如:温州话的“馒头”是指有馅的包子,而温州话的“实心包”是指无馅的馒头。温州人说的“槐豆”是指蚕豆,而温州人说的“蚕豆”是指豌豆。
  ⒉温州话里有丰富的同义词群,如:“洗、汏、荡”都表洗、“躁、惮、涌、发脾气”都表生气、“阵、谱头、计策、法子、法门”都表计谋。有些同义词由转义产生,如以水沸的“涌”兼表发脾气,以“有”、“冇”表富和穷,以“挂闼、发市”表开始。
  有些同义词的产生是出于婉饰、讳忌的需要,如避粗俗而说拉屎为“上坑”,拉肚子为“坑溏”;讳忌不吉而说口舌(音折本的折)为“口近”,生病为“不健”,出痘为“做客”。
  ⒊温州话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即用一些令人很忌讳的、很不吉利的詈词来代替“非常”,用于修饰形容词,极言程度之深,一般用于消极意义。如:“死人”、 “棺材”、“短命”、“瞙瞊”“鏖糟”等等,像“死人热、死人咸、死人远、个人死人难妆”,“棺材贵、棺材硬、棺材重”,“短命好、短命长、短命苦”, “瞙瞊重、瞙瞊灵清”等。
  ⒋温州话还有一些习用语,如:“头皮胀(可怕)”、“烂粒(二流子)”等。比喻性的有“打蟹酱能”、“讲起花开能”、“梦中一色”。
  ⒌北方话称“此”为“这”,称“彼”为“那”,称“何”为“哪”;温州话称“此”为“该(该个——这个)”,称“彼”为“许(许个——那个)”,称“何”为“狃(狃宕——哪里)”。上述词汇皆是古汉语中没有的。


温州话语法特点

㈠词法
  ⒈温州话构词法很有特色,如在亲属称谓名词前大都可以加“阿”,在小名及兄弟姐妹排行前也可以加词头“阿”。词头“老”可以加在单音节的姓氏之前和表示长幼的序数之前。
  除了词头“阿、老”外,用“头”作词尾,使用范围比普通话广泛。温州话的儿尾词也非常丰富,加“儿”尾后表小、表爱或表轻声。此外,还有词尾“相”,如:“恶腻相、鏖糟相、呆惰相、喜美人相”等。
  ⒉温州话的语序比较特殊,如北京话表示动态的副词一般放在动词前面,而温州话“先、起、添、罢”等表示动态的副词却通常放在动词后面。又用“快、道、紧”后置于动词,表示动作立刻要发生,如:门关拢快。你走来道。妆紧厘。你眙书真紧,两百页个小说一日功夫就眙完罢。你妆紧走,上班时间快到吧。你个文章写写紧俫。
  这种语序特殊的现象,还常常表现在动词带受事词的句子里,如普通话“你什么时候去香港?”“你吃了早饭没有?”“借给我一本英文词典!”,在温州话里一般要分别说成你香港几能界去?你天光吃爻罢也未?借本英文词典匄我!
  ⒊用副词“显”后置于形容词,表示程度的加深。例如:好显、热显、硬显。这种“显”字结构可以重叠,例如:好显好显、热显热显、硬显硬显。还可以再重叠前头的形容词,表示程度的极大加强。例如:好显好、热显热、硬显硬。
  可以后置于形容词表示程度加深的副词,还有“爻、倒、死、甚”等。如:“苦爻,臭倒,鹹死,软甚”,这一类“形容词+副词”的格式一般没有重叠形式。
  ⒋跟其他方言一样,温州形容词可以后加双音摹状成分或前加单音摹状成分,但又可后加单音摹状成分,这是比较少见的,如:“深顿、浅撇、尖溜、细雅、轻可、重坠、硬扎、燥索、横绷、光溜、清致、酸齑、花斑、白曭、乌扭”等。这和倒序一样都是古越语特征的遗留。
  ⒌动词、形容词有特殊的重叠方式。在构词上,温州话特别重视词语性状范畴的表达,用重叠、加词缀、加衬字、加摹状词素、加对仗词素等不同手段进行构词变化,来达到修辞效果。以致这些语词能拥有不同的词形变化形式,作为区别于基本式的强调式,例如:
  马上——马上马
  十二月——十二冷月——十二忙月
  光——光烁烁——光烁烁儿
  歪——歪厮缠——歪厮牢缠
  红——血红——血滴红——血滴辣红
  平——平平——平打平
  棒——棒儿——棒棒儿——棒棒梗——棒棒梗儿。
  扣——扣扣——扣打扣——扣门——扣门儿——扣打扣门儿
  动词重叠后有时表示某一动作过去发生目前仍在持续,如:爬爬起着半日。
  ⒍单音节动词还可以与数词“三”、“四”或“七”、“八”构成“三×四×”或“七×八×”的格式,表示动作的重返。如:三翻四复、七搭八搭、七折八扣等。
  ⒎趋向动词都是单音节的,例如:走上。放落。升起。
  ㈡句法
  ⒈温州话中有一个作用相当于普通话“不能”的“不来”,但“不来”在句子中总是放在动词或动宾结构的后面。如:“读不来。”“唱不来。”
  ⒉温州话中没有用“而”连接的联合词组,而用“亦…亦…”的结构形式,如:“漂亮而贤惠”温州话说成“亦割切亦贤德。”
  ⒊普通话“动+宾+补”的句式,在温州话里或是说成“主动补”,或是说成“动宾补”。前者如:饭吃不饱(吃不饱饭),号码对不牢(对不上号)。后者如:对渠不起(对不起他)。
  ⒋反复问句的一种常见的格式是:动+也+不,例如:船开也不?你走来也不?
  ⒌可能补语直接后置于动词。例如:吃落。走动。北京话的补语标志“得”在温州话中不用。
推荐 | 喜欢(请先登录)
所有回应 只看楼主
回复(请先登录)
返回浙南瓯语小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湘阴方言 第四届网络文化节 湖湘地理大美网络巡展
歙县西乡方言 (徽学研究)
详情
听说会讲福州话的人,天生就是古汉语专家,你信吗?
温州话“钟”“桩”“纵”,相当于网络热门语“怼”
中国最难懂的方言,与普通话不能相通,却有500万人在使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