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饱受期待却默默无闻的次品——日本扶桑级战列舰

特殊的含义

凡是对日本海军有所了解的,不会不知道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大和”号。“大和”这个名字虽说由来于大致相当于现在奈良县的“大和国”,而这个名称又是日本人对自己的国家,整个日本的一种美称。这样的美称,除了“大和”以外,象“瑞穗”、“敷岛”、“八岛”和“秋津州”什么都一样,此外还有“扶桑”也被当作日本的美称,这个典故还是来自我们中国,传说中,东海日出之地,有一种雌雄同根的神木,这种神木被称为“扶桑”,久而久之,这个神木的名称也变成了日本的别名,在这些名称中,“扶桑”也是太平洋战争中日本联合舰队中十二艘战列舰之一,而且与“大和”不同的是,日本古代的藩国中,没有一个叫做“扶桑国”的,这就是说,“扶桑”之名称,才完全是代表着日本整个国家。因此,和“大和号”一样,不,甚至于可以说更凌驾于“大和”这个名称,对于“扶桑”号的这个命名,可以说更是倾注了日本海军对这艘军舰的期待。这艘军舰以前,也有一艘被称为“扶桑”的战船在日本海军中服过役,这是第一艘被类分为“战舰”也就是日语中相当于战列舰的舰种。可以想像,“扶桑”这个名称在日本海军里意味着什么!

然而,和“大和”号的赫赫名声相比,“扶桑”号却似乎早已被人淡忘,称其为日本海军内存在感最低的战列舰也不算过分。这是为什么?这还要从“扶桑”及其姊妹舰“山城”号的诞生说起。

次品战列舰

1906年,在英国下水的一艘军舰让世界感到了震惊,这就是“无畏”号,这是一艘被称为“让任何现有战列舰在一瞬间陈腐化”了的军舰,当时各国战列舰的一般装备为双联装12英寸主炮两座,单装或者双联装810英寸准主炮612门,由于口径各异,自然让弹药供应以及着弹观察修正变得极为复杂。然而,“无畏”号首次采用了单一口径,12英寸主炮10门,这种统一了的主炮口径使其在海战中立于有利之地。“无畏”号的问世宣告了一个海军新时代——无畏舰时代的诞生,同时也极大地激起了更为炽烈的造舰竞赛,到了1912年,英国接连完成了4艘猎户座级新型战列舰,这型军舰将主炮口径从12英寸骤然提高到了13.5英寸,同时采用了将五座主炮塔全部置于舰艇中央线这种更为合理的配置方式,而其他各种性能相对于以往的无畏舰亦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对于这种强有力的新型战列舰,英国的报界纷纷以“超无畏级”的美名冠之,因此,海军竞赛的焦点又聚集在这种“超无畏级”的竞赛上。

反观当时日本海军的建设,虽然自始至终日本海军当局一直将其舰艇建设定位于世界最高的水准,但是也由于其作战思想上依然存在着强烈的保守意识,因此很难达成质的飞跃。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萨摩战列舰,事实上,该舰最初的设计便是废除了准主炮而采用单一口径主炮,这个设计思想甚至比无畏级更早一些,然而,海军方面却依然墨守成规,最终还是将该舰设计为装备双联装12英寸主炮两座,双联装10英寸准主炮6座的传统型军舰,虽然本舰的排水量甚至超出了“无畏”号,但是花费了四、五年的建设期以及巨额费用,依然只是建造了一艘攻击力、航速都无法与无畏舰相比的老式“准无畏舰”,在诞生的同时就陈腐掉了。而后的建造计划所动工的“河内”和“摄津”号,虽然统一了主炮口径,但是位于中心线的前后主炮塔中装备的是50倍径的长管炮,而侧舷主炮塔居然采用的是45倍径的短管炮!虽然主炮的弹头可以一致,但是射击时不论初速还是弹道都完全不同,因此这种河内级战列舰虽得无畏舰之名却难言有无畏舰之实。

也许日本海军当局也开始了反思,他们暂且放弃了“自力更生”,而将目标放在一流水准,向英国维克斯公司订购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列巡洋舰“金刚”号,该舰和同期英国同类战列巡洋舰雄狮级相比,更大、更强、更快、而且设计更合理。以至于英国在建造该级四番舰“虎”号时,反过来参考了“金刚”的设计思路。而日本也从英制舰艇上学到了第一流的造舰技术,尤其是在电气舣装方面更是受益匪浅。根据英制的“金刚”号。日本马上自己仿制了其同型三舰,此举将本国的造舰技术水准又提上了一个台阶。在这同时,自己建设“超无畏级”战列舰自然成了日本海军下面的目标。他们决定将当时日俄战争时期的“第三期海军舰艇扩张计划”中的一艘“第三号甲铁战舰”作为“超无畏级”战列舰设计建造。由于各国海军战备的增强,1910年,海军向议会提出了《海军军备紧急充实计划》,要求建造7艘战列舰,但是因为财政上的理由,直到1913年才仅仅通过了建造“甲铁战舰”第四号到第六号的议案。

军舰的设计是从1910年开始的,野心勃勃的日本海军依然紧抓自己一贯的传统,永远将目标放在世界第一的位置。其最初的“超无畏级”战列舰便被设计成一种排水量超过世界任何一艘军舰,航速也要比别国通常的战列舰要高,至于最主要的主炮装备,目标当然也是世界第一,但是就装备方案而言,就有装备对外诡称“四三式十二吋”的45倍径14英寸主炮双联装五座、三联和双联各两座、双联六座、三联四座以及四联三座,算上不同的船型和船体组合,一共多达35种不同方案。根据激烈的讨论,主炮还是采用了和金刚级一样的双联装同型炮塔,以便于训练,同时也将炮塔全部装备在中心线,以便于发挥最大的侧舷火力,这就是本篇将要叙述的日本最为默默无闻的扶桑级战列舰的诞生。

正如开篇所述的,这种世界上最大的“超无畏级”战列舰可谓汇集了日本海军的最高技术,从她被冠于日本美称的“扶桑”之名看来,其成败与否当然也直接影响了日本海军的面目。不过,当时日本的造船工业以及设计能力虽然已经取得了相当的进步,但若要设计生产世界最高水准的超无畏舰还显得非常吃力。刚刚还是处于仿制阶段,却要一举开始建造世界最大最强舰,这种不顾实际的“造舰大跃进”也无情地遭到了现实的严厉惩罚。当扶桑级的二号舰“山城”号摆上船台没有过多久,日本技师们就发现了这种日本海军的“形象工程”存在有重大的缺陷。所有的问题可以说都是由硬塞在舰体中央的第三、第四两座炮塔所惹出来的,只有四个炮塔的金刚级全长是214.6,而六个炮塔的新型军舰竟然只有205.1,军舰全长的大约百分之六十就要被那六个炮塔所占据!

我们来看看这两座挤进来的炮塔带来了多少麻烦:

首先,这第三、第四炮塔中间就是后部轮机舱,这样不光限制了轮机舱的空间,使大型锅炉难以搭载,还要迫使其主防护带延伸,加重了防护的负担。这样,设计人员必须在速度和防护上作出抉择,结果,这艘日本所寄寓厚望,耗费了巨资,倾注了全部技术力量的超无畏战列舰航速只能勉强达到23节,最大装甲也只得被施以12英寸,不管在机动性还是防护性方面都不能满足要求。而这夹在这两座炮塔中的烟囱又会给射击指挥会带来麻烦,分别配置的弹药库的搭载量也收到了限制。

其次,由于整个军舰的大半被炮塔占据,一旦向侧舷以最大火力进行齐射,射击产生的炮烟和气浪会密布整个军舰,这些炮烟和气浪自然会给上层建筑带来破坏,除此以外,还有别的麻烦,由于后部射击指挥所也被四号、五号主炮塔夹在中间,炮击产生的炮烟和气浪会给射击指挥所的观测带来致命的影响。

还有别的问题,从该舰的主炮配备状况看,一号二号炮塔、五号六号炮塔分别以背负式配备在前后,中间的三号、四号炮塔却是以独立状态安装在舯部,在射击指挥上难以形成一个炮群而造成相应的问题。

这些问题所造成的结果,不单是“扶桑”号,连船台上因工期已经展开而来不及加以多少修正的二号舰“山城”也一样,尚未完成也被贴上了“次品战列舰”的标签!因此,日本海军当局不得不重新考虑改进设计方案,原本计划建造的同级战列舰“伊势”和“日向”号便以牺牲居住条件等为代价,作了一些应急性修改。(详见拙作《不贞洁的和不完美的·被梦想与现实所捉弄的巨舰·日本伊势级航空战列舰》)

竣工及改建

为了建造这艘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日本国内各大工厂纷纷进行了扩建,并增设了大型船台、龙门吊等设备,而最后决定该舰的吴海军工厂依然发现船台进一步扩建已经不可能,因此决定在19071月开建,19123月刚完成的造船船坞内建造这艘当时还被称为“三号甲铁战舰”的本舰,开工日是1912311

当时,在船坞内建造三万吨级战舰还是世界最初的尝试。船坞中建造就是将船体在船坞上铺设的木架上建造,在船体构造基本完成后就开始向船坞注水,等船体上浮以后便用拖船将其拖出,这个拖出船坞外的过程,便成了该船的下水典礼。如果一般从船台上下水,命名者会用香槟酒瓶在船艏上撞击,伴随着铿锵的撞击声和飞溅的酒香泡沫,系留船体的缆绳会被特制的斧子砍断,这时,船艏上悬挂的彩球也随之打开,从中会飞出白鸽,飘洒出彩带纸花。伴随着雄壮的乐曲,寄托着与会者的祝福,披红挂彩的船体会在几十秒内徐徐滑入水中。此情此景给建造者和与会者所带来的激动之情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相比之下,若在船坞中建造的话,当船体从船坞中被拖出水中时,便算是下水典礼了,所花时间大约要十分钟以上,当然就要乏味得多,也不会那么雄壮而激动人心了。

两年多以后的19143月,船体基本完成。虽然本舰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或缺陷,但是“形象工程”毕竟还是“形象工程”,其下水典礼也是与国家、军队体面息息相关的大事,为了让这个典礼体面隆重,28日,工程主任永村清造船中佐绞尽脑汁,精心设计,在船坞的各个起重机的支柱上布置了装满五彩纸片的空筒,当船体经过这些起重机被曳出船坞时,依次用压缩空气将这些纸片喷出,想方设法不让这种漫长的船坞下水典礼变得乏味。这时,军舰正式被冠以日本国的美称:“扶桑”之名。

“扶桑”号在191511月加入现役,这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时,那年英国和德国在多格滩进行了一次主力舰之间的遭遇战,次年,更是展开了规模空前的日德兰大海战,这两场海战给全世界的海军带来了各种经验教训,可以说给了这以后军舰的设计建造带来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冲击。两号舰“山城”号在19131120于横须贺海军工厂动工,15113日下水,虽然有了吸取经验教训强化结构的机会,但是,原来从英国订购的主炮钢材等国外订购材料无法供应,尽管日本国内生产能力也相应跟上了进程,“山城”号的竣工还是要比扶桑号晚了两年,到1917331才加入了战列。

“扶桑”号的设计建造由于带有比较强烈的试验色彩,建造过程中其教训也作为其二号舰“山城”号改进的要点,因此,了;两舰在竣工的时期就有着一些区别:

1.完成时“山城”号已经搭载了方位盘瞄准装置,而“扶桑”号则是在1917年才加装的。

2.8公分高炮(事实上是3英寸)“山城”号是安装了4门才竣工的,而“扶桑”号也是在1918年才加装的。

3.司令塔的装甲“扶桑”为12英寸,“山城”则是14英寸

4.扶桑舰艉原有的回廊由于强度不足,在竣工时被撤除,“山城”则改良安装,因此,到大改装为止有无舰艉回廊是从外观上区分这两姐妹的最好方法。

第一次世界大战四年的厮杀结束以后,欧洲列强开始舔舐它们流血的伤疤,哪里还有余力进行花钱费劲的造舰竞赛,但是,我不想比赛,当然更不愿意别人超过我!这样,五大海军强国开始坐下来商量“裁军”了。这样签订的华盛顿条约对于各国准备新建的主力舰可谓是一场毁灭性的打击,那些接受日德兰海战教训设计建造的新型军舰几乎全军覆没。

但是,新舰的停工却给了列强改装老舰的机会,日本就对条约的所有“幸存”舰进行了改装,改装的内容基本也是根据日德兰海战的经验教训以及这些年技术的发展,这些改装提高各舰的各项能力。主力舰的改装工程内容如下:

1.增大主炮的仰角以提高射程,同时,在主桅楼上设置相应的炮战指挥装置。

2.随着炮战距离的增大以及日益加剧的航空威胁,必须针对大落角的炮弹以及航空炸弹可能对甲板的损伤提高水平防御。

3.由于条约规定不得强化垂直防御,也可以通过加强对弹药库等要害部位的防御达到同样目的。

4.加装突出的防雷隔舱,强化水中防御,同时抵消由于改装造成的预备浮力减少。

5.换装效率更高的锅炉,完成燃料从以烧煤为主向以烧油为主的过渡,最终达成重油专烧。换装更新型的主机,提高航速。

6.增设航空设备,搭载水上飞机,强化侦察、观测能力。

7.废除已经没有实战意义的鱼雷兵器。

8.延长舰艉,保持体形,防止由于排水量的增加带来的舰艇浮力减少。

9.加强防空火力以对抗航空威胁。

日本的十艘战列舰都接受了这样一系列的改装,改装分期分批,其结果所带来的最为明显特征就是主桅楼的逐渐巨大化,这是为了适应远距离炮战而在主桅上安装各种射击指挥装置的结果。最终形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战列舰的标志性特征:古塔式主桅,而这些塔桅中,最为典型、最为独特的莫过于“扶桑”号。高大、巍峨、却又看似摇摇欲坠。

“扶桑”号在19304月到19335月首先轮到了大改装,由于全身的几乎被炮塔占据,因此在改装中,没有多少追加新型装备的余地,尤其是长大的弹射器,为了塞进这个关键设备,不得不将其三号炮塔方向调转,而把弹射器安装在炮塔顶上。就是由于这个主炮的方向的改变,让本来就狭窄的舰桥底部变得更加局促,这也是造成“扶桑”号主桅楼不安定感的缘由。

主桅的塔楼化目的是为了提高远距离炮战的观测能力,不过主炮的射程不加以提高战斗力也无法强化,而提高射程最为简洁有效的方法是加大射角,因此,“扶桑”号的主炮仰角由30度提高到了43度,主炮的射程由25000延伸到了35000,除了主炮,副炮的仰角也作了提高。

除了这一点,防御的改善也是一大要点,对于水平防御,“扶桑”在其弹药库和主机舱等关键部位加装了0.754英寸厚的装甲板,主炮塔的顶盖装甲也提高到了6英寸。而水下防御除了增加突出的防鱼雷隔舱以外,还新设了13英寸的纵隔壁,根据不同部位,还在水下船体外部用1英寸厚的钢板3-4层强化,以对抗可能出现的水中弹效应。虽然通过这一系列的强化,本舰的防御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毕竟总体存在着先天问题,其水平装甲某些地方还不如金刚级,对于同样14英寸炮弹的防御也有不足的呼声。

另一个主要改装项目是主机的换装,目的是将本舰的航速提高到25节,原来的241666马力宫原式混烧锅炉换成了专烧柴油的12500马力舰本式锅炉8台,大大地提高了效率。由于减少了锅炉,烟囱可以被结合成了一个,“扶桑”号成了日本第一艘将两个烟囱结合成一个的战列舰。同时由于锅炉所占体积的减少,燃料搭载量也大幅提高,其航程提高到了1611800海里

最后,这次改装撤除了1918年加装的单管“八公分”高射炮,换上了双联12.7公分高射炮四座,两联40毫米对空机关炮和四联12.7毫米高射机枪各两座,在舰桥增设高射测距仪以强化防空火力,与此同时,拆除了几乎没有机会使用的水下鱼雷发射管。

这次改装的进行中,第一次伦敦条约缔结,“海军假期”又一次被延长了,所以,日本决定对依旧问题重重的“扶桑”号作更进一步的改装。改装工作在19349月到19352月中进行,这次改装的主要工程是将舰艉延长7.62,为的是维持长宽比,减少阻力以不使航速减低。由于延长了舰艉,这样可以将水上飞机的弹射器从第三号炮塔的顶部移到加长了的艉部,使其拥有搭载三架水上侦察机的能力。为了进一步强化防空能力,还将装上不久的两座40毫米机关炮换成双联25毫米机关炮八座。同时还将主桅顶部的六米测距仪换成八米测距仪。其他还设置了消磁电线、在防御隔舱内进行了钢管的充填、以及增设了应急排水装置等等。

“山城”号相应的改装也在193012月到193411月实施,和“扶桑”号不同的是,“山城”的改装不是分两步,而是一次完成了“扶桑”号两次改装所要实施的项目,这样就可以直接先延长舰艉,将航空装备设置在舰艉,而不需要象“扶桑”号这样费时费力地先改变炮塔朝向再安装弹射器了,这样造成的最为直观的结果就是,“山城”的舰桥可以不用象“扶桑”号那样“弯腰驼背”了。

以后小改装还在继续,太平洋战争前夕,两舰的主测距仪被换成了更为巨大的十米测距仪,多次改装以后,排水量也上升到了34500吨,而满载排水量也突破了四万大关,但是尽管改装复改装,但是和其他同级战列舰相比,还是有着很大劣势。“扶桑”号那宛如积木搭成的主桅楼,看似巍峨,但却令人感到那样的惴惴不安,这个巨大却不安定的塔楼,也可以说是日本战列舰在“海军假期”所进行的大改装中片面追求提高战斗力的象征吧。

无功反受禄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扶桑”、“山城”两姐妹及其两个堂姐妹“伊势”、“日向”号同属第一舰队的第二战队,该战队拥有4814英寸主炮,在联合舰队中,第一舰队是舰队决战的核心,其中第一战队由联合舰队旗舰“长门”及其姊妹舰“陆奥”所组成,直属于山本五十六指挥,而高须四郎中将的第二战队便成了当时的主攻手。由这样的编制可以看出日本海军对这48门巨炮抱有何等的期待。然而一是因为日本海军长年以来对于主力舰决战的执着,不愿意过早地投入主力;二来这些军舰的速度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人们通常因为她们一直逗留在其驻地的柱岛而讥笑她们是“柱岛舰队”。

这“柱岛舰队”的首次任务便是迎接袭击珍珠港的南云部队的凯旋,当六艘战列舰以一列纵阵通过狭窄的丰后水道时,着实是威风凛凛,当然迎接部队不会行驶得太远,当然这时也没有什么大的威胁,只是在12日通过截获的无线电文探明了附近有两艘敌方潜艇的活动,有惊无险。这次航行是“扶桑”、“山城”的第一次作战行动,虽然没有发射一发炮弹,返航后照样获得了“功劳甲”的表彰!

获奖以后,“柱岛舰队”们自然还是与战斗无缘,在训练中度过每一天。直到1942418,一支美国的特混舰队对日本本土进行了首次空袭,接到了战报以后,联合舰队连忙向正在柱岛训练的两舰下达了作战命令。

美国的特混舰队由航空母舰“大黄蜂”和“企业”号为中心构成,在824分将实施空袭的杜立特B-25轰炸机放飞以后,当即以25节的航速返航,而受命追击的日本舰队竭尽全力,才算是跑出20节的航速,显然根本无法实行追捕,正在舰队望洋兴叹之时,又收到了恶劣天气的洗礼,而且狂风恶浪一来就是好几天,“山城”号的弹射机上的飞机也被冲走,编队只能在22日悻悻归去,当然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由于“支援对敌机动部队的攻击”,再次被授予“勋功甲”。

这次空袭行动使日军下了消灭美国特混舰队的决心,惯于在苦思冥想中制定作战计划的黑岛龟人大佐制定了一项纷繁复杂的作战计划,佯攻阿留申群岛,将美国特混舰队歼灭的同时,攻取中途岛。而高须四郎中将麾下的第一舰队第二战队的这48门主炮,便是肩负着支援全般作战,“依据特命,在中途岛的攻略之日,抵达基斯卡岛南方五百海里,在支援北方部队的同时,捕捉歼灭敌舰队”,在半途上伏击美国特混舰队的任务。

然而,这个最终只是日军的一厢情愿,6月5日7点50分,巨大的战列舰“大和”号上的联合舰队司令部等来的消息不是击溃美国舰队,攻取中途岛的捷报,而是三艘主力航空母舰中弹起火的凶耗!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也愈发恶化,主力舰队的四艘航空母舰都在须臾间灰飞烟灭。

到最后的航空母舰“飞龙”号沉没以前,“扶桑”、“山城”舰队接到了和主力汇合的命令,舰队在1135分,开始匆匆向东南回缩。但是由于形势更加严峻,山本五十六终于在2355分下达了作战中止的命令,次日中午12点,第二战队又奉命转舵西南西,以接应溃退下来的机动部队。不久以后,高须部队又接到了支援北方舰队的命令而开始北进,冒着越来越寒冷的气温和越来越恶化的天气,舰桥勤务的人员开始穿上外套,海面的狂涛中,舰艇甚至露出了水线以下的红色船腹,有时螺旋桨还会空转!一直到接近阿图岛附近。13日总算获得了返航的命令,一旦兵败,狼狈至此。舰队直到617才返回了横须贺,出击时摩拳擦掌,归回时垂头丧气。没有遇见一个敌人,没有发射一发炮弹,穷奔于北太平洋20日前后,空手回港时还是得到的“勋功”照样还是甲。

中途岛海战的惨败后,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国海军一蹶不振,“扶桑”、“山城”又一次退回柱岛开始了他们“月月火水木金金”的猛训练,到了1943年,所属的第二战队,进而连从日俄战争以来一直是联合舰队主力的第一舰队也被解散了!两舰作为单舰而不是部队附属于联合舰队,分别成了训练专业舰,“山城”还离开了其姐妹舰,前往横须贺担任炮术学校等各种专业学校的训练舰。

这期间,战局对日本越来越不利,连号称“绝对国防圈”的塞班岛也成了美军下一步的攻击目标,如果该岛失守,日本本土将会置于美国远程航空的攻击范围之内,日本为了死守这个要害之地,制定了决战方案:“阿”号作战,为了参加作战,“扶桑”号也被召集,和因为事故丧失了僚舰“陆奥”的“长门”号编入同一部队,奔赴塔威塔威。57,忽然接到了美军登陆比阿克岛的急电,日军为此制定了援救计划,编成第16战队,掩护机动第二旅团前去增援,定名为“浑”作战。而“间接护卫浑部队的行动,歼灭遭遇之敌”的任务就落到了临时抽调出的“扶桑”和两艘驱逐舰的肩上。然而第一次浑行动由于途中遇到了巡逻中的美国B-24机而草草收场,而“阿”作战也在得到被形象地称为“马里亚纳火鸡大捕杀”这样的一边倒战果后,以日本海军的惨败而告结束,塞班岛弃守,帝国的绝对国防圈崩溃了。

“扶桑”却还是徒劳无功,715返回吴港,进行了最后的改装,增加了雷达和大量的防空机关炮。同时,“山城”号也于720进行了同样的最后改装,两舰在分离了几乎十个月以后,于910在吴港重逢,再次编入第二战队,“山城”的桅杆上飘起了西村祥治中将的将旗,准备参加联合舰队最后的大规模作战:“捷一”号作战计划。战争开始以后,两舰一直无功而受禄,但是这次的硬仗,对于这两艘先天不足的战舰而言,等待着的,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命运!

这是日本海军有名的训练方式

,将星期天当作星期一,将星期六当作星期五,没有假日

苏里高之夜

19441017,麦克阿瑟将军为了实现自己“我将归来(I shall return)”的诺言,在菲律宾莱特岛登陆,菲律宾如果失守对于日本而言,结果将是通往南方资源地带的交通线彻底被切断,不言而喻这样除了举手投降以外将别无选择的。为了阻止这样的败局,日军竭尽全力,并设计调虎离山,诱开美军主力舰队,使莱特湾美军登陆场门户洞开,日军主力将乘虚而入,消灭滩头上的美军,从而力扶起将倾的大厦。定这一系列作战计划名为一个“捷”字,以求反败为胜。

日军惯用“分进合击”的战术,但是,“分进合击”靠的是一个“奇”字,一旦出其不意,“分进合击”可以达到使敌人防不胜防、手足无措的功效,然而,这样的战术必须依靠极为周密的配合,步调一致,还需要一个“准”字,否则,只会分散兵力,逐次投入战场而被各个击破。在“捷”号计划中,日军还是来了一个“分进合击”,由没有什么飞机的小泽航空母舰部队吸引美军主力,再将自己的主力舰队分两路南北夹击美军的登陆场。至于为什么非要在这里来一个“分进合击”,主要还是由于本篇的主人公,这两艘扶桑级战列舰。这两艘年迈的军舰由于先天不足,航速实在跟不上主力部队,因此只好走最近的南路,而主将栗田健男中将则率领麾下的包括巨大的大和级战列舰的主攻舰队,绕道北路,以求合击美军滩头。

西村祥治中将是日军中的一员虎将,出击以前,刚刚接到自己当海军军官的独生子祯治在菲律宾阵亡的消息,这次他已经准备决死一战了。这次以这两艘老迈战列舰为首的小舰队由他统领,他将和由台湾驶来的另一支志摩舰队汇合,直奔苏里高海峡而来,未到海峡就在1024940遭到了美国埃塞克斯号的舰载机27架的空袭,惟有“扶桑”和驱逐舰“时雨”各被击中一弹,对于西村而言,所幸的是各舰伤势并不重,“扶桑”号只是舰艉的两架飞机被击毁而已,而且空袭没有再来,参加空袭的飞机都奔向更大的肥肉:北方锡布延海上的栗田舰队而去。

1024夜晚,水平如镜,夜空中随处点缀着几片乌云,四周漆黑一片,惟有一弯下弦月挂在清澄的夜空中。2013分,西村中将接到了栗田在预计25日凌晨4点突入战场的电报,他知道自己无法等下去,同时,如果再过一会,志摩舰队也会赶到,这样一来,指挥系统会发生混乱,西村并不乐意受志摩节制,便决定单独突入狭窄的苏里高海峡,西村的好运也到头了。

苏里高海峡的对面就是美国的登陆滩头莱特湾,湾内主要由金凯德中将麾下的美国第七舰队负责掩护和支援登陆场,而把守苏里高海峡的,是奥登多夫少将的率领的主力,他得到敌情以后,便摆出了一个“不给对手一丝翻本的机会”的铁壁之阵来热烈欢迎。

西村舰队遇见的最早敌手是李逊少校的鱼雷快艇中队,2252分,担任警戒的“时雨”号驱逐舰发现了左前方的岛影中闪出了三艘快速逼来的鱼雷快艇,那是美PT131和两艘僚艇发起的第一轮攻击,时雨号立即开火,快艇们虽然左避右躲并施放烟幕,但是依然被击中,这第一波攻击被击退,由于PT131的无线电受损,发现敌舰的第一报晚发了一个小时左右。这以后,快艇们还是不断以三艇一组分13小队前来骚扰,搅得西村舰队草木皆兵,子夜时分,正当“最上”号巡洋舰率领三艘驱逐舰赶走完鱼雷艇回归本队时,被“山城”号误伤,炮弹击中病室并造成了三人的死亡,日军乱作一团。这时,苏里高的入口处的静谧早已被此起彼伏的枪炮声打破,漆黑的夜空中也遍布来回晃动的探照灯光柱,以及缓缓下降的星弹。虽然这种攻击没有击中一艘敌舰,但是此举有效地迟滞了西村舰队的进击速度,子夜前的数分钟前,“发现敌舰”的电文终于被奥登多夫收到。

鱼雷快艇的攻击一直延续到25213分,日舰没有被鱼雷击中,而美方的快艇中PT493号被击毁后沉没,成为美军在这场战斗中损失的唯一舰艇。但是在以后鱼雷快艇依然迟滞了志摩舰队,在324分击中了其“阿武隈”号轻巡洋舰。

鱼雷艇的骚扰过后,西村舰队排成三列纵队加速朝正北航行,然而,更加可怕的对手却早已默默地潜伏在峡内恭候,只是日舰上的22式海上警戒雷达不能明确辨别敌舰和岛屿,直到253分,西村才收到了来自“时雨”号的报告,“迪纳加特(Dinagat)岛附近发现敌驱逐舰三艘以上!”,那正是由柯沃德上校高速袭来的警戒驱逐舰队,这支部队共有柯沃德直属的第54驱逐舰中队5艘驱逐舰和菲利普斯海军中校指挥的第108驱逐舰中队3艘驱逐舰,这两支舰队开始分别从左右两翼发动鱼雷攻击。

收到这份报告后,西村将舰队排为“满潮”、“朝云”、“山云”、“时雨”、“山城”、“扶桑”和“最上”为顺序的一字纵队应战,第54驱逐舰中队在3点抵达军舰战列右前方大约7800039分,日军的探照灯集中投向了烟幕中的先头舰“里米”号,该舰的附近腾起了高低不整的水柱,1分钟后,54中队立即转舵,却留下27发鱼雷快速而去,“最上”号见势不妙连忙回避,但是其前方的“扶桑”却因为行动迟缓,被“梅尔文”号发射的鱼雷拦腰击中顿时落伍,这艘巨大的军舰开始向右回旋后撤,蹒跚了不远就再也开不动了。

316分,西村命令各舰紧急向右一齐转舵90度,同时开始炮击,然而视线不良,美舰又频频施放烟幕,根本无法有效瞄准射击。20分左右,菲利普斯的108驱逐舰中队出现在日军左前方,从另一个方向将鱼雷射向西村舰队,这次轮到前导的驱逐舰中雷了,指挥舰“满潮”号顿时丧失了动力,漂在了海面,“山云”号“如同一块烧红的铁块投入水中”一样发出咝咝的声响迅速下沉,“朝云”号的舰艏斩断,只能以12节左右的低速航行。稍后不久,西村的旗舰“山城”号也在左舷后部被“蒙森”号发射的鱼雷命中,该舰不得不向两个弹药库注水,第3号炮塔以下的火炮不能使用,只能以舰艏的1号、2号主炮塔应战,但是依然能够保持航行。到了3点半钟,没有中雷的只有“最上”和“时雨”两艘,但是西村依然没有退缩,他向栗田和志摩发报:“第二号紧急战报,苏里高海峡北口两侧均有敌方鱼雷艇和驱逐舰,我驱逐舰两艘被雷击中后正在漂流,山城也中雷一发但无碍战斗。”

340分,“山城”一马当先,“最上”紧随其后,“时雨”号在后侧掩护,继续向北航行。没有过10分钟,编队再次遭遇美国驱逐舰队,那是麦克梅恩海军上校指挥的第24驱逐舰中队的6艘驱逐舰,又一次以25节的航速逼近,尤其是其中坐镇澳大利亚驱逐舰“阿伦塔人”号的布坎南海军中校率领美国两艘驱逐舰“基伦”号和“比尔”号开到日舰的至近距离,一共发射了14条鱼雷。其中“基伦”号的鱼雷又一次命中了“山城”号,这次是左舷舯部中雷,舰内的通信中断,指挥一片混乱。

鱼雷发射完毕的“哈钦斯”、“戴利”和“贝奇”号并不返航,而是改变航向,开始用火炮向漂浮在水上的“满潮”和“朝云”射击,正在这时,美国驱逐舰忽然掉头,原来是接到了又一处新的伏兵,伯基海军少将麾下的右翼巡洋舰队发来的信号,让不要挡住其炮口。350分,“哈钦斯”号临别还射出了其最后5发鱼雷,将“满潮”号送进了海底。

353分,这场戏的高潮终于来临,忽然夜空中飞来无数的亮点,当时冲锋在前的美国第56驱逐舰中队指挥官斯莫特海军上校回忆道:“这是我所看见过最美的景色,曳光弹在夜空纷纷画过弧线,就如同一列又一列灯火通明的列车疾驶过山岗。”日本舰队的附近激起了一座座几乎不倒的水墙,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简直让所有的人失去了感觉。那正是奥登多夫舰队的主力,六艘战列舰和左右翼一共轻重巡洋舰各四艘排成教科书式的战列,用所有的侧舷炮轰击这仅存的日本残兵。而这六艘战列舰中,除了“内华达”被派往欧洲外,其中五艘都是从珍珠港的淤泥中被打捞起,整饰一新的老兵,其中“西弗吉尼亚”号、“加利福尼亚”号和“田纳西”号上还装备者最先进的Mk.8型火控雷达,她们等到了最好的复仇之时。事实上战列舰部队并没有付出全力,为了节省弹药,上述三舰仅仅使用半数齐射,而没有安装最新火控设备的仅仅照着火光打了一个齐射,最老的“宾夕法尼亚”号甚至没有开炮。灵活的“时雨”号左右躲闪,奇迹般地仅仅被一发重巡洋舰的主炮击中,而且炮弹还没有爆炸!而“最上”号和“山城”号被从6英寸到16英寸的各类炮弹击中,355分,“最上”号抵挡不住,开始后撤,五分钟以后,勇敢的“山城”号也调转了船头。42分“最上”号的舰桥被“波特兰”号的3发主炮弹直击,包括正副舰长、航海长、水雷长在内的主要指挥官几乎全部阵亡,只能由炮术长率领回撤,还有别的炮弹击中其锅炉轮机舱,一时间军舰几乎丧失了动力。此时,斯莫特麾下的美国第56驱逐舰中队不顾敌我的炮火,冲在第2和第3群驱逐舰中队之前,赶赴鱼雷攻击阵位。

这期间,“山城”号依然用主炮向最近的右翼巡洋舰队还击,但是其战果仅仅只有几发副炮击中了56中队的驱逐舰“艾伯特·W·格兰特”号,这艘勇敢的驱逐舰由于过于靠前,还被己方的巡洋舰“丹佛”号的雷达误认为是“时雨”,当即遭到雨点般的6英寸炮的轰击,中弹11发,顿时火起并有24人阵亡,包括舰长在内的94人负伤,为了让前面的驱逐舰队有机会撤下来,49分,在“密西西比”号射出其唯一一次齐射以后,美舰一旦中止了射击。

炮击中止以前,这3群驱逐舰不断向中弹累累的“山城”号射出鱼雷,其中“纽康姆布”号的两发于41130秒击中目标,猛烈燃烧的军舰开始倾斜起来,负伤了的西村将军不愿意离开,不久倾斜达到了45度,篠田舰长终于下令弃舰,但是大部分水兵已经来不及逃生,两分钟后的419分,军舰倾覆,并于舰艉开始沉入水中。一分钟以后,其雷达信号在“田纳西”号的屏幕上消失,只有数名幸存者被“克拉克斯顿”号搭救。

45分左右,志摩舰队赶到了战场,他远远就看见峡口有两堆尚在“宛如熔铁炉一般”熊熊燃烧着的两个铁块,他当初以为是两艘废舰,继续惴惴不安地航行到4点半,旗舰“那智”号与失控的“最上”相撞,志摩意识到西村舰队已经覆灭便急忙带着幸运的“时雨”号,于次日中午137分将伤痕累累的“最上”号自沉后,终于撤回。

到了马尼拉以后,志摩才知道了这两艘燃烧着的废舰其实就是最早落伍的“扶桑”号!

该舰被鱼雷击中以后,便几乎丧失了动力,于338分完全停车,并在45分发生了大爆炸,脆弱的船体断成两截。残骸一直燃烧,漂流下来的“朝云”号还试图搭救幸存者,但是520分美追击舰队赶到,“丹佛”和“哥伦比亚”炮击“朝云”并击中5弹,“朝云”号于721分最终被击沉。“路易斯维尔”号巡洋舰则对“扶桑”的船艏部分炮击,这个遍布冲天大火的死目标于535分沉没,远处的船艉部分还多熬了一个小时左右,640分,日出以后,这艘被命名于日出之国的巨舰终于完全消失了影踪。

从“扶桑”号的中雷到最终沉没,没有人知道这期间该舰发生了什么,因为全舰没有一个人生还,即使有人游到陆地,等待他们的却是菲律宾人仇恨的钢刀。具体战死人数已经无法统计,据调查应该在1400-1600之间!

两艘扶桑级战列舰自从建成以来,可以说问题重重,就拿“扶桑”号而言,偌大一艘战列舰被区区一枚鱼雷夺去了机动能力乃至生命,可见当年的形象工程存在着多么严重的隐患!片面追求攻击力,不切实际地争夺世界第一,造成了防御力的单薄,最后还是以最坏的结局获得了证明。不过苏里高一战,两舰虽然下场悲惨,但能葬身于历史上最后一次T字战列下,却又不能不谓最为死得其所。光就这一点,战列舰史中当初默默无闻的“扶桑”和“山城”之名又将变得轰轰烈烈,如同一个平时不起眼的焰火,仅仅在燃尽自己的一刹那,才迸放出最后的一片异彩。


 

怪物一样的“扶桑”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后的武士——二战日本战列舰(一)
日落扶桑——从柱岛到苏里高海峡的“扶桑”级战列舰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二战最具日本特色的扶桑级战列舰详剖
危楼高百尺,曾创下三项世界第一的违章建筑,却终究难逃拆迁
解剖战列舰扶桑号
空隙与盲点(下)苏里高海峡夜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