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家传抄老拳谱》初探(三)

三、《杨家传抄老拳谱》的拳学体系

 

   我国传统的文论,或过于遵循孔夫子“述而不作”的理念,作者即便有新颖的观点,也往往出入于古人的注脚之中,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文字风格也常常倾向于散漫的随笔,很少有系统的、条理分明、逻辑严密的文本。而具备自己特有语言概念并且具备命题判断等形式逻辑,进而来阐述自己完整理论体系的文本,更是凤毛麟角。通常人们将刊发于1908-1909年间的《人间词话》,作为我国完整理论体系的程碑式,这得归功于王国维多年来浸润于叔本华哲学、美学体系之功。而成稿于1868-1892年间的《杨家传抄老拳谱》,显然已经具备了自己独特的概念,且系统的理论层次分明、文本逻辑严密。较王国维的文本早了近四十年。我们不妨先来初探蕴藏于字里行间的结构体系:

 

1、《杨家传抄老拳谱》的理论层次:

   

   拳谱理论的第一个层次是:八门五步

   不管是吴本、藏本还是田本等,统稿者都是一依“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以及阴阳五行之理,将奇正方位配以易经八卦,来分析蕴含在拳技中的几种劲路劲别:掤、捋、挤、按、採、挒、肘、靠。以步法进、退,神态的顾、盼以及身形的中定,配以五行,合之为十三势。这十三,非数学的十三,而是具有易学理数层面上的意义。八门五步,合之为八五十三势,也非数字概念的85式,而是太极拳理数层面的概称。倘若从数学层面上来理解这些数字,我们得首先明确“四手上下分天地”、四手前后有进退,四手左右有双手,四手有上中下天地人三才,四手神态有顾盼,四手处处有中定。意思是说,每一招式拳势中,每一动都应该包含四正、四隅五行生克的变化。这一点,只要悉心研习“八门五步”、“八门五步用功法”、“对待用功法守中土”、“身形腰顶”、“太极圈”、“太极进退不己功”、“太极上下名天地”、“太极人盘八字歌”、“八五十三势长拳解”、“太极正功解”、“太极四隅解”、“太极平准腰顶解”等篇目,就能明了。

 

   拳谱理论的第二个层次是:知觉运动

   知觉运动,作为逻辑概念,最早是朱熹注释《孟子.告子》时所提出来的,戴东原批驳朱熹的观点,他在《绪言》中以答问形式,首次为“知觉运动”做了严密的逻辑上的判定。

他说:“知觉运动者…此生生之机原于天地者也,而其本受之气,与所资以生之气则不同。所资以生之气,虽由外而入,大致以本受之气召之…气运而形不动者,卉木是也。凡有血气者,皆形能动者也。论形气,则气为形之本。人物分于阴阳五行,成性各殊,故形质各殊,则其形质之动而为百体之用者,利用不利用亦殊。知觉云者,如寐而寤曰觉,思之所通曰知,百体能觉,而心之觉为大。凡相忘于习,则不觉,见异焉,乃觉。鱼相忘于水,其非生于水者,不能相忘于水也,则觉不觉,亦有殊致矣。”

   简言之:觉,乃表面的感受,知,乃深思熟虑后的理解;运,乃内在的变化,动,乃形体上的变化。知觉运动者,此生生之机原于天地者也。虽然是固有之良,但往往相忘于习,则不觉,见异焉,乃觉。就像是鱼一样,悠游在水里,它就无法感知水的存在,人生活在空气之中,也感受不到来自空气的浮力与阻力一样。由此,戴东原认为:“血气心知有自具之能:口能辨味,耳能辨声,目能辨色,心能辨夫理义。”他认为动、植物虽也有知觉运动,但人,本受之气、所资以生之气不同。只有人才能认知自然规律的理和作为道德规律的理,就像味道与声色一样,可以被人类所认识。人在不断提高认知的前提下,“心之神明,于事物成足以知其不易之则,譬有光皆能照。而中理者,乃其光盛,其照不谬也!”他认为,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由“精爽”进到“神明”的过程,“精爽”的过程,先自知,后知人,尺寸分毫,由尺及寸,由寸及分及毫,允文允武、允圣允神,当阶入“聪明睿圣”时,“心之精爽,有思则通…精爽有蔽隔而不能通之时,及其无蔽隔,无弗通,乃以神明称之。”“八门五步用功法”、“固有分明法”、“粘黏连随”、“对待无病”、“对待用功法守中土”、“太极体用解”、“太极文武解”、“太极懂劲解”、“太极阴阳颠倒解”、“人生太极解”、“太极分文武三成解”、“太极下乘武事解”、“太极正功解”、“太极血气根本解”、“太极力气解”、“太极尺寸分毫解”、“太极膜脉筋穴解”、“太极字二解”、“太极节拿抓闭尺寸分毫辨”、“太极补泻气力解”、“懂劲先后论”、“尺寸分毫在懂劲后论”等篇,一一都贯穿着戴东原的知觉运动理念。郑曼青先生的“陆地游泳”之论,也颇合祛除“相忘于习”之要。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戴东原自恃颇高,且执意批驳宋儒,他的理论一直不被时人重视与认可。习惯意义上,我们将章太炎视作推重戴震的第一人,从太炎先生开始,戴震的哲学才进一步为人所注目。胡适认为,戴东原“其思想之透辟,也是三百年中数一数二的巨人”。而《杨家传抄老拳谱》早在1868-1892年间,已经将戴东原的理论视作圭臬,并且将太极拳纳入到了人类藉此以阶及神明的修身方式。

 

 

    拳谱理论的第三个层次:命门学说

   传统中医中的“命门”学说,到了明季赵献可、张景岳才得以完善。赵献可学尊东垣、薛己,主张“命门乃人身之君”,“乃一身之太极,无形可见,两肾之中是其安宅”。张景岳也私淑薛己,认为阴与阳这一对立统一体中,阳是起主导作用的,提出“阳强则寿,阳衰则夭”,而阳气之根在命门,命门主乎两肾,所以养阳必须养命门。他们的命门学说,丰富和发展中医基础理论,对后世的太极拳理论也影响至深。“对待用功法守中土”、“身形腰顶”、“太极圈”、“太极进退不己功”、“太极上下名天地”、“太极人盘八字歌”、“太极懂劲解”、“太极阴阳颠倒解”、“人生太极解”、“太极轻重浮沉解”、“太极四隅解”、“太极平准腰顶解”、“太极四时五气解图”、“太极血气根本解”、“太极力气解”、“懂劲先后论”、“张三丰承留”、“口授张三丰老师之言”、“张三丰以武事得道论”等篇中,身形腰顶、阴阳相济、水火相济、水磨急缓、云龙风虎、上下相济、文武火候、火候七十二、水火既済、乾坤交泰等等,都必须在明了命门“乃一身之太极,无形可见,两肾之中是其安宅”之后,方能百日筑基、接修气脉、逆转河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太极阴阳颠倒解”,直接将筑基后,搭炉置鼎的过程,描述的十分精准详细。

 

   拳谱理论的第四个层次:允文允武

   拙作《一多庐太极体悟录》卷二收录《“乃文乃武”与“允文允武”》一题,记录二水某日临晨忽发一梦,梦境中,二水在翻阅吴本杨氏老拳谱。该吴本似乎不象二水藏《太极拳讲义》本中的工楷体,而是行草。其中“分明火候七十二,天然乃武並乃文”句中,两个“乃”字,象是“允”字的误植。二水想仔细辨认,分明写着:“分明火候七十二,天然允武並允文”。找文中所有“乃文”、“乃武”处,皆为稍稍草写的“允”字。该“允”字,第一笔落笔较轻,似乎随意一带,与上一字略有连笔,最后一笔却左折后,与下一字有连笔,初看也象是“乃”字。于是二水想找藏本来对照互校,情急之中,拿到的却是一部《诗经》。随手翻到,正是《鲁颂·泮水》一诗。云:“穆穆鲁侯,敬明其德。敬慎威仪,维民之则。允文允武,昭假烈祖。靡有不孝,自求伊祜”。遂兴奋异常,想继续查阅,却已醒来。

   允文允武,历来是儒家修身养性的最为几本的标准。由此生发出来的概念譬如:身心体用、君臣骨肉、理气、精气神、乃圣乃神、文体、武事、文思安安,武备动动等等,一一都能在诸篇拳论中找到出处。拙作《一多庐太极体悟录》卷四收录《不同历史时期太极拳的定位》一题有云:

   老三本《王宗岳拳论》的文字来分析,“意气君来骨肉臣”、“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立身须中正不偏”、“气以直养而无害”等,字里行间,随处可见知识分子君臣纲常、安身立命、正心养气的理念。陈家拳或绵拳,从一开始被冠之以“太极拳”之后,就已被明确定位在知识分子修身养性的层面上了。“太极拳,修身养性”,这一鲜明而得体的定位,为这位来自永年乡间没有读过书的杨露禅,日后在京城授拳,而倍受知识界的推崇创造了条件。

   1866年,杨露禅经武汝清举荐到京城授拳后。此时的清王朝,饱受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战火,风雨飘摇,内忧外患。“母子同治”的清皇朝,开始顺应时势,一方面,废科举,兴学堂,开海禁,办洋务,兴办新式工业,创办新式军队,另一方面,不甘心全盘的西化,企图以夷制夷,以传统势力来牵制洋务势力,从而稳固深宫的垂帘与集权。摇摇欲坠的清廷,得以暂时的喘息,迎来了为期十来年的所谓“同治中兴”。洋务期间,面对“西学东渐”之风所带来的西方文化的大肆侵袭,传统文化显得不堪一击,巍巍大中华,甚至连皇者自尊,都被西方文明的枪炮打得稀巴烂。傲慢的慈禧也开始学会“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显然是传统文化在面对被全盘西化时,所做的最后的抵抗。这个口号之下,蕴含着当时知识分子内心复兴儒学价值观及礼制纲常制度的伟大理想。

   此时,一种被冠以“太极”之名的武术形式,被当做是圣人之学,藉以慰藉国人脆弱的心。皇宫贵族、达官贵人于是群响众应。成稿于其时的《杨氏传抄老拳谱》中“张三丰承留”、“口授张三丰老师之言”等文字背后,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拳论的捉刀者,他们的内心有着明确的政治主张与抱负。从存世的几本《杨氏传抄老拳谱》来看,文字虽多衍讹,但我们依然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得到儒家“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耳提面命、谆谆嘱咐的十六字心法。这在他们看来,象是华夏文明的火种盒,关乎天下苍生,家国命运。而太极拳生逢其时,正担纲起承载圣人之道的道器。这便是太极拳在京城传授期间明确的市场定位。

    

    拳谱理论的第五个层次:以拳入道

    拳论从“八门五步”开篇,以拳技入手,淳淳善诱,沿用戴东原的知觉运动之说,运极而动,动知运觉,先自知,后知人,尺寸分毫,由尺及寸,由寸及分及毫,允文允武、允圣允神,乃臻神明。同时,又沿用命门学说,阴阳颠倒,自身採战,性命双修,水火既济,再以允文允武的标准,从文武三乘的练法,让拳学者信守“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儒学道统。从而,通过修炼人身一太极,而观照宇宙万物,天人合一。五个层面的理论基础,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最后,老拳论借张三丰之言,宣三教合一之理,以“口授张三丰老师之言”、“张三丰以武事得道论”等,传达了修炼太极拳的终极目的:以假修真,以武事入道。“能如是,表里精粗无不到,豁然贯通,希贤希圣之功,自臻於曰睿曰智,乃圣乃神。所谓尽性立命,穷神达化在兹矣。然天道人道一诚而已矣!”太极拳俨然是圣人之学了。

  

   2、《杨家传抄老拳谱》之拳技大观:

 

  我们从《杨家传抄老拳谱》字里行间,来探讨杨澄甫老师南下沪宁杭粤之前的杨家太极拳,究竟是怎么练的: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八门五步合之为八五十三势,并非数字概念的85个式势名称。市井习练的“太极拳85式”,其实只是顾留馨、傅钟文、周元龙等先生编排整理后的杨式太极拳拳式名称,整编之前,傅钟文一脉的式势名称为91式(见《永年太极拳社十周年纪念刊》P42之《太极拳谱》)。杨澄甫老师的《太极拳使用法》或《太极拳体用全书》中,分作“94节”,也非85式。

  坊间以为,只有揽雀尾中才包含掤、捋、挤、按。老拳谱则认为,“四手上下分天地”、意思是说,四手前后有进退,四手左右有双手,四手有上中下天地人三才,四手神态有顾盼,四手处处有中定。每一招、每一式拳势中,每一动都应该包含四正、四隅及五行生克的变化。

  自己一个人演拳(自己用功)和找人推手(与人对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自己用功,先得一招一式的单练,明白每一招式、每一动中,四正四隅、五行变化。用成之后,将一招一式合起来练,便有了滔滔不绝、周而复始之势,这就是杨家早年的“长拳”。而并非另有一个拳式套路叫做“太极长拳”。拳架是万不得已所创编的,倘若没有了拳架,只是一味的单练或推手,时间长了,或会流于圆滑而失规矩,或会误入硬顶硬撞,而失绵柔。

   演练拳架,得由滔滔不绝的下乘长拳四手练起,先尽量将姿势练得舒展大方,大开大展,之后再收敛入骨,练至紧凑屈伸自由之功,这样才能进入上中乘之境界。

   由此可见,拳势的大架、中架、小架,其实就是从舒展到紧凑各个过程中,不同拳技阶段所呈现出来的拳架形式,而非杨家另有几个拳架套路。杨澄甫老师以推手拳架,造福千万人康健为己任,自然是向初学者传授舒展大方的大架子,杨班侯、杨少侯则较少传授初学者,所以他们自己演练的拳架,自然就是收敛紧凑的小架子。这便是杨家三代人拳架大小风格截然不同的根本原因。

   欲求懂劲,必须练就粘黏连随之功。而欲练就粘黏连随之功,就必须从推手中去细细琢磨。不练推手,只是拳架,显然是不可能抵到“懂劲”之境的。

   推手,绝对不是以此决分胜负高下,而是太极拳特创的拳学训练体系。推手,先得学会掤捋挤按四正手。初学时,必须从不动步推法,苦下工夫。不但要求两手能粘黏连随,须练到腰腿皆可沾黏连随,身形就自然和顺,伸舒自如,无丝毫拙力,随感随应,方可谓基本之功足。在练就粘黏连随之功过程中,常常会犯顶匾丢抗四种“病”。在推手时,必须时时提防,密密觉察,随时改去,改之既尽,方能达感觉灵敏,粘黏连随之域。

  推手时,先从四正手入手,之后得结合八门五步,先从站步四手,再逐渐习练碾磨四手、进退四手、天地人三才四手。

   与人推手,功夫的进阶,也自然是先练开展,后练紧凑。紧凑之后,再求尺寸分毫。由尺而寸,而分而毫,盖慎密之至,不动而变也。尺寸分毫之后,方能探究节膜、拿脉、抓筋、闭穴之功。

   太极正功,不是刚柔相济,而是方圆相济。圆之出入,方之进退,随方就圆之往来也。方为开展,圆为紧凑。方圆规矩之至,熟能出此外哉。如此得心应手,仰高钻坚,神乎其神,见隐显微,的的思的,生生不已,欲罢不能。

   在懂劲之后,阶及神明之前,得真切领悟断接俯仰四字。原因是这四字,关乎意念与劲路的变化。断接是说神气,俯仰则是说手足身形的变化。粘黏连随,讲究的是不丢不顶的功夫,而接接断断,断断接接讲究的却是即丢即顶的功夫。触发之间,便是即丢即顶,触发之间,便是断接之能。劲断意不断,意断神可接,方能阶及神明的境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家太极拳老拳谱32目》理论体系探賾(下)
习拳笔记心得
推荐二水居士校释老拳谱的一百个理由——让太极拳回归到“性命之学”
杨式太极拳
太极拳推手漫谈
真正的太极拳到底应该怎么练,为什么变成了现在这个样?这个视频还原了真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