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文课堂里的“革命”
                     

                       语文课堂里的“革命”

                       ——《<巩乃斯的马>教学实录》浅评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改革,一直是语文教学研究者和一线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语文课改从课程内容到教材内容再到教学内容,最根本的就是能落到实处的课堂语文教学。课堂教学中围绕语文所要“教”的教学内容,以及围绕语文所要“教”的教学方法,都必须以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在这个前提下,我们的课堂里的“改革”表现得异彩纷呈,课堂里的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元素。新课改不只是在口头上,我们应该把它落实到课堂中去,落实到教学行为中去。宁夏平罗中学的一位老师的《巩乃斯的马》(以下简称《马》)的教学实录可以说比较典型地代表了宁夏课改实验区的语文课堂教学状况,这为我们推行新课改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内容。在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上都有可以学习的地方。

    首先是在教学形式上给我们的启迪:

    一、课堂里形成“学友式”的师生学习关系。人与人之间最主要的就是一种平等关系,这种关系是维系其他各种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学友关系就是一种在平等、民主、宽容的氛围中建立起的相互支持、共同进步的学习关系。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非常紧张,学生压力非常大,学生思维被严重束缚。在新课改要求下,教师的角色要重新定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有新的要求。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根本上讲,教师与学生就应该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学友式关系。我们可以从这个教学实录看出教者的“良苦教心”。他通过介绍父辈与自己两代人的“平中情结”来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通过欣赏“宝物”,他让学生们融入到了课堂氛围中去;他一次又一次地肯定学生的回答,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一个个问题为培养学生阅读的问题意识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很明显,教者无处不是在强化和谐的“学友式”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上基本能解放自己,不完全把握话语权。与学生在教学交往中相互沟通相互交流。语文教学中的学友式师生关系渐渐淡化居高临下的话语氛围,它不是教师设置一个个问题陷阱,不是诱导学生入问题之“瓮”,而是以一个阅读经验较丰富者引领学生深入到作品中去,获得阅读体验。

    二、课堂建立起“对话式”的新型交往关系。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师生间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对话过程的重要方面,是不可忽视,永远起作用的对话过程。对话指向的是人的心灵,是人们阅读发展的心路历程。对话不同于简单的问和答,但绝大多数又少不了对与答的形式。纯粹的问答没有真正的思想与心灵的碰撞与交流,或许只是满足于获得一个问题的结论。我们可以看看教学实录《马》是怎样建立起这种对话式的交往关系。比如,“师:在文章结尾的几段,作者升华了马的精神和形象,哪位同学谈谈自己的理解?生:我觉得作者在马的身上体现了一种民族精神。师:(追问)这种民族精神是什么?生:(齐)龙马精神。师:“结合文章,谈谈你对龙马精神的理解。生1:积极向上。生2:顽强拼搏。”阅读间的对话不应该局限于教学形式的纠缠,我们要从其表层深入到师生自我的心灵世界。哪里是真对话,哪里是伪对话,我们要分清楚。不要以为新课改了,就一定对问答式教学做一次颠覆,但也别以为对话教学就是问答的翻版。传统的问答多指向学习的表层,是外显性的;新型的对话交往关系多指向人的心理,是内隐行为。真正的对话教学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首先,是师生双方对阅读对象的理解,即彼此的原初体验;其次,是对交流双方话语的正确理解,即对话双方相互理解,围绕主题;再次,是对自己表达出的言语的理解,一种话语心理态势诱导自己深入进去,它不至于彼此游离于话语主题表面。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支持手段。多媒体运用是教育现代化的产物,对教育行为将起到强大推进作用。多媒体运用一方面可以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容量,更主要的强化视听、提高感知能力,可以使沉闷的课堂显示出新的活力。充分利用与合理运用多媒体于语文教学是老师们关注的话题之一。现在有很多的语文课堂教学,十分强调教师制作语文教学课件,特别是一些课堂教学评比基本是非有课件不可。用课件形式代替多媒体教学支持手段,这是对多媒体运用于教学的误解。许多语文课堂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课件的运用往往会制约课堂教学行为,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僵化的流程,教师与学生在预定的框架内学习,这是戴着镣铐跳舞。但是,合理运用多媒体,把握好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度”,就可以较好地促进教学。比如教学实录《马》在为了帮助学生获得作家笔下描写的有关巩乃斯马的“雪夜狂奔”和“万马奔腾”的感受,教师一方面给学生配上奔马的图片,一方面给学生播放二胡独奏《赛马》、《战马奔腾》等曲子,并在此基础上来体会作者的感情基调。教师在学生文字感受的过程中运用各种视听效果来强化学生的原初体验,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欣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是多媒体课堂语文教学的合理有效的运用范例。运用多媒体却不被它束缚我们的思想、情感,让我们看到的还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不断没有弱化语文课,它使语文课的语文味更浓了。

    不单在教学形式上能给我们一些启迪,本实录在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上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一、教学目标定位准确,三维指向精而有当。教学不打无目的之仗,即便是现流行的“非指示性教学”、“文本的多元解读”,也都不能忽视学习目标的预设问题。从教师角度来讲就是教的目标,是通过教学促成学生达成的目标,是教师期望的目标;从学的角度讲,就是学生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某一篇文章所能获得认知与情感等方面的进步。无论是教的目标还是学的目标都是促使学生成长、进步的原动力。所以教学是有目标的,这是其一。其二,是教学目标定位的问题。就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就更缺乏一种具体的可操控的发展等级目标体系。它必须在具体的各种文体的篇目中去细化落实,所以确定一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我们一方面要考虑文本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需求程度。但归根结底就是要考虑到语文课要把它当语文课来上。我们的教学目标必须是符合语文课性质特点的语文学习目标。就散文阅读教学来说,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的问题不可小觑。它设计到语言与情感的问题,这是散文教学的主旋律。实录《马》的目标就是定位在散文文本的语言与情感方面,并从三维入手,精而有当。“赏析本篇散文语言的艺术魅力”,体会“作者寄寓的感情”,这是教学的核心所在。具体来看,在知识与能力上,主要要求学生进一步懂得“托物言志”、“对比”等手法,并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力;在过程与方法上,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快速阅读,学会概括文段,筛选信息;在情感态度上,主要体会作者寄寓的感情。这三个维度相互交错于文本阅读鉴赏中,并以体会作者感情为主线,以训练速读与精读,了解托物言志,学习对比衬托等为副线,从而构成相互关联的网状目标系列。

    教师从教材所能呈现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科的特点,在考虑学生发展梯级的状况下确定的教学目标才是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考虑学生的发展梯级状况一般根据学生常态下的学习掌握情况来确定。教师“虚拟”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个最近发展区是需要课堂教学行为来调控的。如果是借班上课,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就要根据课堂学生的反映的情况做必需的调整。教学内容一般是学生需要的,我们的教学目标才是合理的。围绕这个教学目标的教学才是最有效的。

    二、教学流程科学有序,教学环节紧紧相扣。从教学导入到整体感知,从背景介绍到语言品味,再到拓展延伸,整个课堂教学井然有序,环环相扣。导入自然,轻松活泼,为与学生的平等交流,真诚对话做了铺垫。实物展示,给人一种艺术视角冲击力,为欣赏文学作品也是一个铺垫。就像鉴赏任何一件艺术作品一样,品读文学作品也是首先需要做整体感知的。真正的艺术欣赏不仅在整体,还要做局部的鉴赏,历史的、文化的、一切都将向读者扑来。断臂的维纳斯仅其断臂就留下了无穷的艺术想象空间。那么一篇优美的散文作品在言语形式上,在作者感情上,在表现手法上都有值得挖掘,值得探究的内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不离开文本做领会作者原意阅读。即便是“融入背景”,也是要求学生从文本中找出暗示背景的句子,并与文章内容相勾连,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体现一种学生学习的阅读姿态。避免了传统的从作者的经历来解读文本的单一模式,引导学生在自己视阈下的阅读,为多元阅读提供了可能。在品读精美语段上,从酝酿感情入手,并把自己融入到描写情景中,做设身处地的联想,通过朗读,多形式体会,去感受语言的魅力,并丰富着读者的情感。然后又引导学生回到理性思考的层面,做阅读批判。这是散文阅读的较高层面。作为学生,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感性层面,我们要明白作者作为高超的语言艺术家,其驾驭语言的能力以及表达情感的技巧也是有需要学习的地方。在教学结尾,教师引导学生做逆向思维,反其意而为之,体现一种批判意识,一种探究精神。

    三、人文素养渗透其中,价值追求藏而不露。语文教学始终离不开人的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价值追求之一。教学实录《马》从“平中情结”到课堂教学结束的美好祝愿都体现了教师的一种人文关怀,一份殷切的期盼。当学生体会到“龙马精神”时候,老师不失时机地将这个成语送给全体同学:“愿龙马精神与你们长在”;当欣赏到精美语段的时候,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在压抑心境中表现出的对“自由、奔放、进取”的向往和追求。人文在言语形式中,人文在言语内容中,人文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没有刻意探寻文本的人文内涵,却在不经意中闪烁着的教育思想光芒。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起挖掘言语形式中的人文内涵,一种民族精神。不仅是在学习语言,更是从言语中发现探寻丰厚的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培养渗透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阅读过程中的教育价值追求显得藏而不露。避免了语言与思想两张皮的教学状况。

    无论在教学形式上,还是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所发生的变化都要取决于教师教学的观念的转变。我们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要围绕“立人”展开,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并达到教学相长。我们要从学生需求到教材内容,再到社会期待这几个层面去取舍课堂教学内容,确定课堂教学方法。这样,才会使课堂教学的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语文才不会失去她本真的生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我的“智慧语文教学主张
如何构建好高效课堂
《让语文教学回归原生态》
从“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变
关于语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asunnyday的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