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总165】议论文写作“十日谈”之十:高考写作之转化与优化

  需求决定生产,动机决定手段,写作也不例外。

  任何写作,起决定作用的,首先便是写作目的,亦即写作动机。同为私人写作,日记与书信不一样,日记本质上为自己而写,尽可自言自语;书信却为交流而作,必须兼顾对方的认知。同为公共写作,时事评论与高考作文也不一样。时事评论是为了冲击读者的思想,传播某种态度或观念,受众群体是广泛的;高考作文则是为了选拔与竞争,读者是阅卷教师,而他们,代表的则是这个社会的价值态度和高考卷的评阅标准。

  任何写作都必须充分考虑写作目的、写作场合和写作条件,也就是为什么而写,在什么环境下写,写的时候必须满足哪些要素。

  高考写作首先是一项限制性的写作。有人用“带着镣铐跳舞”来形容高考写作,这并不为过。高考是一项选拔性的考试,为了让成千上万的考生展开公平竞争,它不允许“自说自话”,这就有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或者话题作文;同样为了公平,对文章的评价也不允许“自说自话”,所以,就有了一些具体的、可以依傍与操作的评价标准。这些要求都是必要和合理的,写作者必须充分尊重这些要求。

  高考写作也是一项集约性的写作。在规定的写作时间内完成一篇有内容、文体、字数要求的文章,这就像当年曹植写“七步诗”一样,必须充分调动和激发所有的文化积累与生命力量,才能应对这种特殊条件下的写作。

  高考也是一项炫耀性的写作。就像孔雀开屏一样,必须把自己最亮丽的一面展示给读者,这一点不用忌讳。但是炫耀也要有分寸,有原则,讲方法,否则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写作中应处理好下列两对关系:

  

  转化与优化

  高考写作是建立在日常写作训练与实践基础上的,要善于将日常实践的成果转化为考场上的能力。从历年试题看,写作多围绕社会问题、人生问题、文化教育问题展开,只不过每年的命题方式不同而已,或漫画,或材料,或命题,或话题,乍一看生疏,细究则发现命题立意并没超出日常训练的范围。比如2009年的上海卷作文,考生普遍反映难度高。原题如下: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这个题目至少隐含下列三个话题:

  ①创新。郑板桥首创的“板桥体”非古非今,非楷非隶,他不囿于传统,不囿于时俗,不囿于既定的规范,这才有了书法艺术上的创新与突破。创造,这是当今社会最热门的话题,这样就将这则关于郑板桥的材料转化为关于“创新”的作文。

  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材料说“板桥体”每个字都是歪歪斜斜,而总体看却是错落有致。这说明系统的性质不仅取决于要素,还取决于要素组合的方式。诸如木桶理论,1+1>2,集体与个体的关系,等等。类似的写作训练,大家一定不会陌生。

  ③独特性。材料说“板桥体”“不可无一,不可有二”。“板桥体”的价值在于它的不可替代与不可复制,由此可以引申到艺术的价值、人的价值等话题,这样的立意早已司空见惯。

  可以说,高考命题一定在日常教学的范围之内,只要你的老师是按照课标和考纲教的。只不过为了考试,命题人又做了改头换面的包装,让你转几个弯罢了。这就是转化。

  当然,“转化”也是需要智慧的,毕竟转化与抄袭不是一码事,那些穿靴戴帽的套题作文不能算是“转化”。

  在“转化”的基础上,写作还需要“优化”。

  高考作文命题凝结了众多的智慧与心血,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给临场发挥提供了开阔的空间,不仅在审题立意上可以创新,在结构与表达上也完全可以在日常训练的基础上,大胆发挥。

  在上述材料中,郑板桥的字单个看歪歪斜斜,整体看却是错落有致。根据这个意思,我们不仅可以写整体的美,还可以继续深究整体美与局部的关系。这就像有些人的五官单独看都很一般,可是组合在一张特定的脸上,就具有了超乎寻常的魅力。在一个集体中,每个人都是有缺陷的,单个看都很平庸;但如果调配得当,组合到位,这个集体就有了战斗力。《加里森敢死队》的成员非奸即盗,可是组合在一起,人人发挥特长,大家彼此配合,结果成为威震敌胆的团队。这样的理解,显然比泛泛地谈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深刻得多。

  

  优化就要创新。但高考写作的性质决定了考生必须处理好规范与创新的关系,这与高考写作的风险评估有关。规范也许中庸,但风险较小;创新容易脱颖而出,但风险也随之增大。相反,规范虽然安全,毕竟容易落入俗套;而创新虽有风险,却可能一鸣惊人。

  不过,归根到底,规范不等于平庸,规范的作文也可写出高水平;创新也不等于优异,创新的作文也可能顾此失彼,本来要展示翅膀,结果却露出了破绽。

  此外,创新是多维的,思想观点可以出新,选材可以出新,结构可以出新,体裁可以出新,语言表达也可以出新。常言道:东不亮西方亮,写作中总有出新出彩的地方。

  下面这篇满分作文《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它的思想并没有超出素常的水平,讲的无非是缺乏诚信撒谎成性的人,脸厚心黑,坑蒙拐骗。有的地方甚至还显得有幼稚,比如文章提出的所谓“治疗方法”。其实,缺乏诚信绝对不是单纯依靠“人文精神”就能治愈的,更不是读几篇辛辣的杂文就可解决的。但是作者选择了一种令人叫绝的表达形式“就诊报告”,辛辣中散发出幽默,读来令人喷饭。可见,创新是多维的,在立意、选材、结构、语言、体裁等各方面,均可找到个性发挥的空间。

  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

  姓名:吴诚信。

  性别:男亦可,女亦可。

  年龄:生于20世纪60年代或70年代。

  职业:待定。

  确诊方法:中西结合

  一、望诊脸色:无甚大碍,就是不会脸红。即使是“落井下石”后,也是脸不变色。眼睛:眼珠缺乏灵活性,只能侧视或者向“钱”看,目光狡黠。鼻子:鼻头上翘,鼻孔变大,嗅觉间歇性失灵。只能闻官气、贵气,而不能闻民气、贫气。舌头:发生变质、发音不准确,舌间形状有变为弹簧的趋势。说“撒谎”发音清晰,说“真话”则发音含糊,吐字不清。

  二、把脉。脉搏沉、快、促、紧、滑、涩……典型的吹牛皮后心悸、早搏导致的心脏衰竭的先兆。

  三、透视1.肝肺呈现出暗色,甚至变黑。2.脊椎有弯曲迹象,病情表现为直不起腰。

  四、血样采集。患者血色呈暗红色。血色分子结构多种多样,有“才”、有“貌”、有“钱”、有“思”,其中前三者居多,唯独缺“信”,“诚”细胞和血小板几乎没有。

  五、基因鉴定。经过精密仪器测试,患者的基因已经发生异变。已不能显示系何族子孙,“信、义、忠”结构已被破坏。虽然基因测试确定不出系何族,但其行动都具有浓厚的封建小农意识。表现为见了五斗米就折腰(当然,脊椎已查明有问题),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挖人墙脚,落井下石。

  六、治疗方法1.换血:注入大量“人文”氧气,替换体内有害健康的“拜金主义”二氧化碳。2.每天早晚一次扪心自问,摸摸自己的良心在否。3.阅读大量杂文,唤醒其诚信意识。

  七、医生建议此病例不是首次发现,十分具有代表性,望患者注意,切莫相互传染。

  医生(签章)

  赞赏

  人赞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真教育:高考漫画作文之后的作文
高考作文各种文体写作复习技巧
2008-2012年高考语文作文立意及例文展示
高考作文写作立意需要注意什么?名师的现场指导干货满满
高考作文二元关系作文写作指导——辩明关系 准确立意
2014高考作文复习讲座三: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