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九叶诗派的诗歌创作
九叶诗派的诗歌创作

(一)九叶诗派(新现代诗派、中国新诗派)定义

九叶诗派是40年代后期形成的、一个追求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相结合的诗歌流派,没有共同的纲领和一定的组织形式、由相近的艺术追求而聚集起来。先以1948年创刊的《中国新诗》而被称为中国新诗派,后来又因为1981年出版的九人诗集合集《九叶集》而被称为九叶诗派,也叫新现代诗派。"九叶"是指以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即画家曹辛之)、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穆旦(查良铮)九个人为代表的一群"自觉的现代主义者",以《诗创造》(1947年7月创刊)和《中国新诗》(1948年6月创刊)等刊物为主要阵地,发表诗作和诗论,在艺术上,表现了现代派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倾向。

(二)九叶诗派的文学史地位

九叶诗派的存在,不止于单纯作为一个诗歌流派的意义,他们对西方现代主义的融汇和创新,对中国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对于推动中国新诗的现代化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但是,由于时代的原因和他们的超前意识,这个流派的价值和影响在当时不是特别突出,直到80年代九人在40年代的诗歌选集《九叶诗集》出版后,影响才逐渐扩大。

(三)九叶诗派诗歌创作的艺术特征:一种新的诗歌审美原则的寻求与构建

1、文学观念、诗歌理想更具有综合性和现代性。

"综合"是,中国新诗派的诗歌观念中的一个基本观念。九叶诗人感受到了新文学诞生以来各种思潮的交汇,和西方最新文学思潮的冲击,对中国新诗的发展有着较为客观和清醒的认识。他们既反对逃避现实的唯艺术论,也反对扼杀艺术的唯功利论,力求在现实和艺术之间求得恰当的平衡。艾青曾经十分精确地概括了九叶诗派的"综合"的特点:接受了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采取欧美现代派的表现技巧(如象征、暗示)和自己的艺术感受,刻画经过战争大动乱之后的社会现象,寻找一种新的诗歌审美原则的构建。

2、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在这一点上,体现出了九叶诗派和西方现代主义最直接也是最深刻的联系。

对于现代人精神世界的探索是西方现代主义诗人思想和艺术的集合点,而九叶诗人继承了这一传统,完成了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一次超越。九叶诗派的诗可以称作是"内在的现实主义",与一般的现实主义相比,更强调诗人内心对生活的感觉和升华,表现了对更富于现代性的审美个性的追求。在他们的诗中,很少看到狂喊乱叫式的情感宣泄和漫无边际的现实世界的罗列,更多的是对人生经验的深刻总结以及对宇宙哲学的沉思默想,他们把思想的焦点都集中到了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探索上。如郑敏的《时代与死》,赞颂的是生命的永恒,陈敬容的《划分》抒写的是对生命的不可捉摸的感觉,穆旦的《我》和《被围者》,表现的是人类的生存困境等。

3、在艺术上,追求诗歌的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和玄学的融汇,正是在这一点上,体现出了九叶诗派的综合性。

九叶派诗人认为:现实表现于对当前世界人生的紧密把握,象征表现于暗示含蓄,玄学表现于敏感多思,感情、意志的强烈结合以及机智的不时流露。归纳起来,就是诗要关注现实人生、采用暗示含蓄的象征主义表现手法、富于哲理性、机敏睿智,情感和思辨要紧密结合。

首先,九叶诗派的诗歌并不是脱离现实的,而是具有强烈的现实政治内容。如杭约赫的政治抒情长诗《复活的土地》描写了国统区人民的苦难斗争;杜运燮的《追物价的人》以讽刺的笔法揭露了国统区的通货膨胀;唐湜的《骚动的城》写的是反饥饿、反内战。这些诗都体现出了九叶诗派强烈的历史感、时代感和现实感,他们以人民为本位,人民的苦难、斗争、觉醒、坚忍以及抗战救亡所焕发的无比的创造力,在他们的诗中都得到了特有的深沉的表现。这一美学原则淡化了二、三十年代的现代诗派"纯诗化"理论的性质以及贵族化的特点。

其次,九叶派诗人明确地把"玄学"作为诗学的基本要素,追求思想的感性显现,具有"思想知觉化"的特点。
九叶诗人彻底抛弃了 "诗的本质是抒情的"诗学观,他们的诗既有丰富的感觉意象,又表现出鲜明的知性特征,富于超越性的形而上的沉思。如陈敬容的诗《鸽》中对鸽子的描写"暗红色的旧瓦上,/几只鸽子想飞,/又停下了,/摺叠起灰翅膀伫望",对鸽子的描写实际上暗示的是在人生前进的路上徘徊观望的表现。不仅如此,他们诗中的许多意象都是有深邃的意蕴的象征体,如郑敏的《金黄的稻束》"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在这首诗中,"金黄的稻束"这个意象象征的是"疲倦的母亲"和历史,诗歌显示了一切劳动的收获都源于伟大的疲倦,揭示了人们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以及所付出的牺牲代价。这种理性力量的介入,大大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度。

第三,九叶诗派诗学中象征的涵义是"表现手法暗示含蓄"。

九叶派诗歌语言清晰准确,但是诗意却朦胧含蓄。如辛笛的《风景》中的诗句"列车轧在中国的肋骨上,一节接着一节社会问题"表现了对社会全景式的批判;杭约赫《复活的土地》中的诗句"人与人之间稀薄的友情,是张绷紧的笛膜:吹出美妙的小曲,有时只剩下一支嘶哑的竹管",这种"自由联想"式的意象组合诗,省略了意象和意象之间的连接链条,很多诗的情绪在表现上是通过具体的意象来暗示和象征的,所以诗意的明确性被削弱,变得朦胧含蓄,让人回味无穷。

4、强调诗的思维和语言的根本改造,这一点集中体现了九叶诗人的反叛性和异质性。

九叶诗人认为,要实现诗的现代化,就必须对诗的思维方式进行改造。这样,就产生了他们对"现代诗"的定义。九叶诗人认为"现代诗是辩证的(作曲线前进)、包含的(包含可能溶入诗中的种种经验)、戏剧的(由矛盾到和谐)、复杂的(有时也是晦涩的)、创造的(诗是象征的行为)、有机的、现代的"。
与思维的改造相联系的是语言的改造,九叶诗人反对当时流行的对于民间语言、日常语言、及散文化的无选择的崇拜,提醒人们要辨别"诗"的散文化和"散文"的散文化、生活语言和诗语言、逻辑本文和诗本文之间的不同。这里面所包含的对早期白话诗的偏颇的纠正也是明显的。

九叶诗人中除了总体特征的相同或相似外,每个人又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如郑敏的诗的风格像雕塑,深沉而静穆;杭约赫、唐祈的诗气势宏大、热情奔放;袁可嘉的诗形式严谨而意蕴深沉;杜运燮的诗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在于讽刺和幽默对抒情的渗透;唐湜的长诗具有宏大的气象和浪漫的激情……,每个人都以其独特的风格充实着现代新诗的百花园,穆旦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现代文学三十年名词解释
九叶诗派
罗振亚丨先锋的孤独与边缘的力量
论唐湜的“合流诗”主张及其艺术效应
20世纪中国诗歌的三个发展阶段
诗歌已小众?以余秀华为缘头看中国新诗发展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