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跨界学习
跨界学习——跨行业、跨领域、跨文化、跨时空
跨界学习是一种古老而新颖的学习方法,是组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从跨界学习的定义谈起,介绍教学设计在跨界学习中的应用以及企业实施跨界学习时的注意事项。
什么是跨界学习?
跨界学习,是一个新名词,它伴随着企业对于创新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与培养创新人才的困惑日益强烈,而渐入人们的视野。然而,和任何一种新生事物一样,对于跨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有人不惜溢美之词,过分夸大其作用;有人怀有误解,拒绝接受;有人热情拥护却不知从何处着手。其实都源于对它缺乏了解。
那么,到底什么是跨界学习呢?顾名思义,跨界学习就是跨越边界的学习。而这里所说的“跨界”其实可以是非常广义的,包括跨行业、跨领域、跨文化甚至是跨时空。学员们跨越自己日常工作的边界,向外界学习并寻求多元素交叉的学习方式。更确切地说,跨界学习是一种学习思路,根据学习主题,整合学习资源,采用多种学习方式,最终达到学习效果。
跨界学习的理论基础是“美第奇效应”与“水平思考”,是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跨界交叉活动,来获取创新灵感。跨界学习具有拓展眼界、激发灵感、挖掘潜力、提升能力的特点,因此跨界学习与创新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所以说,跨界学习对于企业的价值在于,通过让员工参与一系列跨越边界的学习交流活动,打开行业视野,激发灵感与热情,并结合自身的工作,探索出创新性的问题解决方案,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
跨界学习的适用条件
然而跨界学习并不是万能的,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如果需要了解最新的技术、最前沿的理论,也许传统的课堂教学更适合;如果需要提高新员工的归属感与团队精神,也许野外拓展是更好的选择。所以企业在考虑采用跨界学习方式培养员工之前,必须先明确两点:参加培训的人员与培训的目的。
培训人员:跨界学习对学习者的要求较高,适用于对行业有深刻认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学习者,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将“跨界”所学的知识与自身的专业工作相结合,才有将外部资源信息整合、吸收、沉淀、转化的能力。而这些学习者通常都是企业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或业务骨干,肩负重任、工作繁忙。跨界学习能够避免长期、定期地占用宝贵时间,而又能将深入的理论学习通过现场体验、研讨和交流等较为活泼的方式结合到工作实践中,引起学习者的共鸣和深层次触动。跨界学习更可以与行动学习相结合,完成重大战略问题解决方案的突破。
培训目的:探求创新性的问题解决方法。跨界学习的作用并不在于掌握某一项已知的知识和技能,而在于对未知答案的探索,例如打开行业视野,激发创新灵感等。因为跨界学习的效果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只是外因,起刺激作用,而学员是否能够在种种外界刺激下,短期内产生对企业有商业价值的创意,则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在跨界学习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的教学设计措施,来增强这种创意出现的可能性。
跨界学习的设计及实施
一个完整的跨界学习项目分为:设计、执行、转化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对于跨界学习的效果都非常重要。(如图表1)
第一步:设计环节
1. 确定跨界主题:在设计环节,首先要明确的就是学习的目的,也就是目前企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否可以采用跨界学习的方式来解决。如果学习者什么都想看,什么都想学,漫无目的撒网,则可能最后什么也学不到。
2. 开发学习资源:这一步是关键点,也是难点,需要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
第一是对企业自身面临的问题有充分理解与精确诊断;
第二是对于跨行业、跨地域的广大企业和组织的最佳实践有深入了解,拥有整合全球最佳学习资源的能力;
第三就是对接与设计能力,呈现出最合适的学习方案。
这一步,一般来说需要专业机构的帮助,作为企业的培训管理部门,很难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做这些工作。
3. 准备学习材料:确定学习资源后,跨界学习的设计及实施者就开始“搭桥”的工作。想想小时候老师在学校里教的预习吧,如果能做到认真预习,学习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在学校里如果有问题还可以随时问老师,可是在跨界学习的过程中,也许与某个专家面对面的时间只有几个小时,之后就很难再见,所以更应当提前准备好问题,利用现场时时间抓紧交流。而且这里的学习材料准备是双向的,一方面帮助学员准备预习材料,另一方面帮助专家和授课老师了解学员情况,需要将企业面临的问题及企业的概况组织成材料交给授课老师或者交流的企业组织,让双方都有充分准备的前提下进行学习交流。
第二步:执行环节
1. 组织预学习:在正式开展跨界学习实施前,组织预学习是为了保证跨界学习效果,内容可能包括介绍参观考察单位的情况,收集学习者比较关心的问题,讲解特殊场合的商务礼仪,以及签证注意事项,等等。
2. 专家交流、标杆考察、内部研讨:这是组成经典跨界学习主体的三大内容,从前沿理论到最佳实践到行为转化,缺一不可。这也是跨界学习最吸引学员的地方,通常具备“主题明确、定位高端、形式新颖、时间紧凑、社交性强”的特点,尤其适合事务繁忙的企业管理层。
第三步:转化环节
一个完整的跨界学习活动,包含“向外学习”与“向内转化”两个部分。“向外学习”是手段,是学习者走出去的过程,通常融合了高端面授课程、标杆企业参观交流、行业峰会、文化体验等多种学习方式;“向内转化”是目的,是学习者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工作绩效的过程,通常包括专题读书会、高层研讨会、课程内化等学习方式。
跨界学习应用案例
跨界学习:C公司中高层管队团队北京创新之旅
背景介绍
C公司是国内一家大型集团公司的某市级公司,在当地市场拥有绝对垄断地位。然而面临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要保持企业的行业领先地位并取得更大成就,就需要中高层管理团队具备前瞻性眼光和创新能力。
分析与解决问题
创新是每个企业都很重视,但是很难落地的一项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不过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有章可循的,其中跨界交叉就是产生创意的一条重要途径。
C公司的中高层管理团队是一群非常资深的专业人士,对于行业有深刻认识,对自身工作驾轻就熟。然而丰富的经验也是一把双刃剑,有时是高效完成工作的助力器,有时也成为束缚创新思想的羁绊。因此对于这些学习者来说,需要跳出日常工作的范围,开拓眼界,了解在其他行业和领域,企业和组织是如何做创新的,如何应对行业整合与技术革新。
从体验杠杆的角度来分析,学员们都是中高层领导,在尊崇感上要求较高;又因为他们见多识广,所以对学习活动新奇感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因此,学习内容的实用性也不容忽视。
基于以上分析,围绕创新主题,KeyLogic为C公司量身定制了为期5天的国内跨界学习方案。
从理论知识提升角度来说,安排了《创新与变革管理》、《当前经济形势展望》、《跨界学习与创新》等课程,由北大知名教授与KeyLogic创新专家主讲,带领学习者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看待创新与企业的关系,统一对创新的概念与认识。
从最佳实践经验交流角度来说,选取了两种类型的最佳实践企业和组织,一类是C公司所在产业价值链上的相关行业,行业环境与技术类型比较相似,可以直接拓展上下游业务。学习者参观了诺基亚、新浪、IBM等公司,并受到相关部门负责人的热情接待,进行了深入交流。还有一类是完全不相关的行业。或是经历过与C公司目前相似的机遇与挑战,有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可以学习和借鉴;或是在创新领域特别突出的企业和组织。学习者参观了北京奥运新兴建筑代表鸟巢、水立方,北京创新产业代表798艺术区,苹果体验店等地。
实施效果:
此次跨界学习活动的成功举办,为C公司的中高层管理团队拓展了行业视野,对学习者创新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而且为其提供了内部深入交流、统一认识的机会。学习者通过理论知识学习与亲身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能够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和剖析创新组织和创新作品;通过产业内与产业外的参观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能够从更高的角度去理解企业定位与发展方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者通过跨界学习,结合自身的行业功力,逐渐形成并完善企业自身的创新方向和策略。
返观跨界学习的三大认识误区
误解1:跨界学习就是公费旅游
跨界学习常常包含旅行的内容,因为跨界学习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亲临最佳实践的现场,与实践家面对面交流,并感受其实施的效果。纸上得来终觉浅,其实跨界学习就是沿袭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学习方法,让学习者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体验。而跨界学习绝非旅游,与一般的考察也不一样,跨界学习的目的不是简单的考察,而是通过理论学习、标杆考察和内部研讨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解决企业真正的问题。
误解2:跨界学习交流单位应该由企业领导决定
确定学习交流单位属于设计环节的开发学习资源的工作。在上文提到,这一工作需要三方面的能力。作为企业的领导和管理层,毋庸置疑是行业的专家,对于自身企业面临的问题具有独到的洞察力,对于行业内的最佳实践也有着深刻认识。然而对于行业外的最佳实践以及学习需求及学习资源的对接,就需要专业人士的建议。企业的管理层无法投入那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做。所以在跨界学习交流单位的建议与确认方面,应当充分考虑学习与培训专业人士的建议。
误解3:跨界学习仅适用于企业内部培训
跨界学习的学员并不仅仅适用于企业内部员工,也同样适用于企业的合作伙伴,包括经销商、供应商、客户等。当一个企业能够将产业链上各个环节聚合在一起,一同通过学习来应对企业面临的挑战时,其意义和影响将远超过经济利益的联盟。
结语
跨界学习实施的关键点在于教学设计与学习资源的整合。如何针对企业的问题,整合全球最佳学习资源,用最合适的方式呈现,在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有效衔接,与公司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这是企业在组织实施跨界学习前必须想清楚的。
可以说跨界学习是一剂不苦口的良药,用好了可以有奇效。它形式活泼、内容新颖,广受学员的喜爱;然而对“药剂师”却是很大的挑战,诊断(诊断企业问题)、选药(开发学习资源)、制药(执行跨界学习方案)、持续观察(成果转化),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丝丝入扣,才能最大程度保证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观点】跨界学习: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朱威廉:互联网时代如何管理创新
拆书帮能为企业做什么? | 拆书帮企业实践
学习共享空间与信息共享空间
教学法分享| GBL游戏教学法
2009200728 网络教育的知识管理 黄巧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