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际】国际空间站成长记

放心~小编这里不会剧透滴~

只能说内容真的很接近现实,细思极恐...

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去观赏一下哦~

里面有个可爱的小物种~

卡尔文

so cute~

小编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去看这部影片,给大家来点儿干货

就是故事发生的地点

国际空间站

本文的重点就来聊聊离我们又近又远的空间站吧

新城商业98期里也粗略的介绍了不少关于空间站的内容

没看的快去补习!!!

好了,滴滴滴~老司机开车咯

我们暂且叫这个为国际空间站建造简史吧~

(下文多图,多到你流量不够用)

嗯嗯~不喜欢看文字的小朋友看完下面的视频就提前下课咯

国际空间站(英语: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简称ISS;俄语: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косми́ческая ста́нция,缩写为МКС)是一个由六个国际主要太空机构联合推进的国际合作计划。

这六个太空机构分别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欧洲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加拿大国家航天局和巴西航天局

参与该计划的共有16个国家或地区组织,以美国、俄罗斯和其他4个重要成员是欧空局、日本、加拿大和巴西 。欧空局成员国中参与到国际空间站计划的国家有: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挪威、荷兰、西班牙、瑞典、瑞士和英国,其中英国是项目开始之后参与进来的。

国际空间站的设想是1983年由美国总统里根首先提出的,经过近十余年的探索和多次重新设计,直到苏联解体、俄罗斯加盟,国际空间站才于1993年完成设计,开始实施。

国际空间站(英语: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简称ISS;俄语:Междунаро́дная косми́ческая ста́нция,缩写为МКС)是一个由六个国际主要太空机构联合推进的国际合作计划。

这六个太空机构分别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欧洲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加拿大国家航天局和巴西航天局

参与该计划的共有16个国家或地区组织,以美国、俄罗斯和其他4个重要成员是欧空局、日本、加拿大和巴西 。欧空局成员国中参与到国际空间站计划的国家有: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挪威、荷兰、西班牙、瑞典、瑞士和英国,其中英国是项目开始之后参与进来的。

国际空间站的设想是1983年由美国总统里根首先提出的,经过近十余年的探索和多次重新设计,直到苏联解体、俄罗斯加盟,国际空间站才于1993年完成设计,开始实施。

说到国际空间站么,先对空间站的代际划分作个回顾,个人认为比较清晰的分法是把单舱式的空间站看作“第一代空间站”,比如苏联的“礼炮”系列空间站,美国的“天空实验室”,现在还要加上中国的“天宫一号”。“第二代空间站”则是指多个类似的舱段通过积木式对接形成的大型空间站,唯一的例子就是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俄国人在空间站方面真的比较小牛),中国 2020 年将要建成的大型空间站也属于第二代空间站。第二代空间站相比第一代而言显著增大了宇航员的生活和工作空间,为建设空间站提供了新思路,同时每个舱段都带有独立的发动机和发电系统,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空间站的安全性,但也造成了系统的复杂、功能的冗余和资源的浪费。另外,不同舱段太阳能电池的相互遮挡也十分严重。

美苏各自建设的空间站。从上到下分别是“礼炮” 7 号、“天空实验室”与“和平”号空间站。

NASA的ISS 被称作第三代空间站,理由在于它不仅具有多个舱段的对接结构,更重要的是这些舱段是挂靠在桁架上的,桁架上安装有大型的太阳能电池和散热器,各个舱段通过桁架实现整体连接,统一使用整体的发电和散热系统,实现了功能组件的模块化,这样维护和扩充新组件就变得比较方便(貌似程序猿童鞋们编程的时候也是很讲究这一点的吧)。

如果用动物进化史类比的话,第一代空间站是单细胞动物,第二代空间站是像海绵和水母那样简单的多细胞动物,而第三代空间站就是分化出器官和系统的高级多细胞动物了。

2011 年 5 月 21 日从奋进号航天飞机上拍摄到的国际空间站,

图中最下方是与空间站星辰号服务舱对接的欧空局 ATV-2 货运飞船。

2011 年 5 月 23 日宇航员乘坐“联盟 TMA-20”飞船拍摄到的国际空间站,

空间站上停靠着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

俄罗斯“联盟 TMA-21”载人飞船和“进步 M-10M”货运飞船,

以及欧空局的 ATV-2 货运飞船。

国际空间站桁架结构示意图。

增压舱室为蓝底蓝框,对接口为蓝底绿框,桁架结构为红底红框,其它外部设备为黄底黄框,未发射组件为白底黑框。黑实线表示气密相连,黑虚线表示挂靠相连。注意团结号节点舱与命运号实验舱气密相连。

(那么为什么又有人说 ISS 是“第四代空间站”呢?原因在于这种代际划分方法把苏联时期的“礼炮”系列单舱式空间站划分为两代,“礼炮一号”到“礼炮五号”为第一代,特点是只有一个对接口,只能让宇航员乘坐同一艘飞船进入和离开空间站;“礼炮六号”和“礼炮七号”为第二代,它们仍然是单舱结构,但多了一个对接口,可以一边对接载人飞船,一边对接货运飞船,大大提升了空间站的在轨时间和应用价值。按照这种划分方法,美国“天空实验室”是第一代(有一个应急对接口,但从未用过),“和平”号就是第三代,ISS 则是第四代了。根据报道,我国的“天宫三号”将进行货运飞船对接试验,可以推测“天宫三号”将带有不止一个对接口,按照这种分法就是“第二代”了,最终建成的大型空间站则是“第三代”。为避免混淆,后文仍沿用我们之前介绍的三代划分方法。)

严格地说,国际空间站其实是“第二代-第三代混合体”,因为在美国建造的这半边(USOS,包含欧洲和日本的舱段)是符合第三代特征的,各个舱段统一使用桁架上的太阳能电池和散热器,基本不包含动力系统,但在俄罗斯建造的那半边(ROS,也就是最早建成的部分)仍保留着第二代空间站的特征,每个舱段拥有独立的发动机和太阳能电池。这也并不奇怪,因为现在的国际空间站本来就是美国原先计划的“自由”号空间站和俄罗斯计划的“和平二号”空间站,以及欧洲和日本计划中的空间站的组合体。

目前,俄罗斯对自己建造的舱段拥有相对独立的管辖权,可以自由支配属于自己的实验舱机柜空间和空间站资源;美国不仅占有几乎全部(97.7%)的美国实验舱机柜空间,还占有欧洲和日本实验舱各近一半(46.7%)的机柜空间(欧洲和日本各占有自己实验舱机柜空间的 51%),加拿大则拥有上述三方实验舱机柜空间的各 2.3% 。乘员时间和空间站资源的分配则是美国 76.6% ,日本12.8%,欧洲 8.3%,加拿大2.3% 。 空间站完全建成后,站上常驻有 6 名工作人员,其中 2~3 名为俄罗斯宇航员,另外 3~4 名为美国和其它国家的宇航员。国际空间站还长期停靠有两艘“联盟 TMA”载人飞船,如果空间站出现紧急情况,在轨工作的宇航员可以乘坐它们返回地球。

俄罗斯部分各个舱段使用独立的太阳能电池供电,美国部分则使用桁架上的大型太阳能电池统一供电。

国际空间站的建设经历了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

由于预算不断超额,ISS 项目一再面临财政危机,一些设计好的组件(如离心重力舱、专用居住舱、俄罗斯部分的集中式太阳能电池板和专用逃生飞船 CRV 等)也相继被砍掉。

2003 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途中发生解体,NASA 所有航天飞机停飞两年,这使得 ISS 的建设进程雪上加霜,一直拖延到今天。目前由于美国航天飞机悉数退役,空间站运力基本上完全依赖俄罗斯的“联盟 TMA”载人飞船和“进步 M”货运飞船。去年 8 月 24 日,俄罗斯发射的“进步 M”货运飞船破天荒第一次出现事故,未能进入轨道与空间站对接,给空间站脆弱的运输系统敲响了警钟。为此,欧空局和日本也发展了各自的大容量货运飞船 ATV 和 HTV ,并将进一步发展能取代“联盟TMA”的新型载人飞船。

美国则在试验 SLS “太空发射系统”火箭和 MPCV “猎户座”载人飞船,计划于 2014 年进行首次试验飞行。此外,民间公司也跃跃欲试,SpaceX 公司的“龙”式飞船已经与空间站对接成功,Orbital 公司也将于两年内发射“天鹅座”货运飞船。

ISS 各参与国的运输工具一览。

从上到下分别是美国航天飞机、俄罗斯“联盟 TMA”载人飞船、

俄罗斯“进步 M”货运飞船、欧空局 ATV 货运飞船和日本 HTV 货运飞船。

国际空间站在 2013 年连接上俄罗斯的“科学”号多用途实验舱,正式完成长达十五年的建设历程。建设完成的 ISS 至少能在轨运行到 2020 年,之后还可能进一步延长至 2028 年 。空间站使命结束之际,俄国部分(ROS)的部分舱段可能会与新发射的舱段组合成一个新空间站 OPSEK,而剩下的部分将步”和平“号空间站的后尘,受控坠入地球大气层。

ISS 的早期设计图,不同颜色表示由不同国家出资建设的组件。

截至今天 ISS 各部件的组装情况示意图,俄罗斯“科学”号实验舱尚未发射。

对比上图,不难发现有部分组件被取消了

ISS 可能的继承者,俄罗斯新空间站 OPSEK 构想图。

最后,如果各位觉得文字很无聊,那么不妨看看照片版的国际空间站建造简史

1

“曙光”号功能货舱(Zarya):国际空间站第一个组件

发射日期:1998 年 11 月 20 日

运载工具:质子-K 型火箭

2

“团结”号节点舱(Unity)和增压适配口 1 号、2 号

发射日期:1998 年 12 月 4 日

运载工具:奋进号航天飞机(STS-88)

3

“星辰”号服务舱(Zvezda):俄罗斯部分的核心舱

发射日期:2000 年 7 月 12 日

运载工具:质子-K 型火箭

4

Z1 桁架和增压适配口 3 号

发射日期:2000 年 10 月 11 日

运载工具:发现号航天飞机(STS-92)

5

P6 桁架和太阳能电池板

发射日期:2000 年 11 月 30 日

运载工具:奋进号航天飞机(STS-97)

6

“命运”号实验舱(Destiny):美国实验舱

发射日期:2001 年 2 月 7 日

运载工具: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STS-98)

7

外部载物平台 1 号

发射日期:2001 年 3 月 8 日

运载工具:发现号航天飞机(STS-102)

8

加拿大 2 号机械臂(Canadarm 2)

发射日期:2001 年 4 月 19 日

运载工具:奋进号航天飞机(STS-100)

9

“寻求”号气闸舱(Quest):为美国部分的宇航员提供太空行走出入口

发射日期:2001 年 7 月 12 日

运载工具: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STS-104)

10

“码头”号气闸舱(Pirs):俄罗斯部分的气闸和对接舱

发射日期:2001 年 9 月 14 日

运载工具:联盟 U 型火箭(进步 M-SO1)

11

S0 桁架

发射日期:2002 年 4 月 8 日

运载工具: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STS-110)

12

移动底座系统:可使加拿大 2 号机械臂在桁架导轨上平移

发射日期:2002年 6 月 5 日

运载工具:奋进号航天飞机(STS-111)

13

S1 桁架

发射日期:2002 年 10 月 7 日

运载工具: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STS-112)

14

P1 桁架

发射日期:2002 年 11 月 23 日

运载工具:奋进号航天飞机(STS-113)

15

外部载物平台 2 号

发射日期:2005 年 7 月 26 日(哥伦比亚号灾难之后)

运载工具:发现号航天飞机(STS-114)

16

P3 / P4 桁架和太阳能电池板

发射日期:2006 年 9 月 9 日

运载工具: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STS-115)

17

P5 桁架

发射日期:2006 年 12 月 9 日

运载工具:发现号航天飞机(STS-116)

18

S3 / S4 桁架和太阳能电池板

发射日期:2007 年 6 月 8 日

运载工具: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STS-117)

19

S5 桁架和外部载物平台 3 号

发射日期:2007 年 8 月 8 日

运载工具:奋进号航天飞机(STS-118)

20

“和谐”号节点舱(Harmony)并将 P6 桁架更换位置

发射日期:2007 年 10 月 23 日

运载工具:发现号航天飞机(STS-120)

21

哥伦布实验舱(Columbus):欧空局实验舱

发射日期:2008 年 2 月 7 日

运载工具: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STS-122)

22

灵巧号机械臂(Dextre)和希望号(Kibo)后勤储物舱

发射日期:2008 年 3 月 11 日

运载工具:奋进号航天飞机(STS-123)

23

希望号(Kibo)实验舱和机械臂:日本实验舱

发射日期:2008 年 5 月 31 日

运载工具:发现号航天飞机(STS-124)

24

S6 桁架和太阳能电池板

发射日期:2009 年 3 月 15 日

运载工具:发现号航天飞机(STS-119)

25

希望号(Kibo)实验舱外部载物平台

发射日期:2009 年 7 月 15 日

运载工具:奋进号航天飞机(STS-127)

26

研究号气闸舱(Poisk)

发射日期:2009 年 11 月 10 日

运载工具:联盟 U 型火箭(进步M-MIM2)

27

外部后勤支架 1 号、2 号

发射日期:2009 年 11 月 16 日

运载工具: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STS-129)

28

穹顶舱(Cupola)和“宁静”号节点舱(Tranquility)

发射日期:2010 年 2 月 8 日

运载工具:奋进号航天飞机(STS-130)

29

黎明号中转舱(Rassvet)

发射日期:2010 年 5 月 14 日

运载工具: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STS-132)

30

莱昂纳多储物舱(Leonardo)和外部后勤支架 4 号

发射日期:2011 年 2 月 24 日

运载工具: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STS-133)

31

阿尔法磁谱仪、用于检查航天飞机隔热瓦的机械臂摄像头和外部后勤支架 3 号

发射日期:2011 年 5 月 16 日

运载工具:奋进号航天飞机(STS-134)

32

“科学”号实验舱(Nauka)和欧空局机械臂:俄罗斯的实验舱

预计发射日期:2014 年 4 月

预计运载工具:质子-M 型火箭

平台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学/探索···太空中的科技之家
第七期:构筑“天宫”_ 网易探索
即将退役的国际空间站,居然是个缝合怪?
中国空间站比国际空间站强在哪里?不得不说美国失算了
载人航天100个标志性航天器(第三个太空时代 1997年–2017年)——空天飞机 和 空间站
月光下的奋进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