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熹《朱文公赠曹昌谷谥文简公宗谱序》考辨

朱熹《朱文公赠曹昌谷谥文简公宗谱序》考辨

曹裕义1;曹裕雄2 

(1,湖北阳新;2,湖北大冶)

  要:从多角度对朱熹《朱文公赠曹昌谷谥文简公宗谱序》进行了辨析,虽然曹氏宗谱收录的朱熹此序有令人存疑之处,但也有其合理和可信的理由,因此,我们觉得朱熹此序为都昌曹昌谷(曹彦约)曹氏家族撰写的可能性较大。

关键词:朱熹;谱序;考辨

江西都昌之《曹氏宗谱》古谱和始修于南宋的福建沙县《沙阳曹氏宗谱》,以及续修于公元二00五年的湖北大冶《曹氏大成宗谱》等,都收录有朱熹的《朱文公赠曹昌谷谥文简公宗谱序》。此序亦有以《曹文简公宗谱序》为题收录于其他曹氏宗谱。其可靠性如何?尚需慎察。现抄录序文如下:

朱文公赠曹昌谷谥文简公宗谱序

余尝仰观乾象,北辰为中天之枢,而三垣九曜旋绕归向,譬犹君之尊而无敢不拱焉;俯察地舆,昆仑为华夏之镇,而五岳八表逶迤顾盼,譬犹祖之亲而无敢不依焉。此君亲一理,忠孝一道,忘之者谓之逆,遗之者谓之弃,慢之者谓之亵。

无将之戒,莫大于不忠;五刑之属,莫大于不孝。为人臣,所当鞠躬尽瘁,为人后,所当慎终追远,而不可一毫或忽也。

今阅曹氏谱牒,上溯姓原之始,下逮继世之宗,明昭穆以尚祖也,系所生以尚嫡也,序长幼以尚齿也,列像赞以尚思也;非大忠大孝者而能之乎?

噫,世之去祖未远,问其自,懵然者,为不愧于曹氏多矣?

   

淳熙六年己亥年      之吉

                                               新安朱熹号晦庵敬撰

一、 序文文题及文意分析  

文题中的朱文公即朱熹(农历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他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1]

曹昌谷即曹彦约(1157~1228),南宋大臣。字简甫,号昌谷,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人。[2] “淳熙八年进士。尝从朱熹讲学,知乐平县,主管江西安抚司机宜文字。嘉定元年,诏求言,彦约上封事,迁湖南转运判官。久之,以为利州路转运判官兼知利州。理宗即住,擢兵部侍郎兼国史院同修撰。宝庆元年授兵部尚书,力辞不拜。以华文阁学士转通议大夫致仕,赠宣奉大夫。嘉熙初,赐谥文简”。[3] 因此,这里的“文简公”即指曹昌谷(曹彦约),“文简”是他卒后宋理宗赵昀封赐他的谥号。

即使此序确为朱熹应弟子曹昌谷(即曹彦约,卒谥“文简”)之请所作,但从文题分析,无论是《朱文公赠曹昌谷谥文简公宗谱序》还是《曹文简公宗谱序》,都不可能是原序文题,序文文题当为后人所拟。原因很简单:一是朱熹对自己的弟子不可能称其为“文简公”,也不可能称自己为“朱文公”;二是“文简”是曹昌谷(曹彦约)卒后的谥号,而“文简公”卒于公元1228年,朱熹早在公元1200就去世了。因此,《朱文公赠曹昌谷谥文简公宗谱序》《曹文简公宗谱序》这两个序文文题都只可能是曹氏子孙转述而增改,或谱匠后来所拟。而朱熹作序不拟序文标题,这又似乎说不过去。当然,或许当初朱熹就简单地以“序”或“曹氏宗谱序”为题而作序文,这种可能性也有,可能有人觉得“托名能炫耀”于是将原题更换成现在的标题了。假若序文文题是“赠曹昌谷宗谱序”或“曹氏宗谱序”那倒真的挑不出啥毛病来(朱熹为曹子晋作谱序时即以“曹氏族谱序”为题,这就是个很好的例证)。可好事之人偏偏如此画蛇添足地端出炫耀性的文题,就不能不让人对此序文的可靠性产生怀疑了。如此,也只能说是弄巧成拙了。

对于此序的文意,我借谢燕颉先生同类译文[4]稍作修改如下:

我仰观上天星象,北极星为天空的枢纽,而紫微、太微和天市等三垣,以及包括北斗七星及其辅佐的二星的九曜,则全部环绕北极星以表示归附,犹如群臣对于皇上至尊,而不敢不予拱卫;向下俯察地理堪舆风水,昆仑为中原华夏的镇国之地,而沧海岛、方丈洲、扶桑、蓬丘、昆仑等五嵌所延伸到了的四面八方,还有通向大山高峰的小山,犹如血缘亲情而不敢不记住自己的根本。此乃君王、宗亲为同一体,忠义、孝悌为同一道。忘本者谓之为叛逆,遗忘者谓之为丢弃,轻慢者谓之为亵渎。

至于勿存叛逆、簒弑之心的清规戒律,其大莫过于不忠;施以笞、杖、徒、流、死等五刑者,其大莫过于不孝。为人君之臣子,理所当然地要鞠躬尽瘁;为人父母之后裔,理所当然地要慎终追远,且不可以有一丝一毫的忽视!

今拜读曹氏家族的谱牒,向上可追溯到受姓原由之始,向下可厘清其承继世系之宗脉。由此可明白左昭、右穆以尊重祖宗,联系所生、所养以尊重嫡亲,依次排序长幼以尊重年龄,罗列肖像赞辞以尊重思念。诚然没有大忠大孝之心者,而能做得到吗?

噫!世上远离的祖宗还不算远,而问及其祖先,本人却仍然不知道者,这不就多有愧于曹氏了么?

网上还有很多姓氏谱序均收录了雷同序文,文字基本大同小异,但落款时间又各个不同。比如《题刘氏宗谱序》、蕲春《梅氏族谱序》、鄱阳双港镇利池湖聂家《源流序》、彭氏族谱《述朱子文公赠序》、福建上杭《闽杭增坑傅氏宗谱》、《紫阳朱氏宗谱原序》、《桐城審家潬张氏宗谱考鄱阳原序》、《题谭氏族谱序》、《阳新县黄颡口镇严家大塆宗谱序》、安徽休宁《江村洪氏家谱》、福建浔阳《吴氏宗谱》、安徽休宁《戴氏荆墩家谱》、《重修荥阳郑氏世谱》、《金华太常周氏宗谱》、《都昌黄氏宗谱》、《温陵刘氏宗谱》、江西临川《汤氏宗谱》、《重修荥阳郑氏世谱原序》、《王氏旧谱序》、《孙氏族谱谱序》、婺源《叶氏宗谱》题序等。

除了认定为朱熹所撰之外,有的宗谱还认定为其他名人所撰。如《谢氏族谱岳武穆赠序》署名为征西将军岳飞,《资阳汪氏六修族谱》中署名为吕蒙正,《严氏家乘旧序》署名为大学士汪徹,《谢氏族谱序》署名为右文殿大学士同知枢密事刘珙,《蔡氏宗谱》署名为颜鲁公颜真卿等。难怪张劲松先生阅过《张氏宗谱序》等感叹道:“偶阅之窃发一笑,谱序之不可靠,由来久矣,而后世不察,视为至宝,诚不可也。”[5]

闵泽平在《考亭学派文风论略》中评价道:“朱熹本是南宋一代文章大家,对文章之道尤为关注。考亭一派在文章创作上亦不无特色,他们崇尚自然、平易、朴淡的风格,行文质实,不事雕琢,用语俚俗,无所润泽。”[6]按该序的文辞写法,学界认为有可能为朱熹所写。朱熹作谱序,总是将他的理学思想融入文中,很少述实,即世系方面从不介绍,符合夫子笔法。[7]

其内容充分反映了朱熹的理学观点之典型的道德历史观,至今不失其论理价值。因此,此序为朱熹所撰的可能性比较大。但各姓都以攀上朱熹为荣耀,而此序只可能是为一家姓氏所撰,也就是说,除真正获得朱熹这篇序文的姓氏外,其余姓氏收录的此序均为伪托之作。正是因为文中没有请托人姓名,给“托古即伪饰,托名即炫耀”者留下了伪托的空间。

二、朱熹序文落款及时间分析

序文落款“新安朱熹号晦庵敬撰”与朱熹一贯的落款方式不太符合。通常情况下朱熹的落款或“朱熹”,或“晦庵”,或“新安朱熹”,或“紫阳朱熹”, 晚年为躲避“庆元学案”,赋诗题匾,往往不敢签署真名,常以“茶仙”署名落款。而此款将“名”与“号”同时落款,也让人产生怀疑(仅仅只是感觉)。

但与其他谱序中的落款“龙图阁侍制新安朱熹拜撰”“宋淳熙十年龙图阁大学士朱熹畮庵氏拜书”“大宋龙图阁士朱熹撰”相比,则曹氏宗谱中的《朱文公赠曹昌谷谥文简公宗谱序》更符合朱熹落款不带头衔的习惯,耀书自己的官职也不是朱熹的风格。基于此,个人认为《朱文公赠曹昌谷谥文简公宗谱序》的落款又似乎有可信的一面。

落款时间为“淳熙六年己亥年”,即公元1179年。这个时间节点正是曹昌谷(曹彦约)“淳熙八年进士”的前2年,当时曹昌谷(曹彦约)正“从朱熹讲学”。“淳熙六年(1179),朱熹出知南康军(今江西星子),访求其遗址,奏请修复,并请得朝廷所赐‘白鹿洞书院’敕额和监本九经。熹为之制定学规,聘请陆九渊等学者前往讲学,并陆续添置学田。此后,学生日众,书院规模不断扩大,影响日益增大。”[8]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与曹昌谷(曹彦约)的家乡都昌近在咫尺,可见此序成文于这个时间节点上也是可信的。

三、朱熹为曹昌谷撰写谱序的可能性分析

一般的情况下,德高望重者只有是至交、姻亲,师生关系才会为外姓族谱作序,那么朱熹为什么会给曹氏作序呢?

当时作为朱熹的另一同乡弟子,江西婺源的曹子晋就曾让朱熹为曹氏宗谱作过序(该序收录于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晓鳙村《曹氏宗谱》):

曹氏族谱序

    族谱之设,纪源流,序昭穆,而明宗道之法也,谱牒不修,源流不纪,则人心无管摄,必至法?纲沦,亲疏莫辩,尊祖敬宗之道不明,此谱之所由作也,于归展墓,道历开阳,涉鳙岭,过晓川,宿于门士曹子晋书舍,讲论之余,晋以曹氏族谱,请于为言,阅其始末,知为孔门上蔡候?公之裔,併益知晋之学业渊源,有所本矣,吁,夫谱之作岂易为哉,非公无以绝心,非止无以止邪,然谱岂惟示法于一时而已哉!今日祖父,前时之子孙,率是道,则为孝子慈孙,今日之子孙,后时之祖父,率是道,则为显祖令宗;古今不能异矣,又岂惟推行一时而已哉,明此齐家,而一家兴仁兴让,明此治国,而一国兴仁兴让,国家不能外之矣,故曰道统,人性之同,又曰道者万世无作弊,平平而到正,荡荡而大公;同人之道,尽于斯矣,况曹氏世代儒教而业诗书,隐林泉而亲有道,缕缕不乏,谱牒既成,乃宗盟之盛事,启后人隆礼义,敦孝悌,知爱敬,正风俗,是可以观世教,则谱之道明矣,抑?其祖忠节如全晸者,暨其二子忠武如翔者,皆讨贼死忠,竭力王室,忠烈如翔者,追贼死忠,有功于?,其孙如遇者,庐墓守孝,始居新安,?后数世再迁于婺东,今幸又晋居仁里,读书乐道,潜思力行,皆上蔡之遗风,忠孝之余庆也,于劝天下世家,求其?缨赫奕,盖有之矣,求其忠孝两全,立身行已,追隆上蔡,如曹氏者,我未之见也,于乐之道之,因为题其家庙曰:上蔡世家,为祝于曹氏者,守忠孝之泽,以谨先传,承诗礼训,以开后裔,以居则善俗,以出则善世,其于谱牒有光,而起仁人孝子观法也,书于谱端,以彰规勉曹氏后世之意云尔。   

               留于淳熙丙申年三月     邑人朱熹

从落款看,“邑人朱熹”点明了朱熹和曹子晋为婺源同乡的事实,文中也道出了为曹氏作序的原委“于归展墓,道历开阳,涉鳙岭,过晓川,宿于门士曹子晋书舍,讲论之余,晋以曹氏族谱,请于为言”,此序撰写的时间为“淳熙丙申年三月”即公元1176年农历三月,时间节点正值时年47岁的朱熹第二次回婺源扫墓省亲。

其实,南宋都昌曹氏,时为名门望族。曹昌谷(曹彦约)的叔祖曹省,曾任岳州(今湖南岳阳)士曹,后调任雍丘(今河南杞县)丞。曹彦约之父曹兴宗,字伯起,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官崇阳尉,岳州司理、参军等职。“所至政声籍甚”,被上赠以光禄大夫。都昌县志《重修儒学记》中称:曹兴宗“讲学之懿,修行之笃,传诸其家以及其乡之人者,尽宋之季年,衣冠相望,犹有可考者。”[9]可见曹家诗书孝义传家的影响了。曹氏子弟,在曹昌谷(曹彦约)中进士后,由科举入仕途者达十多人,在都昌县是少见的。不仅仅曹昌谷(曹彦约)本人是朱熹的弟子,其兄曹彦纯,字粹甫,与弟亦同学于朱熹,也是白鹿洞的学生,当时也很有名望。其弟曹彦继,也是都昌的文化人。[10]如此说来,朱熹为自己的弟子曹昌谷(曹彦约)家族宗谱作序是合乎情理的。

另外,福建沙县距离江西都昌相距约540千米,在古时交通不便的情况下,两地曹氏宗谱均收录有《朱文公赠曹昌谷谥文简公宗谱序》同题朱熹所撰谱序,证明这不可能是同一谱匠在两地分别伪托,只有一种可能性,即福建沙县曹氏与江西都昌曹氏、包括湖北大冶曹氏都是“谯国曹氏”后裔,他们为同宗。实际上江西都昌与湖北大冶、江西瑞昌曹氏古谱所载,他们确实都属“谯国曹氏”,唐时“五老榜”之一的校书郎、秘书省正字曹松即为两地宗谱的衔接点,至于其真实性如何,还需进一步考证。

综上所述,虽然《朱文公赠曹昌谷谥文简公宗谱序》有令人存疑之处,但也有合理可信的理由。个人认为朱熹的这篇谱序为都昌曹昌谷(曹彦约)曹氏家族所撰的可能性比较大。而湖北大冶和江西瑞昌曹氏早在唐朝末期就与江西都昌曹氏由大宗而分小宗了,曹昌谷(曹彦约)既然不属于湖北大冶曹氏后裔,无论此序真实与否,即使序文存在论理价值,可以作为启示和教育后人的资料,但都不应被湖北大冶曹氏宗谱收录,否则将会被人认为有“攀附”的嫌疑。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C%B1%E7%86%B9/106669?fr=aladdin.

[2] 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B%B9%E5%BD%A6%E7%BA%A6/4141474?fr=aladdin.

[3] (元)脱脱等.宋史·曹彦约传[M].

[4] 谢燕颉.谢氏族谱《岳武穆赠序》考析[EB/OL].谢燕颉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6d98d30101

khqf.html.

[5] 丰乐红仙峒主.伪饰与炫耀——从一篇家谱序言看家谱的真实性[EB/OL].丰乐红仙峒主的博客:http://blog

.sina.com.cn/s/blog_4661cc070100qohv.html.

[6] 闵泽平. 考亭学派文风论略[J].《船山学刊》 2007(04) .

[7] 周志益.周氏族谱中的朱熹跋考析[EB/OL].武汉周志益律师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ouzhiyi7203.

[8] 中国历史纪事年鉴查询[EB/OL].https://history.supfree.net/sima.asp?id=2106.

[9] 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B%B9%E5%BD%A6%E7%BA%A6/4141474?fr=aladdin.

[10] 360百科.https://baike.so.com/doc/7613918-7888013.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曹氏宗谱》谱序选载【1】:朱文公赠文简公谱序
朱熹家谱序文考辨
阅读:乾隆五年庚申《曹氏大成宗谱》
康熙八年,歙派曹鸣远发起征修新安曹氏统宗谱
家谱的体例(二)
中国家谱体例概说(二)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