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家庭教育中惩罚的慎用原则

 我一直在家庭教育中强调,每个孩子都是在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中逐渐成长,如果你不允许孩子犯错误,那意味着你人为阻断孩子在错误中汲取成长的经验。因为孩子是在犯错误的过程中,通过父母的教育和引导,会让孩子认识到错在哪?如何正确做事?如何做一个好孩子?

    如果父母不允许孩子犯错误,必然会在孩子做错事的情况下,不分原由地惩罚孩子。很多时候,当认真去分析部分父母的惩罚时机、措施和方式时,会发现他们大都在用错误的惩罚措施和方法来面对孩子。

     那么如何慎用惩罚原则呢?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仅供父母们参考。

    原则一:父母要允许孩子犯错误,但要认真思考孩子为什么会做错。

    相对于孩子来说,由于年龄段不同,认知理解能力不同,判断力和自控力也各有不同。在做事的时候,很难去先三思,而后行。不光是孩子,甚至连很多父母都做不到这点,又何必要强迫孩子必须要正确做事呢。我举几个例子:

    例一:一个四岁的男孩儿,在吃饭时,把饭掉到了桌上,这时妈妈就训斥孩子:“你长着嘴是干什么的?为什么偏要把饭掉在桌上呢?”再看这个孩子,刚才还带着不错的心情在吃饭,由于妈妈的一句话,马上就让孩子情绪大变,委屈地哭泣起来。

    例二:一个五岁的女孩儿,在楼下和小朋友玩耍,别的小朋友都能遵守游戏规则,但是这个小姑娘却不愿意受别人的领导和指挥,于是便不断破坏游戏。渐渐的玩伴儿们都不愿意和这个孩子一起玩耍了。看到女儿这样,妈妈就批评孩子:“你怎么这么没出息?别人为什么能玩儿到一起,你却不能?”妈妈的批评让女儿很委屈,她本身就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小朋友疏远她,现在又挨了妈妈的批评,孩子不开心地边哭边回到自己的卧室关上了门。

    例三:一个七岁的男孩儿,每天只要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要打开电脑,每次看到孩子用游戏超时,妈妈非常生气,就指责孩子不讲信用,不遵守规则约定。可是每次孩子像没有听到一样,照样我行为行素,更让妈妈上火的是,尽管孩子用游戏超时已经很多,但是关了电脑让他去写作业时,孩子反而磨蹭拖拉,把作业写的一塌糊涂。

    像上述几个例子,错在谁呢?我想理性的家长肯定会找到答案。我来分析一下。

    例一中,妈妈并没有教给孩子如何不掉饭的方法,本来很简单,让孩子把碗离自己身体近一些,胸部靠近餐桌边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同时如果事后做一下节约粮食的教育和引导,孩子会很轻松改正小问题。

    例二中,妈妈并不清楚,孩子问题根源在大人身上,如果细观察这个家庭中在大人,肯定会有在家里表现非常强势的人。这种强势作风,很容易让孩子模仿,在她与小伙伴的玩耍中体现出来。同时妈妈还要引导孩子,一个习惯于遵守规则的人,才会有资格去轮流做组织和指挥者,否则,你处处破坏规则,别人怎么会和你共同遵守规则,并开心地玩耍呢?

    例三中,错仍在父母身上,既然制定了电脑使用规则,那么就必须要做好规则的监督人,完全可以提前五分钟提醒孩子,你就要到时了,到时间后,你自己关电脑,还是妈妈帮你关呢?如果孩子一次从超时中获得了经验,以后就会置大人的提醒于不顾。时间长了,孩子反而会认为自己做的很有理,而父母的干预反而会让孩子情绪非常烦躁。

    原则二:惩罚措施要与孩子提前做约定,不能在孩子犯错之后,任意为之。

    现在很多父母,最爱干的事,就是当孩子做错了事之后,就直接批评孩子,或者指责打骂孩子。请父母们想想,对于孩子来说,有时做事是出于下意识习惯,并不会把事情考虑的那么周全,这就难免出现只管做,不顾后果的现象。甚至有时受同伴的影响,也会不自觉被带动着犯错误。如果这些因素父母们都不考虑,你就直接针对后果,而不想着事前带有预防性的引导,肯定无法起到让孩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作用。我举几个例子:

    例一:一个三岁的男孩儿,每天只要在家里,都会央求大人看动画片,每次看动画片,孩子都久久不愿意离开电视前。几乎每次都是妈妈强行关闭电视,或者把孩子带离电视前。可电视关后,孩子都会无一例外地哭闹。有时气的妈妈会打孩子屁股。

    例二:一个五岁的女孩儿,每次在大人说话时,都爱插嘴,常常让大人感觉到很心烦。烦之后,就会训斥孩子,大人说话你插什么嘴,上一边呆着去。再看孩子,非常生气,有时甚至哭着玩儿去了。

    例三:一个八岁的男孩儿,每天到楼下玩耍时,爸爸都要和孩子约定回家的时间,但每次孩子都会超时,有时甚至很晚才回家。面对这种情况,这位爸爸非常生气,常常在孩子晚回来时,打孩子一顿,可是打根本不起作用,孩子照样超时不误。

    例一中,这位妈妈根本没有与孩子约定一次看动画片的时间,孩子自然不知道什么时候自觉地关掉电视,或者离开电视前。但如果妈妈事前与孩子做好约定,我们今天看动画片,只看一集(一个),快到结束时,妈妈会提醒你,如果你到了时间能自觉去关掉电视,你就是最出色的好孩子。或者妈妈和你比赛,看谁能关掉电视,怎么样?这样的约定,既让孩子有条件选择,同时又给灌输了好孩子的思想,逐渐会让孩子养成遵守看动画片的约定。如果孩子一次超时,可以事后引导孩子,好孩子是不会随意破坏约定的,如果你下一次仍要这样做,妈妈会拒绝你下一次看动画片的,因为妈妈不能培养你坏习惯。

    例二中,这位妈妈批评孩子乱插嘴的现象,完全是错误的。因为她平时根本没有教育和引导孩子如何礼貌与人沟通,孩子在有话想说时,就会没有耐心等待,等待别人说完了再加入交流。正确的做法,在大人说话时,如果孩子插嘴了,可以停下来,问孩子,宝贝,你有话要说是吗?好,你先说,你说完后,我们再说。等孩子说完后,打发孩子离开,再继续交流就可以了。但事后,要引导孩子,一个好孩子在别人说话时,一定不要乱插嘴,因为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好孩子绝不会这样做的。如果你经常这样,人家会想,这个小朋友真的非常没有礼貌,你愿意让别人把你当成没礼貌的孩子对待吗?

    例三中,这位爸爸非旦没有培养孩子的时间意识,反而会用打的方式强化孩子继续超时的坏习惯。因为对于孩子来讲,我超时了,大不了挨一顿打,没什么大不了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这个爸爸经常用打来代替教育,根本没有让孩子认识到遵守时间约定是好孩子所为,更没有引导孩子在超时后认识到错误,自然无法让孩子在内心深处产生内疚之感。在培养孩子好习惯的过程中,孩子如何做不到,不应该否定孩子,而是要教育和引导孩子力争下一次做的更好,哪怕少超时几分钟,也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呢。这样的话,就会让孩子获得信心,去挑战自己,提高自觉和自控能力。

    原则三:惩罚要采取渐进性原则,不能寄希望一次教育就让孩子以后不犯同样的错。

    对于孩子而言,第一次犯错,可能是无意识的,因为孩子分辨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强。有时甚至不知道自己做的事对还是错,如果遇到类似的现象,就必须要在孩子犯错以后,告诉孩子,人都有犯错的时候,犯错要吸取教训,但要有一个事不过三的原则,否则你总明知故犯,就不是好孩子了。孩子第一次犯错后,父母要帮助孩子分析错在哪,正确做事的步骤和方法是什么,要给孩子做演示,同时让孩子按着正确的方法去练习,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掌握正确做事的方法。第一次纠错后,父母要告知孩子,你自控能力还有限,不可能下一次不犯同样的错误,如果你第二次继续犯,爸爸和妈妈会允许你犯的,但是要在事后和你做惩罚约定,否则,你不知道犯错是要承担后果的。当第二次孩子犯错后,就要认真和孩子做惩罚的条款拟定了,只要拟定了约定措施,孩子第三次犯错后,就要实施惩罚了。这里要注意一点,惩罚前应该让孩子陈述共同拟定的内容,让孩子选择受惩罚的方式,不能在孩子不明就理的情况下就由父母单方面实施,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在接受惩罚时不服气。

    这条原则,由于讲的很详细了,用不着再举例子,希望父母们多一些耐心,只要你掌握了这个渐进性原则,并在孩子第一犯错时,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你能把情绪掌控的很好,否则,你在孩子第一次犯错后,就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去惩罚孩子,这种渐进性原则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原则四:体罚要慎重考虑,建议在事关品质道德方面应用。

    经常看到一些父母在使用惩罚原则时,不加以区别地对待孩子,这是很不理性的。对于孩子们而言,犯错行为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行为习惯方面的错误,第二类是品质道德的行为错误。这两类错误是有严格意义区别的,行为习惯,可以采取渐进性惩罚来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学会正确做事,不断提高自控能力。但是品质道德的错误,则关系到孩子将来认知能力和正确待人处事的能力养成。比如一个孩子经常骂人,不分老幼尊长,比如一个孩子经常破坏公共设施,比如一个孩子经常拿东西发泄情绪等,这些都是事关品质道德问题,如果第一次发现后,不适当给予体罚,会让孩子无法产生内疚感,甚至是畏惧之感,很容易屡次犯同样的错。

    对于体罚方式,父母要考虑到几点:一是实施的场合,尽可能不当众去惩罚孩子,而是要采取私下场合。这样做是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否则,当众体罚孩子会激起孩子的反抗,非旦起不到教育的作用,甚至可能会强化孩子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二是要注意体罚前的引导,父母可以先陈述孩子所做事的过程,让孩子清楚自己到底做了什么。陈述完后,要让孩子确认,孩子一经确认就意味着认可了自己的行为。三是要严肃地告诉孩子,你这样的行为已经事关品质道德问题了,必须要接受惩罚,我们以前约定过,比如板子打手心,打屁股,面对墙壁去罚站,饥饿惩罚(少吃一顿饭,饭后没有零食),写检查,取消本周看动画片或者使用电脑游戏的权利等等。四是要体罚之后要做继续引导,让孩子谈谈自己受体罚时的感受,通过体罚是否认识到了错误,爸爸和妈妈这样做,是否是对你好,想把你培养成一个好孩子?你否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如果下次还犯,应该怎样从重处罚?

    体罚的意义在于让孩子把一次错误当成警戒线,或者高压线,下一次绝不敢随意而为,如果达到这个目的,体罚的教育意义就实现了。但是请父母一定要理性,不能把体罚当成家常更饭,更不能忽略培养孩子争做好孩子的意识。否则,你的教育将会适得其反。

    原则五:惩罚与鼓励要做好协调统一,不能罚而不鼓励。

    每一次惩罚,如果孩子做到心甘情愿接受,这才能表明孩子对惩罚的措施和方法从心里是接受的,或者说是认可的。但是惩罚之后,必须要及时鼓励孩子去挑战自我,把这次错误当成下一次努力的动力,只要你能从错误中获得成长的经验,你就是非常出色的好孩子,你会让爸爸和妈妈为你自豪。经常看到一些父母在惩罚完孩子后,便不再提及此事,如果你这样做,也不能巩固和强化孩子认识错误的意识。所以,请理性的父母,一定要把孩子犯错后的惩罚,做一个完整的教育和引导,既要让孩子知道错在哪,又要让孩子坦然接受惩罚措施,同时还要让孩子在接受惩罚之后得到改正错误的鼓励,给孩子提出新的目标和希望,让孩子带着动力去不断产生上进心。

    有一位父亲,曾经这样告诉孩子:“亲爱的宝贝,一个人在一生中会经常犯错误,聪明和有上进心的人,会把每次吸取错误的教训,把教训当成进步的动力。而懒惰和不思进取的人,只会把惩罚当成一个句号,受到惩罚之后,从此再不会想这件事了。但如果你能经常回头总结一下自己犯的错误,经常警示自己,你就会发现犯错的机会越来越小,你的缺点也会越来越少,那样的话,你的优点就会越积累越多,你就会越来越出色。”

    相信这位父亲的话,会给我们众多父母一个有益的启示,你只有认真去总结,去思考,才能把类似有哲理的话呈现在孩子面前,让孩子不断得到鼓励,甚至是激励,让孩子不断产生上进的动力,最终成为一个出色的,有着很强自尊心的好孩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打不骂怎么惩罚孩子?这5个技巧很有用
惩罚有方 6招让宝宝听你话
亲子教育三原则
怎么惩罚孩子才能无害有益?
孩子犯错别急着批评,这12种方法更有效!
幼升小的秘密19:你若不惩罚孩子,未来社会加倍惩罚他,你怎么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