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训宝典之二十七:王昶家训《家诫》

王昶,字文舒,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太原)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

王昶出身太原王氏官宦家庭,少年时就颇有名气。曹丕为太子时,王昶被授太子文学。曹丕即位后,拜王昶为散骑侍郎,后升迁为兖州刺史,曾撰写《治论》、《兵书》等著作。魏明帝曹睿即位后,升任扬烈将军,封关内侯。齐王曹芳即位,升迁徐州刺史,拜征南将军。太傅司马懿掌权后,深得器重,奏请伐吴,在江陵取得重大胜利,升任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爵京陵侯。正元年间(255年),参与平定“淮南三乱”有功,迁骠骑大将军,升迁为司空,食邑四千七百户。

王昶作为三国后期的重要将领,为曹魏立下许多功勋。王昶为人有见识气度,但也谨慎小心,避免卷入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而给家庭带来灾祸。这些从他给子侄所写的这篇《家诫》中就能看得出来。

王昶家训《家诫》原文:

夫人为子之道,莫大于宝身全行,以显父母。此三者人知其善,而或危身破家,陷于灭亡之祸者,何也?由所祖习非其道也。夫孝敬仁义,百行之首,行之而立,身之本也。孝敬则宗族安之,仁义则乡党重之,此行成于内,名著于外者矣。人若不笃于至行,而背本逐末,以陷浮华焉,以成朋党焉;浮华则有虚伪之累,朋党则有彼此之患。此二者之戒,昭然著明,而循覆车滋众,逐末弥甚,皆由惑当时之誉,昧目前之利故也。

夫富贵声名,人情所乐,而君子或得而不处,何也?恶不由其道耳。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咨。语曰:“如不知足,则失所欲。”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览往事之成败,察将来之吉凶,未有干名要利,欲而不厌,而能保世持家,永全福禄者也。欲使汝曹立身行己,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故以玄默冲虚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古者盘杅有铭,几杖有诫,俯仰察焉,用无过行;况在己名,可不戒之哉!

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朝华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是以大雅君子恶速成,戒阙党也。若范匄对秦客而武子击之折其委笄,恶其掩人也。夫人有善鲜不自伐,有能者寡不自矜;伐则掩人,矜则陵人。掩人者人亦掩之,陵人者人亦陵之。故三郤为戮于晋,王叔负罪于周,不惟矜善自伐好争之咎乎?故君子不自称,非以让人,恶其盖人也。夫能屈以为伸,让以为得,弱以为强,鲜不遂矣。夫毁誉,爱恶之原而祸福之机也,是以圣人慎之。孔子曰:“吾之于人,谁毁谁誉;如有所誉,必有所试。”又曰:“子贡方人。赐也贤乎哉,我则不暇。”以圣人之德,犹尚如此,况庸庸之徒而轻毁誉哉?昔伏波将军马援戒其兄子,言:“闻人之恶,当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而闻,口不可得而言也。”斯戒至矣。

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于身。若己有可毁之行,则彼言当矣;若己无可毁之行,则彼言妄矣。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于身,又何反报焉?且闻人毁己而忿者,恶丑声之加人也,人报者滋甚,不如默而自修己也。谚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斯言信矣。若与是非之士,凶险之人,近犹不可,况与对校乎?其害深矣。夫虚伪之人,言不根道,行不顾言,其为浮浅较可识别;而世人惑焉,犹不检之以言行也。近济阴魏讽、山阳曹伟皆以倾邪败没,荧惑当世,挟持奸慝,驱动后生。虽刑于鈇钺,大为炯戒,然所污染,固以众矣。可不慎与!

若夫山林之士,夷、叔之伦,甘长饥于首阳,安赴火于绵山,虽可以激贪励俗,然圣人不可为,吾亦不原也。今汝先人世有冠冕,惟仁义为名,守慎为称,孝悌于闺门,务学于师友。吾与时人从事,虽出处不同,然各有所取。颍川郭伯益,好尚通达,敏而有知。其为人弘旷不足,轻贵有余;得其人重之如山,不得其人忽之如草。吾以所知亲之昵之,不原儿子为之。北海徐伟长,不治名高,不求苟得,澹然自守,惟道是务。其有所是非,则讬古人以见其意,当时无所褒贬。吾敬之重之,原儿子师之。东平刘公干,博学有高才,诚节有大意,然性行不均,少所拘忌,得失足以相补。吾爱之重之,不原儿子慕之。乐安任昭先,淳粹履道,内敏外恕,推逊恭让,处不避污,怯而义勇,在朝忘身。吾友之善之,原儿子遵之。若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汝其庶几举一隅耳。及其用财先九族,其施舍务周急,其出入存故老,其论议贵无贬,其进仕尚忠节,其取人务实道,其处世戒骄淫,其贫贱慎无戚,其进退念合宜,其行事加九思,如此而已。吾复何忧哉?

王昶在《家诫》开篇就说“为子之道,莫大于宝身全行,以显父母。此三者人知其善,而或危身破家,陷于灭亡之祸者,何也?由所祖习非其道也。”因此,王昶告诫子侄们,首先要奉行儒家的孝悌仁义;其次不要背本逐末,陷于追求浮华,招致朋党之祸;其三不但要“知进”,也要“知退”,更要“知足”,”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咨。””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王昶教导子侄,不仅仅只是儒家的孝悌仁义,在汉末以来的乱世中,王昶更看重的其实是道家的“与时迁移,应物变化”。因此他告诫子侄们,要想成就事业,“能屈以为伸,让以为得,弱以为强,鲜不遂矣。”王昶还举了很多鲜活的例证,来说明“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的道理,避免速成、自伐、自矜、毁誉他人,更要注重“默而自修”,“览往事之成败,察将来之吉凶,未有干名要利,欲而不厌,而能保世持家,永全福禄者也。”王昶为了使子侄们牢记这些教诲,给子侄们所起的名字都大有深意。“欲使汝曹立身行己,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故以玄默冲虚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王昶侄子王默字处静,王沈字处道,自己的儿子王浑,字玄冲,王深,字道冲,都有很明显的道家色彩。

王昶还以自己身边的同事、朋友为例,教导子侄如何识人、做人,并且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但裴松之在注解《三国志》时认为,王昶一方面教导子侄不毁誉他人,却在评价这些同事朋友的时候“显言人之失”,既然过去是朋友,现在就不宜“复毁”,甚至写在文章里流传后世,对旧交违背了朋友之义,对子孙则是“扬人之恶”。而东方朔的《诫子诗》说“首阳为拙,柳下为工”,以古人事迹来教导孩子,颇为可取。

王昶的子侄、孙辈,乃至后辈们始终人才迭出,不能不说和王昶的《家诫》是有很大关系的。

译文:

为子之道,没有比珍爱身体、培养好的品行更重要的,以此让父母享受荣誉。这三方面人人都知道好,而有的人却身死家破,陷入灭亡的灾祸中,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所学的不是正道。孝敬仁义,是各种品行中最重要的,做到了孝敬仁义就能站得住,是立身之本。能做到孝敬就能安定宗族,能做到仁义就能被乡邻看重,这就是内心品行端正,在外就名誉显著了。一个人如果不能一心一意地端正品行,反而背离根本而追求微末的东西,就会陷入到虚浮的环境,和同类人拉帮结派;追求虚浮就会被虚伪所拖累,拉帮结派就会有亲疏的隔阂。这两个方面的教训,显而易见,然而仍有很多人重蹈覆辙,舍本逐末的风气越来越严重,都是因为被一时的赞誉迷惑,被眼前的利益蒙蔽的缘故。

荣华富贵声名显耀,是人的情感所喜欢的,可是君子有时得到了却并不安然处之,为什么?是嫌弃它来路不正。担心人们只知进不知退,只知道欲望而不知满足,所以就有了困窘受辱的拖累,后悔的叹息。有人说:“如果不知满足,就会失去所期望的。”所以知足的人就常常能满足。

纵观往事的成败,明察将来的吉凶,从来没有追名逐利、贪婪无厌的人反而能保持家业、长久保全福禄的。想让你们自立处世,要遵从儒家的教诲,实践道家的思想,所以用玄、默、冲、虚等字做名字,是想让你们顾名思义,不要违反和背离。古人在盘和盂上刻铭文,在案几和手杖上刻有训诫,低头抬头都能看见,才不会有越轨的行为;更何况已成为自己的名字,能不戒备吗!

大凡事物成长得快就衰亡得快,成就得晚才会有好的结果。早晨开的花草,晚上就凋落了;而茂盛的松柏,在严冬也不枯萎。所以有才德的君子厌恶迅速成功,这是戒备成为阙里童子那样轻狂的人。从前范匄(应为范燮)答对秦客而被父亲范武子用杖把他委貌冠上的簪子都打断了,是因为范武子厌恶范匄出风头。人有了优点很少不自夸,有才能很少不自傲;自夸就会出风头掩盖别人的优点,自傲就会凌驾他人之上。掩盖别人也会被别人所掩盖,凌驾于别人也会被别人所凌驾。所以当年晋国的“三郤”被杀,周朝卿士王叔陈生失势而逃亡,不都是自高自傲争强好胜的下场吗?所以君子不自夸,并非是礼让他人,而是讨厌贬低了别人。能以退为进,以谦让为获得,柔弱为刚强,就很少有不能做到的事。坏话还是好话,是喜欢和厌恶的缘由更是灾祸和福气的关键,因此圣人特别谨慎。孔子说:“我对于别人,说过谁坏说过谁好?如果夸赞谁,也一定要有根据。”又说:“子贡喜欢评论别人。难道他就够好了吗?我却没有这闲工夫。”有圣人这样的品德,都还如此谨慎,更何况平庸的人怎能轻易说别人好坏呢?以前伏波将军马援告诫他的侄子说:“听到别人的过错,应当像听到父母的名字一样;耳朵可以听到,口却不能说出来。”这个训诫说的太对了。

别人如果批评自己,就应当回来自我反省。倘若自己确有错误的行为,那别人批评就是恰当的;如果自己没有错误,那他的话就是假的。批评对就不会怨恨别人,批评错了对自己也没什么害处,又何必要报复呢?况且听到别人批评自己就生气,是嫌更多的人听到自己名声不好,与其让别人到处宣扬自己的坏名声,不如默默地提高自己的修养。谚语说:“要御寒最好增加裘衣,要制止诽谤的最好修炼品德。”这话太正确了。遇到那些搬弄是非、凶狠险恶的人,靠近都不行,更何况与他们去计较对错呢?这样做的危害太深了。虚伪的人,说话没有道理,做事不在乎别人议论,这种人的行为肤浅很容易识别的;但世人被他们所迷惑,是因为没有考察他们的言行。近来济阴郡人魏讽、山阳郡人曹伟都因走向邪路而败亡,他们迷惑世人,心怀奸邪,煽动年轻人。虽然被处以极刑,算是显明的教训,但被他们污染的人实在是太广泛了,能不谨慎吗?

至于那些山林中的隐士,如伯夷、叔齐之类的人,甘心长期在首阳山忍饥挨饿,安然地在绵山让火烧死,虽然可以抑制贪婪和激励世俗,然而圣人不会这样做,我也不愿意让你们这样做。你们的先辈世代为官,是靠仁义出名,以谨慎而被称誉,在家中奉行孝悌之道,与师友共同学习。我与同代人共事,虽各自出身不同,但都有可取之处。颍川人郭奕,崇尚通达,聪明有知识,但为人心胸不够宽阔,轻视富贵有些过分;看上的人就重视如山,看不上的人就轻视如草。我因为了解而亲近他,但不希望你们效仿他。北海人徐干,不好扬名,不求非分之得,淡泊而坚守节操,只以道义为重。他即使要评论别人的对错,也都假借古人的事例来表达他的看法,当面不做任何评价。我敬重他,也希望你们以他为师。东平人刘祯,博学而才干很高,忠诚高洁志向远大,但他性情和品行不是很均和,没有什么约束和顾忌,优缺点完全可以互补。我喜欢和看重他,但不希望你们敬慕他。乐安人任嘏,淳朴而遵行道义,内心聪敏待人宽和,谦逊恭敬,处世不计较艰苦的环境,看着胆怯实际却义勇兼备,在朝为官公而忘私。我对他很友善,希望你们以他为榜样。如果对这些你们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你们大概就能举一反三了。其他方面,用钱要先考虑其他族人,在施舍时尽量能救急,出门回家要记得年长老人,发表议论注意不贬损他人,入朝做官崇尚忠诚节操,结交朋友要务实正道,立身处世时戒除骄奢淫逸,身处贫贱却不悲观,进身退避要把握时机,处理事情深思熟虑,照这样就可以了。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好的《三字经》是王阳明先生的家训
历代著名家教选介(十六):王修、王昶、向朗《诫子书》 – 国学网
《王阳明家训》 (1)《示宪儿》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弟;学谦恭,循礼仪;节饮食,戒游戏;毋说...
王阳明96字家训,千年不灭一盏灯
围炉夜话:66_圣人之教.勤俭孝悌.忠厚持家.生机勃勃.仁义在我
家风家规家训集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