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日咬文嚼字|谈谈“克绍箕裘”
userphoto

2023.01.04 福建

关注

我们常用“克绍箕裘”表示一个人能继承祖业。这个成语语本《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这句话乍看有些古怪。冶,义为冶炼、熔铸也,是和炼矿、锻造金属器具等有关的工作;裘,本义是皮衣。问题是,一个好的冶工,他的孩子为什么一定会学习“为裘”——加工制作皮衣呢?

唐代大文人孔颖达的注疏说,冶铸与裁缝有相似点:都是修修补补,只不过一个用铁皮,一个用兽皮而已,所以冶工也让他的孩子学习“为裘”之术。笔者认为他对“克绍箕裘”的解释非常牵强,不足采信。

一个好的冶工,他的孩子为什么一定会学习加工制作皮衣?古时的冶铸工作尚未有今天这般细分,广义的冶铸工作涉及采矿、运矿、选矿、炼矿、锻打、铸造、修补,其中的修补又占多大比重呢?这种说法根本没有说服力。笔者认为,冶铸与裁缝的相关之处,绝对不在于修补的相似性上,而在于冶铸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皮具的辅助。也就是说,它们之间不是因为有什么相似点,而是直接相关联!

在冶铸的工作流程中,许多环节都需要防护。挖掘需要护手,运输需要护肩背,冶炼锻打需要护体,这些护具一般都是皮制的。更为重要的是,古人烧火冶炼时,为了让炉火烧得更旺,需要使用一种鼓风吹火的设备——橐籥(tuó yuè,即现在所谓的“风箱”)。老子《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淮南子·本经训》中也有这样的记载:“鼓橐吹埵(duǒ,风箱上出风的铁管),以销铜铁。”这种鼓风设备一般也都是用皮革做的。冶铸工作,几乎全程都离不开裘皮,冶工必须跟裘皮打好交道。这样解释,“良冶之子,必学为裘”才是合情合理的。想做好冶铸工作的人,必须同时学会“为裘”之术。

另外,孔颖达对“良弓之子,必学为箕”的解释也难以让人信服:“善为弓之家,使干角挠屈调和成其弓,故其子弟亦睹其父兄世业,仍学取柳和软挠之成箕也。”他认为,弓匠能把木头制成弓,所以他的孩子会照他的样子学着用柳条编造簸箕。同样,这两者之间确实有相似之处,但同样存在关联性不强的问题,牵强附会。这里的“箕”并非指簸箕,而是指一种木头,这种木头是制作箭袋的材料。《国语·郑语》:“檿(yǎn,一种桑树)弧(木弓)箕服,实亡周国。”韦昭注:“箕,木名,服,矢房也。”箭袋和弓有着密切的关联,做弓的人也要学习做箭袋。就算制弓的匠人不同时做箭袋,至少必须考虑自己的弓与箭袋配合的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克绍箕裘
成语故事 | 克绍箕裘
成语典故丨克绍箕裘
一天一成语:克绍箕裘
克绍箕裘的故事
【克绍箕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