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说那老北京话“四六”



老北京人要是形容一个人说话不着调、没边儿没沿儿、不着边际,往往会用:“不着四六”或“四六不靠”等来形容!六后边儿加“儿”音,说成“六儿”。“四六”是什么意思?“四”代表着东、南、西、北四方;“六”代表着六合,就是东南西北再加上天地。不信您仔细琢磨这俩词的用法?“不着”,不着天不着地,;“不靠”,说四边哪边儿都不靠!“着”、“靠”说的都是有边儿有沿儿有方位。



说实话,就“四六不靠”这句话,我也往别的地方琢磨过,打麻将时,要是想捉“五逵”,四六缺一不可!这时着急也会情不自禁地来一句,“四六不靠”啊!但琢磨来琢磨去,我还是觉得用“四方六合”解释“不着四六”、“四六不靠”的“四六”最恰当!不知道的还以为我这说绕口令呐!


有人会说了,既然“六合”包括了“四方”还“四六”干嘛呀?直接来一句“不着六儿”、“六儿不靠”或“没六儿”不得了吗?干嘛还那么废话?中国人用词就这习惯,你像“四面八方”、“四通八达”。“八方”包括“四面”;“八达”包括“四通”,没辙!老辈儿传下来的习惯!


在这儿我多说一句,北京人也有把“没溜儿”写成“没六儿”的。“没溜儿”这个词我前几天解释过,不多说了。我认为老北京语言是丰富的,这两个词是两回事,有区别。您要是觉得“没溜儿”就是“没六儿”,也行!我也不是专家;感兴趣,大家可以探讨。


还有,就是北京人往往说不懂规矩的主儿“四六不懂”!我琢磨着,这个“四六”跟上边儿讲的“四六”还是有区别的。“四六不懂”的“四六”应该指的是“四维六艺”。“四维”是礼、义、廉、耻,是行为道德规范和准则;“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是古时贵族教育体系。春秋时期,孔子开办私学授六经,也叫六艺,就不多说了。说这孙子“四六不懂”,也就是说他没规矩、没教养。


我们小的时候“敲三家儿”玩儿“进贡”的,“吃贡”的人要是还对家牌的时候就挑最次的牌还,一般都还三四之类的。拿到三的人,别管是真有用还是假有用,也许是自我安慰,也许是自嘲,往往都会来一句:“喜三,四六不成材。”


所谓“喜三”,是借用了旧时风习“洗三”谐音而来。婴儿出生后三日,会集亲友为婴儿洗浴称之为“洗三”。这习俗早已有之,《金瓶梅》、《东京梦华录》等很多书上都提到过,苏轼的《贺子由生孙》的诗里也写到“况闻万里孙,已报三日浴”,在这就不多说了。


关键是后边儿那句“四六不成材”如何解释?宋代以后,特别是明清的白话小说里用“厮”、“小厮”这个词的不少,是个贬义词,是痞子、家伙、小子,带有轻蔑的称谓。大户人家管家奴叫“小厮”;“六儿”,是元杂剧中管家僮的通称,也属于家奴,有点儿称婢女“梅香”的意思。虽然有的小厮、六儿在主人读书时帮着担个书箱;主人踏青时提个食盒;主人嗅蜜时帮着套个磁之类的,很受主人的信任,好像很得势!就像《唐伯虎点秋香》的电影里,你唐伯虎只要是“卖身投靠”当了“小厮”、“六儿”,就是再有才,说到底,也就是个家奴,成不了材!


所以,“喜三”是打“洗三”而来,“四六不成材”应该是打“厮、六儿不成材”那来的,都是同一语言环境中的调侃。北京话受元、明、清的文化影响不小,现在还有很多从字面上解释着挺费劲的词,都是打那会儿演变而来,但已经很难说清来历了。看到这,有人会说了,“厮”跟“四”不发一个音!这不新鲜!借用谐音表达意思的词多了!比如:“橘”、“鸡”表达“吉”;“忘八”说成“王八”等等。就是现代,这类语言也不少,头几年,北京人要是形容俩人一个揍性,往往爱说:你俩,豁子吃肉“肥也别说肥”。意思是“谁也别说谁”。

同样的“四六”,不同的用法,不同的来历,正说明了老北京语言的丰富多彩!有时看似简单语言的背后,也许有着复杂的形成背景。

(转自微信公众平台:京哥讲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糟糕”——槽糕精彩,演绎人文
全普庵撒里传阅读答案
西门庆的儿子居然不是亲生?潘金莲有话说!
古人情趣《三》六艺
文学常识(并称)数字巧记忆
【古代六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