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地坛,太委屈!


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

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史铁生《我与地坛》



说起地坛来,其实远没有天坛那么出名

大多数人知道它

大概便是因为史铁生的这篇《我与地坛》了


地坛的历史 你不知道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

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

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

而地坛正是夏至祭地的场所

不过,早在明朝前期

祭地与祭天其实是合在一起祭祀的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最早也是

实行天地分祀的

不过有一年祭祀前,斋戒时正巧遇到下雨

朱元璋感觉敬天地如敬父母

没有分开祭祀之理

于是改为了合祀



到了嘉靖九年(1530年)的时候

世宗则以天地合祀不合古制为由

集群臣596人议郊祀典礼



世宗“自为说,以示礼部”

将南郊的天地坛改为圜丘专以祭天

在北郊择地另建方泽专以祭地

并在东郊建朝日坛、西郊建夕月坛

这也是明代重要的历史事件

史称“更定祀典”



地坛的命运很多舛



地坛面积其实很大,而且人又不多

正如史铁生所说:

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

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

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不过,它的命运却和天坛一样多舛



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英法联军曾聚集地坛,并拆毁其砖石砌炮台

这是地坛首次被帝国主义掠夺

1873年,清穆宗亲政

为皇帝亲诣行礼,重修了皇祇室

这是帝制时代最后一次修缮



1923年,日本东京大地震

被黜清帝溥仪为筹款救济日本灾民

而首次开放了地坛

1925年,京兆尹薛笃弼将地坛辟作京兆公园

1928年,京兆公园划归北平市政府

遂又改名为市民公园



1935年,市民公园停办

仍以地坛名义售票开放

之后,地坛又经历了关闭、开放的历史

直到2006年5月

国务院才正式公布地坛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坛表示 我“很方”



地坛也称方泽坛

是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

它由回字形两重正方形坛墙环绕

分成了内坛和外坛

整个建筑从整体到布局

均按照我国古代“天圆地方”、“天南地北”“龙凤”、“乾坤”等传统和象征构思设计



方泽坛是地坛的主体建筑

是皇家盛大的祭祀礼仪之地

平面为正方形,以水渠环绕

象征“泽中方丘”

正方形平面则象征“天圆地方”



不知你发现没有

在地坛中,“地方”的原则

不仅体现在祭地用的方泽坛的外形上

就连围绕在方泽坛外的建筑群,也都是方的

更有趣的是,所有大门也都是方的

天坛以圆为主,但也是能看见方形的

而在地坛,根本就看不见圆形

简直就是方的很执着,很纯粹



此外,在参观地坛时,大家也不妨留心下

“阴”在地坛里满视野

古人认为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所以,地坛处处用偶数来体现“阴象”

比如方泽坛,其主体建筑为两层

台阶八层,上面铺的石头数量为6或8的倍数

坛的上层中心区36块条石

周围区512块条石,下层1024块条石

而地坛的其他建筑也同样蕴藏着偶数



地坛的色彩运用 颇有讲究



清初之时,虽改朝换代

却一直沿袭明朝地坛旧制

连地坛以及各建筑的名称也未曾更改

直至乾隆十四年(1749年)

地坛因年久损毁严重

才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改建



乾隆认为,皇祇室绿瓦

与方泽坛面黄琉璃瓦面砖“于义无取”

于是依据《周礼》和《考工记》等经典

将两处绿琉璃瓦顶的围墙改为黄瓦

将方泽坛面黄琉璃砖改为白色墁石



从整体来看,地坛的色彩运用颇具匠心

方泽坛只用了黄、红、灰、白四种颜色

便完成了象征、对比与过渡

黄色琉璃面砖,既标明皇家建筑规格

又是地坻的一种象征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除九龙壁外

很少见到这种做法

黄瓦与红墙之间,则以灰色过渡

整个建筑以白色为主,又伴以红白强烈对比

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红墙庄重、热烈,汉白玉高雅、洁净

红色强调粗重有力,白色则如轻纱白云

红色在视觉上近在眼前,象征尘世

白色则有一种透视深远的效果

在远方苍松翠柏的映衬下

更增添了祭坛神圣而又神秘的色彩



地坛有个白胡子爷爷



我们今天见到的地坛其实是建国后修葺的

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修葺的时候

这里曾发生过一件很神奇的故事

那时候,地坛历经风雨,已破败不堪

北京市政府启动了地坛修葺工程

王仲奋先生是修葺工程的主要人员之一



因为是古建,修葺工程需要参考古代史料

尤其是对地坛核心建筑之一的皇祇室

必须确认最后一次修缮的准确年代



当时王仲奋查了很多资料,也咨询了许多专家

就是无法确认准确年代,无法启动工程

但在9月15日这一天的清晨

他看到一位白胡子老人在方泽坛上四处观望

老人看到他,便指着皇祇室大殿的正脊说:

“你想知道的全在那上面,是我180年前放的”

说完这句话,白胡子老爷爷就不见了

王仲奋急喊一声,突然醒了

原来这只是一场晨梦



等到了12月15日动工拆正脊时

王仲奋念念不忘那场梦

居然真的在大殿正脊中央找到一个黄铜盒

盒盖上有

嘉庆五年四月二十七日午时合龙大吉

这十六个字

嘉庆五年即1800年,距1983年正好180多年



王仲奋的一场梦,解决了一个难题

也成为地坛公园建国后的一大神奇故事


地坛里住着一位娘娘



作为古代帝王的祭地之所

地坛便一直供奉着一位地神,即皇地祇神

它的全名为后土皇地祇神

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后土娘娘

娘娘掌管阴阳变化、生育繁衍

代表着生命与自然



古代供奉神仙的时候,会立个牌位

后土娘娘的牌位是栗木做的

牌位底色原本为代表土地的黄色

后来改成红底金字,按五行讲

红色为火,黄色为土

火生土,属生发之象,主吉



平常没有祭祀活动的时候

牌位就安放在南天门边的皇祇室

南天门就是朝着雍和宫的那个门

而皇祇室的院门是朝北开的

朱红色的大门上

按皇家最高级别装饰了81颗门钉

黄色琉璃顶则更加衬托了后土娘娘的格调



皇祇室里不仅住着后土娘娘

也住着她的属下,山神海神什么的

到了清朝,这里又放了六位皇帝的牌位

所以目前皇祇室里一共有30个牌位



弱水三千 医院只取“地坛”这一瓢



许是因为地坛是供奉后土娘娘的

有着生育、繁衍等意义

所以当年很多医院都喜欢开在这里



早在1928年7月,北伐战争刚刚结束

地坛就被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团后方医院占用

因为砍了一棵老槐树的树杈做柴薪做饭

被方泽坛的办事员发现

于1929年5月21日上午撤离地坛



日伪时期,市立传染病医院也看上了这里

1941年,在地坛外坛内西北侧设立医院

由于医院占地面积大,地坛改动较大

这也意味着地坛受到了极大破坏!

没办法,谁叫建筑商是日本人呢!



不过这所市立传染病医院

后来改名叫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

再后来改名叫地坛医院

一直是北京乃至全国传染病行业翘楚

尤其是在当年非典期间,收治了不少患者

2008年9月20日医院撤离了地坛

搬到了京顺路上



还有,当年传染病院建完后

精神病医院也建在了这里

随着国家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

如今的地坛公园经过修葺

已成为北京市内重要休闲旅游公园

当年的风雨已成为今天的朝花夕拾



地坛书市 北京人的文化记忆



一提到地坛,人们也会想起另一个词

那便是“书市”

北京的书市可追溯到清朝

清代李慈铭《越缦堂日记》说

京城一无是处,只有“三尚可”:

“书尚可买,花尚可看,戏尚可听”

民国时期,书市也是文化人的流连之所



而新时期的北京书市

从1990年算起

劳动人民文化宫、国图、首都体育馆

都曾举办过书市

后来,书市搬到了地坛公园

从此书市便和地坛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地坛书市每年举办2-3届

最多的时候一年举办4次

曾几何时,它是北京文化生活的一大盛宴

早期的地坛书市人满为患

摊位都是在过道的两边双排设置

其壮观、喧嚣不亚于春节的庙会

购物都要挤进摊位才能选购



新旧书集会将地坛染得墨香四溢

它也曾作为老百姓享受雅趣之地

然而,正是这个承载着人们文化记忆的书市

却在走过22个年头之后

于2013年与读者失约了



传统的图书零售渠道

在网络书店的崛起中越来越难以为继

地坛书市最终以落寞离场

虽然一年后,在政府的扶持下

书市在朝阳公园“再次复活”

人们虽仍习惯叫它

“搬到了朝阳公园的地坛书市”

但却再也找不回原来的感觉

地坛书市终成为北京人的一个回忆



地坛景点面面观



地坛其实是一处安稳之地

当走进这里,一股清纯之气便会迎面扑来

悠远而又深厚

来这里,每一处景点都值得细细观赏与品位



神库



建于明嘉靖九年

是祭祀时临时供奉各神位的地方



牌楼



也称牌坊,是地坛主门

气势高大雄伟

绿色的琉璃瓦面

彩绘以本“天龙地凤”之说

绘以单凤图和牡丹图案

是地坛公园的主要景点之一



斋宫



为皇帝祭地时斋宿之所

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

嘉庆各帝都曾在此斋宿



方泽坛



也称拜台,是帝王祭祀的主要建筑

面积达17689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

这样的规模不仅在中国

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



钟楼



为三开间歇山式绿琉璃顶的

重檐正方形建筑

铭文铸“大明嘉靖年月日制”八个字

钟声洪亮浑厚



中医药养生文化园



地坛公园闲逛游玩的主要区域

是中国首家中医药养生文化主题公园

园区以肝、心、脾、肺、肾、五脏分区



通过水陆相济,五行脉络

将这里打造的宛如江南园林

园内有各类树木3千多株

还有近百种中草药和可入药的植物

是一处展现中医文化的有趣场所



古树名木



地坛内古树名木众多

均饱经了历史的风霜

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古老而又苍劲

特别是“独臂将军柏”和“大将军柏”

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



银杏大道



古人曾有诗句

铺锦见知一寸丹,肯将金色洒故园

痴情仍恋钟情处,故遣黄蝶舞碧天

这首诗说的便是银杏

每到秋季,地坛公园的银杏大道

便成为一道不可错过的迷人风景



实际上地坛公园的银杏大道有两处

往西走一处,这处的银杏略稀疏

景色并不算惊艳



还有一处在公园向北走

这才是正经的银杏大道

林荫茂密,杏叶金黄灿烂

整个公园仿若披上一层金色的外衣



地坛庙会



每年农历腊月三十至正月初七

地坛庙会就在这里举行

地坛的庙会已经举办了很多年

这可是老北京四大庙会之一

是北京人春节期间游玩的好去处




时间会像沼泽一样

逐渐淹没我们的理想

时间也会像沙漏一样

不断过滤着我们的记忆

我们应该重温一次史铁生笔下的地坛

或许,你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情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

门票:2元;皇祇室5元

开放时间:6:00-21:00(每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交通:地铁2号线到雍和宫或安定门站,地铁5号线到雍和宫或和平里北街站





文/安筱七   图/丁云丽

大家都在看

北新桥,太诡异!


降了!真降了!北京的房价真降了!快看看你家的房贬值了多少!


盼望多年的事终于开始了!医保最新消息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坛公园的隐秘小故事,老北京人都不一定知道哦
北京地坛公园
地坛沧桑 四百余载
北京书市开了,可离市区有点远
美不胜收!地坛公园银杏进入最佳观赏期
古风.冬天地坛公园之银杏[古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