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培养具有民族精神的世界公民
分类:教育综合   更新:2016/6/27   来源:本站原创

    文化,是在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历史中形成,并通过人们的各种活动而表现和传承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语言符号、知识系统的整体。它的核心是价值观念,基础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表现是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语言符号以及知识系统。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同一国家内不同区域或阶层之间也有着不同的文化。

    文化总是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这就有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分。所谓本土文化,主要是指一定区域内的本土人民在长期生存和发展历史中文明的逐渐积淀。它是民族生存和发展之基。主要指本地和本民族的文化。外来文化就是相对于本土而言的、本区域以外的文化,主要指来自西方的文化。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文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封闭自足的体系,而是一个处于开放、互动的全球化网络之中的民族文化。如何对待和处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形成怎样的价值观念,会影响到一个民族的发展方向。

    科学、理性的文化价值观念需要从幼儿时期培养。那么,我国幼儿教育领域中的文化教育现状如何呢?

    周一,某幼儿园的升旗仪式结束后,有一个活动是“国旗下的讲话”。两名大班幼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下用英语说了长长一段话。我们参观的老师没能听懂,问问下面的小朋友,也没有听懂的。

    幼儿园开办的各种兴趣班中,参加英语兴趣班的人数最多。有些幼儿对英语一点都不感兴趣,甚至一些幼儿汉语表达都有困难,家长还是将孩子送进各种少儿英语培训班。幼儿也以自己能说几句英语而自豪。

    外来的东西充斥着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饮食、服饰到娱乐,从学具、生活用品到玩具……面对纷繁的外来文化,幼儿缺乏基本的识别能力。

    我们随机调查了几所幼儿园的课程安排,发现涉及民族教育、本地文化教育的内容并不多,只有一家幼儿园正在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主题活动。幼儿教师都很坦诚地说,在平时的教育中很少有对幼儿进行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教育的意识。随机询问一些家长,他们都说没有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过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也就是说,对幼儿的文化教育还处于盲目和自发状态。

    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生活,它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它又实实在在地体现于人们衣食住行的每一个方面。比如,语言、服饰、饮食、影视、玩具、图书等。幼儿教育作为启蒙教育,需要在初始阶段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文化意识。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社会”领域中,对此有明确的表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美,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惰感。”“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这里包含了两层意义:一是对本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二是对外来文化的包容与理解。

    对本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nb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园教育当中
教育课程
2015幼儿园三年发展计划
传统文化教育越早越好
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需注意的七个问题
乡土教育是最好的民族文化传统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