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谭仲池:书法天地应深蕴人文情怀

     由于工作原因,我常被邀请参观一些书法展,又因自己喜欢书法,也常读一些友人送的书法集。每每看展和读集,会情不自禁地让自己进入到一个异常丰富、氤氲着书法魅力和审美雅趣,并真切感触到书家深厚人文情怀的高古境界。让人遗憾的是,不少书法展和书法集中的书写内容显得过于陈旧、肤浅,有的甚至是因时因事而拟的标语口号。联想到古人书法崇尚意蕴内涵、深邃、趣雅、韵美、润心益志的高境,深感目前有些书写内容的浅陋乏味,不仅不能增添书法的精气神,反而削弱、淡化了书法应有的风华神韵和生命光泽。

   我们要好好向古人学习,让自己也浸润于经典和古诗文中,还书法灵魂神韵风采的本来面貌,还书法于大众相亲相近、赏心悦目、启迪心志的本来渊源,还书法天地独有的人文气象和风姿,还书法顺应时代发展走向世界的使命担当和固有艺术魅力。为此,在书法的技巧上除了师古求变、静心修为、自成风格、标新立异、练好书法功夫外,还要在书写内容上有新的创见、突破,并矢志不移地坚持下去,以铸造当代中国书法的绚丽景观,让书法天地深蕴人文情怀。

>> 着眼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所书内容能温典怀人赏雅,启迪心智

   苏东坡,诗词歌赋俱佳,书法亦非同凡响。清代书法家吴德旋评价说:“东坡笔力雄放,逸气横霄,故肥而不俗。要知坡公文章气节事事皆为一流,余事作书便有俯视一切之概,动于天然而不自知。”苏东坡所书内容,既有温典怀人的内容,亦有品字赏雅的高境,“字形温润,无一点俗气”。“无一点俗气”除了书法本身显现出苏东坡的率性、达观外,所书内容的意蕴雅趣也定然不俗。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古代经典诗文中的许多名篇、名言、诗词歌赋都对国家、民族、家庭乃至个人有着极其精辟深邃的教化、训导、启迪、劝诫作用。如果书家能择其要义和名篇、名言、名诗、名词书之,必然对观赏书法的大众起到启迪心智、升华境界的教化作用。如赏古人集兰亭字的对联“契古风流春不老,怀人天气日初长”时,眼前就会自然出现陆游、文天祥、林则徐的身影,感触先贤胸怀天下、气吞山河、忧国忧民,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气节。至于赏雅,那更是书家的一种精神追求与心性使然。而在这方面,我们只要稍稍用心,就可从古诗文中找出极有雅趣的经典来。如苏东坡《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就传递出了自信、达观、超然与怡情:“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道出了人世的凄清和无奈!再有李叔同的《悲秋》:“西风乍起黄叶飘,日夕疏林杪。花事匆匆,梦影迢迢,零落凭谁吊。镜里朱颜,愁边白发,光阴催人老,纵有千金,纵有千金,千金难买年少。”这又是另一种触景生情的人生惆怅在催人奋发。读这些词怎不叫人寸肠缠绕不能自已,其中的酸楚、其中的雅趣怎可数言说尽。

>> 着眼于弘扬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所书内容能知理明道善行,滋养心灵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文以载道,为弘扬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我以为书法界大有作为。我们可以通过精心研读,挑选出能够承载中华民族的国家精神、体现核心价值观“根”和“魂”的古今经典诗文辞赋乃至对联来书写,使广大书法爱好者通过阅读书法作品,在“润物细无声”中起到滋养心灵的作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入人心,转化为巨大的道德力量。

    先说知理。这方面的经典诗文有如珍珠在盘,随处可见其耀眼光芒。《礼记·大学》中言:“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中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还有“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之说。近代梁启超在《新民说》中言:“真能自尊者,有皑皑冰雪之志节,然后能显其落落云鹤之精神,有谡谡松风之德操,然后能载其岳岳千仞之气概。”再听星云法师所言:“做何人,在自己,小自我,大天地。”这些精辟入微的至理之言,就足以说明书家若书之该会有多大的神妙之效啊!

   又说明道。孟子说:“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下之土,皆悦而愿立于朝;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市。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老子又说:“君子之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漠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并覆,非正平无以制断。”再如欧阳修所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直至清朝钱大昕所言:“身正而天下归之,古人治天下国家者,未有不先治其自身也。”这些明道之言,虽短却深蕴兴国修心齐家之道,不可不铭记之。

  再说善行。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乃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屈原亦言道:“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到了清代画家郭松岩的《吟杖》诗亦可见善行之妙在于慎思、慎独、慎微、慎行。曾国藩的老家有一副他写的对联,很值得品味:“好人半自苦中来,莫图便益;世事多因忙里错,且更从容。”

>> 着眼于坚守高洁向上文明的精神家园,所书内容能抒志寄情敬民,倾吐心声

   书法当随时代脉搏跳动,生其点线异趣,展其结构奇姿,蕴其深邃内涵,张其雄气墨采。书家不仅可以书写人民心中和自己心中的豪情壮志,抒发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与敬爱之情,可以精选经典诗文抒志、寄情达意,还可以自己创作一些诗词歌赋、对联和格言警句,用书法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尽显自己的人文情怀,以激发全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寻梦圆梦的澎湃热情。

   先说抒志。对于抒志,文人雅士各领风骚,许多经典文学作品中随处可拾其精华珠粹。荀子在《荀子·修身》中说:“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屈原在《桔颂》则言:“闭门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何等顶天立地的气魄。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沉吟:“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至于清代邯郸旅舍发现的一首无名氏题壁诗,又是另一种志向的倾诉,亦让人扼腕而吟:“四十年中公与侯,虽然是梦也风流。我今落魄邯郸道,要向先生借枕头。”不想乾隆十七年袁枚见此诗亦感慨万千,下决心要去拜访诗人:“好迭花笺抄稿去,天涯沿路访斯人。”

    又说寄情。在杜甫心中,百姓冷暖是第一位的,而自己的生死却不足为道。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何等的民本情怀!李商隐的《巴山夜雨》也会让思念朋友的你我他有着同样的感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相思情是一种人人都魂牵梦绕,剪不断、理还乱的无奈,李清照的感受尤为特殊。新婚不久丈夫便外出,她该是怎样的无奈和伤情:“红藕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要说一个“情”字,如何了得,我读元好问的《雁丘词》几乎热泪盈眶,他是如此的动情,焚心含泪倾诉:“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人暮雪,只影向谁去?”书家们有幸书写一些如许的诗词,那对人生况味与人生的感悟,可能就会“独上兰舟”,“月满西楼”。

    再说敬民。这是人文情怀最重要的情愫。孔子就告诫子路:“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修养自己使百姓都安乐,连尧舜都担心难以做到,可见敬民之心难得。屈原亦站在汨罗江边放声倾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人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更是让人看到了一位古代官吏的敬民、爱民、恤民情怀。我之所以要摘录这些古典名句诗歌,就是想表达一种这样的意愿——书家的作品所书内容一定不能忘了广大人民群众,也要让他们乐于接受和欣赏当代书法艺术,并从中感触到书法家们对他们的敬爱之心。试想,如果我们的书法作品不为广大人民所接受、亲近乃至喜爱、欣赏,那它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书家的敬民情怀不单是表现在对人民的爱戴和敬仰上,而且还要体现在他们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乃至民族团结、创业图强、治家教子、精神追求等方面。这样,我们书家所写敬民内容就会异常的丰富多彩。

  “书中日月长,字里有乾坤。”愿我们的书法家都百倍地珍惜今朝的大好时光,用手中的笔尽情地为祖国、为人民、为时代,为实现“两个百年”梦而持笔书写心中的无限感怀、万千气象,让人文情愫沸腾四溢,氤氲当代书法天地,成为广大人民钟爱而赏心悦目,并能静心领略其独特的心与力、思与情、气与神,相融升华的精神慰藉和艺术温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才是书法本色!天下一绝,功底深蕴,该称书家
书者要有人文情怀
龙二属牛·闲话书法
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
善行天下
善行天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