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诗中的钓鱼意象

唐诗中的钓鱼意象



大唐盛世,盛世华章,诗歌发展到唐朝,空前的繁荣起来。电子书《全唐诗》收录唐代诗人二千五百二十九人的诗作四万二千八百六十三首,共计九百卷。在这浩如烟海的篇什中,含有“钓”字的诗歌就有上千首,涉及诗家超过150人,真乃蔚然大观!钓鱼这项活动应该是起源于古代先民的生产活动。在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钓鱼活动的诗歌见于2000多年的诗歌总集《诗经·卫风》:        竹竿,以钓于淇。”而名气最大的钓鱼人物当属姜太公。《史记》记载,姜太公“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这就是俗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由来,可见姜太公并不是真的在钓鱼,而是在等待时机,自遇到周文王,他便放下钓竿,辅佐文王和武王,灭了商纣,建立了周朝,姜太公可算是大器晚成的成功人士。与姜太公形成鲜明对比的有一位叫严子陵的东汉人,他不愿为官,放着与当时的皇帝刘秀小时同学的关系不用,隐居富春江,耕田自食,钓鱼自娱,与世无争,与名无求,逍遥快活。这一南一北、一仕一隐两位钓鱼人,相映成趣,在东汉后400年的唐朝,成了唐诗反复咏唱的难忘形象。
钓鱼作为一种休闲活动可能一开始就与隐者的身份联系在了一起,姜太公、严子陵都是隐于水边而钓,唐朝以前隐而钓鱼的还有庄子、范蠡等。屈原在放逐期间也曾资水垂钓,但他不愿同流合污,又绝不苟且偷生,那就只有怀石自沉了。然而从屈原后就很少这样的殉道者了,中国的文人在经历了太多的非难和杀戮后,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期间,“社会动荡,兵燹频仍,世事变幻莫测,人生兴废无常,士人转向疏离国家和社会,而注重个体生命的存在和人生价值的思考。”1于是佛老勃兴,与孔子的“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的观念交融,一时隐士文化风行,直接影响了唐朝文人的思想情怀和行为方式,钓鱼成了隐逸生活中常见的休闲消遣活动。唐王朝的建立,结束了地方割据,逐渐形成了政治文化的统一,唐朝的文化政策相对宽容,“儒、道、释”三教鼎立、三教共弘成文化发展大势2,多元文化特别是汉胡文化的整合交融,形成了盛唐文化的“雄健、自信、向上的豪迈之气”3,此时的文人多有积极用世的愿望,其诗中的钓鱼意象中多具象征意味,那种进退从容、待时而起的洒脱令人神往。而“天宝之乱”后,唐朝景象急转日下,残酷现实使文人触景生情,万念俱灰,其诗中的钓鱼意象便多了激愤、无奈、失落,每于纵情山水中不免流露出深深的伤感和沉痛。
初唐时写钓鱼诗的诗人不多,但有几句可堪吟诵。如王勃《长柳》“郊童樵唱返,津叟钓歌还”,写征途所见渔樵之乐;骆宾王《畴昔篇》“垂钓甘成白首翁,负薪何处逢知己”,感慨自己怀才不遇。窥一斑而见全豹,从中确能看出“初唐四杰”明快清新的诗风以及开拓题材的努力。盛唐诗人中写钓鱼的诗篇逐渐多起来,比较突出的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刘长卿等。
大诗人李白身上可以说充分展现了盛唐时人们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他的钓鱼诗中,与他的浪漫气质相统一,他曾自称“海上钓鳌客”,他要钓的不是普通的鱼,而是“鳌、龙、吞舟鱼”,非平常人之所能想见:
钓水路非远,连鳌意何深。——《赠临洺县令皓弟》
我昔钓白龙,放龙溪水旁。——《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愿随任公子,欲钓吞舟鱼。——《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
他渴望有一番作为,当一朝知遇,招奉翰林,他显得非常自负:“早达胜晚遇,羞比垂钓翁。4”当受到小人的忌妒和攻讦时,他这样向众人表白:“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5”表现出一种象范蠡那样功成身退的豁达。然而开元后的唐玄宗已不再是那个开拓进取的开明皇帝了,他召来李白不过是装点门面,为自己和贵妃的游乐写几首新曲罢了。李白只能是:“空持钓鳌心,从此谢魏阙。6”但李白绝不会静悄悄地离开,他无比激愤地唱道:“狂歌从此别,垂钓沧浪前。7”表现出一种屈原式的绝不同流合污的坚守。虽然李白屡遭失败,处在一种不平失望之中,“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8”,但是他从未放弃理想,始终保持着一种昂扬奔放的精神风貌,“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9”
与狂傲不羁、飘逸洒脱的李白相比,杜甫的钓鱼诗也有豪迈慷慨、积极入世的作品:
几时陪羽猎,应指钓璜溪。——《奉赠太常张卿二十韵》
倚赖天涯钓,犹能掣巨鳌。——《临邑舍弟书至》
在同样经历了安史之乱后,杜甫困守江村,过着“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10”的清闲生活。但人世险恶,心事难平,在一个风云突变的春日,杜甫触景生情,写下了这样一首《绝句》:“设道春来好,狂风大放颠。吹花随水去,翻却钓鱼船。”反映了当时杜甫内心强烈的起伏和动荡,对时世的忧患和对现实的无奈交织在一起,钓鱼船的翻却,寓意着田园牧歌生活的毁灭和入相拜将理想的失落。
作为山水诗人的代表,王维、孟浩然都有很深的隐逸情结,他们的钓鱼诗也有一定数量。王维是“亦官亦隐”,“究心禅理”11,其钓鱼诗中多有出世之想,追求一种与世无争的闲逸境界: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青溪》
终南有茅屋,前对终南山。
终年无客常闭关,终日无心长自闲。
不妨饮酒复垂钓,君但能来相往还。——《答张五弟》
孟浩然早年隐居襄阳鹿门山,“苦学三十载,闭门江汉阴12”,学得满腹文章,四十岁来到长安,本以为能一举成名,谁知仕途多舛,大失所望,无奈离开京城,也许无颜见家乡父老,于是南下吴越漫游。山明水秀、鱼米之乡的吴越,正是东汉隐士严子陵垂钓之所在。孟浩然徜徉其中,只觉得古风浩荡,情思恍惚:
落景馀清辉,轻桡弄溪渚。
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耶溪泛舟》
在晚霞弥漫、水天朦胧之中,那位白首钓翁是姜太公,还是严子陵,而美丽的浣纱女可是陪着范蠡钓鱼的西施姑娘,迷迷糊糊中,都似曾相识,内心有千言万语却又说不出来。在行过严子陵钓台时,孟浩然又写了一首《经七里滩》,感慨:“钓矶平可坐,苔磴滑难走。”钓台上久不来人,长满了青苔,暗示别人都投奔功名利禄而去,自己却是“不才明主弃13”,未能“垂纶学钓鳌14”。于是,他再上长安,写了一首诗给当时的丞相张九龄。这就是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其中的名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用钓鱼的意象含蓄表达了内心的所求,显示出要求援引急于入仕的心情。
如果说王维、孟浩然的钓鱼诗正如其山水诗那样清新可爱、委婉蕴藉的话,那么同时代的高适、岑参作为边塞诗人,其钓鱼诗的格调又是如何呢?高适、岑参二人是唐朝中仕途较为显达的诗人,其中高适历任地方节度使,封渤海县侯,是个非常自负、功名心极强的诗人。高适早年时运不济,“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长苦15”,生活窘迫,境遇困顿,将近五十岁时,才做了个小县尉,不禁愤愤不平:“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16”诗人本来素有鸿鹄之志,“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17”,充满自信,谁知做个小官倒也罢了,最受不了的是“拜迎长官”、“鞭挞黎庶”18时的难堪和痛苦,“料得孤舟无定止,日暮持竿何处归19”,想弃官归隐,却为生计摆脱不了,不禁百番无奈,倍受煎熬。岑参也是一位热衷于功名的诗人,他两次深入西北边陲,显示出他强烈的进取精神。岑参弱冠之年游历京都,献书求仕不成,十年后进士及第,与高适相比还是幸运的。但一朝实现天下读书人的梦想,却心生厌倦,“一从弃鱼钓,十载干明王。无由谒天阶,却欲归沧浪。20”“安得还旧山,东谿垂钓纶。21”然而人在仕途,欲罢不能,《衙郡守还》一诗中充分表现了诗人的矛盾心理:
世事何反覆,一身难可料。
头白翻折腰,还家私自笑。
所嗟无产业,妻子嫌不调。
五斗米留人,东谿忆垂钓。
在盛唐诗人中,自许“五言长城”的刘长卿因为贬官南方,任地睦州正是严子陵的钓台所在,他的一腔酸楚心肠都诉与了这位古人:
门前七里濑,早晚子陵过。——《对酒寄严维》
狎鸟携稚子,钓鱼终老身。——《送子婿崔真甫、李穆往扬州》
已料生涯事,唯应把钓竿。——《却赴南邑留别苏台知己》
在贬谪因顿的日子里,刘长卿颇多不平:“白首看长剑,沧州寄钓丝。22”“沈钓垂饵不在得,白首沧浪空自知。23”那种失意无奈之情跃然纸上。
随着李白、杜甫等大诗人的过世,以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等为代表的中唐诗人又登上了诗坛,在他们的诗作中,出现钓鱼意象的作品似乎多了起来。犹为有趣的是,韩愈和柳宗元都写过“独钓”为内容的诗作。韩愈甚至一连写了四首,其一写道:“羽沈知食驶,缗细觉牵难。聊取夸儿女,榆条系从鞍。”生动地描写了钓鱼情景和收获的喜悦。其二:“坐厌亲刑柄,偷来傍钓车。太平公事少,吏隐讵相赊。”写诗人厌倦官场,躲避俗务,难得悠闲。然而诗人也不是真正的钓鱼,其三内心感慨:“所嗟无可召,不得倒吾瓶。”其四末句:“所期终莫至,日暮与谁回。”可知诗人的“独钓”正是知己难觅、心有所期、壮志未酬的真实写照。后人评价韩愈诗“以文为诗”,“以宏伟取胜,以奇险见长”24,然而这几首诗另有一种浅显委婉。与韩诗形成对照的是柳宗元的一首《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中渔翁形象如老僧坐禅,个性倔强、气质孤傲,别具一番决绝、坚忍的卓然气概,真是千古绝唱。这应该和柳宗元贬谪永州有着直接的关系,诗人久居蛮荒之地,处境危苦,孤独无援,从而形成了其景也幽、其声也厉、其情也激的表现风格。柳宗元还有一首《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表现了诗人企求超脱的心境,隐隐透出一股禅意25,但那种孤独寂寞的情绪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从诗中感觉不到春天的欢欣与喜悦,反而有一种清冷和失意,其情感应该和《江雪》一诗中表现的精神是相通的。
倡导新乐府运动的白居易,其诗语言通俗,平白晓畅,他的钓鱼诗也能体现这个特点。他在《垂钓》一诗中将自己的人生境遇娓娓道来: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
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
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
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
在《渭上偶钓》中写道:
渭水如镜色,中有鲤与鲂。
偶持一竿竹,悬钓在其傍。
微风吹钓丝,袅袅十尺长。
谁知对鱼坐,心在无何乡。
昔有白头人,亦钓此渭阳。
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
况我垂钓意,人鱼又兼忘。
无机两不得,但弄秋水光。
兴尽钓亦罢,归来饮我觞。
诗中一针见血地评价了姜太公的垂钓功利目的,表达了自己陶醉秋水一无所求的闲情逸志。同时代的卢仝也有一首《直钩吟》感慨时世,道尽人间冷暖炎凉:
初岁学钓鱼,自谓鱼易得。
三十持钓竿,一鱼钓不得。
人钩曲,我钩直,哀哉我钩又无食。
文王已没不复生,直钩之道何时行。
可以作为白居易“钓鱼”而“无机”的注脚。在此后的钓鱼诗中,我们也就难见到盛唐时期那种慷慨昂扬的进取精神和豪迈豁达的洒脱风度了。
中唐以后,唐朝由盛而衰,朝廷党派纷争,正直的文人们屡受打击,动辄得咎,往往贬谪、外任或游历的地方多是远离政治中心的南方。那里山色青青,水光粼粼,正是文人逃避是非、寄遣闲情、把竿垂钓的佳处。然而人在江湖,却始终不甘心就这样平庸一生、终老山水之间。玄英先生方干,算得上是东汉隐士严子陵的同乡,他举进士不第后隐居会稽镜课徒,其钓鱼诗中多有不平之鸣:
未甘明圣日,终作钓鱼翁。——《山中》
人间有此荣华事,争遣渔翁恋钓矶。——《陪李郎中夜宴》
他以诗自嘲:
主人垂钓常来此,虽把鱼竿醉未醒。——《路支使小池》
笑我中年更愚僻,醉醒多在钓渔矶。——《送婺州许录事》
他在《题严子陵祠》老乡严子陵淡泊名利心存敬仰:
物色旁求至汉庭,一宵同寝见交情。
先生不入云台像,赢得桐江万古名。
晚唐诗人罗隐也是严子陵的老乡,他本名横,“钓船抛却异乡来,拟向何门用不才”26,然而十举进士不第,愤而更名为隐,其钓鱼诗真实反映了晚唐文人在社会动荡中的彷徨愁苦、进退失据的尴尬处境。他在《西京崇德里居》中写道:
进乏梯媒退又难,强随豪贵殢长安。
风从昨夜吹银汉,泪拟何门落玉盘。
抛掷红尘应有恨,思量仙桂也无端。
锦鳞赪尾平生事,却被闲人把钓竿。
他对自己的转徙潦倒的境遇满腹辛酸:“不将不侯何计是,钓鱼船上泪阑干。27”
皮日休与陆龟蒙诗文齐名,人称“皮、陆”,两人交善,常有唱和之作,曾作《渔具诗》唱和各十五首,《添渔具诗》唱和各五首,其中寄寓人世感慨的句子有:
尽水无所逃,川中有钩党。——《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鸣桹》
盈川是毒流,细大同时死。——《渔具诗?药鱼》
虽写尽渔事种种,但却少了许多涉滨垂钓的那种从容挥洒,透露出生活的无聊空虚,然而内心的痛苦是真实而深刻的:“三寻丝带桐江烂,一寸钩含笠泽腥28”。另有莆田人徐夤有句:“白首钓鱼应是分,青云干禄已无心。29”正说明了晚唐文人的失望至极,而唐诗发展到此时,再也难见盛唐时的豪气和风采了。
一部唐朝兴衰史,不足300年时间,却孕育了中国古典文化高峰上最为璀灿的明珠——唐诗,其光怪陆离丰福神韵,为历代人们所激赏、吟诵。即便我们从“钓鱼”这个意象管窥唐诗,也能感怀到唐人之胸襟抱负、慷慨人生,其表现“钓鱼”意象的诗篇,交融了儒家济世的追求、道家超然的心境、释家涅槃的解脱,叠合了姜太公磻谿的用心、严子陵桐庐的高蹈以及庄子的雄奇意境和屈原的抑郁情怀,构成了“钓鱼”意象的丰富内涵,远远超越了世俗生活中的休闲娱乐,而成为诗人们一种淡泊洒脱的情怀寄托,一种进退从容的人生态度,一种耐人寻味的行为表白。


注释:
1、冯天瑜、杨华著,《中国文化发展轨迹》,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P.156;
2、同注释1,P.174;
3、同注释1,P.156;
4、李白,《效古二首》,《全唐诗》,扬州诗局本,中华文化电子书系列(以下凡引用诗作出处皆为此版本,不再标示);
5、李白,《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6、李白,《同友人舟行游台越作》;
7、李白,《留别广陵诸公》;
8、李白,《行路难三首·金尊清酒斗十千》;
9、同注释8;
10、杜甫,《江村》;
11、《唐诗三百首新编》,马茂元、赵昌平选注,岳麓书社,1985年7月第一版,P.95;
12、孟浩然,《秦中苦雨思归,赠袁左丞、贺侍郎》;
13、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14、孟浩然,《》;
15、高适,《别韦参军》;
16、高适,《封丘作·我本渔樵孟诸野》;
17、高适,《别韦参军》;
18、《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第一版,P.387、388;
19、高适,《渔父歌·曲岸深潭一山叟》;
20、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21、岑参,《南池夜宿,思王屋青萝旧斋》;
22、刘长卿,《初贬南巴至鄱阳,题李嘉祐江亭》;
23、刘长卿,《赠湘南渔父》;
24、同注释11,P.283;
25、同注释11,P.275;
26、罗隐,《书怀》
27、罗隐,《中元甲子以辛丑驾幸蜀四首·白丁攘臂犯长安》;
28、皮日休,《鲁望以轮钩相示,缅怀高致,因作三篇·尽日悠然舴艋轻》;
29、徐夤,《休说》。
参考文献:
1、《全唐诗》,扬州诗局本,扬州诗局本,中华文化电子书系列;
2、《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第一版;
3《唐诗三百首新编》,马茂元、赵昌平选注,岳麓书社,1985年7月第一版;
4、《中国文化发展轨迹》,冯天瑜、杨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
5、《中国文学史》唐代部分,袁行霈主编,电子书;
6、部分网络文章(因下载时间不一,数据不全,不能指明出处和作者,请见谅):
(1)我国古代名人的垂钓轶事
(2)唐诗宋词中以钓鱼为题材的佳作
(3)古诗词中的渔翁
(4)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关垂钓的记载
(5)生命的阳光——中国传统钓鱼文化概述
(6)魏晋风尚和隐士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诗概说
《长安三万里》,带你看大唐诗人朋友圈
初盛唐十首情谊绵长的送别诗
诗意中国65|盛唐诗极简史:春花灿烂,春水浩荡
方回说唐朝律诗之盛有此11人(中):李白、王维、孟浩然、高适
唐诗中的送别:万般愁绪都融化在字字珠玑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