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效教学中的学生立场(原创)

(未整理完……)

各位新疆的同人,大家,这在镇江就是晚上好(18点),这里,下午好!

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汇报我对于课堂的思考,我自己对于“高效课堂”的提法是很谨慎的,我喜欢“有效课堂”,或者“有效教学”这一提法。所以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有效教学的学生立场》。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有效教学”与“学生立场”,何为有效教学? 崔允漷老师在《有效教学》一书中有三句话,特别生动: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教学的有两个要素:教、学,对于他们主体性的认识,是区别传统课堂与现代课堂的重要标志,教为中心是传统课堂,学为中心是现代课堂,但这是“二元论”,教与学应该是互动生成的关系。这里还有一个“考”的问题,“满意”不是第一名就满意,最重要的是不是每个学生都成长了。在“教”“学”“考”中有会有“学生立场”问题,这是一个谁是“主体”的问题,几千年来,我们都在讲“传道”“授业”“解惑”,讲“师道尊严”,这里面有合理的因素,但也缺少一些学生立场,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立场”,我们不妨从五个方面来看看。

一是文本解读要有学生立场。最近中语界围绕韩军老师朱自清的《背影》课例有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先是《语文教学通讯》发表了川师大李华平教授的《迷失在学科丛林里的语文课》,再是韩军老师的《三位教授的七大硬伤》,私下的争论更加激烈,已经快成争吵了。他们的焦点是《背影》是否是“生之背、死之影”,能否上升到生命与哲学的高度去解读。韩军老师的课是在解构《背影》,李华平教授主张课堂要有“学生立场”。我最近在重庆听了一节地理课,是关于《日本的位置与地形》,整节课学生的“小手如林、小脸通红、小嘴不停”,课堂达成度很高、很热闹。我在评课的时候,提出了“这节课如果不上可以吗”的观点。洋思中学的老校长蔡林森有一个著名的观点:学生的会的坚决不交!我再补充一句:教了还不会的坚决不教!曹文轩老师的《草房子》,小学生读出的是故事情节、中学生读出的是儿童成长的欢悦、烦恼与阵痛。王老师是把他当作教育哲学来读的,读出的是“草房子”人性、自然、温暖的生命的空间正无奈地淡出我们的视线,而表现出感性、柔美、易碎的另一面。

那么,什么是解读的学生的立场呢?瞄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是维果茨基的观点,中国人说得更形象,“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不仅语文,各科都是如此,都有一个“吃透教材”的问题,年轻老师容易“吃而不透”,这里有专业知识问题,也有忽略学生的问题;老教师呢,容易“透儿不吃”,自以为教材很熟,抛弃教材、抛弃学生。所以,我们主张,文本的解读老师要深一点、再深一点;课堂要离学生近一点、再近一点。

二是课堂结构要有学生立场。上周六晚上,我省一名特级教师很自得的把自己对于《五柳先生传》备课课件发来给我,的确有很多创意,我问他,你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或者说你的学习目标是什么,他半天没说话。尤其是语文课,或者说,人文学科,很容易忽视课堂结构中的“教学目标”,有三种倾向,一是不明确;二是不具体,所谓的三维目标大而无当,放在哪一课都适用,《背影》要体会父子情感,所有描写父子关系的文章都有一个“体会父子关系”的目标。第三种是割裂。三维目标的割裂,什么知识目标、方法目标、情感目标。是否要“示标”,那倒不一定,但心中一定要有“标”。

课堂结构的第二个部分,也是主体部分就是“问题链”,我昨天所上的《送东阳马生序》,问题有五个:1.预习检查;2.中心句是哪一句;3.“艰”在何处;4.“勤”在哪里;5.作者写作目的。这个“问题链”有四个特征:一是低起点,从检查预习开始,还有一点小趣味;二是有主问题,“艰”在何处、“勤”在哪里;三是有链条感,所谓环环相扣。四是有台阶感,拾阶而上。预习后后面服务,中心句引出3、4个问题,3、4个问题又为“写作目的”服务。这种缓坡向上的“问题链”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学生一节课的心理状态的。

课堂的第三个部分是“结课”,这一点,中语界余映潮老师做得最好,他的每一节课最后都要让学生“总结”一下,这一点,我们要向理科老师学习,我最近听过一位数学老师上《生活实际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最后得出“建模”的三种方法。当然,结课的方法有很多,如同我们的导入一样,也是异彩纷呈的。有一本书,值得推荐,帕丁的《20个结束课程的技巧》,他说,“确保每堂课上留有时间来结束课堂教学。如果你的课是你送给学生的一份礼物,结尾就是包装上的蝴蝶结。”他还说,可以“两个人一组,一个人采访另一个人今天所学的知识。”……结课的意义在哪里?让学生由点状的知识转为网状的知识结构,让知识由陈述性知识转而为程序性知识。

三是课堂对话要有学生立场。“对话”不是“问答”,“问答”少了点学生立场,“对话”的基础是民主与平等,这对中国的教师来说,有点难,但我们又无法回避,潮流如此。对话有多重形式,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师本对话、自我对话,现在还有人机对话。但传统课堂只有师生问答,太单一化,我最近有个课例,是《背影》,在赏析语言细节的时候,孩子们找到“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这句,学生说“再三”是细节,“甚是”也是细节,我问:“为什么?”孩子们说,说明父亲很爱儿子,细致妥帖。我说,“再三”、“甚是”一般是妈妈,这里却是爸爸。“再提醒孩子们去第4段找找,看看的有没有新的发现。”“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二十岁”的大孩子,北京去过“两三次”了,父亲还这样,把我当小孩子,很感动。这个理由充足吧?我继续:你们再看看第5段,能不能为这种感动再找出第三个理由。孩子们研究后,说:从第5段看出来,“我”当时并不赞同父亲所谓的“爱”,只是没有说出来;父亲应该能感受到,但他并不在意,还是这样。这的确让我们感动。这里是对话中的“生本对话”,我还不满足,提供了一则资料,“1915年:父亲给儿子包办婚姻,儿子生气。1916年:儿子考上北大,把名字“朱自华”改为“朱自清”,老爸很生气。”,孩子们这时又发现:朱自清父子关系出现了问题,在出现了问题的情况下,父亲还能“再三嘱咐”,很不简单。这里有“自我对话”,生生对话,有生本对话,生本对话中还有与资料的对话。

但是,我也承认,课堂更多的是师生对话,如果对话由教师发起,一般有四个步骤:1.发问——基于目标、难度、清晰度、频度。2.侯答——等待三秒。3.叫答——“知道60%的请举手”。4.理答——肯定、否定、追问(改变角度、化整为零、提供线索、提一个相关新问题)、课中小结。

不好意思,我想请问下,我可以讲到什么时候?(主持人:六点三十五分)好的。(主持人:你随便讲到什么时候。)

四是课堂生成要有学生立场。我听过一节数学课,发现集体回答的时候是众口一词,个别回答的时候往往不如人意。但我们这位数学老师却置之不理,继续怀抱着“教案”一路狂奔,课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公开课上,怕教学任务不了,这就是典型的非学生立场。学生的错误答案是课堂最宝贵的课程资源,是自己教学的起点,我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追问。《背影》中有四次流泪,第二次是“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第三次是“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哪一次更感动?我认为第一次更感人,几个动词,前面已经分析过了;最重要的是课文题目《背影》的由来。生:“背影”应该是泛指这一次送别看到的父亲的“背影”,不是单指那一次。你看——“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这里的“混”,不仅人多,也能看出“我”的眼睛是紧紧盯着父亲的,叫“目送”吧。尤其是“再也找不着”,这里好像有所指,有无限的悲伤在这里。生:我赞同第二位同学的意见,第一次是感动于父亲买橘子的艰难,是对于“事”的感动;第二次是感动于父亲离开自己视线的一种惆怅,甚至还有懊悔。

冷藏、温热、沸腾。师:有没有同学没被感动的?(生都摇摇头,一生犹犹豫豫的想举手)你说。生:我不怎么感动,因为这些事我们的父母也经常做,甚至做得更好!师:(做得更好)你也没被感动?(生羞赧笑笑)谢谢你,告诉了老师你真实的想法。先保留你的想法,好吗?(生点点头)生:我说“不怎么感动”,是以为“事情太小”;没想到,却这么复杂,朱自清的《背影》,看到的是不一样的父爱,一篇《背影》隐藏的却是曲曲折折的父子情。谢谢老师。

铃声响了,我该下课了,(众人:没关系,你继续讲。)上课拖堂是职业道德问题,我不敢,(没关系)那你们就不要举报我。(笑)

五是合作学习要有学生立场。“合作学习”从他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被人误读,也一直被一些假改革的人利用。我这里不想展开。关于合作学习的学生立场,我想跟大家汇报三个问题,一是合作的形式仅有“小组合作”这一种吗?第二个问题是什么样的问题才适合小组合作?第三,小组合作有步骤性要求吗?回答似乎很简单,但做到并不简单。我认为小组合作最常见的应该是两两合作,同桌合作,理论上叫“组对学习”,但我们生怕别人说这不是“小组”,现在孩子们的成长已经没有“同桌”这个概念了。外国语学校有组对学习、小组学习、大组学习、组间学习。什么样的问题呢?一是有难度的问题;而是开放性问题。步骤,先是个体学习、再是小组合作、三是成果分享。

应该说,解读、结构、对话、生成、合作是新课堂绕不开的话题,也是重要标志,我们今天探讨它的学生立场,只是希望他们离孩子近一点、再近一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做到有效观课和议课
教师文本解读当务“本”——基于“三味课堂”理念的教师文本解读之思
20220718教学手记——我评徒弟马艳的作业
小学语文我的教学故事
语文有效教学二点思考
这是在教《背影》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