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传禄讲稿材料集》选(3):怎样写出好文章?

怎样写出好文章?

张传禄

(2008年10月12日)

在机关工作,把公文写好,是起码要求的要求。公文怎么叫好,怎么叫不好,怎么才能写好,里面的道理很多,我知道的有限,也只能谈一些个人的观点。主要谈两个方面:什么叫好文章?怎样写出好文章?

第一点,什么叫好文章?

文章的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四种:深入深出,深入浅出,浅入浅出,浅入深出。这四种以深入浅出为最好以深入深出为最差

道理不言而喻。写文章、写文件是给人看的,让人一看就懂才好。人家看不懂或不完全懂,就看不下去,即使硬着头皮看下去了,似是而非,也难以收到好的成效。列宁说过,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 = 最高限度的通俗论。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工人》发刊词中讲,文章文件“切忌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没味道,不起劲”。1959年他又讲,写文件要通俗,要有口语,要有目的性。

金朝一位诗人在《谈杜诗》中说:欲知子美高人处,只把寻常话做诗。不独是中国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看作是文章的最高境界,外国思想文化界也是这么认为的。美国文化界对于什么是名著,提出六条标准:通俗的,读者最多,言近旨远,持久不过时,教育性启发性,涉及人类生活等等。前三者都讲得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非是一件简单事情。这里面既有态度问题,又有方法问题。态度是指写作态度和学风,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老老实实地说,朴朴实实的写。方法是指思维方法,文字表述方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是所世界名牌大学,培养的是世界一流的拔尖人才。学校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学会五种能力,其中之一便是“清楚而有效的写作能力”。清楚有效,这四个字看起来并不高,可以归入浅显易懂之类。但是认真想一想,真正做到还真是不容易。

什么叫清楚?清楚就是你表达的东西能够明白无误地用文字表述出来,并为读者所理解。这需要经过三个环节:想清楚,说清楚,写清楚

首先是想清楚,也就是你对表达的东西弄懂弄通,这需要经过反复思考,逐步形成清晰的思路,明确的概念,系统的想法,分清哪些问题自己弄懂弄通了,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弄懂弄清楚;其次是在想清楚的基础上说清楚,让人一听就明白你的意思;第三是用文字准确表达出来。这三点是一层一层逐步深入的过程,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有的人想清楚了,也能说出来,在说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还想得不深,还需要再想;有些人能说出来,但下笔时又不行了。这里既有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问题,如何恰当得体、条理清晰地把思想写出来,也有因下笔时又检验出原来思考时不深入处、空白处,因而无法下笔,需要再细致认真地想,把问题搞得更清楚更透彻,并想出如何“用熟练的文字技巧去梳理思绪,明确地知道你想说什么”(美国科幻小说大师阿西莫夫语),然后再动笔。

至于有效,是指文章的主观意图在客观上产生了预期的效果。毛主席很看重这一点。他说,文章的好坏,要看效果。自古以来,都是看效果做结论的。因此,写文章一定要命题确切,定位恰当,目的鲜明,说理透彻,使人看了,不仅明白你的用意,而且同意你的意见,像毛主席讲的,“使人看了,感觉解决问题,百倍信心,千钧干劲,行动起来。”所以,清楚有效,既是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相当高的要求。

第二点,怎样写出好文章?

在撰写材料、起草文件的过程中,机关的同志或许都有这样的体会,虽然各种体裁的文字材料,如决定和决议,工作总结和会议报告,首长讲话和典型材料,乃至公函、书信、通知等,都有其各自的写作特点,但在本质上的要求都是一样的,也就是毛主席所指出的,“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而要使写出的文字材料呈现出这“三性”要求,我看至少要做到这么“四有”:

(一)要有思想作灵魂

古人讲,“文以载道”,用现在的话说,写文章就是表达思想。所以,思想是文字材料的骨干和核心,关系很重大。

所谓有思想,就是文章要有鲜明的立场和观点,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必须旗帜鲜明。机关干部写文章,无论对上、对下、对内、对外,都是为了阐明某个观点,说服他人相信,争取各方支持,推动工作落实。如果一篇文章,有的只是华丽的词藻,有的只是庞杂的材料,却并没有说明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人们看过后,根本不知道是在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需要什么,这就是没有灵魂的文章。真正好的文章,一定要鲜明而有力地拥护那些应当拥护的东西,同时也一定要鲜明而有力地反对那些应当反对的东西。认真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凡是那些千古不朽的作品,都赖于它能表达深刻的思想,给人以震撼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所以,起草文字材料,一定要注意把思想提炼出来。

那么,如何使写出的文章有思想?中央在一个通知中提出了一个基本要求:“起草一个文件,或者讲一篇带有指导性的讲话,总应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有思想就是善于抓问题,抓住了问题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提炼“思想”的技巧有这么几点:

一是把上边的东西实际化。机关干部起草文字材料,应以上级指示和要求为指导,但决不是上边东西的简要抄袭。有些东西在上级是“思想”,在下一级简单照搬,不一定会被人们感到是“思想”,还可能落个“传声筒”的名声。正确的做法是,紧密结合单位实际,把上面的东西细化,把普遍的要求个性化,在上情与下情结合中,提出自己的具体要求和办法,既不违背上级精神,又能突出单位特色。还有一种说法,有思想的文章都是上情、下情、外情等相结合的产物——吃透上头的,摸清下头的,了解外头的,形成自己的。

二是把具体的东西政治化。公文写作最忌讳就事论事,从现象到现象,只见事不见人,或只见人不见思想。这就要求动笔写材料的人,要善于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看待具体问题,从一般的现象中看出不一般的本质。能够做到,着眼上边向下边看,看提出的观点对不对;着眼外面向里面看,看提出的观点新不新;着眼全局向局部看,看提出的观点指导性强不强。

三是把过去的东西时代化。写文字材料最怕语言陈旧,信息陈旧,事例陈旧,观念陈旧,“重复过去的故事”。但过去的东西是背景材料,写文章不可能脱离背景,要注意背景,运用背景。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要了解事物,必须从联系中去了解,从背景中去了解。背景的运用一定要活用,不能死用。这就是给的过东西赋予时代内涵,如不,过去讲艰苦奋斗和现在将艰苦奋斗的事例,肯定不能还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有三年”,必定是选取符合时代特色的感人事例。只有把把过去的东西时代化,才能使人感到有新思想、新语言、新事例,新观念。

(二)要有事实作筋骨

任何一篇好的文章,都不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而是通篇充满着事实的力量。思想是从事实中提炼出来的,道理是用事实阐发出来的,经验是从事实中总结出来的,即使鞭鞑的各种消极现象和消极因素,背后也都有事实为左证。简言之,一切都要有事实作支撑。

学会用事实说话,就要扭转观念上的一个误区,认为机关公文不能太具体、太实际,不然就会缺乏普遍指导意义。由于这个思想的指导,有的在起草过程中,总是追求原则化、理性化的东西。表面上看,这样的材料立意很高,气势很大,实际上却是很“虚弱”,里面多是缺乏实际内容的大话、空话、套话。这样的文字材料写得再多,也只是应景文章、表面文章,对工作起不到什么作用。所以,应走出“坐而论道,从虚到虚,原则来原则去”的误区,不断提高用事实说话的能力。当然,写文章用事实说话,不能是事实材料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把叙事与明理结合起来,夹叙夹议,事理结合。议就是观点,叙就是事实材料。所以要把事实和观点安排好,不能只提出一大堆材料,不提出自己的观点,也不能只提出很多观点,没有事实材料来证明。观点和材料相统一是文章的首要关键。

(三)要有细节作血肉

现在,机关文字材料有三个比较明显的弱点:一是空泛论述不实在,二是抽象呆板不生动,三是干干巴巴不丰满。大话、套话、空话、废话太多。正如毛泽东主席批评的“看这种文件是一场大灾难,耗费精力又少有所得。”一篇好的文字材料,必定要有血有肉,详略适当,该简的地方一笔带过,该繁的地方不能省略,否则就剩下干巴巴的几条筋,像骷髅般丑陋难看。那么,怎么办呢?

一是要在抽象的论述中加些不抽象的东西。胡乔木同志曾指出,写文件要生动,不生动人家不愿意看,但不能像普通文学作品那样办。要生动就得在抽象的论述中加些不抽象的东西,可以增加生动性。纯粹抽象的,像算术题似的,一道道列下去,怎样也不会生动,因为全部是抽象的。我们讨论工作本来是比较抽象的东西,讲的道理、列的数字是抽象的,可以穿插一些具体人、具体单位、具体事实,这样文章就可以不那么沉闷。

二是要把工作中的原则要求讲细致。“细节”也不一定都是人物对话、人物动作,把工作中的原则要求讲细致,就得有细节。比如,我们经常强调,改进领导作风,关心群众利益,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这话没错,写起来顺手,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但仔细一琢磨,到底怎样做才算“想、急、帮”,很难有个准确地答案。

所以,千真万确的大话、套话,不一定是有用的话,在材料起草中一定要少用或不用。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就把“细节”交待得很清楚:“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的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来了没有呢?对面的小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看了这些要求,任何人都知道如何去做。1966年邢台发生地震,周总理来到隆尧县的寨村,当他得知群众炊具被砸坏,每天只吃干粮时,没有提一些“要高度重视、全力解决”之类的大口号,而是指示救灾指挥部负责人:“要保证群众每家有一盏煤油灯,一个和面盆,一口锅,一把饭勺,每人一双筷子,一个碗”,有了这样的“细节”,文章怎能不实在、不生动呢?

三是用形象化语言表述理性内容。有人讲,机关公文理性占很大比例,不好出细节。实际上,理性文章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述出来,也能出“细节”。

比如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讲到大革命失败以后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写得多么简明、生动?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大部头的理论著作,马克思在描写劳动力的买卖时这样写到:“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我想,“爬起”、“揩干”、“掩埋”、“昂首前进”、“尾随于后”、“笑容满面”、“畏缩不前”等也属“有细节”之类。所以,只要我们重视细节的描写和运用,文字材料就会变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四)要有感情作容颜

“无情未必真豪杰”。做人是这样,做文同样如此。起草文字材料,目的是给人看的,尽管是讨论工作,但是应该有感情。提倡什么,促进什么要有感情,反对什么也要有感情。记得我从基层调到机关工作之初,老机关就传授一个行文的秘诀:“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事感人”,写出的文章“和颜悦色”,才能倍受青睐。实践证明,感情在文字材料中的作用确实是非常大的。有感情的材料,如浴春风,使人爱不释手,其中所讲的东西也容易接受。无感情的材料,冷若冰霜,令人生厌,唯恐避之而不及,很难谈得上发挥其作用。如何才能使文章充满感情?

一是位置要摆正,不居高临下。毛主席曾指出,当自己写文章的时候,不要老是想着“我多么高明”,而是采取和读者处于完全平等地位的态度,你架子摆得越大,人家越是不理你那一套,你的文章人家就越不爱看。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办事,不要靠装腔作势来吓人。机关干部行文,多是代表一级机关,或是代替一级首长立言。不论代表机关还是代首长,都要以真诚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始终以普通人的态度出现,不摆架子,不神气十足,这样笔下出来的东西就自然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会多用常见句,少用晦涩句;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多用启发句,少用命令句。“面目可憎”也就变为“面目可亲”。

二是思维要辩证,不走向极端。对工作的看法,对人的看法,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都是片面的。而在起草文字材料中,有的人容易走极端,说好一切都好,说不好一切都坏,这样的文风也是令人生厌。正确的方法是辩证地看、全面地看、联系地看、发展地看,不以偏概全,一丑遮百俊,也不一俊遮百丑,实事求是,全面客观,这样的材料符合事物本来面貌,令人可信可亲。

三是语言要活泼,不板着面孔。要使文章有感情,还要注意学习和使用群众语言。这是毛主席的号召。早在1942年他就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我们是革命党,是为群众办事的,如果也不学群众的语言,那就办不好……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第一,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我们很多人没有学好语言,所以我们在写文章做演说时没有几句生动活泼切实有力的话……”有人说,机关公文用群众语言多了,会给人一种不严肃、不实在的感觉。这是一种偏见。严不严肃、实不实在,不在于群众语言多少,而在群众是不是讲了这种语言,以及用这些语言能不能正确说明观点。如果确实有又能说明问题,选用到公文中,是可以增强感染力和真实性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机关人员四要务漫谈之一:撰文
台上的不愿念,台下的不想听。领导讲话如何做到既叫好、又叫座?
写好文字材料需跨越“三道坎”
农村村主任述职报告
读书摘要
梳理公文的五个标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