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季散语】侯月兰︱说说我家的家风传承

说说我家的家风传承

文/侯月兰

        说起我家的家风传承,还得从我的父辈说起。我的父母出生在旧社会的农村,父亲读过点私熟,母亲没有文化,经过了抗日战争,在解放战争初期,从偏远的苏北农村逃难来到南京,为了生计及立足于南京,父亲拉黄包车,打零工,母亲帮人做点针线活,在集攒了点钱后,买上些便宜的材料盖了三间茅屋,而我们兄妹在这茅屋里出生不久,小叔便把老家的祖父母送来了南京,此时祖父已患中风卧床不能自理。为了照顾祖父,及我们兄妹,母亲不得已放弃了很多找工作的机会。那时正处解放初期,我们家人口多,生活主要来源就是靠父亲每月三十六元的工资,及母亲为父亲单位加工清洗油棉纱维持着。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我们家的生活主粮,基本是豆腐渣就稀饭,而每次买豆腐渣都是我起大早去排队。

        我的父母,没什么文化,但受传统家风的影响,他们非常孝顺,祖父患病卧床不能自理,年幼的我几乎每天起床,都能看到母亲为祖父轻轻地擦身,换洗衣物。那时正处于六十年代的贫穷时期,食物极度匮乏,我们兄妹七个加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共十一口人,生活窘迫,在买不起营养食品之时,母亲就用家里,一点点做稀饭的米熬成米粥,让父亲一勺一勺地喂给祖父吃,祖父年迈没有牙,有时吃些烧饼之类干的食物,父亲就像喂婴儿似地用嘴嚼碎再给祖父吃。祖父卧床很多年,父母无微不至地照顾,直到祖父离世。我们的幼年在贫困中成长,父母对我们的管教很严。父亲读过点私熟,有时我们吃饭撒了点饭粒或什么的,父亲只是气得咬咬牙,横眉瞪眼地教训几句了事。母亲其不然,因为没文化,加之性子急,棍子就是最好的管教方式。在我们兄妹七个中,调皮贪玩的二哥被母亲打得最多。记得有一次二哥逃了学,跑到东关头城墙上玩了一天,直到放心不下的老师找上门来。晚上二哥回家后免不了母亲的一顿擂。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在父母,两种不同教育的方式中慢慢成长,父亲常常用他读过的四书五经的方式教育我们说:“人生在世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生活无论何时都不能忘本,要勤俭节约!家有金山,不如日见分文!”意思是说人活在世上不能懒,即使家有金山也有用完的时候。母亲虽然没文化,但经过了抗日战争,也看过电影《刘胡兰》因此她的教育是,当遇到挫折时要学会坚强,宁愿站着死,也不求跪着活,意思是说不能苟且偷生,要活得光明磊落。

        父母的一生很平凡,也很善良。记得那年为了生活,父亲在路边摆摊卖火柴,遇见了一对从农村来宁卖菜的小夫妻,这对小夫妻由于卖菜赚不到钱,常常饿着肚子,一饿便是一天,善良的父亲经聊天得知此事后,热心地把他们带回了家,端茶、倒水、做饭招待,这对夫妻感动得泪光闪闪,硬要认父亲为义父,并爸爸、爸爸的叫得非常亲。那时候我们家的生活虽然贫困,但无论哪个要饭的上门,父亲都从不吝啬,不是给点钱,便是装上碗饭。

        父母不同的教育方式,像一盏明灯,在我们成长的路上给我们兄妹指明了方向。人生之路充满荆棘,我们家和世间所有家庭一样,曾经历了自然灾害、三反五反、文革、上山下乡等一系列运动,我们兄妹随父母一路走来,没有因为世事变故而误入岐途,也没占染上毒、赌、吸等任何不良嗜好。特别是下放十年回城后,经历过磨难,我们更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和生活。岁月蹉跎,当我们兄妹成人相继成家后,我们的父母也都到了风烛残年,所幸的是由于教育有方,他们的晚年很幸福,七个儿女,四个媳妇、三个女婿,当他们成为我们家一员后,受我们家风的影响,他们无论是媳妇、还是女婿对我父母都非常尊重,见面都是爸爸、妈妈,没有一个随便称之为老头、或老太。我们兄妹为了让辛苦了一辈子的父母,享受儿孙的天论之乐,无论多忙都会抽出点空,带着孩子来到父母身边陪伴着父母。而每次临走前,自学成材的我还不忘,带上理发剪、剃须刀、为爱清洁的父亲理发剃须。理发后当父亲看着儿孙满堂的一大家,感慨并幸福地说:“你看我这一大家多好!想当年我和你妈孤身两人来到南京,没想到现在变成了儿孙满堂的几十口,真是很幸福了!”。

        2004年八十三岁高龄的父亲患了中风,不久便离开了我们。记得父亲快咽气时,二哥出去购物没回来,我和大哥、二嫂忙着为父亲擦身、穿寿衣,站在一旁的母亲说:“媳妇不能给老公公擦身!”此刻的二嫂也顾不了了,边忙着边回答着说:“我现在就是他的女儿!”此情此言,让满屋子的亲友感动不已。父亲去世的十年后,年迈的母亲也因肺气肿等多种老年病而病入膏肓,在母亲的病榻前,让我最感动是我的二个嫂子及二个弟媳,她们照顾婆婆如亲生母亲般细心,母亲卧床久了,二嫂怕母亲得褥疮,买来润肤的膏药,轻轻地为母亲涂抹,隔着母亲两栋楼的大嫂,为了母亲的营养,天天在家煲汤并一口一口地喂到母亲嘴里,大弟媳虽然打工,但一休息便奔到母亲床前。母亲的肺已纤维化,需要戴着氧气面罩,而母亲嫌难受不停地拿掉,为了不让缺痒的母亲窒息,我们只有轮流值夜,为母亲拿着痒气管。寒冬腊月,值夜的大弟媳怕母亲冷,就搂着母亲的脖子,如亲妈似地头靠头地和母亲睡在一起。七零后的小弟媳也是,打工之余,下了夜班也顾不上休息,在母亲床前,为母亲端屎、端尿、擦身,丝毫看不出女儿和媳妇的区别。眼前为母亲忙碌的嫂子、弟媳,常常让我感动的泪流满面。母亲毕竟年岁大了,我们兄弟、姊妹一大家为了延续母亲的生命,大哥寻医问药、二哥不惜高价买来虫草、胎盘、红参、灵芝.......小妹买来增强体质的蛋白粉,总之只要能留住母亲,缺什么我们都会去办,可是任我们如何竭力地照顾及挽留,都没能阻止母亲西去的步伐,2014年农历正月十三,一生胆小的母亲选择了上灯的日子走了,正月十五这天正是阳历二月十四,在这个西方的“情人节”,父亲接母亲“回家”了。

        父母走了,生前唯一的一套价值百万的遗产房子,留给了最困难小弟,兄弟、姐妹间没有争议、没有吵闹。如今虽然没有了父母,但我们兄妹七家依然用亲情维系着,如父母在世时一样,逢年、过节集聚在一起享受着大家庭的温馨。正如姑妈在世时常说的一句话:你家“好花开在了一树上”。

作者简介

侯月兰,原南京港股份公司工会图书管理员,87年入党,现已退休。97年开始写作,先后在《南京港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金陵晚报》等多家报刊发表过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思念从未走远
家事春秋:“以道传家”家风醇(作者:王宇平)
濮存昕:家人相继离世,如今69岁的我不敢老去,还要照顾老母亲
【我的卧🐯湾】徐红新|纯朴农家好传承●我家好家风&专题征文⑩
好爸好妈好家风
家风:人生第一课 | 唐小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