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龙江作协】靳朝晖︱家 风

 

家  风

文/靳朝晖

        说来真的很遗憾,打我记事起,根本就不知道家规是什么。父亲是党员干部,他虽然也常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但我家表面上并没有什么规定。可是我又经常的听妈妈说,奶奶有很多的规矩。

        那还是我很小的时候,有一年,奶奶带着大弟弟来家里过春节。“初一”的早上妈妈将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了桌,我们小孩子都坐在了桌子两边急着要吃,妈妈却不准我们动筷。待奶奶坐在了正位,只见妈妈解下围裙铺在了地上,然后和父亲一起跪在上面給奶奶拜年,还叩了三个头!当时我们都惊呆了,这是干什么?

        爷爷奶奶一直在老家帮着带大弟弟,我和哥哥妹妹跟着父母在城里。哪里见过这阵势呀,象演戏似的,当时差点沒笑出声来。

        奶奶在我家小住的那段日子,我还发现妈妈在上班前,总是給奶奶的烟袋锅里装满一锅烟,然后再把烟袋嘴的那一端送到奶奶嘴边,奶奶伸手接过烟袋放到嘴里含好后,妈妈便划根火柴,替奶奶点燃烟锅的烟。只听“吧哒”的一声,一股白烟从奶奶的嘴里吐出来,这种仪式就算结束了。随后妈妈才能去上班,下班后再重来一遍。

        有一天,趁奶奶不在,我悄悄的问妈妈。你为什么总给奶奶点烟呢?她又不是不会,她自己比你弄得还快还好呢!妈妈笑了笑告诉我说;奶奶的娘家是满族,礼节多、规矩大,妈妈解放前嫁过来,已经习惯了这些规矩且默默遵守着,不为别的,就是对长辈的一个尊重吧!

        那时自己还小,心疼妈妈,觉得奶奶是欺负妈妈,就想拿点办法对付奶奶。一天早上,妈妈象往常一样,急急忙忙地吃了几口饭,便找烟袋給奶奶装烟,可是找了一会没找着,怕上班晚了,就跟奶奶说,等回来再补上这袋烟。妈妈走后,奶奶自言自语地说:“怪了,刚才还在,这一会哪客了。”满族话去哪了,叫哪客了。我得意地从被垛后抽出了烟袋,并举得高高的给奶奶看,奶奶见状一把将烟袋夺了过去,举起烟袋锅就要刨我,我吓得一溜烟地逃了出去。

        奶奶一向重男轻女,喜欢哥哥和弟弟,吃东西也偏向他们。但有一回发现奶奶蒸窝头,中间有4个不一样的颜色,趁她不注意,我捏一块放在嘴里尝了尝,有点香还有点甜。哼!偏向,一定是给弟弟吃的。可是吃饭的时候,不一样的窝头,却在妈妈的碗里,妈妈根本没注意,以为都是一样呢,只说这么做挺好吃的,奶奶也没说什么。从那以后我对奶奶也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随着我们一天天的长大,爷爷奶奶越来越老了,父亲为了照顾老人,也是为了家乡制酒业的振兴,我们便同意跟随父母从城里般回了老家景星小镇。

        回到老家后 ,我们一家老少三代同住一个屋檐下。这看来,似乎是件很平常的事,可是现在仔细想想,妈妈当时有多难,老人需要照顾,小弟弟还在襁褓中嗷嗷待哺。妈妈起早贪黑的操持着家务,父亲又忙于工作,家里的一切事务全都由妈妈一个人来打理。

        妈妈的勤劳和孝心,让邻居家的老人很是羡慕。我当时年纪虽然不大,但是也觉得生活在这样一个祥和的大家庭里很幸福,很有一种优越感和自豪感!

        我家的家规,不成文不是规,但是我们家和邻里间相处的都非常融洽。不管谁家有大事小情妈妈都会忙前忙后。大弟弟小的时候很淘气,如果和别人家的小孩子打架了,妈妈不由分说,总是要先教训弟弟,甚至还要挨打。我的父亲也经常的告诫我们,为人要以善为本,并常说,只许人人负我,不许我负人人。大弟弟有时不服,暗地里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妈妈也经常说,不是自家的东西,不管是公家的,还是个人的一律不许动。              

       记得有一次,和父亲一起去附近生产队的菜地里买菜,社员都很熟悉,有一位大婶顺手摘了一个又红又大的西紅柿递給了我,可是父亲却接了过去,放在了正在称柿子的秤里,对我说称完再吃,当时我很不理解。回家的路上父亲耐心的对我讲,集体的东西,是大家的,不能随便吃。我当时虽然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但是这个道理到今天我也不曾忘记。

        父亲对爷爷奶奶的孝顺,更是沒的说。爷爷奶奶有病期间,父亲多方求医问药。虽然没能挽回爷爷奶奶的生命,但是父母的孝顺,当时也是远近出了名的。

        我的父母从来没拌过嘴,更不要说打架了。当然他们也有不愉快的时候了,妈妈要是不高兴了,就不说话,父亲便千方百计逗妈妈开心。父亲的胃很不好,妈妈也想方设法给父亲做些软食吃。

        国法、家规,言传不如身教。

        父母虽然很早就离开了我们,但是我们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却很和协。老话说得好:有父从父,无父从兄。我们很尊敬哥嫂,和嫂子的感情很深,如同亲姐妹一般,我们无论有什么事,都是先和嫂子说。哥嫂确实也起到了榜样的作用。有件事让我感动至今,父母留下两套住房,大哥决定两个弟弟各一套。哥嫂结婚却是租的房子,而且从来也沒听嫂子提过这件事。在我们年轻的时候,也没少让哥嫂操心。不管我们谁家有事,哥嫂都会鼎力相助。哥哥嫂子的家,就是我们的娘家,逢年过节我们都去哥哥家团聚。

        我家的家规就融入在这些生活的琐碎里,父母的行为做事,我们不经意地延续着。如今我们兄弟姐妹已是暮年,但我们家人的真诚、善良、孝心已在我们下一代人的身上充分的体现,并得已传承。我愿这种美德在我的家族中发扬光大、渊源流长!

        天地人世间,百善孝为先。


作者简介

靳朝辉,笔名紫竹,从小酷爰文学。退休之后,为丰富晚年生活,愉悦身心,开始业余创作。初涉文坛,愿在练笔中不断提升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秋夜,对面的小河
大年初三,哥哥去舅舅家走亲戚,舅舅和他说...
孝道[358]-我们的家风家训
品诗•黄平子读唐朝晖《父亲今年也聋了》
今天决定给一岁女儿定下十八条家规,不许笑! 福州便民论坛
靳东泪目:我的离异父母,我放不下的至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