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龙江作协】任中恒︱蛇未咬,也惧井绳

 

蛇未咬,也惧井绳

文/任中恒

前几日,我新认识不久的朋友大梅,她应邀去上海参加了一个老知青组织的插队黑龙江同乡会。她跟着同乡会的团队游历了长三角地区一些古老而美丽的景点,一路在嬉笑中听到古稀之年的老知青们畅谈50年来的激情岁月,一起回忆共同走过崎岖坎坷“再教育”的路程,回顾边疆垦区连队或农村生产队里磨炼锻造的成长时光,对一些往事津津乐道,也有讲述自己惊心动魄经历,回顾个人情感的波折。大家思绪缕缕,感慨万千,让人热血奔放。

而大梅却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个人群的思想状态,及其这批知青对知青运动及其东北人的整体看法与认知。她了解了到这些人仍然对黑龙江人有着无法释怀的历史恐惧。

在知青心路历程方面,大梅认为,多数知青对“上山下乡、支援边疆、接受再教育、改造思想”这些敏感的历史话题,大都持有正面的评价,并都为自身能参与那场轰轰烈烈青春的壮举,而感到无尚的荣幸和自豪,尽管那是一次激越惨痛的心灵之旅,所幸的是培育了那一代人不畏艰苦、迎难而上、以苦为荣的勇气和品格,为后来在工作岗位中的表现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和不懈的韧劲。

在这些人的结局上看,大家都觉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幸福来得晚了一点。从东北归来,他(她)各自走上不同的生活道路,对人生中一段“知青”“兵团”的生活各有反思,都有不同感受与阅读。归来几十年一些人都在不断地回味总结自己的人生路。尽管,对那段生活和界观改造方面说法纷纷纭纭,一部分人牢骚满腹,把个人得失无限放大,始终对那次运动怀有不满情绪。也有一些观点不同的人,大都归来后经历了工作生活的千姿百态。对东北历程的记忆还是难以抹去。那种激情燃烧的岁月,是青春期不灭的火焰,尽管,已经渐行渐远,打拼的热血温度已经下降,人世间是是非非的往事已经淡莫,但是,那种一心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的精神,如今初心还在。

大梅了解到,老知青大都怀有感恩之心。都认为年轻时的付出,才赢得了今天的美好,只有那时的辛苦,方有今日的幸福。当下,这批人生活大都是殷实的小康人家,也有家财千万的富翁。不管大富还是小富,他们都生活在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姹紫嫣红之中。

他(她)们曾经来过边塞蛮夷之地,脱嵌于东北胡狄旧巢,返回老家长三角地区,终于落叶归根。但他(她)们总有一种苏武牧羊北海归,脱离苦海的心绪,塞外与城市对比之下,月是故乡圆,人是家乡熟。除了这种人之常情之外。今天在他们思想意思里增添了不少身居国际大都市,自己感到无限的荣光。充满了优越感、骄傲感。不自觉的对东北有一些鄙视、疏远的心态。好像东北自今仍处在野蛮、落后、原始、粗野的状态,对东北改革开放40年的突飞猛进视而不见。

更为严重的是他(她)们对东北始终有一种负面的恐惧心理,一回忆起来那些困境,就会感到心在颤抖,身在战栗,腿发沉重。对东北居住的几年里那种天寒地冻、起早贪黑、生活枯燥、用品匮乏、民风粗犷、野性凶悍、人情冷暖,及其阡陌荒野、大雪纷飞、寒风怒号的旧时记忆始终挥之不去,从内心感到发憷、发麻。他(她)们有时夜里仿佛梦中觉得自己回光返照走回了大清朝“文化流人”、“关外孤旅”、“流放边疆”的时期,在筚路蓝缕中婆娑而行,无法摆脱大荒旷野境地,有时梦中耳里低沉悲哀的响起“牧羊北海边”的古老箫声,醒后对孤独的恐惧无法释怀,时而更对东北人那种剽悍性格作风格外惊悸。

大梅在一次酒桌上就听到一个老知青举杯大喊:“我,东北都去过了,还怕啥?”大梅听到此言语,感到很刺耳,不知是身为东北人应为此感到荣光,还是感到悲哀。东北就如此能把“人”打造成天不怕、地不怕的亡命之徒?到了东北人就变得彪悍无比、变形金刚?东北人就那么令人恐惧?

其实,一地人心智的形成有着历史的延续性。长三角人与东北人大量接触的机缘并不多,毕竟古往今来长三角是中国最繁华、进步、富庶的地区,比东北的蛮荒之地不知领先多少年,富裕多少倍。穷乡僻壤的不遭人喜欢,就连关内自由流动到东北的人都很少。只有50年代接收山东遗民和60年代后期的知青运动,是历史的意外。而中国历史上却有几次东北人的逆向流动。近千年来,多次重大朝代更迭或大型战争,长三角地区受到过东北人强势碾压,给长三角人们留下无限的恐惧,这些恐惧不亚于东欧人对“黄祸”到来时的那种精神痉挛。那种残酷的民族战争留下的心里阴影使东欧人颤抖到今。在长三角地区,金代的金兵到处烧杀戮掠、大元朝的蒙古军队在常州大屠杀、清代的清兵扬州十日屠。都是历史东北人所为。斑斑历史血迹,桩桩惨案,深深印在了长三角人的心理,那种惊悸的余波传导到今日。

在今天看来这种印象,让人感到悲哀!更让人感到可笑的是,长三角地区那种华夷之分传统思维,至今在有些人脑子里还有着牢牢的记忆。在他们看来,长三角或中原地区就是正中的“华夏”!东北或边疆不是华夏而是“蛮夷”。这种民族认知角度的褊狭,优越地位的偏见傲慢,思想意识观念歧视都隐隐约约的在语气中表现出来。大梅为此感到痛心。在一次情感交流活动中,发现人群与人群的融合、先进与落后的融合、地域与的地域融合,还未严丝合缝,在我们的新时代进行中,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简介

任中恒,笔名耕牛,1953年3月生人。做过企管、党办、行政办的工作,机关退休公务员。在《黑龙江粮食经济》《齐齐哈尔社会科学》《黑龙江商业经济》等刊物发表科技论文几十万字。创作了近百万字的历史探索、散文、小说、评论、诗歌等作品,在相关的杂志或网站发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有一种魔法,可以让你忘记所有痛苦,再现所有快乐 | 神奇的情绪储存器【第96问】
【七渔河·清涟阁】陈于晓||有所思(组诗)
信件|你是自己的光
有这3个表现,你就陷入了“习得性无助”
心理疾病的根源是“创伤记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