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唐朝)
 
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唐朝)
 
 
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
 
  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唐代文物。锡杖由唐懿宗供养,长1.96米,重2.39公斤,用金2两,银58两。杖身4轮套12个环,中饰柿蒂状忍冬花结座,上托流云仰莲,5钴杵及智慧珠。为佛门法器中的至宝,堪称世界“锡杖之王”。1987年4月,封闭一千多年的神秘法门寺地宫之门被打开,此锡杖随着被发现。现藏于:陕西法门寺博物馆。
 
        基本资料
 
  名称:鎏金迎真身银金花双轮十二环锡杖;
  用途:锡杖;
  质地:金银;
  时代:唐代;
  出土时间:1987年;
  出土地点:陕西扶风法门寺塔地宫;
  现存:陕西法门寺博物馆;
  级别:国家一级文物,国务院规定的六十四件禁止出国文物之一。
 
        文物简介
 
   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唐代文物。锡杖由唐懿宗供养,长1.96米,重2.39公斤,用金2两,银58两。杖身4轮套12个环,中饰柿蒂状忍冬花结座,上托流云仰莲,5钴杵及智慧珠。锡杖尊体由复莲八瓣组成,锡杖下端有三栏团花纹饰,栏之间以珠纹为界,极为精细,杖身中空,通体衬以缠枝蔓草,上面錾刻圆觉十二僧,手持法铃立于莲花台之上,个个憨憨可掬,神情动人,锡杖下端缀饰蔓草、云气和团花。杖首用银丝盘曲成双桃形两轮,轮顶有仰莲流云束腰座,上托智慧珠一枚。其中四个大环象征四谛:苦、集、灭、道;十二小环则代表十二部经。杖头为双轮四股十二环,四股以银条盘曲而成,每股套装雕花金环3枚,股侧铭刻:“文思院准咸通十四年(873)三月二十三日敕令造迎真身银金花十二环锡杖一枚,并金共重六十两,内金重二两,五十八两银,打造匠臣安淑郧,判官赐紫金鱼袋臣王全护,副使小供奉官臣虔诣,使左监门卫将军弘悫”。这枚锡杖是佛教世界的权威,属佛祖释迦牟尼,是世界锡杖之王。《锡杖经》云,佛告诸比丘:“持此杖即持佛身,万行尽在其中”。为佛门法器中的至宝,堪称世界“锡杖之王”。1987年4月,封闭一千多年的神秘法门寺地宫之门被打开,此锡杖随着被发现。
        此锡杖敕造于唐咸通十四年,1987年宝鸡法门寺地宫出土,收藏于法门寺博物馆。
        锡杖的材质非常贵重,并非由锡金属制成,而是由金银打造。整条锡杖用金2两,用银58两,通体金光闪烁,熠熠生辉。
        由杖身、杖首、杖顶三部分组成。杖身中空,呈圆柱形,通体衬以缠枝蔓草,上面錾刻圆觉十二僧,手持法铃立于莲花台之上,个个憨憨可掬;下端缀饰蔓草、云气和团花。
        杖首为四股双轮十二环,是佛教界最高权威的象征,属佛祖释迦牟尼。錾有流云纹的银丝折成垂直相交的四股桃形轮,象征四谛:苦、集、灭、道。每股轮幅上套置三个满饰缠枝蔓草的扁圆锡环,共十二环,代表十二部经。杖顶是象征佛所在的两重莲台,仰莲流云束腰座,上托智慧珠一枚。
 
        文物鉴赏
 
        隋唐两朝为佛教在中原黄地上茁壮成长、果熟叶茂的黄金岁月,亦是中国古代艺术格局蜕变的关键时期。法门寺地宫文物堪称宗教和艺术两者的完美融合,无论是一尊鎏金捧真身菩萨像,或一柄银金花双轮十二环锡杖,都既是无量佛法的弘显、亦是唐代工艺的精品。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李美贤说:“这些文物由于出自皇家工匠之手,造工之纤丽世所少见。
  锡杖的工艺亦令人叹为观止。李美贤称,锡杖本是实用之物,是比丘作法时的四项重要元素(梵呗、散花、梵音及锡杖)之一,亦是比丘外出化缘时的十件道具之一。振杖发声,于荒郊野外则可驱赶毒虫,于街市通衢则可让信众远闻,前来布施。而年老体弱的老比丘亦可拄杖而行立。
  这柄迎真身双轮十二环锡杖,集实用与艺术于一身,在杖身刻有十多个比丘图案,着袈裟、有光冕、立于莲台之上,或持法轮、或执如意,活灵活现;四个大轮仅作方寸的银铁之间,刻有八十四字,工艺之精细,令人爱不释手,为庄严无上的法杖增添一份古奥清丽的美致。
 
  文物地位
 
        锡杖,是佛教众多法器中至高至尊的法器。僧人在化缘时,振环依声,以代叩门,同时又有防身之用。《锡杖经》云,佛告诸比丘:“持此杖即持佛身,万行尽在其中”。为佛门法器中的至宝,堪称世界“锡杖之王”。
  200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的《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中,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以其独特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成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
 
        相关知识
 
  中国金银器的生产历史悠久,到了隋唐,无论在生产技术、制作工艺,还是在造型、纹饰方面,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金银器有一百二十一件,大多是特为皇室专门打造的供佛用器,代表了唐代金银器制作的最高水平,从中亦可管窥唐代佛门文物的若干特色。
  研究佛学历史的李美贤女士指出,唐代的金银器具有相当高的可赏性。她列举了唐代佛教文物大多拥有的九个特点:
  1、雕刻工艺极其精细,与两汉周魏的拙朴浑厚大异其趣。
  2、喜以鱼籽纹(俗称珍珠地)作衬底,以联珠纹为饰纹,多见如意云头图及团花图案。
  3、刻线粗犷而短,刚劲有力,与宋朝刻线的柔长纤细明显有区别。
  4、菩萨造型宽肩窄腰、型体扭曲,有异于隋朝造像的笔立肃穆、身长脚短。
  5、北魏佛像多瘦削,如龙门石窟的佛像,发展至唐代,佛像则变得丰腴圆润。
  6、喜绘对鸟图。
  7、唐天宝后,飞龙之图均尾与脚相绕,而且只有三爪或四爪。
  8、凤鸾之形与传统有别,嘴呈鹰嘴状,尾长,双翅大张,一改“斯文”形象。
  9、拥有大量波斯文化元素,出现大量古中国没有的图案或饰纹,如有翼兽、狮子、魔羯鱼(龙头鱼尾状)、莲花、金刚杵及忍冬纹等。今天玩古董的行家,亦每每根据这些特征推断古玩名器是否属唐朝之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禁出文物(046)|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
唐代佛教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探秘
世界锡杖之王:全金银打造,尘封一千多年才被发现
千年佛塔压着一根“金箍棒”,重达2390克,日本专家却直呼不可能
1987年法门寺施工,让专家发现世界锡杖之王,如今禁止出境
世界锡杖之王”-法门寺博物馆镇馆之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