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克里雅人
 
克里雅人
 
        克里雅人分布在新疆和田地区克里雅河尾闾上,被政府划归为维吾尔族,与蒙古族有渊源。环境如此恶劣的沙漠腹地,居然还有世代居住的原始牧民。达里雅布依是克里雅河尾发育的绿色三角洲,在茫茫大漠里,这是最后一族固守大漠的牧民,当地政府曾想把他们迁出这片不宜居住的土地。但他们自称克里雅人,恋土难移。
 
        中文名:克里雅人;
        分布地:在新疆和田地区克里雅河尾闾上;
        归    属:被政府划归为维吾尔族;
        文化性质:克里雅人的历史的确让人难以捉摸。
 
        历    史
 
        关于克里雅人的族源依然不清楚,一种说法是克里雅人为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后裔,为逃避战乱翻越昆仑山进入了新疆;另一说法是克里雅人原来就是这里的沙漠土著民族;第三种说法是克里雅人是2000年前的古楼兰人的一支。克里雅人的历史的确让人难以捉摸。
        1896年1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沿塔里木盆地的克里雅河追寻到沙漠的尽头。他想知道,那最后的几滴水挣扎到哪里为止……
        他继续沿着古木参天的河岸向塔克拉玛干深处走去。但他突然发现,这里不仅有成群的野骆驼在奔跑,而且也是大批野猪的乐园,更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竟有一个牧民群落在这里生息着。
        这个风景如画、与世隔绝的沙漠绿洲在维吾尔语里叫“达里雅布依”,汉语音译是“在河边上”。近百年来,历史并未因斯文·赫定的记述而在这里喧嚣起来。他们始终离群索居,被人们称作沙漠里的“原始部落”。
        过去了半个世纪后,1959年,人民政府派人找到这群隔绝的维吾尔人,并为他们建立了达里雅布依村。不幸的是,“文革”中,他们再次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1989年,政府再次进入达里雅布依,并改村设乡,建立学校,培训医护人员和兽医,解决用电、用水,开办邮政所和信用社等,达里雅布依人桃花源式的生活方式开始被现代文明渗透。
 
        寻访过程
 
        寻访达里雅布依人的路是艰难的。从于田县城出发后,在宽阔的林荫大道上折向克里雅河东岸坑坑洼洼的土路,一直向北行进220多公里,才到了现在的于田县大河沿乡政府所在地。
        一路上看不到一丝人烟,沿途只是一种恍若时空停滞的感觉:沙雾在连绵起伏的沙丘上跳跃,清澈蜿蜒的克里雅河向沙漠延伸,如火的红柳、流金的胡杨、起舞的芦苇、缤纷的灌木以及河床上散漫的羊群。
        到达这个“河岸边”的克里雅,这群维吾尔人像打量外星人般地打量着来客。甚至有的小孩会拿起一把青草放在“牛头车”的引擎盖上,一个劲地说着:“霍西(吃)”。
 
        生活习俗
 
        克里雅人的家简陋却整洁。墙是用胡杨树枝围成,上面抹着薄薄的泥巴,屋顶覆着一层苇草,四处都透着光亮。
        克里雅人以游牧为主。现在也开始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
        乡政府所在地在克里雅河水渐渐消失的尾闾上。说是乡,实际只是相对集中的几十户克里雅人家。乡政府所辖属的土地面积不是全国乡镇之最,但它南北距离竟达500多公里,村民说,如果从南到北发一个结婚请贴,至少半个多月以后才能赶上一场婚礼。在人民政府管辖还没有触及这里时,克里雅人全靠骆驼和毛驴来运输他们所需的生活用品。骆驼到县城一次,至少要走8天。
        乡上有一间伊斯兰风格建筑,高大漂亮,和周围简陋的泥巴屋子形成截然的对比。这间屋子是乡长的家。乡长是乡里最见多识广的人。
        克里雅人的饮水很成问题。洪水期克里雅河流下来水后,澄淀的泥水带着甜味,枯水期,人畜用水都是咸苦的涝坝水。由于克里雅河上游用水量的加大,克里雅河水的行程已越来越短,短到很多人不得不到河的更上方去取水。卡斯木家的井是全乡少有的几口“甜水井”之一。所谓的“井”不过是一个沙坑,里面水很少,得顺着木梯爬上爬下往上提水,如果偷点懒用吊桶打水,那打上来的水有半桶是沙子。
        克里雅人实在不愿搬迁出克里雅河边的“达里雅布依”,政府曾多次希望他们迁到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去定居,但克里雅人和他们的羊群都不赞成。克里雅人说,这里的牲畜夏秋以胡杨嫩枝为食,冬春啃干芦苇,不习惯吃杂草,如果把它们带到外面水草丰盛的地方,反而难以存活。
        于是,政府和部队赠送给他们大卡车,他们开了卡车到于田县城去赶集,卖掉柴禾和羊皮,换回珍贵的茶和盐。
        克里雅人说他们属于“达里雅布依”,属于自然,是自然的孩子,蓝天下他们喜欢自由自在而与世无争,他们保有传统但不拒绝现代。尽管这样,克里雅人还是正在告别“河岸边”封闭落后的生产和生活,逐步走向开放和文明。因为,乡上的学校已经有了县上派来的教师,教他们的孩子学汉语,教孩子们的家长学农业技术。
 
        外界交通
 
        去克里雅河尾闾了解克里雅人:
        乌鲁木齐(470公里)——库尔勒(160公里)——轮台县轮南镇——穿沙漠公路(522公里)——民丰县(126公里)——于田县(220公里,无路,穿沙漠故河道)克里雅河尾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达里雅布依:沙漠腹地的村落
探访中国最原始状态的村落
与世隔绝400百年,在沙漠的深处的“大漠隐者”--克里雅人(南疆地理摄影)
达里雅布依——中国最后的“原始村落”
1959年,于田县政府接到报告:塔克拉玛干生存着一群与世隔绝的人
这个大漠深处的桃花源,是中国最难到达的古村落,一直不为人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