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罗布人
 
罗布人
 
        罗布人被中国官方划归为维吾尔族的一支,在新疆罗布泊地区,生活着一些操维吾尔语罗布方言、以打鱼为生的土著居民,被称为“罗布人”。千百年来他们与世隔绝,如今,沙漠中只剩下了为数不多的“最后的罗布人”。他们在沙漠中的海子边打鱼狩猎,种庄稼,保持着原始的风俗习惯,其生活充满了神秘色彩。
 
        中文名:罗布人;
        总人口:约1.3—3万;
        语    言:维吾尔语罗布方言;
        分布地区:新疆罗布荒原;
        宗教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
        官方分类:维吾尔人的一支。
 
        传    说
 
        分    布
 
        罗布人很早就居住在敦煌罗布泊一带,罗布人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罗布人认为在距旧阿布旦村附近有一个神圣的地方,这是一个用芦苇和胡杨木建成的四方形建筑,高约2米, 长宽均有6米,门朝南开,西边另外建有一堵小围墙,传说围墙内的地底下埋有圣物。
 
        故    事
 
        传说,古代有六位伊斯兰教的圣贤带着一条狗从和田来到罗布泊,这些圣贤们对昆康伯克的一位祖先所行的善事进了褒奖,奖品是一个铜体和一面旗帜。圣贤们离去的时候被一伙强盗盯上了,强盗们沿着圣贤留下的脚印一路追杀,圣贤们发现之后就砍掉了狗的腿,狗变成了一尊化石。
        罗布人很崇拜老阿布旦的这个圣地,虽然罗布泊一带的生活环境十分恶劣,但是罗布人就是要守护这快圣地,坚持在罗布荒原上一直生活下去。
        罗布人结婚之前必须得到双方父母同意,新郎要在举行婚礼的前几天到新娘子家去干活,跟着未来的岳丈一起下海子捕鱼。
        举行婚礼前夕,新郎家里要为新娘家准备几头牛、羊以及几张狐狸皮等物,由新郎送到新娘家,作为聘礼。
        新娘要为新郎拿出用罗布麻做成的12件衬裤。新娘的父亲要把门前的某一块海子赠给新娘做陪嫁。
        罗布人的婚礼在新娘家里举行。新郎和新娘要站在门口迎接前来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他们身边都有伴郎和伴娘,新娘的父母要端上烧烤得香喷喷的鱼和野鸭肉招待来宾。吃过饭之后,阿訇把两张头巾盖在一对新人头上,诵经祝福。
        婚礼结束时,所有参加婚礼的来宾都会向新人表达美好的祝愿,说一些祝他们夫妻恩爱、幸福甜蜜的话。然后,大伙把一对新人送到海子边,目送新郎新娘到达对岸,进入到新娘的父亲为他们准备的一座帐篷里,新郎新娘将在此度过新婚之夜。
        次日清晨,两位中年妇女给新婚夫妻送净身的水,小两口清洗过后则到村里挨家挨户地向亲戚朋友和左邻右舍表示谢意。各家主人分别向年轻夫妻送上松鱼、罗布麻、布料、木器等礼物。岳丈要给新女婿送卡盆、鱼网等生产和生活用具。
        举行婚礼的当天,罗布人村寨像过节一样热闹,年轻人要举着罗布麻唱歌、跳舞。
 
        生活习俗
 
        罗布人逐水而居,世世代代生活在罗布泊地区的海子之间,其生活方式奇特并有自己的方言。《回疆志》载“罗布人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小舟捕鱼为食,或采野麻,或捕哈什鸟剥皮为衣,或以水獭皮并哈什鸟之翎,持往城市货卖,易布以代衣。”罗布人本来就不多,战乱的迁徙及1852年爆发在小罗布淖尔的鼠疫,给罗布人造成巨大的灾难 , 罗布人四散逃亡,部分西迁至今洛浦县,部分散居在若羌、轮台、尉犁县境内。
 
        饮    食
 
        早期的罗布人的主食是鱼,吃法很简单,添上水炖或者清理好穿起来,找来一些干燥的红柳枝点着了烤着吃。吃的时候是要用点调料的,这种调料叫“蒲黄”。可别小看这种调料,确切地说是一种花粉。这种花粉以现在论证是一种很高级的保健品原料。不过现在随着罗布泊的干涸,以捕鱼为生的罗布人也逐渐成了牧民,吃鱼的次数相对也就少多了。刚刚成长的芦苇,连根拔起来,咀嚼下部分白色湿嫩的根也就算是他们的一道菜肴了。在罗布人中百岁老人并不少见,也许这样简单的饮食结构正是他们长寿的密绝之一吧。罗布人逐水而居,穿罗布麻衣服、喝罗布麻茶、吃罗布麻粉、抽罗布麻烟(1987年全国3700多名百岁以上的老人中,罗布泊周边有近900名,1989年全国评出健康百岁老人19名,又占6名,被国际自然医学界认定为全世界第四个长寿区。百岁寿星比比皆是,鹤发童颜,耳聪目明,百岁老人在当地做新郎也不足为奇,更别提下地干活、打鱼等农活。他们不吃水果蔬菜,不食咸盐,缺医少药.却很少生病),这一现象引起国内外专家多次考察探索,终于揭开了长寿奥秘――除了远离城市污染外,更因为他们健康奇迹完全得益于天赐大漠神物----罗布麻茶,长年累月用罗布麻叶、花泡茶饮用,起到调节血压、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疗效。
        关于罗布人的长寿还有一种说法:2005年5月,上海西美基础医学研究所工作人员到罗布泊罗布麻产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那里的百岁老人并不像上海的那些老年人,那样多数生活不能自理,而是照样和年青人一样唱歌跳舞。通过进一步分析他们的健康原因,主要与饮用罗布麻茶有关。当地的生活条件一直是很差的,蔬菜水果很少,主食是玉米,偶尔捕捞一些小鱼。按这样的食谱,人体必需营养素中的维生素和蛋白质以及脂肪都应该是缺乏的,就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造就了罗布人的健康体质,因为他们所饮用罗布麻茶含钾、钙、镁很高。我们上海、北京、广州等一些大城市人易患的常见病、老年病,在那里几乎是不存在的。
        同样,我们知道,孕妇的营养必需中,对镁的日摄入量有比常人更多的要求,营养学推荐常人的日镁摄入量350mg,而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为450mg。事实上,城市妇女在此期间的镁摄入量均未达到这一要求。因此相对二、三十年前及贫困地区,城市的小儿过敏性哮喘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要高。以前北方妇女在孕哺期有喝小米粥的习惯,每百克小米的含镁量在100mg左右,仍保留这种习惯的地区,上述二种小儿先天性疾病的发病率也较低。
        我们一般都有关于人体免疫力的常识。比如:扁桃体、淋巴、丙种球蛋白等等,但这些只是人体的防御机能。而由于饮食摄偏引起的慢性常见病,人体则有一种自然治愈力。现已查明这种自然治愈的基本物质就是镁。
 
        研究发现
 
        日本学者森下敬一研究发现,人体组织发生炎症的重要因素是酶发生障碍。酶有各种形态,尤其是同慢性病有关系而成为问题的是呼吸酶障碍和过氧化氢酶障碍。而人体所有的酶都是需要靠镁离子来催化反应的。而这种依赖性是导致由于镁摄入不足而引发种种疾病的根本原因。
        2004年公布的饮食调查结果显示,上海人的主食日摄入量为290克,蔬菜摄入偏少,而镁的摄入主要来源于是主食。尽管肉类食品中也含有镁,但肉类摄入过多会引起体内的环境向酸性偏移,人体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为了保持趋向于正常的弱碱性,人体就要从本身的牙齿及骨骼组织中提取钾、钙、镁离子来平衡人体的酸性。久而久之,牙齿就会松动脱落,骨质就会疏松,而某些组织器官被提取了镁离子,就会发生癌变。上述这些比较容易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状况,是因为老年人体力消耗相对较少,主食和蔬菜的摄入偏低造成的。至于罗布麻产地的老人之所以健康长寿,应该归功于长期饮用罗布麻茶使得身体每天能够及时补充到钾、钙、镁元素的结果。
        2006年,我们对白领人群作了一些饮食习惯的调查,发现主食摄入偏少的情况很严重,由于他们久坐写字楼,体力活动相对较少,饭量则大大减少,加上因困难时期形成的鱼、肉、禽、蛋就是营养的错误观念一直没有在人群中得到改变,导致有些人根本不吃主食。这样无形中增加了患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缺镁性疾病的人数。也是这类疾病低龄化的主要原因。
        我国是人口大国,饮食观念的失误会造成巨大的医疗资源的浪费。而相对药物和普通茶叶来讲,敦煌罗布麻茶不失为一种最有价值推荐的保健养生茶。同时我们希望经营罗布麻的单位能够加大投入,多做些宣传普及工作,能让更多的人喝上敦煌罗布麻茶。
 
        风俗人情
 
        信    仰
 
        罗布人崇拜太阳。部落内建有原木制的太阳图腾祭坛,围绕太阳图腾有八颗星。这八颗星表示自然现象如象征风、水的原木图案,或者跟他们生话息息相关的“大头鱼”、“羊”,或反映部落时代相传的“女人”和“小孩”、或者反映他们的朴素的哲学思想“手”的图案,罗布人认为手能创造美好生话,绝不能拿别人的财物,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闻名遐迩的罗布泊“太阳墓地”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葬制,说明罗布人死后也不忘太阳之神。
 
        现    在
 
        罗布泊的神秘吸引了众多的中外学者、旅行家、探险家冒着生命危险一次次揣摩这块荒凉的“生命禁区”。我们中国有科学家彭加木,探险家余纯顺,就曾被这里深深吸引走进了这片神秘的大漠却再也没有回来。1997年--1998年,我国的三次普通旅行者的队伍却创造了奇迹,成功在穿越了罗布泊,从此罗布泊和罗布人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罗布人与外界的联系在渐渐增多,懂得了种些棉花等作物,有了集市,他们也学会了买卖,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罗布人是很好客的。如果你到了罗布人家中,这里除了会有大碗的酒、大块的手抓肉,还会有音乐,有歌舞。罗布女子会为你弹起冬不拉,唱起悠扬的民间歌曲,还会有穿着花裙子的姑娘和小伙子们随着音乐尽情起舞,这时候的快乐一定会感染你,让你禁不住加入其中。
        尽管他们吃着很简单的食物,穿的依然是罗布麻制成的粗衣,他们依然很快乐地生活在这里。 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即罗布语,现在失传了。
        罗布泊大型综合科考队2008年12月3日在台特玛湖周围又发现一处罗布人村寨遗址。遗址大部分已被掩埋,但仍然能看出房间的结构和大小。
 
        附:罗布人文化的前世今生
 
        罗布人图腾
 
 
        罗布人面具
 
 
        罗布人后裔的坚强
 
        位于墩阔坦乡的塔里木河河畔的罗布人村寨,一股古老质朴的气息因为大门处的图腾扑面而来。尖利的鱼骨、古老的木桨,原木色地勾勒出了罗布人与维吾尔族人迥然不同的生活习俗——打鱼为生。进到罗布人村寨里,处处都是沙漠的颜色和原木的颜色,在这里,仿佛时间已经凝固在那个久远的年代里,年轮不再转动。
        村寨的正门形如一个戴着帽子的人的头部,深邃的眼睛、独特的船形帽、颇有特点的胡子,这罗布人的“LOGO”一下子将游客的心吊了起来。
        在罗布人村寨里,游客可同时看到四样有趣的人和物,那就是罗布人、海子、胡杨和沙漠。秋色染金额的胡杨宁静地伫立在星罗棋布的海子旁,海子边是草木搭建的小屋。踩着沙地上橘红的胡杨落叶,远处被夕阳余晖映红的沙丘显得驯服而安详。日落时刻,夜幕渐临,沙丘环抱着海子一起入睡。偶有簌簌风起,胡杨叶落,轻扰这里的罗布人家。
        旅游者在此可涉河水,穿森林,骑骆驼,观沙海;可狩猎、滑沙,乘舟捕鱼,听罗布人演唱民歌,围着篝火观看罗布舞蹈,睡茅屋,领略古老的罗布民族风情,享受回归大自然的乐趣。罗布人村寨位于尉犁县城西南35公里处,距库尔勒市南85公里处。村寨方圆72平方公里,有二十余户人家,是中国西部地域面积最大的村庄之一。属琼库勒牧场,是一处罗布人居住的世外桃源。
        对罗布人文化很痴迷的村寨负责人严雪峰告诉记者,罗布人在上个世纪初就因楼兰文明闻名世界,在村寨里,一些坚称自己是“罗布人”后裔的居民在此生活着。他们在与自然的搏斗中顽强地生存了下来,成为了鲜活的历史标本……
        他们操着罗布方言,划着胡杨木掏出来的卡盆,以打鱼为生,他们是此地的“土著”居民。
 
        罗布人的前世
 
        严雪峰说,罗布人的神秘引起了许多专家的兴趣,纷纷前来探索其中的秘密。
        从历史纪录上可以找到罗布人的“踪迹”,在清朝康熙、雍正年间,这些地方的居民被称作“罗布淖尔回人”。雍正元年(1723)二月,清军将领阿喇纳奏称“罗布淖尔回人古尔班率喀拉库勒、萨达克图、喀拉和卓三处户口千余输城投顺。”
        清乾隆二十二年,户部伺郎阿尔滚会剿沙拉斯、巴雅尔等叛乱分子,遂进行搜山清湖,却在沙漠中的海子里搜出许多打鱼人。这些打鱼人就是罗布人。据《回疆志》记载:“罗布人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以小舟捕鱼为食。或采野麻、或捕哈什鸟剥皮为衣,或以水獭皮并哈什鸟之翎,持往城市货卖,易布以代衣。”由此可见,“罗布人”的称谓应该出现在《回疆志》成书之前。罗布人没有文字,他们的历史厚重而又模糊。13世纪末,马可·波罗路过罗布淖尔,记述了一个“罗布”大城的故事。此前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却很难找到“罗布人”的记载十九世纪初,一大批外国探险家来到罗布淖尔,较有名气的如俄国人“普尔·热瓦尔斯基”、瑞典人“斯文·赫定”、英国人“斯坦因”和日本人“橘瑞超”等。他们都写下了一些“游记”,“罗布人”的字眼才频繁地出现在字里行间。
        在普尔·热瓦尔斯基的游记《走进罗布泊》中,他写道:“总而言之,罗布泊正在缓慢地、不断地缩小。换言之,罗布泊正逐步走向干涸”的预言。同时,他也记录了罗布人鲜为人知的生活场景。据《尉犁县志》记载:“清光绪三年(1877),普尔?热瓦尔斯基窜到罗布淖尔,随行的翻译听不懂罗布人的话。到了清代末年,打破了罗布人自我封闭的壁垒,加速吸收外来文化的进程。到了民国初期,作为具有独立文化形态的罗布人,已不复存在。但罗布方言,在全维吾尔语的三大方言系中,构词和语言方面,与中心方言、和田方言鼎立,独具特色。”另外,据《回疆志》、《西域见闻录》、《新疆游记》及《走进罗布泊》的记载,大致可以理出罗布人的历史脉络。
        首先,罗布人的起源是个迷。血缘关系十分复杂,为回避禁忌等原因,只能说是多民族溶合的象征。
        另外,罗布人的族群一直处于原始共产社会的形态。新疆解放之后,喀尔曲尕的罗布人“捕鱼回来,任全村人任意取食。食尽再捕,不分彼此。”
        其次,罗布人没有文字。世代承传的只是传说和歌谣。
        再则,罗布人“并不笃信宗教。”(普氏游记)后期融入社会,开始信仰伊斯兰教。
        罗布人的风俗也很独特。据《走进罗布泊》一书记载,罗布人分罗布泊地区的喀拉库勒沁和塔河流域的喀拉库勒两个部分。其中罗布泊地区的罗布人生活单一食鱼,生活形态比较原始,而塔河流域的罗布人如阿木冬老人,已经过上了狩牧和农耕的日子,生活方式也比较文明。总之,罗布人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独具一格,充满着“沙漠文化”绝无仅有的特色。
 
        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
 
        扑朔迷离,而又源远流长的罗布人文化中,饮食文化因为罗布人的长寿而尤其受到世人的关注。
        中国有名的罗布泊探险家吴仕广告诉记者,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塔里木河、孔雀河在罗布淖尔(尉犁)千回百转、九曲畅流,洪水漫进沙漠便形成了一片片水洼,罗布人称作“海子”。海子里鱼打不完、岸边猎狩不尽,充裕的生活使罗布人固守着祖先留下的家园,再也没有向外界迈出一步。他们千年如一日,用胡杨作舟、以曲木为罐、劈梭梭为柴、插芦苇为室、借胡杨树洞中的黄水浆洗衣服、削红柳修枝做成渔叉,一切源于自然、取于自然。他们没有金钱、也没有奢侈品,只有属于自己的纯“绿色”生活。
        在罗布人独特而丰富的饮食文化中,烧烤文化是最早出现的。这和古代罗布淖尔地区的地理文化以及人类最早出现的狩猎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罗布人烤出来的烤制品十分美味,就是因为古代罗布淖尔地区生长的胡杨都带着盐分。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烧烤制品出现了很多品种,因此,罗布人当中流传着“男人的翅膀是骏马,男人的灵魂是用火烧出来的烤肉”的民谣。这说明,古代罗布人非常喜爱烤肉制品。
        清朝末年,作为独立形态的罗布人已经逐渐消失了。他们开始与外界交往和融合,迎来了“刀耕火种”的新时代。他们的生活不再局限于打鱼和放牧,有时也在洪水退去的土地上撒上一把麦种和苞米粒。到了秋天,他们把收获送给商贾,换回面粉,调剂生活。罗布人的后裔把祖先“烤鱼”“烤菜”的本领发挥到了极至——他们用胡杨泪(碱)发酵面粉,把面饼埋进烧烫的沙子中“烤”成“沙馕”;把肉块塞进羊肚子后埋入火炭中“烤”成“煮肉”;把包子贴在碱土壁上“烤”成“金疙瘩”;把南瓜挖空,放入葡萄干、胡罗卜、羊油等“烤”成“乌玛什”(糊糊)。
        罗布人世居于较为偏僻的罗布泊地区,远离环境污染,百岁老人甚多。更有罗布老人一次性吃一只整羊的传说,这是源于他们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利用自然、取于自然,与大自然生生相息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罗布人逐水而居,世代以捕鱼为生,他们捕到鱼烤制而食。他们吃的鱼主要有鲫鱼、鲤鱼等,鲫鱼有利于心血管功能,还可降低血液黏度,促进血液循环。鲤鱼有健脾开胃、利尿消肿、止咳平喘、安胎通乳、清热解毒等功能。因为他们常吃鱼,因此当时的罗布人吃鱼的技巧非常高超,整条烤鱼从嘴的左边进去,右边整个鱼骨就出来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技能已经看不见了。由于受环境所限,他们主要以肉食为主,可是生活的过程中罗布人渐渐总结出一些饮食经验,也只知道营养均衡,每次吃完肉后都会搭配一些凉性的食物,以求平衡。他们日常吃的食物后来被验证有着很好的养胃功效,有些对预访胃癌都有一定的疗效。
        罗布人与荒原为伴,生活习俗也充满了荒原的特征,粗犷、原始、具有非凡的忍耐力和适应性。罗布人的古法烤鱼是新疆著名土特产美食,也是罗布人世代相传的美食,沿鱼腹剖开但鱼脊相连,用细的红柳枝将鱼展平,像插上新的肋条,粗红柳枝一端沿鱼脊肉穿过,另一端就插在沙土里。像是张开了翅膀的鱼压弯了红柳,用一小堆燃烧的枯胡杨烘烤。“除了盐,要是撒了其他调料,就不是罗布人的烤鱼”。
        这种烤鱼,吃起来特别清香,爽口。罗布人一般用挂网和鱼钗捕鱼。这个时候,他们爱唱一首有关兄弟情分的歌谣:“兄弟送我一条鱼,我把它烤在火堆旁。兄弟不来我不吃,直到放坏又何妨。”罗布人把捕获的鱼堆在村口,在场的人随意取食。他们点起篝火,把鱼一破为二,用红柳条插上在火堆旁烘烤。他们夏天吃鲜鱼、冬天吃干鱼。他们熬鲜鱼剩下的汤汁当茶喝,吃鱼时不刮鱼鳞,而是边吃边剥鱼鳞。偶尔,他们也采一些芦苇的嫩芽当菜吃。有时用沙枣熬糊糊吃,据说可治疗腹泻和风湿。罗布人采罗布麻根和芦苇根泡水当茶饮,可袪百病。
        新中国成立后,塔里木河上中游大规模的农业开发,使得下游河道日渐干涸,1972年发现的罗布泊完全干涸。不愿放弃传统的罗布人溯塔里木河迁到现今的尉犁县,或更上游的洛浦县(洛浦即罗布的不同译音),而另外一些则弃船上岸,改变自己“不耕不牧”“以鱼为食”生活,开始“放羊养牛,种粮植棉”,融入当地现代维吾尔人的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纽约暮雪遍地相思(二十六)
罗布老汉为什么总爱“花姑娘”?远古时,罗布泊是黄河的源头吗?
罗布泊中的神秘古寨[旅疆杂记.23]
罗布人村寨2019.07.05
只吃鱼的村寨,却世代生活在沙漠中,还是中国著名的长寿村
神秘的罗布人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