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引用】《熵:一种新的世界观》读书笔记
2012-07-06 15:57:59|  分类:笔记 |举报 |字号
作者:(美)杰里米·里夫金 /特德·霍华德
译者:吕明 /袁舟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1987.02
页数: 243
定价: 2.05元
装帧: 大32
丛书: 当代学术思潮译丛
ISBN: 9787532701520
作者:陈慧慧 文章来源:http://www.dialognet.net/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8001
这本书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主线,思考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宏观问题,它赋予了熵定律以哲学的意义,宣告熵的定律将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替代牛顿的机械论世界观,它提醒人们从组织系统的角度来整体考虑人类的发展,以正确的方式对待地球上的物质和能量。
本书分六个部分(标题为红色),每一部分中各分若干小节(标题为绿色)。
第一部分:“世界观”
⑴.“导言”、“世界观”:宣告新的世界观的诞生,熵的定律将取代牛顿的机械论世界观成为未来世界的主导观念;热力学定律“为世界上一切物质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整体的科学框架”,不过只涉及物质世界而不能控制精神世界;人类环境的能源条件决定了这一新世界观的大致结构。
⑵“古希腊与历史的五个时代:循环与衰亡”、“基督教世界观”、“现代世界观的产生”、“机器时代”:
历 数了人类历史上的几种主要的世界观。古希腊人认为历史是一个逐步衰亡的过程,是一个从秩序井然到混乱无序的不断的循环,“时间磨灭了世界的价值”;基督教 世界观也认为历史是一个衰亡的过程,然而是直线发展的,上帝控制一切,个人只是在一个社会整体中尽自己的义务;现代世界观则认为历史是一个累进的、直线发 展的过程,每个阶段与其前身相比都是一个进步,而进入机器时代,人们就进一步把世界看作一部巨大而精密的机器,用精密度、速度和准确度来衡量一切的价值,“机器成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与世界观的混合体”。
⑶.“机械论世界观的大师”:机械论世界观的形成归功于三位大师。弗兰西斯·培根是奠基者。他开了实用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先河,他的宣传杰作《新工具论》提倡用科学方法去客观地认识世界。笛卡尔提出了数学的自然观,主张数学是“最有力的认识工具”、“万物之源”,数学代表彻底的秩序,他让人们相信世界是精确而和谐的。牛顿发明了描述机械运动的数学方法,他成为创立机械论世界观任务的完成者。
后 继者的任务是找到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以按照这些规律行事,才能获得一个秩序井然的现实世界。约翰·洛克把政府和社会的活动同世界机器模式联系了起来,他 提出个人利益是建立社会的唯一基础,主张无止境地追求物质财富,宣扬拥有财富是社会权利,而创造财富是社会责任,个人财富积累越多,整个社会得益就越多 ——“利益扩散理论”。亚当·斯密则探寻了经济学的规律,并主张不能对经济的自然规律强加任何干涉,主张放任自由,他奉行经济效益,相信人们从私欲出发的 追求物质利益的活动是使他人得益、使社会富庶的美德。
作者总结机械论世界观的基本观点:宇宙间有一个可以在天体的运行中观察到的精确的数学规律;应当以最有利于人类追求物质利益的方式来安排自然;所以我们积累的物质财富越多,世界就必然越有秩序,所以“进步”就等于一个井然有序的世界的物质财富的不断积累,而科学技术就是履行这个使命的工具。
作 者认为机械论世界观有其伟大之处,并仍然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但是他似乎反对这种唯物质利益的思维方式,认为它并不能解释一切。作者提出达尔文的进化论本来 可以“挤走机械论世界观成为一种崭新的社会组织原则”,但遗憾的是它反而被利用来证实机械论,成为后者的附庸。机械论者把自然选择看作是物质利益至上规则 的体现,并将之移用到人类社会上,以证明社会也是一个适者生存、不断进步的过程,实质上是对达尔文理论的歪曲。
第二部分:熵的定律
解释了涉及熵的定律的内涵和外延的各种问题,分析了熵定律的一些模糊难解和引起争议质疑的地方。
“熵的定律”:有关的几个定理:
热力学第一定律:宇宙中的物质与能量是守恒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熵定律:物质与能量只能沿着一个方向转换,即从可利用到不可利用,从有效到无效,从有秩序到无秩序。
熵是不能再被转化作功的能量的总和的测定单位,就是某一系统中存在的一定单位的无效能量。
世界的熵总是趋向最大量的。
最 后一个结论的推定,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所生存的地球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在封闭系统内,能量水准的差异总是趋向于零,能量总是从集中程度高的地方流 向集中程度低的地方,直至达到平衡,而这种没有任何能量级别差异的“能量平均状态”不能做任何有用功,即达到熵值的最大状态;而且能量总是从有序状态转向 无序状态,每一次能量的消耗都使之转向无序混乱,而某个特定场合下这个过程可以逆转,但是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化需要耗费更大的能量,从而使熵的总值增加。在 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内可以再生的能源,其再生过程中消耗了更多的额外能量,同时物质经历了磨损衰变过程,都仍然是增加环境的熵值。或许在地质学意义上的时 间内,能源最终是可以再生的,但是那对人类来说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在人类所拥有的时间和空间内,熵都是一个很现实的、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所以能源的再生、 回收利用只是减缓熵值增加的过程,而寄希望于永动机等等则只能是空想了。
“宇宙学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定律是否适用于宇宙的宏观世界?许多宇宙学理论实际与熵定律提出的,比如大爆炸学说,也有于之相反的学说,由于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还相当地浅,这一点没有定论,只能肯定对于我们生存的太阳系和地球来说,熵定律是自然界一切定律中的最高定律。
“时间、形而上学与熵”: 熵定律反对将时间与世界的运行隔绝开,而是人为时间和熵的过程都是不可逆的,即时间的方向是一定的,只能向前;时间的流逝是和有效能量的消耗相联系的,当 有效能量告罄,世界达到“热寂”的状态,那我们所体验的时间就不复存在。这为人类规定了一个必须遵循的界限。但是必须注意的是熵的过程的速度是可以控制 的,人类可以“通过对自身生活与行为方式的选择,决定世界上有效能量的耗散速度”。
“生命与第二定律”: 如何将生命现象和熵定律统一起来?生命体的成长呈现出一个能量与秩序的增加过程,但是这是以环境的熵值更大范围的增加为代价的,生命体从环境中攫取负熵, 造成环境的混乱,直至达到自身的平衡状态即死亡状态。生命系统有其特殊之处,它是一个开放系统,不仅能够与外界交换能量,也能交换物质;它是非平衡系统, 所以不能只在它的系统以内考虑,必须将环境联系起来,才能发现生命过程也是符合熵定律的。
生 物学理论认为,生态系统发展早期生物都是进行着能量的最大流通,这被称为殖民阶段,而随着生物种类的密集程度提高,生物就被迫通过更有效地使用较小规模的 能量流通来适应环境的最大负载能力,这一时期被称为极点阶段。作者认为人类从总体上来说还未脱离殖民阶段而进入极点阶段,如果人类无限制的增加人体和社会 过程的能量流通,那么很可能无法度过这个过渡阶段,而成为众多灭绝生物中的一位。与以往的生物进化论相反,熵定律揭示进化之链中越是高级的生物,它的能量 流通就越大,他给宇宙带来的混乱也就越大,这就驳斥了认为进化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和秩序的观点。
“外部工具与能量”: 在所有生物中,只有人类会创造各种外部工具来向环境摄取能量。这里的外部工具包括人类用来从环境中获取、转化并处理有效能量的所有工具,包括各种机械装 置,也包括语言、风俗、经济组织和政府机构。热力学定律也是人类的文化和文明的最高法则,“社会发展归根到底就是建立区域秩序,从而维持人类生存”;“人 类的文化就起着一个用来从周围环境摄取能量的工具作用”;“能源是人类文化的基础,正如它是生命之本一样”,因此“社会的权力最终归于那些掌握了转化、交 换和排除能量的外部工具的社会成员,社会的阶级划分、剥削、特权和贫困,完全取决于社会的能量流通渠道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第三部分:“熵:一种新的历史框架”
提出了基于熵定律的全新的历史观。
“历史与熵的分界线” :现代历史观认为剩余产品的产生是历史进步的条件:“历史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时期的财富剩余为发明新的工具提供必要的剩余时间,这些 新的工具和技术反过来又创造了更大的财富”。但是作者认为历史是“贫乏——危机——试验”的过程,每一个历史重大变更都是因为现有的能源消耗方式带来能源 危机,旧方式的扩张已经到了尽头,从而寻求新的能源消耗模式的结果,所以人们才会从采集狩猎型社会进入农业社会,再进入工业社会。作者把这种历史转折称为 熵的分界线。
而 且由于有效能量总体减少,人们不得不发明更复杂的技术,以在一个日益严酷的环境里寻求生存。而每一个加快能量流通的新技术都加快了熵值增加的速度。现代化 工业社会的每个成员维持生存所需的能量比以前的人要高许多倍,所以现代社会的工作量并不是减少而是增加了,因此效率也降低了。这与现代历史观认为技术的开 发应用使社会效率提高、世界越来越有序的观点截然相反。
作者呼吁人们要尊重地球的资源极限,要和生态系统和平相处,在目前还来得及的时候迷途知返,给自然以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再生过程,恢复生态平衡。“从殖民生活方式到极点生活方式的过渡是人类迄今所经历的意义最深远的国度。我们正站在这个十字路口上。”
“最后的能量分界线”:十三到十六世纪之间是西欧从中世纪到现代的过渡时期,作者认为这是因为这段时间是西欧一个重大的熵的分界线:“从木材到煤的能源环境是中世纪灭亡、工业革命出现的主要因素。”
“技术”、“外部代价”、“技术报酬递减率”: 技术实质上就是能量的转化器,技术增加了人们所需要的能量,从而提高了人们对自然的依赖程度,并且技术现代化的进程越快,有效能量就耗散得越多,环境就越 混乱;目前人们认为技术伴随着一定的外部代价,但是只是一种副作用,远远不及技术的裨益,但实际上技术的应用带来的是更大的混乱,因为现代社会,技术不再 只是一种工具,而是成为组织一切生命活动的方式,所以带来的巨大混乱格外难以处理;技术报酬递减率——在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的前提下,在一定程度之后额 外的投入将带来递减的产出——是符合熵定律的,因为环境混乱的日益增长限制了新的技术可能性。
“制度的发展”: 一种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总是用不断升级的集权控制来应付一次次袭来的危机。每一种新的能源环境都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经济和政治结构主要服务与技术的 创造革新,比较灵活;第二阶段,熵的作用开始显著体现,社会机构因被迫吸收和控制不断增加的社会与经济混乱而变得臃肿庞大,同时寻求扩张和掠夺,国家的极 权性质日益显现;第三阶段,环境中的能量无法维持社会机构的联合体,后者开始分崩离析。作者认为“极点阶段的生活方式选择的是小型的、权力分散的社会结 构”。
“专门化”:技术社会的职能分工十分精细,所以系统因某一部分出问题而陷入瘫痪的几率就更大。过分的专门化使社会脆弱,失去“渡过危机所必需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世界观与能源环境”: “某一文化或文明所有的世界观是这种文化或文明所处的特定能源环境的反映”,一种能源环境可以孕育出不同世界观,但是它规定了这些世界观的大致界限。作者 认为机械论世界观的建立是基于以非再生能源为基础的能源环境之上的,人们找到了煤层、油田这些贮存起来并可以随意挖掘处置的太阳能,就认为可以不再依赖自 然,按自己的意图重新组织世界。
第四部分:“非再生能源和临近的熵的分界线”
延续上一章的话题,驳斥基于非再生能源的机械论世界观。
“能源危机” 由于人口的高速增长和一些地区尤其是美国的高消费生活方式,地球的非再生资源的储备已经面临严重危机。
“人工合成燃料”、“核裂变”、“核聚变”: 人们寻找了很多能源代用品,但是这些其实都不能解决问题:人工合成能源——所谓的人工合成能源都是来自非可再生能源的,而且加工合成能源的过程所消耗的能 量本身就难以计算,还有相伴的严重的污染问题;原子能——处理核废料的开支使原子能生产成本过高,他还带来严重的社会安全和健康问题。
“矿物”、“替代、再生与节约”: 地球上的非再生矿产正在被消耗殆尽——为了维持高度工业化经济的需要。人类对矿物质的消费量的增加速度远远超过其自然增长的速度,而且这已经影响到再生资 源的生产能力。有人提出解决方案:替代——但是很多矿产的特性是无法替代的,就是可以替代,替代品为发挥相同效应就需要更多额外能量;回收——回收率是有 限的,而且回收过程消耗大量能量,造成巨大污染;节约——现代工业化社会的设计就是尽可能的提高能量流通的,节约无法改变现有的高消费的生存基础,因此显 得很无力。
第五部分:“熵和工业时代”
具体说明熵定律对经济社会活动发生的影响。
“经济学”: 当前社会的能量流通渠道已经出现巨大混乱,通货膨胀就是度量熵状态的一个标准。因为能源涸竭,开采加工现存能源需要更昂贵精密的机械和更多资金,而控制处 理能量流通中有能量消耗引起的混乱现象也需要更多资金,所以物价只能上涨。人们的工资虽然提高,但是实际购买力却跟不上生活费用的上涨,此外还要为能量流 通产生的垃圾、社会经济动乱、政府机构扩大等等掏腰包。经典经济学理论已经解决不了当前世界经济的危机,必须将第二定律引入经济理论,调整经济政策,修正 对生产率的认识,不要再片面赞扬高生产量,正视生产背后的巨大的不可挽回的能量耗散、环境的混乱和未来世界的贫乏。
“农业”、“运输业”、“城市化”、“军事”、“教育”、“医疗”:从六个领域具体分析,用具体的数据证明了这六个领域都在进行巨大的能量耗费、给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带来巨大污染和混乱,人们以为每个领域都获得了持续进步,但从熵定律看,其实这些不计代价的生产活动都是得不偿失的。而现代社会的其他各领域正是这些领域模式的翻版。
第六部分:“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提出了作者对现代工业化社会生活方式的革新方案,呼吁建立一个低熵社会,并对怎样建立这样一个全新的社会提出设想。
“迎接新的经济理论”:“机械论世界观以持久的物质增长为出发点,而熵的世界观则以保存有限资源为思想基础。”能源的涸竭迫使我们进行一个过渡,非再生能源时代、工业时代将会结束,以其为基础的全部经济上层结构将瓦解。
“第三世界的发展”: 发达国家的过度消费是广大的第三世界处于物资贫乏的境地的深层原因,但是作者也指出“任何第三世界国家都不应奢望达到近几十年美国的物质丰富水平。即使我 们完全的重新分配了世界资源,西方化发展在客观上也是不可能的”——这是很明显的:“世界担负不起另一个美国”。所以第三世界国家应当寻求不同于工业化西 方的发展模式
“国内财富再分配”:国内财富过于集中在一些人或组织手中,这种不协调最终必然会导致社会秩序的破坏,作者呼吁在根本上重新分配国内财富,“自然界恢复平衡要靠生物规律作自我调节;而社会要达到同样目的,则必须依靠协商达成公平的经济原则”。
“太阳能时代的新型基础结构”: 建立再生能源为基础的社会意味着需要进入太阳能时代,但是必须认识到,由于太阳能比不上非再生能源那样高度集中,所以它不能适应高度集中化的工业生活方 式,所以必须放弃现代工业体系,朝着节省和分散化发展。如果强行建立高技术、集中化的太阳能利用体系,那么为这种装置和消费方式所耗费的能量将使我们得不 偿失。
“熵社会里的价值观念和制度”: 高熵社会里人生的首要目的是利用高能刘创造物质财富并满足人们的各种欲望,人类解放就等于聚敛财富。低熵社会则恢复人类的古老智慧,人生的目的是达到同宇 宙的超自然统一体合而为一的解脱的体验,寻找“解放我们的真理”,认识我们的本质等等;消费只是一种职能而非生活目的,人应当过节约的生活;劳动不再是手 段而是生活必需的正当调解活动;推崇普遍民主,“工人管理的资质企业和小型民主治理的城邦国家”、“分散化参与民主制”将成为主要管理形式;否定个人利益 的相加能为社会谋福利的观点,自然资源将成为公有财产,公共义务和责任将成为重要社会动机;“把一切现象都看作是相互关联的整体论理解方法取代了我们脱离 生态系统活动的现代人类观”,“自然不是一种可供操纵的工具,而是在全部自然活动中必须得到保存的生命之源”。
“改造科学”、“改造教育”、“第二次基督教改革”: 由于思维方式改革,这三个领域也必须进行改革。牛顿力学体系将所有现象当作彼此隔离的物质组成部分,新的科学思想则提出“任何事物都是动力流动的一部 分”,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和相互联系中;现代教育只尊重一个唯一的事实,充满了孤立、经验主义的色彩,而新的教育思想则注重整体观念,培养学生的理性能 力;适应低熵社会的新基督教教义不对来世过分热衷,而是注重提高现实生活的质量,同时人们要尊重上帝的其他创造物,人只是受上帝的委托照管自然秩序,而没 有权力占有和掠夺。
“正视熵的危机”、“绝处逢生”: 应当正视人类是无法逃脱熵定律的,必须正视熵给我们带来的危机,任何盲目乐观或者对现有制度小修小补或甚至得过且过的态度都是不行的,只有主动选择彻底改 变现有生存方式才能渡过危机。熵定律有其美好的一面,它让我们认识世界的真正面目,从而了解到自己的正确选择。“只有当我们承认世界的有限性时,我们才能 真正领会到地球的珍贵。只有此时每一事件才有特殊意义,生活本身才值得珍惜、保护”。
读后感想:这 本书的文字相当通俗,没有纯学术著作的艰涩难懂,但是语言中常有耸人听闻的地方。阅读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引起人的较深层次的反思。我同意作者的地方在于对现 代工业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批判。现行的机械论世界观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它之所以获得辉煌的胜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人们非常乐意接受它,因为它 为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最大化找到了很好的理由。
世 界的规律性是应当承认的,但是“应当以最有利于人类追求物质利益的方式来安排自然”却并不一定,由此推出的逻辑结论——“我们积累的物质财富越多,世界就 必然越有秩序”就更有问题。这种利己主义和物质至上的思维方式在几百年的现代历史中造成了人与自然的空前冲突,而人类却没有办法解决。且不说世界是不是一 个进步的过程,单说如果世界的进步就等同于人类能从自然获得更大的物质利益,这种想法听起来更像是人类的一厢情愿。使我难以理解的是,在现代的西方思想 中,人们曾经认为自然是人类的敌人,摆脱自然力对人类的束缚是幸福的来源,而又提出人类应该造自然,建立有利于人类追求物质利益的秩序,这似乎又认为自然 和人类社会在根本上是和谐的,是可以统一于人类物质利益中的,或者他们根本认为自然力与人类的力量相比是羸弱的,最终会顺从人类的奴役驱使。我想这种想法 要么是自相矛盾的,要么过于自私和贱视自然,其恶果很明显——它已经使我们的生态环境“气息奄奄”。所 以在我看来现代工业社会的世界观的不可取之处在于,一个是过于推崇物质而缺少对人的精神的关怀,因此造成现代人精神荒无人性扭曲的现状;另一个是将人和自 然的关系扭曲了,古代人从直觉出发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幸福的本源,而现代人的“理性精神”却要告诉我们征服自然、无限制的开发利用自然从而得到无限的 财富才是幸福的来源,这是我不能同意的。
而 对于作者得出的关于人类社会是一个衰亡的过程的结论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人类社会到底是一个循环的、衰亡的还是进步的过程是一个过于深奥的问题,我的认识 水平有限,无法对此进行系统分析,但是我倾向于将之看作一个在循环中上升的过程,只是这种上升远没有我们所想象得那么快和顺利。可以将生命个体的生长方式 作为一个参照,每一个生命个体都经历成长、衰亡的过程,但又孕育新的生命,人类文明也是如此,包含着新生的希望,但是又有可能将之失落,如果行为不当的 话。但是随着一代代人的成长经历,人类毕竟获得了更多的真理性认识。同时也不必过于谴责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在自然调节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对自然资源转 化为使用价值的潜能进行开发,以满足人类解放自身的需要,这是非常正当的。认为人类历史是进步的过程,能够使人类保有奋斗的信念,不过看到它衰亡的可能性 起码可以让人类发热的头脑清醒一些。
熵 的理论最可借鉴的地方在于将世界看作一个系统组织,从整体上认识和规划世界的发展,将事物看作不断变动和普遍联系的而非孤立静止的;还有提醒人们无效的能 量、物质和信息的存在及其意义。和世界其它部分一样,信息也必然包括有效和无效的两方面,信息的熵的存在是一种必然,也是必需的。
另 外,在现代社会信息的爆炸式发展,也同样产生了无数的信息垃圾,引起环境的巨大混乱,所谓“信息焦虑”。我们依赖于高速的信息流通,但是为选择和处理信 息、应付信息垃圾的干扰又要耗费大量精力,这到底是效率的提高还是降低,是进步还是退步?如何建设一个低熵的信息生产和传播体系?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阅读(2195)| 评论(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一)》|颠覆牛顿的传统世界观
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的过程
《熵》
熵4
“场”是现代物理学中最关键的概念
突破底层科学,发现和解决社会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