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工农红军歼敌最多的战役,进行最大的战役
                                                

         
 

         中国工农红军歼敌最多的战役、进行最大的战役
                  (黄安战役、苏家埠战役
     我们看历史书,上面讲了很多中央红军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的过程和经过,大多数人也会因此认为中央红军是最能征善战的红军,同时也是歼敌最多的,然而事实未必,真正最能善战歼敌最多的是红四方面军,红军时代组织进行最大的战役也是红四方面军的第四次反围剿,可是历史却未能将这段历史写入,实在是令人遗憾,下面把这次战役的过程和经过摘录如下,让更多的军迷们了解这段历史,让地下的英烈们得到更多的慰籍.
   红四方面军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主力之一。1931年11月7日,由鄂豫皖苏区的第4、第25军在湖北省黄安县七里坪合编组成,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全军近3万人。
    红四方面军于1931年11月至1932年6月,连续进行了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等四次进攻战役。
   黄安城是国民党军靠近鄂豫皖苏区中心的一个突出的据点,由1个师4个团防守。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集中红4军主力7个团和黄安独立团发起黄安战役,第一步扫清黄安城外围据点,切断守军与外地联系,第二步加紧围困黄安,并打击可能增援之敌,第三步攻歼黄安城守军。
   11月10日夜,红军开始对黄安外围据点展开攻击。至20日,先后攻占黄安城北、城西据点,歼守军1个团又2个营及地主武装一部,完成了战役第一步任务。尔后又连续击退城内守军的反扑,并乘势攻占黄安城东、西两关,迫使守军龟缩城内,固守待援。
   12月上、中旬,红军击退自宋埠、岐亭增援的国民党军两个师的进攻,歼敌一部,完成了战役第二步任务。此后,红军转入攻城作战。22日上午,红军“列宁号”飞机(以1930年2月缴获的国民党军飞机命名,这是红军拥有的第一架飞机)在黄安上空投掷迫击炮弹和宣传品,更使敌人惊慌失措。
    当日22时,红军发起总攻,黄安城破。23日,化装潜逃的师长赵冠英被赤卫军俘获。至此,历时43天的黄安战役结束,红四方面军共歼国民党军1.5万余人,其中俘敌近万人,缴获各种枪械7000余支(挺)、迫击炮10余门。
    此役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巨大支援,至今当地仍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
   黄安战役胜利后,黄安宣布改为红安,以示纪念。
    1932年1月,红四方面军为打击鄂豫皖苏区北部的国民党军,夺取商城,打通鄂豫边同皖西两块苏区的联系,决定发起商(城)潢(川)战役。该地区由国民党军4个师另1个旅驻守。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集中4个师,首先歼灭驻守商潢公路一线的蒋介石嫡系第2师,切断商城、潢川两城守军的联系,尔后相机夺取商城。
    1月19日,红军发起进攻,敌第2师等部逃往潢川,红军完全控制了商潢公路,并切断商城与固始间的联系,驻守商城之敌陷入孤立。2月7日,集结在潢川地区之敌3个多师分两路出援商城,红四方面军主力以正面阻击和迂回包抄相结合的战法,将其击溃,并歼其1个团。9日,红军乘胜追击,直逼潢川近郊。商城守军见援兵受挫,弃城南逃麻城,红军不战而克商城。
    此役,红四方面军共歼国民党军约5000人,蒋介石嫡系第2师遭到歼灭性打击,师长汤恩伯被撤职,解放了商城及其以北地区,使鄂豫皖苏区东西两部分连成一片,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鄂豫皖苏区。
    1932年2月上旬,商潢战役胜利后,红四方面军在固始地区稍事休整后,即按鄂豫皖军委决定,东进打击皖西敌人。皖西地区驻有国民党军第46、第55师等部6个旅共12个团,自六安沿淠河东岸经苏家埠至霍山构成一线防御,并以苏家埠为枢纽,企图阻止红军向东发展。3月,红四方面军总部根据皖西国民党军防区辽阔,兵力薄弱,其淠河一线后方有很大空隙,利于攻歼等情况,决定发起苏家埠战役。
    21日晚,红四方面军主力3个师在地方武装掩护下,自青山店以西的两河口秘密渡过淠河实施战役展开。至23日,完成对青山店、苏家埠、韩摆渡共6个团之敌的分割包围。红四方面军总部鉴于苏家埠等据点寨高壕深,工事坚固,强攻不易奏效,决定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法,吸引六安、霍山守军出援予以各个歼灭。
    31日,位于六安、霍山的国民党军同时向苏家埠等据点出援,企图解救被围部队。由六安南援的第46师4个团,分成前后两个梯队直逼苏家埠地区。红军早有准备,歼其第一梯队1个团,另1个团窜入韩摆渡。其第二梯队仓皇退回六安。由霍山北援之敌1个旅,亦被红军击溃,窜返霍山。青山店守敌1个团乘机突围,大部被歼,一部窜入苏家埠。
    随后,红四方面军对苏家埠、韩摆渡之敌采取紧缩包围圈,并开展政治攻势,瓦解敌军。经月余围困,守敌粮食极缺,军心动摇,携械投诚者日增。4月底,蒋介石任命厉式鼎为皖西“剿共”总指挥,率领15个团约2万人,自合肥大举西援。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心歼灭援兵于运动中,在六安以西的樊通桥、戚家桥一线布阵地,伺机歼敌。
    5月1日,红军以小部兵力与敌接触,边打边撤,诱敌先头旅渡过陡拔河,将其大部歼灭。敌后续部队急忙抢占老牛口、婆山岭高地,企图稳住阵脚。红军主力迅速从两翼包抄,切断其退路,并迅猛插入援敌纵深,一举摧毁其总指挥部,活捉厉式鼎。国民党军10多个团被围于陡拔河东岸,自相践踏乱作一团,红军主力、地方部队及赤卫军乘势发起多路攻击,进行分割围歼。经激战,国民党军援兵除少数漏网外,均被歼灭。苏家埠、韩摆渡守军数次突围未逞,在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的情况下,于8日全部缴械投降。战役遂告结束。
    苏家埠战役历时48天,共歼国民党军3万余人,其中俘敌总指挥以下1.8万余人,缴获长短枪1.5万余支、机枪250挺、各种火炮44门、电台5部,击落飞机1架。此役是鄂豫皖苏区红军的空前大捷,也是红军战史上运用“围点打援”战术的成功范例。
    苏家埠战役后,红四方面军主力于6月初西返豫东南商城地区,发起潢(川)光(山)战役,歼灭仁和集、双柳树等地的国民党军。12日战役开始,至16日结束,共歼国民党军8个团近1万人,缴获各种枪7000余支(挺),收复了商城以西、潢川和光山以南大片地区,并扩大了部分新区。
    红四方面军发起的四次进攻战役,共歼国民党军约6万人,使蒋介石准备对鄂豫皖苏区进行的第三次“围剿”未及开始,就遭破产。红四方面军在战役中创造的避强击弱、包围迂回、围点打援等战法,为中国红军战略战术原则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四次战役胜利后,红四方面军主力红军发展到4.5万余人,地方独立团、游击队、赤卫军发展到20万人,苏区扩大到4万余平方公里,人口350万,建立了26个县级革命政权,鄂豫皖苏区步入鼎盛时期。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自1927年l1月湖北黄麻起义以后,鄂豫皖边界地区的工农群众陆续举行了多次武装起义,至1931年10月,在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和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下,先后建立了红4军和红25军,l1月,两军在湖北省黄安县七里坪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
1.介绍: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1931年11月7日成立,鄂豫皖边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在黄安七里坪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4方面军,下辖红4军和红25五军,共五个师近3万人,原第4军军部改为方面军总部。徐向前任方面军总指挥兼第4军军长陈昌浩任方面军政治委员兼第4军政治委员。邝继勋任第25军军长,王平章任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的成立,使鄂豫皖边革命根据地的红军指挥更加统一,为尔后进行较大的运动战创造了条件。1931年11月至1932年5月,队伍扩大为三个军:4军、9军、25军,共六个师。 在粉碎敌人第四次“围剿”时,由于担任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的张国焘指挥错误,10月,部队被迫转移,开辟了川陕根据地,与川东游击队会合。以后,又扩编为4、9、30、31、33五个军共8万余人。1935年3月,第四方面军开始长征。6月,第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会师。8月,分左、右两路共同北上。9月,领导左路军的张国焘擅自决定第四方面军南下,另立中央,搞分裂党的活动。1936年6月,在西康甘孜地区同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会师。迫于各种压力,张国焘被迫取消伪中央,第四方面军与新成立的红二方面军共同北上,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与红军第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后第四方面军三个军在张国焘指挥下,西征失败,一部分到达陕北。抗日战争开始后,红四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129师。随后,即参加了抗日战争。
2.成立始末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主力之一。

   1927年11月~1929年11月,先后由黄(安)麻(城)、商(城)南、六(安)霍(山)等地农民起义组成的工农武装,分别在鄂东北、豫东南、皖西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到1930年1月,上述武装分别编为工农红军第11军第31、第32、第33师。4月,红11军改编为红军第1军。红军中共产党的各级组织日趋健全,政治工作日益加强。6月,成立了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12月,红军第15军由蕲春、黄梅、广济地区转到鄂豫皖边区的黄麻地区。1931年 1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军打破了国民党军的第一次“围剿”,共歼其4个团又3个营,击溃其 1个旅又1个团。1月中旬,红 1军同红15军会师合编为红军第4军,共12500余人。5月中旬,成立了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和革命军事委员会,张国焘为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5月底,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军打破了国民党军的第二次“围剿”,共歼其3个多团,击溃其1个旅。7月,红军主力由豫南地区南下,在英山、蕲春、黄梅、广济地区展开攻势作战,至9月,共歼国民党军约7个团。10月,在皖西组建了红军第25军。 11月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湖北省黄安县七里坪组成,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刘士奇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4、第25军,共约3万人。第4军(军部由方面军总部兼),辖第10、第11、第12师;第25军,旷继勋任军长,王平章任政治委员,辖第73师。红四方面军的成立,标志着鄂豫皖红军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时,蒋介石集结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周围的兵力已有15个师,虽正在筹划第三次“围剿”,但仍处于分散防守状态。在此情况下,鄂豫皖军委决定乘国民党军新的“围剿”尚未准备就绪之际,主动向国民党军发起攻势作战。红四方面军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法,在根据地人民支援下,从11月至1932年 6月继续进行了黄安、商(城)潢(川)、苏家埠、潢(川)光(山)等四次战役(见彩图),共歼国民党军6万余人,使蒋介石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计划破产。苏家埠战役后,方面军以皖西地方武装又组建了红25军第74、第75师。到潢光战役结束时,红四方面军连同新组建的4个独立师,总数达4.5万余人。

  

     1932年7月,由蒋介石任总司令的豫鄂皖三省“剿共”总司令部,调集30余万人的兵力,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起了第四次“围剿”。红四方面军虽经英勇奋战,但由于张国焘战略指导上的错误,以及敌强我弱等原因,未能打破“围剿”。10月,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和红四方面军总部留下两个师在根据地坚持斗争,率领主力4个师共 2万余人越过平汉铁路实行外线作战,准备调动敌人,伺机杀回马枪。后因敌重兵压迫,被迫向西转移,经鄂北、豫西,于11月到达陕南地区。12月,红四方面军乘四川军阀混战和其在川北兵力薄弱之机,向川北进军,相继占领通江、南江、巴中等县城和广大地区,创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1933年2月,川军以近6万人兵力,向川陕革命根据地发起三路围攻。红四方面军依靠根据地有利条件,采取“收紧阵地,节节抗击,待机反攻,重点突破”作战方针,经4个多月的作战,歼敌2.4万余人,粉碎川军的三路围攻,红军得到很大发展。7月,红四方面军将第10、第12、第11、第73师和部分地方武装,依次扩编为第4军(军长王宏坤,政治委员周纯全)、第9军(军长何畏,政治委员詹才芳)、第30军(军长余天云,政治委员李先念)、第31军(军长王树声,政治委员张广才),共4万余人。

  反三路围攻胜利后,红四方面军乘川军新的围攻尚未准备就绪之际,于8月至10月举行了仪(陇)南(部)、营(山)渠(县)、宣(汉)达(县)三次进攻战役,共歼川军近 2万人。宣达战役期间,红四方面军同在达县、宣

  

  汉、梁山(今梁平)地区坚持斗争的川东游击军会师。随后,川东游击军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第33军(军长王维舟,政治委员杨克明)。这时,红四方面军发展到8万余人。川军在连遭沉重打击后,又调集约20万人兵力,于11月向川陕革命根据地发起了六路围攻。红四方面军仍采取“收紧阵地”作战方针,奋战至1934年9月,粉碎了川军的六路围攻,共毙伤俘敌8万余人。 为实现“依托老区,收缩路线,发展新区”的川陕甘计划,积极策应中央红军北上,1935年3月底至4月下旬,红四方面军举行了嘉陵江战役,歼川军1万余人,占领嘉陵江以西大片地区。这时,张国焘在未留足够兵力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的情况下,放弃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继续向西转移。这样,红四方面军连同地方武装及根据地机关人员共约10万人,开始了长征,于5月中旬,占领了以茂县(今茂汶)、理番(今理县)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6月,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在川西北懋功(今小金)地区会师。为开创新的局面,中共中央决定两个方面军共同北上,创建川陕甘革命根据地。8月下旬,红军到达巴西和阿坝地区。月底,红30军和红4军一部在包座地区歼国民党军1个师。这时,张国焘公开进行分裂活动,拒绝执行中共中央的北上决定。中共中央遂率中央红军主力于9月10日由巴西地区继续北上,张国焘则于9月15日令红四方面军和中央红军的第5、第32军南下川康边。10月,南下红军举行了绥(靖)崇(化)丹(巴)懋(功)战役,歼国民党军3000余人。接着继续南下,又发起天(全)芦(山)名(山)雅(安)邛(崃)大(邑)战役,歼国民党军1.5万余人,红军也伤亡近万人。1936年1月,红5军与红33军合编为红5军(军长董振堂,政治委员黄超)。在朱德、刘伯承的坚决斗争,以及徐向前等的影响下,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和南下方针进行了抵制和斗争。2月,红四方面军复北上,4月转到甘孜、炉霍地区。7月2日,红四方面军与由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长征到达甘孜地区的红军第2、第6军团会师;红2、红6军团和红32军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7月初,红四、红二方面军从甘孜、炉霍、绥靖(今金川)出发,克服重重困难,突破国民党军的封锁,于10月分别到达甘肃会宁、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胜利结束了长征。 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为执行宁夏战役计划,红四方面军总部率第30、第 5、第9军共2.1万余人先后西渡黄河。11月上旬,中共中央决定河西部队称西路军并成立以陈昌浩为主席的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统一指挥该部的行动。西路军在奉命向甘肃西部进击中,克服了种种困难,同军阀马步芳部的优势兵力进行了4个多月的浴血奋战,歼其约2万人。但西路军也遭到严重损失,到1937年 3月中旬终于失败。余部约七八百人由李先念率领进入新疆,后来分批回到了陕甘宁边区。红四方面军留在黄河以东之第4、第31军,共1.1万余人,参加了山城堡战役。1937年8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红四方面军之第4、第31军和陕北红军第29、第30军等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 129师。接着,投入了抗日战争

3.评价: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英勇作战,歼灭了大量国民党,为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红四方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战斗足迹遍及鄂、豫、皖、川、陕、甘、宁、青、新等省,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军,在浴血奋战中,创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战原则,取得了丰富的建军和作战经验,造就了一大批领导骨干,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红军为什么没有红三方面军?原计划是有的,但是彭德怀没同意
长征先锋红二十五军,这支钢军谁的功劳最大?竟不是徐海东大将
红四方面军的独特魅力:在重压、煎熬下愈挫愈勇,名将灿若星河
他是红四方面军第一位军长,如果没有被自己人杀害,会是什么军衔
红军第4方面军组成,粉碎对鄂豫皖苏区的第三次“围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