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智慧经典《握机经》:风后
 

                                                     《握机经》

 

    《握奇经》又名《握机经》、《幄机经》。中国古代汉族军事著作,是关于八阵布列的兵书。1卷,380余字(一本360余字)。相传其经文为黄帝臣风后撰,姜尚加以引申,汉武帝丞相公孙弘作解。另附佚名《握奇经续图》 1卷,晋武帝时西平太守马隆《八阵图总述》 1卷。

 
《握奇经》简介:

    《握奇经》以天地风云四阵为正,龙虎鸟蛇四阵为奇,四正四奇总为八阵。大将居阵中掌握机动兵力(即所谓"余奇"之兵),称为"握奇"。布阵时,先由游军于阵前两端警戒;布阵毕,游军撤至阵后待命。作战时,四正与四奇之兵与敌交锋,游军从阵后出击配合八阵作战,大将居中指挥,并以"余奇"之兵策应重要作战方向。由于经文简略,关于四正四奇的方位,在布阵和作战时的作用,两者变换演化关系,后人解释不尽一致。
   
【正文】
 

握奇经  

  经曰:八阵,四为正,四为奇,馀奇为握奇。或总称之。  

 先出游军定两端,天有衡圆,地有轴,前后有冲,风附于天,云附于地。冲有重列各四队,前后之冲各三队。风居四维,故以圆。轴单列各三队,前后之冲各三队。风居四角,故以方。天居两端,地居中间,总为八阵。阵讫,游军从后蹑敌,或惊其左,或惊其右,听音望麾,以出四奇。天地之前冲为虎翼,风为蛇蟠,围绕之义也:虎居于中,张翼以进;蛇居两端,向敌而蟠以应之。天地之后冲为飞龙,云为鸟翔,突击之义也:龙居其中,张翼以进;鸟掖两端,向敌而翔以应之。虚实二垒,皆逐天文气候、向背山川利害,随时而行,以正合,以奇胜。天地以下,八重以列。或曰:握机望敌,即引其后,以掎角前列不动,而前列先进以次之。或合而为一,因离而为八,各随师之多少,触类而长。  

 天或圆而不动,前为左,后为右,天地四望之属是也。天居两端,其次风,其次云,左右相向是也。地方布,风云各在前后冲之前,天在两端,其次地居中间,两地为比是也。纵布天一,天二次之;纵布地四,次于天后;纵布四风,挟天地之左右。天地前冲居其右,后冲居其左,云居两端。虚实二垒,则此是也。  

 

握奇经续图  

  角音二初警众末收众。  

  革音五:一持兵,二结阵,三行,四趋走,五急斗。  

  金音五:一缓斗,二止斗,三退,四背,五急背。  

  麾法五:一玄,二黄,三白,四青,五赤。  

 旗法八:一天玄,二地黄,三风赤,四云白,五天前上玄下赤,六天后上玄下白,七地前上玄下青,八地后上黄下赤。  

  阵势八:天,地,风,云,飞龙,翔鸟,虎翼,蛇蟠。  

 二革二金为天,三革三金为地,二革三金为风,三革二金为云,四革三金为龙,三革四金为虎,四革五金为鸟,五革四金为蛇。其金革之间加一角音者,在天为兼风,在地为兼云,在龙为兼鸟,在虎为兼蛇。加二角音者,全师进东。加三角音者,全师进南。加四角音者,全师进西。加五角音者,全师进北。_音不止者,行伍不整。金革既息而角音不止者,师并旋。  

 三十二队天冲,十六队风,八队天前冲,十二队地前冲,十二队地轴,八队天后冲,十二轴地后冲,十六队云。以天地前冲为虎翼,天地后冲为飞龙,风为蛇蟠,云为翔鸟。  

 

八阵总述  

  治兵以信,求圣以奇。信不可易,战无常规。  

  可握则握,可施则施。千变万化,敌莫能知。  

 

匹阵赞  

  动则为奇,静则为陈。陈者阵列,战则不尽。  

  分苦均劳,佚轮辄定。有兵前守,后队勿进。  

 

地阵赞  

  地陈十二,其形正方。云生四角,冲轴相当。  

  其体莫测,动用无疆。独立不可,配之于阳。  

 

风阵赞  

  风无正形,附之于天。变而为蛇,其意渐玄。  

  风能鼓动,万物惊焉;蛇能围绕,三军惧焉。  

 

云阵赞  

  云附于地,则知无形。变为翔鸟,其状乃成。  

  鸟能突击,云能晦冥。千变万化,金革之声。  

 

飞龙  

  天地后冲,龙变其中。有手有足,有背有胸。  

  潜则不测,动则无穷。陈形亦然,象名其龙。  

 

翔鸟  

  鸷鸟击搏,必先翱翔。势凌霄汉,飞禽伏藏。  

  审而下之,下必有伤。一夫突击,三军莫当。  

 

蛇蟠  

  风为蛇蟠,蛇吞天真。势欲围绕,性能屈伸。  

  四季之中,与虎为邻。后变常山,首尾相因。  

 

虎翼  

  天地前冲,变为虎翼。伏虎将搏,盛其威力。  

  淮阴用之,变化无极,垓下之会,鲁公莫测。  

 

奇兵赞  

  古之奇兵,兵在陈内。今人奇兵,兵在陈外。  

  兵体无形,形露必溃。审而为之,百战不昧。  

 

合而为一离而为八  

 合而为一,平川如城。散而为八,逐地之形。混混沌沌,如环无穷。纷纷纭纭,莫知所终。合则天居两端,地居其中。散则一阴一阳,两两相冲。勿为事先,动而辄从。  

 

游军  

  游军之形,乍动乍静。避实击虚,视赢挠盛。  

  结陈趋地,断绕四径。后贤审之,势无常定。  

 

金革  

  金有五,革有五。退则听金,进则听鼓。  

  鼓以增气,金以抑怒。握其机关,战不失度。  

 

鼗鼓  

  红尘战深,白刃相临。胜负未决,人怀惧心。  

  乍奔乍背,或纵或擒。行伍交错,整在鼗音。  

 

麾角  

  麾法有五,光目条流。角音有五,初警末收。  

  麾者指挥,角者警觉。临机变化,慎勿交错。  

 

兵体  

 上兵伐谋,有下用师。弃本逐末,圣人不为。利物禁暴,随时禁衰,盖不得已。圣人用之,英雄为将,夕惕乾乾,其形不偏,乐与身后,劳与身先。小人偏胜,君子两全。争者逆德,不有破军,必有亡国。握机为陈,动则为贼。后贤审之,勿以为惑。“夫乐杀人者,不得志于天下。”圣人之言,以戒来者。


 

八阵图:

    本部分讲八阵图的源流,历代诸位兵学名家对八阵图的评价认识,权衡各家观点,最后谈自己编著此书的依据,阐明自己对八阵图中机奥的看法。
    八阵并非诸葛亮所创,是早在诸葛亮之前已有的阵法。孙子有八阵,其阵图著录在《汉书·艺文志》中。而郑玄的《周礼注》中,孙子八阵有“苹车之阵”,是利用“对敌自隐蔽之车”,构成的防御方式。孙子之后,孙膑在他的《孙膑兵法》中也写下了《八阵篇》。东汉时,作战或作战训练中普遍使用了八阵。车骑将军窦宪“勒以八阵”,大破北匈奴单于。到了东汉末年战乱之时,八阵更为流行,成为“士民素习”的项目,也是诸葛亮熟悉的阵法。

  由于蜀军的作战对象是魏国的步、骑兵,而作战地形是陇右山地,诸葛亮从蜀军的实际出发,改革原有的八阵,发挥蜀军步、弩兵的特长,更加适合山地作战。诸葛亮以擅长的巧妙思维“推演兵法,作八阵图”。他的八阵图,是基于古代八阵的创新阵图。

  诸葛亮自称“八阵既成,自今行师,庶不覆败。”当时人也对诸葛亮的八阵图评价很高。就连司马懿也叹道:“天下奇才也。”晋代李兴说:“推子八阵,不在孙、吴”。

  诸葛亮八阵法在唐代失传,但是诸葛亮曾经垒石作八阵图,留下三处八阵图的事物遗迹:一是在鱼腹江边沙石滩上。北魏郦道元记载:“江水又东迳诸葛亮图垒南。石碛平旷,望兼川陆,有亮所造八阵图,东跨故垒,皆垒细石为之。自垒西去聚,石八行,行间相去二丈,因曰八阵既成,自今行师,庶不覆败,皆图兵势行藏之权,自后深识者,所不能了。今夏水漂荡,岁月消损,高处可二三尺,下处磨灭殆尽。”第二处在汉中定军山以东的高平旧垒。《水经注》说:“山东名高平,是亮宿营处。钟士季征蜀,枉驾设祠营东,即八阵图也,遗基略在,崩褫难识。第三处在新都弥牟镇(今属成都)。这三处,以第一处保存最好,这八八六十四堆垒石遗迹,包含着八阵图的信息。

  现对诸葛亮八阵图的编成、机动、阵战、兵种运用、阵形变化介绍一下。

  1、八阵编成及原则。

  八阵是集团方阵。从阵式编成看,每个八阵都具有八个方向。每一个方向,都编有一中阵。全阵八个方向,编有八个中阵,分别为天、地、风、云、龙、虎、鸟、蛇。所谓“散而成八,复而为一”,就是分别看为八个中阵,合起来看就是一个大阵。八阵中央,是大将及直属的余奇之兵,“中心零者,大将握之”。《唐李问对》中有“数阵有九”的说法,所以八阵中央也可视为一个中阵,因此宋朝又把八阵称为九军阵。

  每个中阵,平时编为六个小阵,中央编为十六个小阵,整个八阵共六十四个小阵。大方阵之后,可能还有游骑二十四小阵,则共编为八十八小阵。有人推测,游骑的编组,是将二小阵编为一组,将三组编为一冲,共四冲十二组。为了防御时迟滞敌人的进攻,在八阵的外围还设置了冲车和鹿角等障碍物。

  在编成时,阵内兵力的部署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是包容和对称。八阵的大、中、小之阵间,具有包含容纳的关系。大阵由中阵编成,中阵由小阵编成。从全阵看,“阵间容阵”,“大阵包小阵”。在阵式结构上,则保持两两平衡,形成“隅落钩连,曲折相对”(阵的角落互相牵连呼应,一曲一折,彼此相对)的状态。诸葛亮《军令》所提到的左右阵和甲乙校,是阵式对阵的表现。

  第二,是中外和离合。八阵在兵力配置上,区分为中外,即区分为中央和外围。其主兵力配置在外围;以少而精的兵力配置在中央,形成厚外薄中,外重内轻、外实内虚的兵力部署。“八阵之法,虚中之法也,自伍而至阵法,皆虚其中焉”。在配置阵地时,讲究离合。阵地上,往往有丘阜、沟堑、林木等地形障碍,因此讲究离,对其兵力进行必要的分散配置,以避开障碍;又讲究合,在分散配置以后,能在统一指挥下迅速合成作战。

  第三,是奇正。在编成时,把部队区分为正兵(常规作战部队)和奇兵(非常规作战部队)。在区分奇正时,把八个中阵区分“四为正,四为奇”。在部署奇正时,“各以一正而间一奇。”在八个中阵之外,还区分出“余奇”之兵,即中央大将直属之兵。

  2、八阵的机动方法。

  八阵编成后,可根据敌人作战方向的变换,随时调整方向。由于阵式对称,只要前部改为后部,后部改为前部;或左部改为右部,右部改为左部,即可掉头,行动十分灵活。但是由于阵形庞大复杂,为了保持整齐,前进时不许速奔,后退时不许猛跑,机动速度受到较大的限制。这就是《唐李问对》中八阵口诀所诉“以前为后,以后为前,进无速度,退无遽走”。

  3、八阵的战斗方法。

  八阵具有全方位作战的功能,有四正可充当四头(侧翼),有四奇、四冲可充当八尾(增援部队),任何方向受到攻击,该方向不必作出根本变更,即可完成主要作战方向的部署,形成阵首、侧翼和殿后的兵力配置。一处受到攻击,相邻左右中阵可自动作为两翼,前来夹击来犯之敌。这就是《续武经总要》所讲的“四头八尾,触处为首,敌冲其中,两头皆救”。

  4、兵种运用。

  阵内最活跃、机动性最强的是骑兵,“首尾相救,变用不穷,皆出于冲骑”。其运用方法是:赋予其侧击、佯击、伏击、断敌粮道、阻击、夜袭、尾击和行军、宿营、布阵时的警戒等广泛任务。平时,横列成两排,置于大方阵之后,如《武备志》所讲“行则居前,止则居后,战则进退无常位”。


  阵内的弩兵,在其他兵力的配合保护下,弥补了短于自卫的弱点,发挥了长于远射的优势。运用弩兵的方法,是强调协同。诸葛亮在《军令》中规定,当来犯的敌人在鹿角前受阻之时,阵内弩兵立姿发射,矛戟兵蹲姿前进作战,互相协同,矛戟兵不得战立和停止,否则影响射界,妨碍用弩。

  车兵通过用车设置障碍,迟滞和割裂敌军的冲击和机动,对阵内步、弩、骑兵提供掩蔽和保护,增强防御的稳定性。其运用是:在山地遭遇战中,如果敌军骑兵左、右翼前来夹击,我军步兵从行进间转入仓促防御,又不便于登上山岭时,则用车布于阵外,阻敌冲击;在地形狭窄、难于展开时,则把布于阵外的车排成锯齿形状,以防御敌冲击。

  5、阵形变化。

  为适应不同的地形和敌情,八阵须视情将阵形调整为方、圆、曲、直、锐等形状,又要根据作战不同阶段的需要,调整其阵中兵力配置,组成不同的阵势。例如,行军时组成发兵结阵的阵势,备战时组成敛兵待敌的阵势,防御时组成先锋应敌的阵势,追击时组成战胜追逐、收阵整兵的阵势,等等。

  总之,诸葛亮针对魏军的骑兵优势,以最先进的速射武器元戎为支撑,综合发挥步、弩、骑、车协同作战的威力,编成八阵。他的八阵,是四正四奇合成的集团方阵,阵形可离、可合、可变。编成上是包容和对称的,具有以前为后、以后为前、四头八尾、触处为首、敌冲其中、两头皆救的快速反应和灵活应变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國古代八陣圖
中国古代阵法
诸葛亮的八阵图详解
诸葛亮死后,八阵图就失传了
诸葛亮八阵图的绝妙阵法(组图)
古代八阵图战无不胜之谜丨书房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