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暮年放翁和晚年雷诺阿
2011年05月19日 11:05:59    作者:肖复兴   来源:文汇报
字号:【 】
雷诺阿《露天音乐会》
放翁晚景颇惨。“医不可招惟忍病,书犹能读足忘穷。”面对疾病和贫穷,他以笔写心,聊以用读书和写作维持着清贫的自尊。
82岁在一首题为《家风》的诗中,放翁写过这样一联:“四海交情残梦里,一生心事断编中。”他把“交情”和“心事”作为自己的家风来对待,所以,他才有绝笔《示儿》那样撼人心魄之作。只是,看《剑南诗稿》末几卷,这样的诗,所占比例并不多,多的是他面对暮年贫病交加的生活和苍凉孤寂的心境的抒怀与遣兴。他并非有那样多铁马冰河的激昂,也少有我们想象和误读中老愤青的激愤。更多的是平常之心,以及用这样平常之心感受生活日常情景、风情与心情,平常得就像一位我们邻家爱喝点儿小酒的老头儿。
虽然自称“已开九秩是陈人”,年迈体衰,“出寻还得杖青藜”,但他还是很有几分得意地说:“九十衰翁心尚孩,幅巾随处一悠哉,偶扶拄杖登山去,却唤孤舟过渡来。”他依然兴趣盎然不断地杖藜外出(他还不断地为他的各种杖藜写诗呢)。他说:“团团箬笠偏宜雨,策策芒鞋不怕泥。”他说:“寻僧竹院逢茶熟,引鹤溪桥及雪残。”前者看得出他的性格和心态,后者看得出他的情致与心境。他还有一句诗:“买尽烟波不用钱”,则看得出他那时对外出接触世风民情与大自然的理解与认知,和我们如今某些豪华的旅游大相径庭。
所以,他从司空见惯中看出“山从树外参差出,水自城阴曲折来”,看出其中我们容易忽略不计的迂回有致的曲线;他从屡见不鲜里看到“片月又生红蓼岸,孤舟常占白鸥波”,看到其中我们常常视而不见的斑斓色彩。同时,在外出的时候,他并非纯文人式的风花雪月,而是躬身看到农事稼穑,体味到乡间情味:“蚕房已裹清明种,茶户新收谷雨芽”;“邻父筑场收早稼,溪姑负笼卖新茶”。还有一句诗,我特别喜欢:“茶煎小鼎初翻浪,灯映寒窗自结花”,尤其是后半联,一个80多岁的老人了,外出那么劳累,居然观察得那样细腻入微,存有如此年轻的心性,让摇曳在寒窗上的灯光绽放出属于他自己的花来。
如果在家,“羹煮野菜元足味,屋茨生草亦安居”,看来他知足常乐,没有换一处大房子的心思,更没有非要住别墅的欲望。如此家门口日复一日平淡单调的生活,他却能够捕捉到生趣和意趣来。有一首诗,他这样写道:“小担过门尝冷粉,微风解箨看新篁;旁篱邻妇收鱼钩,叩门村医送药方。”偶然过门的小贩卖的凉粉,微风之中钻出土的新竹,邻居女人收起了钓鱼的渔钩,村里的赤脚医生送来了治病的药方,这些不起眼琐碎的生活,被放翁一一入诗,让人感到平易中的温馨,还看得到放翁自己并非随年龄一起老得心如枯井,而是那样年轻湿润。
除了生性耽酒(“敲门赊酒常酣醉,举网无鱼亦浩歌”),他还有乐趣无穷的事要做,便是读书和写诗,那才真的是把读书和写作当成了自己的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挂墙多汉刻,插架半唐诗”;“浅倾家酿酒,细读手抄书”;“古纸硬黄临晋帖,矮笺匀碧录唐诗”;“细考虫鱼笺尔雅,广收草木续离骚”……在暮年放翁诗作中,这样的诗,比比皆是。书不再是安身立命的功名之事,而是一种惯性的生活和心情的轨迹,就像蛇走泥留迹,蜂过花留蜜一样,自然而然,甚至是天然一般。他不止一次这样写道:“引睡书横犹在架”,“体倦尚凭书引睡”,能够想象着那时的放翁,一定是看着看着书,眼皮一打,书掉在地上,书成了他的安眠药和贴身知己。
读暮年放翁,总想起钱锺书先生的论述,钱先生说其特点有两方面,一方面,钱先生称其为“忠愤”。另一方面,钱先生特别强调:“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并说“陆游全靠这第二方面去打动后世好几百年的读者”。真的信服钱先生这样的判断,这在暮年放翁的诗作里体现得尤为明显。
读暮年放翁,还让我忍不住想起晚年时的雷诺阿。
去年的夏天,美国费城专门举办了一个叫做“晚年雷诺阿”的画展,从全世界的美术馆里收集到了雷诺阿晚年几乎所有的作品。我特意赶去看,发现晚年的雷诺阿已经半身不遂,坐在轮椅上,把画笔绑在手臂上,画出的画面,大多是女人的身影和裸体,那里的女人无一不是肥硕的,健康的,美丽的;不是像小孩子一样天真的,清纯的,活泼的。特别是画展的最后一幅画,题目叫做《音乐会》,音乐会在画面之外,雷诺阿画了两个肥硕的女人正在穿衣打扮,准备去听音乐会,那两个女人占天占地,占满整幅画框,满怀的喜悦之情,几乎要把画框冲破。那种对日常平易而琐碎生活的热爱和憧憬,晚年的雷诺阿和暮年的放翁是多么的相似。或许,纯粹的艺术家和诗人的心是相通的,越是艰难的生计和不如意的生活,越是老迈的病身和苍凉的心态,越是让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彰显他们敏感而张扬的心。
看画展时候,看到满满几个展厅里雷诺阿晚年的画作,想一个老迈残病之躯,创作力那么旺盛。回国之后,我翻开《剑南诗稿》,看看放翁的暮年写了多少诗稿。雷诺阿活了78岁,放翁活了86岁,是那一年腊月二十九去世了,第二天就是年三十了。在他86岁这整整一年时光里,我数了一下,写了长短不一的诗481首。他的活力和雷诺阿真的很像,几乎每一天都在写诗,而且有时不止一首。
82岁时,放翁写过一组《戏遣老怀》,一共5首,他特意写道已是“年垂九十时”。看过这一组诗,我更觉得放翁和雷诺阿的心的相似。其中有这样两联:“狂放泥酒都忘老,厚价收书不似贫”;“花前骑竹强名马,阶下埋盆便作池”。这种心境和心情,哪里像是一个快90岁的老人,整个就是一个孩子啊。返老还童,是和雷诺阿把女人都画成肥硕的,画成孩子一样的童心,一样的赤子之心呀。
我不知道我能活到多大年纪,即使活不到放翁和雷诺阿那样的年纪,也要向往那样的心情和心境。其实,那是一种遥远的境界。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云雀叫了一整天
闲情偶寄 |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永葆诗心
我不是诗人
写诗,总是与发财无关
一千零一夜之224夜:雷诺阿的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